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邃谷序评(精)/开卷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来新夏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已故文史大师启功先生平生交流甚广,往来函札,散在四方。在他生前卧病时,侯刚、李强等先生就开始搜求整理,终因这些书札多散存在众受者之手,以致未能在启功先生生前编次问世,甚感遗憾。现又经年余之搜集整理,方编次成稿,得启功先生给中外学者、名流及社会人士九十余人所写的致函与复函,共三百余通。经侯刚、柴剑虹、赵仁□三先生与启功先生亲属章景怀先生议定,委托我再通读一过。我与启功先生有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谊,义不容辞,理当从命,不意正待着手而心脏病作,卧床医院,手术后又历时半月,粗经调治,稍见稳定。原拟假以时日,悉心研究,撰文论述,但为纪念七月间启功先生逝世周年能与世人见面,乃尽两周之力,在病榻通读全稿,极获教益,谨以所得,敬书读后,以志怀念。

这批书札的受者有同辈友人,有及门学生,有私淑弟子,有慕名求教者。他们或为学者名流,或为书画同道,或为后学晚辈。所存书札多者十余通,少亦有一通。内容涉及甚广:凡论学问,谈艺术,诗词唱和,友朋约会,资料借还,推荐人才,题写书签,传道解惑诸多方面。书札内容亦皆言之有物,能给人以教诲与启迪。我在通读中,获益良多,恍如数十年前之面聆教诲。各受函者不乏当代知名之学者与艺术家,亦可借书札以广读者闻见,为有关研究者提供颇具参考价值之旁证资料。

从这批书札中可窥知启功先生之品德与胸怀。启功先生一生以谦抑自律,对他人之美誉尊称,每每逊谢敬璧(见复文光函)。无论班辈长幼,均以尊称对人,谦称自署。启先生对人之不幸遭遇,每多寄予同情与慰藉。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审查达十八年之久,七十年代末,我落实政策后,启先生曾面慰说:“王宝钏寒窑十八年,终有出头之日。”后在来信中再次言及薛平贵之典故说:“回忆前尘,几乎堕泪。以不佞亦曾自言‘王宝钏也有今日’之语。虽然身世各自不同,而其为患难则一,抵掌印心,倍有感触,半世旧交,弥堪珍重。”足征师生情谊。他如推荐柴剑虹论文(见致傅璇琮函),为刘江赴日讲学(见致日本今井凌雪函)等,无不真诚竭力,以求玉成其事,亦足见君子成人之美的雅德。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对徐利明君请教书法之复函,小字正楷,条分类次,排列多项,前后数页.畅言窍要,均为切实可行之规矩,无丝毫蹈空虚论之言词,足见前辈呵护后学之至情。但在辨章学术、鉴赏书画诸方面。则一丝不苟.不作诳言(见致傅熹年、许礼平、王稼冬、米景阳诸函),对后学尤能坦言相告(见致陈东阳函)。其认真严肃之态度,更使一般世俗之信口开河、哗众取宠之流为之赧颜。  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师.其书法之精妙绝伦,复非一般书家所能企及,即使片纸寸笺.亦必敬事而信,笔笔老到,绝无使人无法辨认之障碍,仁者用心,于兹可见。若干函封之大字题名.气势磅礴,极其精美。至其所书内容,亦多令人享书艺之美。

P19-P21

目录

自序

卷一为他人写序

《南开大学图书馆九十年

纪念论文集》序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

清人别集丛刊》序

《华北图协第二十五届学术

年会论文集》序言

敬读启功先生书札(代前言)

