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全解(超值白金版)》由王阳明所著,本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它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习录全解(超值白金版)/国学典藏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明)王阳明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传习录全解(超值白金版)》由王阳明所著,本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它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传习录全解(超值白金版)》由王阳明所著,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王阳明(1472年-1529年),幼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世称阳明先生,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阳朋先生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仅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的学说在朱学衰颓之际,倡导“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把儒家的内圣之道发展到了极致,其思想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依然历久弥新,闪现着美妙的光芒。这正是经典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阳明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享誉海外。在日本,阳明学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在朝鲜,阳明学也暗中流传,并影响了不少思想家。在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阳明学被奉为精神的范本。后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东南亚诸国、北美洲和欧洲,可见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 《传习录全解(超值白金版)》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学说酌主要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同时也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哲学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该书本着忠于原著的原则,对《传习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从多个视角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哲理和智慧,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解读本书,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晚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试读章节 门人徐爱书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浸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警欬,或先怀忽易忿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详文】 王阳明先生对于《大学》当中“格物”等观点,全以郑玄作注、孔颖达作疏的《礼记·大学》为准,即朱熹等大儒们认为是误本的那一版本。开始听说时我感到十分惊讶并且对先生的学说抱有怀疑。后来,我用尽心力,综合起来后进行参照对比,再向先生本人请教。最后我才明白先生的学说像水之寒冷,又像火之热烈。正如《中庸》中所说的,后世出现的圣人也不会怀疑它的正确。先生的睿智与生俱来,并且他为人和蔼、坦荡、平易近人、不修边幅。人们只知道先生年轻时豪迈不羁,曾经热衷于诗词文章的修习,受过佛、道两家学说的熏陶,乍一听到他的学说,都把它视为标新立异、荒诞不经的言论,不再深加探究。孰知先生在贬居贵州的三年当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修身静虑,精纯的功夫已经超凡入圣,进入了绝妙的境界,归人中正之旨。 我日夜在先生门下修习,聆听他的教诲,认为先生的学说刚接触时会感觉浅易,而越是深入研究越觉得十分高深。表面粗疏,但认真探究就越发感到精妙。接近时好像浅近,但深造时就觉得无穷无尽。修习十几年来,我自己觉得还没能窥探到它的边缘。当下的学者,有的与先生仅仅有过一面之缘,从没有听过先生的学说,一开始就先人为主地怀着轻视、偏激的心理,还没有仔细交谈便根据传闻草率地妄加揣度,作下了臆断。这样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的学生们,听了先生的教诲,也是大都遗漏得多而学到的少。就好比相马的时候,仅仅看到了马的性别、颜色等表面情况,却漏掉了识别千里马的关键特征。因此,我把先生平日里的教诲尽悉记录了下来,给同学们传阅,然后共同考核订正,以免辜负先生的谆谆教诲。 学生徐爱记 【经典导读】 此篇为全文的开篇之作,介绍了王阳明先生的概貌及其思想的大致内涵。 关于王阳明,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仅仅来源于教科书,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他的思想只是单纯的唯心主义思想,而忽略其思想的真正价值。其实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王阳明是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心学先河的开创者。其“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思想理论可以说影响了整个明朝后期的国家政治。 总而言之,王阳明称得上是一个有君子之德的大儒、醇儒,他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领悟。时至今日,杰出的军事家和睿智的文学家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鲜有像王阳明这样集军事与文学才干于一身,且都取得卓越功绩的人!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立下了不世之功,彪炳史册。这些都是激励和启发现代人最好的范本。 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王阳明不仅注重修炼自身,还非常注重对门人的培养,他希望对世人有所帮助,将自己的思想传于世间, 事实上,即使是在王阳明生活的时代,其心学思想也被很多人怀疑、轻蔑、甚至诋毁。就连他的弟子徐爱在刚接触心学的时候也持有惊讶、怀疑的态度,不过在拜读之后,他发现了王学的博大精深,意味深长,进而加入了学习、宣扬王学的行列。然而,在跟随王阳明的众多学生中,很少有人能学到其思想的真谛。 其实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能在没有深入了解一件事、认识一个人之前轻易下结论。人生犹如浩瀚无边的海洋,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永无止境。因此每个人都不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琢磨那些对自己毫无增益的事情上,而要多多阅读滋养身心的典籍,让古人的智慧照亮未知的行程。 P3-4 序言 《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王阳明(1472年~1529年),幼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世称阳明先生,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仅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阳明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的学说在朱学衰颓之际,倡导“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把儒家的内圣之道发展到了极致,其思想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依然历久弥新,闪现着美妙的光芒。这正是经典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阳明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享誉海外。在日本,阳明学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在朝鲜,阳明学也暗中流传,并影响了不少思想家。在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阳明学被奉为精神的范本。后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东南亚诸国、北美洲和欧洲,可见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 《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同时也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哲学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及死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明正德十三年(1517年)八月,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即今本之上卷;嘉靖三年(1524年)十月,门人南大吉又命其弟校刻《续刻传习录》于绍兴,分上下两册,增加部分即今本之中卷;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门人钱德洪在其同年曾才汉先刊刻于荆州的《遗言》的基础上进行删定,于宁国水西精舍刊刻为《传习续录》,此即今本之下卷。次年,钱德洪统前三次刊行再付黄梅尹张君刻于蕲(湖北蕲春)之崇正书院,分上、中、下三卷。至此,该书始成规模,并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传习录》分为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卷上是王阳明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社会教条》等。在卷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着重阐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卷下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包括王阳明写的序和由他辑录的朱熹遗文中三十四条“大悟旧说之非”的自责文字,旨在让朱熹作自我批评与自我否定,证明朱熹晚年确有“返本求真”的“心学”倾向。卷下收录的王阳明讲学语录主要是讨论“良知”与“致良知”。 该书本着忠于原著的原则,对《传习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从多个视角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哲理和智慧,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解读本书,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