第一章 中国之路在漫漫长程中再次进发/1
一、一切的一切,都作为过程而存在/2
二、马克思恩格斯过程论中的世事沧桑/4
三、按过程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8
四、按过程论看待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12
第二章 当前和未来中国的机遇和挑战/16
一、当前和未来中国面临的十大机遇/17
二、当前和未来中国面临的十大挑战/31
三、全面把握机遇和挑战的辩证关系/44
第三章 从深层次上把握治国理政的大思路/51
一、动力和平衡是任何社会赖以运行的两种最基本机制/52
二、两种社会制度长短优劣的比较分析/54
三、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及当今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57
四、健全社会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治国理政水平/59
五、深刻领会和辩证把握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精神内涵/62
第四章 未来中国方向、道路、战略的郑重昭告/65
一、迎接党代会的重要举措/66
二、对旗帜、道路、目标、精神问题的郑重回答/69
三、统一思想,踏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82
第五章 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85
一、在不懈探索发展中写出的大文章 /8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 的外延内涵/93
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00
四、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好文章 、长文章 、大文章 /105
第六章 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110
一、拓展视野,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的认识水平/111
二、辩证思维,进一步提高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要求的领导水平/114
三、求真务实,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水平/119
第七章 进一步完善“总体布局"的基本架构/12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提出和拓展/127
二、总体布局的架构和表述还需要提炼和完善/129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总体布局中的基本架构和辩证关系/133
四、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布局的各项任务和要求/135
第八章 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139
一、万里长征的N步/139
二、走向未来10年40年/144
三、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147
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149
第九章 清醒认识和驾驭改革的三大规律门52
一、改革的自觉有序性规律/152
二、改革的整体性协同规律/155
三、改革的周期性发展规律/158
四、社会主义改革已经经历了“3+1”个周期/160
五、改革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现象/162
六、十字路口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果/164
七、驾驭规律,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发展/167
第十章 抓紧研究制定中国自己的全球战略/171
一、中国需要有关注世界、布局全球的大战略/171
二、提升外交战略水准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173
三、抓紧研究和构想中国未来全球战略的基本框架/176
第十一章 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180
一、如何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世界面临的大课题/180
二、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183
三、时代呼唤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188
四、国际文明新秩序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193
五、中国应大力倡导和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197
第十二章 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201
一、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201
二、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水平/203
三、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206
四、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209
第十三章 进一步提高治国理政的领导水平/212
一、提高制定发展规划的水平/212
二、提高战略谋划的水平/216
三、提高沟通协调的水平/219
四、提高应急救灾的水平/223
五、提高知人善任的水平/226
第十四章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30
一、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历程和基本要求/231
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38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241
第十五章 认真研究党代会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254
一、全国党代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254
二、全国党代会制度发展变化的主要路径和特点/257
三、全国党代会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262
第十六章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268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和特点/268
二、认真研究总结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271
三、探索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280
第十七章 切实加强社会安全建设/286
一、认真研究和保障社会安全/286
二、切实加强社会安全建设/289
三、社会安全的价值取向和实现机制/290
四、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292
五、高度警惕和防止社会矛盾连环爆发/294
六、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顶层设计/295
专题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与外国政要、智库、记者及各方面人士交流辑要/299
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问题/300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问题/303
三、环境、能源、大气和可持续发展问题/305
四、社会民生及相关政策问题/3(18
五、深化改革开放问题/310
六、民主、法治、人权、宗教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312
七、新闻自由问题/315
八、党的建设问题/318
九、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问题/324
十、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问题/330
十一、结语: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