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念人间刹那芳华(林徽因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墨倾城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墨倾城编著的《念人间刹那芳华(林徽因传)》为林徽因传记中最为飘逸、独特的力作,她曾经对民国女子尤其是林徽因其人其事深入研究,内容极为详实,其文字承袭其一贯清俊典雅、余味不尽的风格,更难得的是,她对人物刻画的把握很好,以诗化的空灵语言却描画出了一个眉眼清晰,血肉丰满,神韵俨然的林徽因。

内容推荐

墨倾城编著的《念人间刹那芳华(林徽因传)》内容介绍:她于天外修持,空灵清雅;她于红尘起舞,铿锵丰满;她,在红尘边上,为众生缔造一种生命丰满的传说。

她,就是林徽因。

一个所有女人不得不读的丰盈女子。

一个所有男人不得不爱的民国才女。

《念人间刹那芳华(林徽因传)》为传奇作家墨倾城的首部传记作品,他对民国女子尤其是林徽因有着深入详实的研究。本书文字承袭其一贯清俊典雅、余味不尽的风格,以诗化的空灵语言为我们描画出了一个眉眼清晰、血肉丰满、神韵俨然的林徽因,实属林徽因传记中难得一见的佳品。

目录

序一林徽因——最后的才女

序二她在红尘边上住

第一卷 静夜莲开,她从西湖走来

 一切,不过一场因果

 人间乱世,那朵遗世白莲

 姻缘错位,是谁错

 有女初晴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二卷 英伦雨雾,那一场康桥绝恋

 遇见爱情

 那一晚

 蓝色的布莱顿海湾

 转身天涯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此刻,应该笑忘

 齐德拉公主

第三卷 梁林“木”缘:是志同道合,也是深深眷恋

 梁上君子和林间美人

 祸兮,福兮

 天涯漫步,和建筑有染

 尘缘多苦,无物似情浓

 血液的滋味,痛彻

 尘缘落定

 罗曼的归途

第四卷 诗意纵横,那一树一树的嫣然

 故国,饮冰

 山间,这样寂静

 永别!志摩,天国再见

 建筑的诗意

 彼岸的友情

 太太的客厅

第五卷 四月行旅,行吟在人间

 你是人间四月天

 路上的风景

 这片静院,终留不住

 来今雨轩

 爱,若有天平

 痴爱一生

第六卷 莲灯微光,流离也是月明

 在弥漫的狼烟中

 难以忘却的昆明

 竹林深处的李庄

 三弟之殇

 工作着是美丽的

 硝烟之后

第七卷 十年涅槃,化生在这万古人间

 纵是病着

 梦幻中的城墙花园

 情系国徽

 景泰蓝之恋

 花开到荼蘼

 最后的绝唱

 附录林徽因年谱

 附赠林徽因诗文精选集

 诗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山中一个夏夜

 激昂

 深笑

 记忆

 题剔空菩提叶

 静坐

 黄昏过泰山

 雨后天

 时间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展缓

 八月的忧愁

 无题

 秋天,这秋天

 散文

 悼志摩

 蛛丝和梅花

 究竟怎么一回事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人间乱世,那朵遗世自莲

那是个矛盾的时代。

环境是混乱的。

清末兵祸连天,民初百花齐放。

人心是混乱的。

封建的。旧有的。西化的。崭新的。

那个年代,是离合不定,是来去任凭。就像史册中那一段三国硝烟,是英雄美人,是豪情无限。但最卑微的总是平民,他们无权无势,最无奈的只是每个黎明前的一抹平安希冀。

生于斯年,林徽因是漂泊的,却是幸运的。

人间,萍踪,于她是现实;热烈,嚣艳,却不过咫尺。

说起林徽因,不能不提对其一生影响都极深远的一个人,那就是

她的父亲——杯长民。

林长民,1876年生于杭州,字宗孟,号“桂林一枝室主人”,晚年因家中院落栽有两棵栝树,自谓“双栝老人”。

林长民幼时于家塾接受传统国学教育,1906年林徽因两岁时赴日留学。但不久,他又回到杭州,在杭州外语学堂习英文和日文,毕业后再度赴日攻读政治和法律。林家书香传家,林长民接受的教育无疑是极好的。兼之其人聪敏好学,善诗文,工书法,才学上颇有建树;更好社交,广结政界名流,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名气也很大。

