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财税法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刘剑文主编的《财税法论丛(第13卷)》围绕“中国梦背景下财税法学科如何自信和自强”这一核心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就“财税法基础理论问题”、“财税法制度建构问题”和“财税法学科建设”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和充分的学术争鸣,达成了众多的具有指标性意义的理论共识。
《财税法论丛》自2003年4月创刊以来,至今已经出版了12卷。《财税法论丛》秉承一贯的作为财税法学界学术交流平台的宗旨,不断精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奉献给各位读者。2013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财税法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围绕“中国梦背景下财税法学科如何自信和自强”这一核心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激烈讨论和充分争鸣。《财税法论丛(第13卷)》从“第四届中国财税法前沿问题高端论坛论文集”和近期收到的关于财税法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的论文中精选了30篇优秀论文。刘剑文主编的《财税法论丛(第13卷)》中:
《强化财税法基础理论研究,建设现代财税法学》,是第四届中国财税法前沿问题高端论坛上与会学者们就财税法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达成的广泛共识,又称“南昌共识”,认为财税法学者应集中力量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挖掘和展现财税法学的深邃内涵。
《“理财治国”理念之展开——另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探索》认为经由财税法制实现财税法治、强化预算对政府“理财”权力的控制和优化税制结构是实现“理财治国”的核心要素,并指出该理念是现代中国可资尝试的一种科学、良性的国家治理模式。
《公共财产法视角下的财税法学新思维》通过学理分析,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财税法本质上是个财产法或者“公共财产法”的问题,它与私法一道构筑私人财产权的双重保障体系;将财税法定性为公共财产法,可能带来财税法的理念和内容的深刻变革。
《财税法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探讨了财税领域法律制度的正义性的判断准则,认为财税正义要得以体现不仅需要结合具体的多样性财税制度采用具体的评判准则,而且还需要从整体上采用多种评判准则。
《预算法社会本位理念及其规范化表达》认为预算法承载的社会本位理念凸显为预算法对实质公平的维护,协商民主理论应成为预算法社会本位理念的理论基础,我国预算法修订必须建立合乎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达机制。
《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分析了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认为社会保障法的财政法研究,应结合给付行政的公共性与权力性,注重其逆向决定给付之性格,探讨及于公平负担相关问题。
【财税法学科与财税法理论前沿专栏】
关于“强化财税法基础理论研究,建设现代财税法学”的倡议
“理财治国”理念之展开
——另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梦”视野下的财税法基础理论】
“中国梦”的财税法解读
财税法的发展与“中国梦”
转型中国:公共财政重构与中国梦的实现
【财税法的法律性质】
公共财产法视角下的财税法学新思维
走出宏观调控法误区的财税法学
论财税法的法律性质
——以公共财产权为中心
【财税法的价值、范畴与方法论】
财税法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
新时期财税法核心范畴初探
法学视角下财税问题方法论纲
——宏观叙事与微观解读的选择
【财税法理论体系】
论财政宪法学之体系构造
整体主义观念下的中国财税法学
——从概念到体系
论财政法与税法的差异性与统一性
【财税法学研究新视野】
税宪法原则初论
生态文明与税法学新视野
我国财税改革中的倒逼机制
——兼论转型时期财税法研究的经验路径
【财税法学科建设】
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法学体系之梦
——兼议税法学专业(方向)主干课设计
中国财税法学的现状与未来
反思与完善:我国财税法学课程教学的革新路径
论财税法学学科研究思路之独特性
——以财税法学与财政税收学的比较为中心
【财政法治与预算法改革】
预算法社会本位理念及其规范化表达
全国人大预算质询:规范、现实与前瞻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预算公开
——价值建构与路径选择
【税法理论与制度】
试论我国税收法定制度的宪法依据
论实质课税原则的税法定位
税收优惠制度的价值与法理分析
【两岸财税法与国际税法】
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
地方自治与财政收支划分之财政法课题
——台湾2012年“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之立法借镜与展望
浅议美国公司税制和国际税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