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湾陶塑技艺/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刘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石湾陶塑技艺/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由刘东编著,全书对佛山石湾陶塑技艺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内容包含石湾陶塑的制作过程记录、技艺描述和传承发展的现状。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集陶瓷手工艺研究和文化研究于一身。

内容推荐

《石湾陶塑技艺/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由刘东编著:石湾陶塑技艺产生于佛山石湾,是岭南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塑造了大量的佛、道、仙以及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历来以形象传神、造型古朴、胎体浑厚、釉色斑斓、质感强烈的特点著称于世,它独特的迷人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石湾陶塑技艺/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石湾陶艺的特色与地位

 一石湾陶艺的特色

 二石湾陶艺的地位

第二章 石湾陶艺的定义与分类

 一石湾陶艺的定义

 二石湾陶艺的分类

第三章 石湾陶艺的历史沿革

 一深厚的渊源

 二唐宋的兴起

 三明清的鼎盛

 四当代的繁荣

第四章 石湾陶艺的区位环境

 一石湾的地理特色

 二陶土与山岗

 三环境与文化适应

第五章 石湾陶艺的制作工艺

 一配土与练泥

 二成形与造型

 三釉色与施釉

 四窑灶与烧窑

第六章 石湾陶艺的生产方式

 一行会组织

 二家族式生产

 三资本主义萌芽

 四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七章 石湾陶艺的文化精神

 一浓郁的岭南风情

 二多元的信仰崇拜

 三世俗的文化精神

第八章 石湾陶艺的传承与发展

 一石湾陶艺家

 二创作源于生活

 三民间作坊的复兴

 四石湾陶艺的欣赏与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石湾陶艺的特色与地位

石湾陶艺虽然没有官窑产品的端庄典雅、华贵精美、规格严整,然而在朴实无华、泼辣豪放、不拘一格等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

一 石湾陶艺的特色

石湾陶艺的历史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善仿善创,形成独特风格

石湾陶艺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工艺基础,历代相传,同时又善仿各大名窑产品,充分发扬我国传统名窑制陶的优良传统,博取众长,从而形成石湾陶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我国各传统陶瓷产区中,产品的制作技法和工艺,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单一的,而石湾窑一个产区却能同时生产多个产区的不同产品,凡是市场需要,它都能生产出来,因此它的产品适应性极强。我国宋代的定、汝、官、哥、钧等诸名窑的产品各具特点,都被石湾窑模仿得惟妙惟肖。汝、官、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冰裂著称,定窑则有丰富精美的装饰花纹,明清时期,石湾窑都能仿制这些产品,常见的有仿哥窑的“百级碎”、仿定窑的“粉定”、仿汝窑的“玻璃绿”、仿钧窑的“钧红”、仿景德镇的“彩瓷”、仿龙泉窑的“梅子青”等。现存历代传器中就有仿龙泉的鼓墩、仿哥的琮式瓶、仿定的仕女、仿官的贯耳瓶、仿汝的香炉、仿舒的寿星公等。其中以仿钧数量为最大,从花瓶、水洗到香炉、挂壁等,不胜枚举。对于石湾陶艺善仿全国各大名窑作品的成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的梅健鹰教授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己的艺术风格。”石湾陶艺不单只是追求模仿得相似逼真,而是吸取它们的优点,融合变化而青出于蓝,如石湾的“百级碎”,“在江西窑之上”;仿钧窑“雨过天青”色釉时,石湾艺人利用蓝釉发葱白点的窑变现象,烧出独特的“雨洒蓝”,犹如夏日蔚蓝的晴空突降一阵骤雨,《陶雅》中称它:“较之雨过天青尤极浓艳。”石湾陶艺在模仿名窑中不断升华和提高,以品类繁多、生动活泼的特色而成为我国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亮丽一朵。

石湾艺人还积极向各种优秀文化遗产学习和借鉴,我国的传统文化,反映在历代文学、诗歌、戏剧、绘画、民间传说、民族雕塑等作品中,石湾陶艺非常重视对这些姊妹艺术传神塑造方法的吸收。从汉代陶俑、唐代三彩、芥子园画谱、任百年人物,到岭南派画家林良的飞雁、张穆的骏马、居廉的花鸟、苏六朋的达摩,以至于佛山的木雕、石雕、砖雕、剪纸甚至粤剧的舞台形象都为石湾陶塑艺术所吸收。石湾明代制陶名家苏可松,制器多仿商周青铜器形,作品典雅古朴;清代的黄炳,创造性地借鉴国画中工笔翎毛技法,运用于主体雕塑工艺之中,以啄刀代替画笔刻画动物细部,啄出丝丝欲动的羽毛,俗称“胎毛”,形成石湾陶塑传统技法的一大特色;清末名家陈渭岩的达摩像,线条粗犷而得体,拿它与苏六朋的达摩画一比,简直就是简练苍劲的立体国画;现代陶艺大师刘传的作品“虬髯公与李靖”,其中虬髯公的形象可以看到粤剧舞台大花脸的痕迹。