他生逢乱世,青年时又两度赴日,在那个政治环境极其复杂的年代生活,心中也日渐萌生“救国”“改革”的政治抱负。

1908年,林长民32岁,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两年后,林长民与留El同学刘崇佑创立福州私立政法学校,自任校长;

辛亥革命那年(1911年),林长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传革命;

民国元年(1912年),林长民代表福建省参加南京临时参议院;

不久,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林长民被推为秘书长,后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

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在梁启超支持下,林长民参加并组织《宪法研究会》;

民国六年,段祺瑞重新掌握政权后,林长民出任司法总长;

1919年,林长民任巴黎和会观察员,著书立说,抨击日本承认德国在华权益:

想来,林长民应是极有正气的一个男子。“晚近掌故史料之巨擘”徐一士曾有评说:“(他)躯干短小,而英发之慨呈于眉宇。貌癯而气腴,美髯飘动,益形其精神之健旺,言语则简括有力。”

然而,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一样,林长民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政坛失意后,便携女儿远赴英伦,周游欧洲,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康桥的绝恋。但纵是文人义气,终是有所不甘的。于是,归国后,他被推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国联总会,后接任福建大学校长。民国十四年,出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之后入奉军郭松龄幕,参加反张作霖战争,终于,在苏家屯中流弹身亡。就此,一生匆匆而过。

或许,在那个年代,国学正统的“忠孝立身”,触碰了西学甚嚣尘上的“民主自由”,再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内事实触动、发酵,生发出来的也只能是这种“文人式”救国的大志,却终究不过徒劳。于是,整整一个时代,中国文人挣扎着、探索着,林长民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投在时代的浪潮中,甚至连一道波纹都带不起。

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整个林家而言,林长民作为长子,作为长兄,作为父亲,一举一动无不带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辗转。迁徙。

因为时局,也因为父亲。

林徽因生在一个不安的年代,在惴惴中度过自己最为清脆的几年。

1909年,林徽因5岁,由杭州陆官巷迁居蔡官巷。

7岁时,祖母游氏病逝。因祖父身体不好,母亲亦不识字,弟妹尚年幼,姑母也非时时在旁,林徽因开始代替祖父给父亲写家信。可以想象,此时为了一腔热血,不得不抛家弃子在外拼搏的林长民,当看到女儿那稚嫩的文字,当想起逝去的母亲、病中的老父,心中会是怎样的一种酸苦滋味。或者,也正是那个时候,他的心中,对早熟、懂事的女儿,更加添了几分看重和怜惜。

后来,林家离开杭州,几度搬迁。林徽因也开始了自己人间萍客的日子。

林徽因8岁那年,祖父把家从杭州迁到上海,住在虹口区金益里。林徽因和表姐妹则进入爱国小学就读。

那个时候,林长民在北京奔波。于是,第二年,母亲何雪媛携徽因二妹(后夭折)先入北京。再一年,林徽因随祖父入京。不久,祖父病逝。

然而,安定不过一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林家再度搬迁,移居天津英租界红道路。P6-9

序言

林徽因——最后的才女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有一世,新旧骈集,是中国女子转身的至关键处。

