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该书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书中,作者希望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里,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朋友;能去参观自然史和艺术博物馆;能看看纽约城和日常世界;最后还要去看一场戏剧。三天的活动,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创造的高度赞美。她还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本书是自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都是极平常的话语,真实而亲切,自然而流畅。
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誉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视光明,关爱人生、关爱他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发行。
第一章 拨云见日心中喜
光明永逝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塔斯甘比亚镇。
父亲的祖先来自瑞典,这位祖辈名叫卡斯帕·凯勒,移民定居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我们的一位祖先竟然是聋哑教育专家——苏黎世第一位聋哑教师。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正如命运无法预知国王们的祖先里会有奴隶,奴隶们的祖先里也会有国王。
我的祖父是卡斯帕·凯勒的儿子,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开垦土地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据说,祖父每年都要特地从塔斯甘比亚镇骑马到费城,购置农场所需的用品。我的姑妈收藏了祖父写的许多家信,其中不乏对旅途见闻的描述,相当美好生动。
我的父亲亚瑟·凯勒曾是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一位上尉,我的母亲凯蒂·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母亲比父亲小好几岁。
在我因病失聪、失明以前,我们住的房子很小,拢共只有一间正方形的大房子和一间供仆人住的小房子。而南方人习惯在自己的家旁再加盖一间小房子,以备不时之需。南北战争之后.父亲也盖了这样一所小房子,他和我母亲结婚后,就住了进去。小房被葡萄、爬藤蔷薇和金银花遮盖着,从花园里看去,像是一座用树枝搭成的凉亭。小阳台也潜伏在黄蔷薇和南方茯苓花的花丛里,成了蜂鸟和蜜蜂的乐园。
祖父母的老宅离我们这个蔷薇凉亭不过几步之遥。因我们家被茂密的树木、绿藤所包围,邻居们都叫我们家“绿色家园”。这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在我的家庭老师莎莉文小姐到来之前,我经常一个人,依着方型的黄杨木树篱踱到庭园里,凭着嗅觉寻找初开的紫罗兰和百合花,贪婪地呼吸那清新的芳香。当我心情不好时,也会独自到这里来寻求慰藉,总是把发烫的脸庞藏在凉气沁人的树叶和草丛之中,让烦躁不安的心情冷静下来。
绿色花园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有爬在地上的卷须藤和低垂的茉莉,还有一种叫做蝴蝶莲的难得一见的花。因为它那容易掉落的花瓣很像蝴蝶的翅膀,所以名叫蝴蝶莲,它能散发出一种甜蜜的香味。不过最美丽的还是那些蔷薇花。在北方的花房里,很少能够见到南方我家里的这种爬藤蔷薇。它到处攀缘,一长串一长串地倒挂在阳台上,散发着清香,没有一丝尘土之气。清晨,它身上朝露未干时,摸上去无比柔软、纯洁,使人陶醉。我不由得惊叹,上帝御花园里的长春花也不过如此吧!
我生命的开始是简单而普通的,就如同每个家庭迎接第一个孩子时一样,大家都很高兴。为了要给第一个孩子命名,大家都苦思冥想,你争我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起的名字才是最有意义的。父亲希望以他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米德尔·坎培儿”作我的名字,母亲则想用她母亲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来命名。大家讨论再三,最终依照母亲的意见,用外祖母的名字命名。
带我去教堂受洗的途中,兴奋的父亲竟把这个名字忘了。当牧师问起时,父亲紧张之余说出了“海伦·亚当斯”这个名字。因此,我的名字就不是沿用外祖母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而变成了“海伦·亚当斯”。 据说,我在婴儿时就表现出了争强好胜的个性,好奇心很强,个性非常倔强,还经常模仿大人们的言谈举止。所以,6个月时已经能够发出“茶,茶,茶”和含糊的“你好”声,引起了每个人的注意。甚至于“水”这个词,也是我在周岁以前学会的。直到我生病后,虽然忘掉了以前所学的词,却仍然记得“水”这个词.继续发着“水——水”的声音,一直到我学会了拼写。
家人还告诉我,在我刚满周岁时就会走路了。母亲从浴盆里把我抱起来放在膝上,突然间,我发现树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闪动,就从母亲的膝上溜下来,摇摇晃晃地去追逐那些影子。但爆发力一过我就摔倒了,哭喊起来,让母亲重新把我抱在怀里。
春光里百鸟争鸣,夏天里到处是果子和蔷薇花,秋天里草黄叶红。这三个美好的季节匆匆走过,给我这个活泼快乐的孩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次年可怕的2月里,我突然生病,高烧不止。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的胃充血和脑充血,而且他们宣布已经无药可救了。但在一个清晨,我的高烧突然退了。全家人都以为奇迹发生了,惊喜得难以言表。事实上,这一场高烧让我失去了视觉和听觉,我又回复到了新生婴儿一般的蒙昧状态,然而,我的家人和医生却蒙在鼓里。
直到今天,我还依稀记得那场病,尤其是母亲在我高烧不退、昏昏沉沉、痛苦难耐的时候,温柔地抚慰我,让我在恐惧中勇敢地度过。我还记得在高烧退后,每每从睡梦中醒来,眼睛总是又干又涩,疼痛怕光,必须避开自己以前所喜爱的阳光,我面向着墙壁,或让自己在墙角蜷伏着。后来,视力一天不如一天.对阳光的感觉也越来越弱了。
有一天,我睁开眼睛,发现眼前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我像被噩梦吓着一样,非常惊恐,不知所措,那种感觉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后,我逐渐忘记了以往的事,习惯了周围的黑暗和寂静。一直到她——莎莉文小姐,我的家庭老师到来。是她减轻了我心中的负担,重新带给我对世界的希望,并且拨开了笼罩在我心灵上的那层迷雾,点燃了我心中的烛火。
虽然我只拥有过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我却能清晰地记得——绿色的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怒放的鲜花,所有这些都一点一滴铭刻在我的心中,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P2-5
“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如是说。
一个又盲又哑的人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也许你无法回答,因为你有一双正常的眼睛,根本就体会不到海伦的痛苦。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海伦——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的世界吧,了解一下她的真实感受。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塔斯甘比亚镇。在海伦一生的88年中,她仅在生命的头19个月中像正常人一样享有光明和声音,之后她就跌人了无边的黑暗与寂静之中。就是这样一个盲而且哑的残障人,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说话,而且还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哑人。不仅如此,她还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到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整个世界。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
海伦一生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其处女作。作品发表之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系统地介绍海伦伟大的一生,本书汇编了她几部主要作品,包括《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和那篇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任何一个阅读此书的读者,都会受到强烈震撼。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