(二)群众性鲜明,充满生活之美

石湾陶艺作品的素材大多来自于社会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整体上说,石湾陶艺之所以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广泛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有着鲜明的群众性。

在历史上,石湾窑从来都是民窑,生产性质与官窑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为市场和群众的需要而生产,而不是为帝王权贵服务。正因为如此,石湾陶艺的创作具有更多的自由性和原发性,型制上丰富多彩,品类繁多,显示了它的适用性、广泛性和群众性;风格上充分发挥了石湾陶土的材质特点和传统技法,使艺术陶器更真实地反映了岭南群众质朴无华的品格。石湾陶艺就其属性来说,它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一种,它的主要使用对象也大都是社会中下层劳动者,绝大多数艺人本身就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十分了解群众的爱憎与苦乐,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散发着芬芳的生活气息。

P1-3

序言

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

总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口耳相传且经过岁月的筛选存留下来的瑰宝,是祖先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无形的、活态流变性的,它始终鲜活生动地传递着、见证着历史文化,可谓:“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消失或丧失多样性的严重威胁。佛山也不例外,我们必须面对这种紧迫性、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多样性、民族化、本土化,加倍珍惜其文化价值,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精神价值,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由以往的单项选择性项目保护逐步走上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⑦在历史上有着繁荣、丰厚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山,非遗保护工作也紧跟国家与省的战略步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在这个长期、浩大又复杂的文化传承系统工程中,理论建设是非遗整体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我市经过普查、整理、申报的诸项工作,已经编撰出版图文并茂、收人19项省级及以上名录的《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以及对佛山民俗归纳较全的《佛山民俗文化》,传统美术专项集《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进人岭南文库的通俗读本有《佛山秋色艺术》、《龙舟歌》、《石湾公仔》、《南音》等“非遗”类书籍。其知识性与普及性,无疑增强了“非遗”的传播力度。但鉴于我市丰富厚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各有侧重,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特征与知识属性。因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丛书组成是每单个项目独立成书,目的是要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进一步详尽的记载与一定的理论提升,主要立足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历史渊源、创作及制作等行为过程、传承活动、发展现状等比较详尽的描述,包括过程的动态细节。有的项目也对它的综合性、时空性、周期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这套丛书的产生是经过更加深入的田野调查,走访项目的原生地与不同年龄的传承人,运用录音、摄影、摄像等手段获得的资料,这种真实的记录具有可信性与保存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土”味。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是怎样的”,力争通过这套丛书对许多项目真实面目及内部结构有个清晰地认知,广泛营造整个社会的保护氛围,鼓励传承人群的创作灵感与传承热情,激发更多人们的文化自觉和参与意识,提高青少年热爱祖国与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同时注重夯实理论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期待着逐渐将理论推向深入,不断上升到更高层面的理论研究,避免盲目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保护”。最终实现凝聚传统精神、推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产业、保存文化多元性的具体实践。逐步地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合理化的轨道。在认识中继承,在继承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

普查中得知,佛山非物质文化资源极其丰厚,这套丛书的形成将是一个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逐步将我市重要的“非遗”项目进行专项收集、整理、汇编成册逐本推出。目前本套书籍的作者多数是来自第一线的“非遗”保护专家和工作者,随着保护的深人和理论的提升,期待着有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加入作者的行列。更加以平等、宽松、和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与编辑相统一的氛围中,以面向未来的视野,推进撰写、编辑和出版工作。

这种历史资源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与时代文化胸怀宽广的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城市不可多得的软实力,是增添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佛山塑造文化品格、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诗意栖居”的精神魅力,即在智慧佛山的建设中做一个坚实的基础工作。

这套丛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吴世枫、杨明敬、苏章鸿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们的有力支持,市民俗摄影家协会的热心供稿,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尽管我们做出很大努力,但是在编辑过程中仍然会有疏漏和错误,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编撰委员会

二○一三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