《新中国古旧书业》序

《古海盐文化实录》序

地方官读志书

《海宁文化丛谈》序

《海源阁藏书研究》序

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决策》

《脸谱流变图说》序

《鲍廷博年谱》序

《同时日记》序

《中国地方志文献-学校考》序

《中国旧志历史文献分类专集》序言

《中国方志史》序

《德州旧志十种校注》序

《萧山市志》(第一卷)序

《萧山县志稿》(民国二十四

年本)整理前言

《台头镇志》序

《水脉萧山》序

《文脉湘湖》序

《湘湖史》序

《萧山历史文化丛书》序

《萧山戚氏家谱》序

《萧山地图集》序言

《友新六村志》序言

《开卷闲话》序

为马铁汉《品邮说戏》写序

《书色斑斓》序

《草堂书影续集》序

韩译《古典目录学浅说》序

卷二为自己写序

《清代经世文选编》前言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增订本)序言

《书目答问汇补》叙

也无风雨也无晴——《依然集》代序

《枫林唱晚》序

《谈史说戏》序

《邃谷师友》序

《80后》序

《交融集》后记

闲身自有闲消处——《砚边余墨》序

《书文化九讲》序言

《不辍集》序

卷三书的评说

《易学通论》后记

读《中国文学史》后记

“临渊羡鱼”还是“竭泽而渔”——读《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

他们不仅仅是淘书——读《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有感

人道在何处?——读《中国德奥战俘营》

读《浙江历史大事记》

鲍延毅教授与《死雅》

姚灵犀与《采菲录》

一部有创意的图说史书——读闰杰撰《影像辛亥》

红楼何止半亩地

祝《天津记忆》百期

序言

书序是很早就有的一种文体,有人说始于战国时宋玉的《神女赋序》,有人尚持异议;但南北朝时的《昭明文选》却把此篇与《毛诗序》、《尚书序》.同样收人。不论如何,书序在汉代已较流行,最有名的是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写家世、学术传承与观点,写全书各篇的提要,形成一书目录。历来认为这是读《史记》的钥匙。其他如扬雄的《法言序》,王充《论衡》中的《自纪》及班固《汉书·叙传》,这些都是自序。直到西晋左思写成《三都赋》,请当时名流皇甫谧作序,为请他人写序的开端。宋、明以来,有人正式研究序体,如宋人王应麟在《辞学指南》中说:“序者,叙典籍之所以作。”明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叙说》引《尔雅》的诠释称:“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

“序”,宋以前作“序”,宋以后据《老学庵笔记》卷六说:“苏东坡祖名序,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字:又以为未安,遂改作‘引’,而谓《字序》日《字说》。”后来序、叙二字混用。明清以来。几乎无书不序,自序、他序,且有一书多序者,也有前后皆序者,如清人王鸣盛的《蛾术编》即有前后二序。书后的序,一称“跋”,或称“读后”、“书后”等,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九曾有《书不当二序》条即评此事。自“五四”以来,写书序之风日炽,凡著一书,除自序外,多有他序,甚或不设自序,仅列他序者。书序很为学人读者所重,前辈学者郭绍虞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就收录书序近三分之一。而《中国序跋鉴赏词典》之类的工具书,选录序跋四百余篇,涉及作者三百余人,多有名作,颇便阅读翻检。

自序粗述书之大旨,叙明著述缘由,实事求是而较少自炫。求他人作序,则不易求得佳什,若为至交亲人所撰,尚能态度诚恳,语言切实,颇有可观者,如清人张金吾撰《言旧录》自述生平,乞其妻季氏景和为之序,对金吾学术造诣、治学态度,有所评骘,不同于一般泛泛之论;近人宁宗一教授邀其门人崔君为其所著有关《金瓶梅》研究的著作写序,颇得爱师之道等,皆世所罕觏,而不可多见者。其他求人作序,大多冀着笔者多加揄扬,说些“瑕不掩瑜”的话。明言请教指正,实求溢美之词。所求者大率是前辈名流、学人文士,或浪得薄名,或小有声望,若泰山北斗,耆年硕德,则更所期待。如撰者无暇,则求序者往往出其囊中锦绣,声言为节长者之劳,力恳签名认可,有拒者,有勉为其难者,有欣然命笔者,流品自见高下。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曾在一篇小引中,自称其不求人写序的志趣说:·一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此郑板桥之所以为郑板桥也。

