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上卷 成功与失败
优婚与天才——《小天才丛书》前言
中国的智库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广州市智库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为失败者树碑立传——失败的本质与价值
柳永成功的时代原因与个人原因
李清照成才原因面面观
“替天行道”与北宋军事人才悲剧——换一个角度看《水浒传》
滑铁卢的一秒钟与圣赫勒拿的终身遗憾——谈拿破仑的失败
著名社会学家吴泽霖先生
著名公共卫生学家陈安良先生
著名文史学家张国光先生——张先生的学术研究之特点
附录1:远去的学术重镇(《楚天都市报》记者周洁)
作家王蒙的古代文学研究——在王蒙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诗化人生——解聘如和他的《爱与人生》
楚文化的诗的礼赞——青年诗人金辉和他的《楚魂》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新收获——青年学者李浩的两本书
小荷才露尖尖角——《楚南文学》1988年第2期读后
走出尴尬——为“第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而作
中国电影的短板在于电影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在“珠江电影沙龙”上的发言
2009年的澳门旧体诗词创作
培养自己的接受者——向旧体诗词作者进一言
中卷 教育与阅读
关于建立“岭南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的构想
大学中文专业应当成为文学人才的孵化基地——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改革建议
让大学生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大写作》序
应是飞鸿踏雪泥——《雪鸿集》序
文学与多媒体
古代文学教学的目的与方法
让古代文学教学“活”起来
“还原”与“发挥”: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在广州市高二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演讲
1991年下半年《大学语文》自学考试中的“古文翻译”问题
《大学国文新编》前言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岭南大讲坛”演讲摘要
附录2:阅读从名著开始(《信息时报》记者冯钰)
说杜甫《登岳阳楼》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鼠年说鼠——在广州市少儿图书馆的演讲
下卷 大环境与亚环境
人才的道德评价环境
文学家的舆论评价环境
文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对《青年“文学病”及其防治》一文的商榷
大学生自杀背后的文化根源
中国呼唤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以广州为例
请不要误解“和谐”与“盛世”
美国学者谈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马斯特教授演讲录
文化的意识形态化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广州市第二届文化战略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从大文化的角度兴办文化事业——“肇庆市七星岩牌坊广场文化活动”再认识
旅游设施和景点的命名问题
今天的广州还是“花城”吗?——“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一
广州可以是一座“水城”吗?——“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二
擦亮“食在广州”的品牌——“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三
建设“音乐之都”,培育具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家——“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四
广州的世界文化名城定位
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总体思路
附录3:广东不是“文化沙漠”——曾大兴教授访谈(《广州青年报》记者伍彦谚潘燕萍)
附录4:岭南大儒,不应被遗忘——曾大兴教授采访记(《信息时报》记者冯钰)
附录5:湖北人在广东——曾大兴教授采访记(《新快报》记者汪再兴曹晶晶)
代后记:在凤雏庵读书的日子
曾大兴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