那是清末民国离乱年头。那之前,这国家尽多闺阁才女,风月佳人,这之后,女子顶起半边天,却再难见千年沉淀、诗书蕴藉的静婉恬淡风华。

那是中国才女的绝唱,自此,只见才女淑女的荒年。

曾有一人,空灵清雅,半入红尘半问心。

她,是实实一代才女,又有诗书蕴藉的温柔和世事砥砺的坚强。

她,为梁思成宠爱一生,为徐志摩崇慕一生,为金岳霖痴守一生。

她,是古都京华最早沙龙的女主人,却终究又从沙龙中走出,从此天涯漫步。

她,有许多好友,也受许多人妒。

她,是许多知性男子心中的精神图腾,又是许多女子心目中的“才貌双全”。

她,就是最后的才女林徽因。

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她更多则以人生静好丰满传奇。有一句话说,个性决定命运,也正因为她的安静和理智,所以,不论爱情、理想、人生,她都安排得极为妥帖。她的人,她的个性,她的身世,她的生活,及她一意营造的生活氛围,无疑都是静好安然,似乎可以沉淀整个世界。而且,这种寂静更多地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那是一种中华古国沉淀千年的绝世风华,所以,即使50年过去,人们仍旧追寻着她那种安然静好的绝世风韵。

她说:算作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她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因殊丽,因清雅,因绝世才情;

因铿锵,因笃定,因寸寸鲜妍。

故,时人,不得不赞;今人,不能不念。

林徽因从小就在西湖边浸润了属于中国闺秀的温润净洁,到了少年时,又有幸旅英留美,得到西方自由气息的滋养。最难得处,便是她能把属于东方的旧的、束缚的东西摈弃,又不受西方张扬的、野性的风格所侵。于是,她的美,能兼具中西方所有好处,既婉约如温玉,又清新若歌,这是一种东西并蒂杂糅出的绝世风情。

另,她还得遇三段各个不同的人间尘缘,却都看得极明,理得极清,故而最终也能个个安然:第一次,她与徐志摩共同出演了一场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再一次,她和梁思成青梅竹马终成眷属,上演了一出丰满异常的婚恋正剧,后来鼎鼎大名的建筑学家更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源泉;还有,在与金岳霖的往还中,两人双双中途退场,为一场情场歧恋打上了一个休止符,至此,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

沈从文。萧乾。泰戈尔。费慰梅。

她,才情,容貌,性情,际遇,仿佛世间种种好处都落定在她身上。因此,她能得如许多知交,命定成为人群的焦点。虽然,如此女子,往往不得其他女子喜爱,但是,纵然存了芥蒂,她们也无法不去赞她。

所以,冰心说,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

所以,凌淑华说,可惜因为人长得漂亮又能说话,被男朋友们宠得很难再进步。

所以,林洙说,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所以,卞之琳说,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林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似乎,在他人眼中,林徽因真实比想象更风华。

她的身边,曾经云集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他们在她的沙龙里,激扬江山,侃侃而谈,让她每一日客厅里的日子都丰足而惬意。而同时,他们也为她的美丽,为她的才情,为她的诗情、她的见识而折腰。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却既耐得住学术生涯的荒凉和寂寞,又受得了苦难红尘的磨砺和挑战。是她,在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也同样是她,抱病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与梁思成一起考察古建筑;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也是她,在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在西方自由地呼吸、徜徉,也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却仍执意留在中国。

如此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后世所记住的。

世人终究无法断去昨日的旧梦,然而,无论今人如何努力,那曾经在中国人的衣上、发上、言行举止上流荡的独特气质终究无法留住。

所以,那样的林徽因,兼具中国淑女与才女气质的绝世女性,终究只能成一种绝唱。

那是一种属于时代更该属于整个民族的温润风华,只是可惜,早已不堪时光的消磨而渐行渐远。

而今,我们也只能从那时的人事中,略略掠去当年的几片优雅,品味,流连。

希冀,自己终将为这古国浸润多一些风华,如此,足矣。

书评(媒体评论)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

绝顶聪明的小姐。——沈从文

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李健吾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林徽因

她于天外修持,空灵清雅;她于红尘起舞,铿锵丰满;她,在红尘边上,为众生缔造一种生命丰满的传说。——墨倾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