我所著书多为自序,很少求人作序。平生写书百种左右,只有三书,求人作序。一是《古典目录学浅说》,请前辈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作序,一则顾老确是古典目录学领域的专家,再则当时我想在学术上有所进益,希望顾老提携指教;二是《北洋军阀史稿》,请中国现代史专家孙思白教授作序,一则孙兄是我几十年敬重的诤友,我尊之如长兄,再则他是唯一通读《北洋军阀史略》和《北洋军阀史稿》,并进行过比较研究的行家;三是《交融集》,请中国文学史知名学者宁宗一教授作序,一则我和他有半个多世纪的友谊,是我的多闻友。再则他是唯一读过我大部分随笔.并进行过理论性研究.写有评论文章的朋友。

为自己写序,叙明著书宗旨,书稿内容,自我发摅即可,为一条线思路。为人撰序甚不容易.既要表明个人见解,又要考虑对方的为人和著述,至少比为自己写序多花费双倍力气。我很佩服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能够旁若无人,自说自话地为蒋百里所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写序,从欧洲想到清朝,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大气磅礴,千古佳序.可惜长达五万余字,无法作序,乃别成一书,题名《清代学术概论》,润泽后学,难以数计。而与此长序相反者.有些名人还写过短序,如冰心为《天上人间》写了一百一十字的短序;而瞿秋白为曹靖华所译《新土地》一书拟定了五字序。他在给曹的信中表示,要在书前写序,并说“这序只有五个大字,就是·并非乌托邦”。后书稿毁于“一二·八”日军炮火中,幸有信在,为序之长短,存一故事。

当前,我日趋高年,求序者相应日增,因而应对无措,不堪其苦。我认为写序与题词是老年人两大苦事。据传闻北京大学谢冕教授喜欢写序,我不仅钦佩他的精力充沛和宽厚义行,也在想他为何能如此来者不拒,因而妄猜这是谢教授的无奈——名高望重,拒写怕伤害人。实则我也常遇到一些不想写而又不得不写的尴尬事,只是缺乏那种有容乃大的胸怀,不能直率坦言而已。更有一些名家虽处无奈,但却能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隐有所指而让人难以落定,如已故季羡林先生在为郑天挺先生的《清史探微》写的序,这篇序原定由汤一介先生写,但汤先生推给季羡林先生,季先生不愿写,但又不得不写,所以在序的头一段就重笔申明:“我何人哉!敢于佛头着粪耶?我也不敢写。”但因与郑先生有六年同事之谊。

内容推荐

《邃谷序评(精)/开卷书坊》编著者来新夏。

《邃谷序评(精)/开卷书坊》汇聚了年届九十至今仍笔耕不辍的著名学者来新夏先生今年所作数十篇序评文字,序评所涉领域广泛,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渊博的学识和雄健的笔力。本书附录的《望九随笔选》所写均为作者这今年随笔的佳构。

编辑推荐

《邃谷序评(精)/开卷书坊》编著者来新夏。

书序是很早就有的一种文体,有人说始于战国时宋玉的《神女赋序》,有人尚持异议;但南北朝时的《昭明文选》却把此篇与《毛诗序》、《尚书序》.同样收人。不论如何,书序在汉代已较流行,最有名的是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写家世、学术传承与观点,写全书各篇的提要,形成一书目录。历来认为这是读《史记》的钥匙。其他如扬雄的《法言序》,王充《论衡》中的《自纪》及班固《汉书·叙传》,这些都是自序。直到西晋左思写成《三都赋》,请当时名流皇甫谧作序,为请他人写序的开端。宋、明以来,有人正式研究序体,如宋人王应麟在《辞学指南》中说:“序者,叙典籍之所以作。”明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叙说》引《尔雅》的诠释称:“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