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词义的知识本质
第一节 词义的来源是知识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词义的根源
二人的生存意志与享受意志是词义的精髓
三词义形成的路径和形态
第二节 词义内容的三重性
一认识意义
二认知意义
三语文意义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对词义研究的价值
一关于“范畴”
二“实体一属性”说明模式
三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实体义
第一节 物质性实体义
一自然物质性实体义
二人工物实体义
第二节 精神性实体义
一感知义
二知识义
三欲望义
第三节 事件性实体义
一自然事件义
二社会事件义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上)
第一节 时间义
一时间义的形态
二时间义的次范畴
第二节 空间义
一空间义的形态
二空间义的次范畴
第三节 运动义
一关于“运动”和运动义
二状态型运动义
三关系型运动义
第四节 性质义
一关于“性质”
二性质义的次范畴
第五节 形态义
一关于“形态”
二形态义
第六节 数量义
一关于“数量”
二数量义的次范畴
第七节 功能义
一关于“功能”
二功能义的次范畴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下)
第一节 结构义
一关于“结构”
二结构义的次范畴
第二节 程度义
一关于“程度”
二程度义的次范畴
第三节 方式义
一关于“方式”
二方式义的次范畴
第四节 关系义
一关于“关系”
二关系义的次范畴
第五节 范围义
一关于“范围”
二范围义的次范畴
第六节 结果义
一关于“结果”
二结果义的次范畴
第七节 尺度义
一关于“尺度”
二尺度义的次范畴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义结构
第一节 词义结构
一词义结构的含义
二词义结构的建构
三词义结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四词义结构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一自然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二人工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三事件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四精神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