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写给世纪父母(卢勤家庭教育)/文道书系
分类
作者 卢勤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卢勤——改变几代人家教观念的“知心姐姐”!作品总发行量突破7000000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少年儿童教育专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常邀请嘉宾!深受亿万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全新理念——破译孩子健康成长密码!成功方法——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双效互动——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写给世纪父母》所讲的问题所举的例子都是想家长孩子所想,急家长孩子所急。

《写给世纪父母》是家教书里面的经典之作,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改变和惊喜。

内容推荐

  您怎样教育孩子?是肯定、赞扬,还是指责、抱怨?本书系统介绍了怎样爱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帮助孩子开发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写给世纪父母》将权威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生动幽默的家教事例紧密结合,不但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书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和成功教育的经典案例,很多家长一边读着卢勤的书一边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写给世纪父母》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是极具影响力的家教宝典。

目录

今天当父母真难(修订版前言)

引言 我们是世纪父母

第一章 家庭教育面临什么——三大渴求

 孩子渴求现代父母

 父母渴求现代家教

 社会渴求现代人才

第二章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五个需求

 成长需要空间

 成长需要理想

 成长需要体验

 成长需要沟通

 成长需要肯定

第三章 父母该丢掉什么——不健康心态

 丢掉补偿心 找回平常心

 丢掉反常心 找回正常心

 丢掉虚荣心 找回责任心

 丢掉惧怕心 找回保护心

第四章 给孩子留下什么——生命的礼物

 妈妈的“存折”

 爸爸的体验

 不落的太阳

 无价的礼物

 富翁的新招

第五章 真正的爱是什么——施爱八法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第六章 亲子双赢的诀窍——沟通九招

 让孩子倾诉——坐下来听

 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

 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

 给孩子写信——巧妙表达

 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

 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

 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

 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第七章 家庭和谐呼唤什么——三个善待

 善待自己——保持好心态

 善待孩子——成为好朋友

 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

第八章 打开“我能行”大门靠什么——六种力量

 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评价的力量——你真棒

 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

 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

第九章 帮孩子开发什么——六大财富

 财富之一——会思考的头脑

 财富之二——会观察的眼睛

 财富之三——会倾听的耳朵

 财富之四——会说话的嘴巴

 财富之五——会操作的双手

 财富之六——会走路的双脚

第十章 家庭教育要避免什么——四个误区

 误区一:只抓学习

 误区二:溺爱、包办

 误区三:不约束、不责罚

 误区四:棍棒底下出孝子

第十一章 孩子学习,家长帮什么——找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勤奋努力

 每天阅读十分钟

 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二章 缓解考试紧张靠什么——好心态

 不要太在意考试结果,可以克服紧张

 家长的满意度,决定孩子考试紧张心理

 不能改变考试,那就改变心情吧

 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失利

 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考场的发挥

结束语 “知心姐姐”永远是你的朋友

试读章节

社会渴求现代人才

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会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才是最需要和最珍贵的资源。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因此,人才的争夺也趋于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在这种人才争夺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作为开启国门的钥匙,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

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会。他们走向社会之时,首先要通过人才市场的挑选,所以,每位父母都不得不关注这个市场的“行情”。

当今,人才市场有三个变化特别引人注目:

一、由单向选择变为双向选择

在计划经济下,没有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包分配。毕业生只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可以了,只要“服从分配”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在单向选择中,用人单位也只能是“爱你没商量”“厌你没办法”,不要也得要。作为毕业生,不想去也得去,否则要按“不服从分配”论处。

在市场经济下,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单位有权选择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也有权选择单位。学生从学校毕业,不是填写毕业分配表就可以找到工作,而是要接受人才市场的严格挑选。

对毕业生来说,同样有了择业自由。愿意去的单位,你可以自己去争取,不愿去的单位也没有人勉强你一定要去,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这些变化,给毕业生、家长和社会都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二、从看重“硬件”到看重素质

我所在的单位在国际展览中心附近,每逢那里举办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才交流会,就会出现塞车现象。我常常到交流会上参观,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交流会的盛况一点儿也不过分。  前几年,招人单位看“硬件”的多,问的问题也大多是这样的:“是本科吗?”“是研究生吗?”“有北京户口吗?”近年来,用人单位更注重应聘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大学毕业生更看重用人单位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北京一所学院在校内举办了人才招聘会,有近百家公司参加,也吸引来不少外校的学生。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一个应届毕业生拿着自荐书高声喊道:

“我要到湘潭电机集团工作!”

周围的同学都把目光对准他,他没有胆怯,又喊了两声。

正当人们疑惑不解时,正在现场招聘的湘潭电机集团人事部负责人说:“好,就要你了!”随后与这位同学签订了求职意向书。

这位人事部负责人说,他们这次招聘的是销售人员,需要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前来报名的大学生不少,但真正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并不多。从学生的推荐材料来看,符合他们招聘条件的有十几个人,而敢于当众大喊三声的只有几个。最后,他们就录取了这几个人。

他还说,这种招聘方式可能并不完善,却是对前几年招聘方式的一个反思。过去招人,过分看重学生的学历和成绩,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出色,甚至能力欠缺。所以,现在招人,在学历合格的条件下,更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

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分数不等于能力”这一道理。一位中学校长深有感触,他说:

“两个学生来我校实习,一个是学习尖子,但管理能力差,他管的班乱哄哄的,学生根本不听他的;而另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有创造性,很会管理,同学喜欢他,他管理的班很快成为优秀班集体。你说这两个学生我要谁?当然要第二个。我要的是会教课的老师,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

三、从注重笔试到注重面试

凭着一张试卷可以进入大学,但凭着一张试卷就能进人工作岗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你要想得到你向往的职位,很重要的一关是通过面试。

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面试,甚至面试胜过笔试。这是我通过拜访择业的成功者得出的结论。

小音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理想是到某大银行去工作。这家世界著名的银行需要既有金融专业知识又有外语专长的人,而小音不懂金融,只懂英语;这次招聘,人家只录用十个人,报名的人竟有1000多!可是,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小音却获得了成功,成了那百分之一!

“那么多人竞争,你是怎么成功的呢?”我问小音。

“我过了三关,”小音说,“第一关是问我的经历。对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干过什么,当没当过干部,参加过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组织过什么社团……问得可详细啦!我做过学生会工作,所以这一关的通过占了不少便宜。第二关当然是笔试,很容易的,一般人都能过!”小音得意地说,“不过,最难过的是第三关。”

“为什么?”

“第三关是面试。面试最难,因为你摸不透他们要考你什么。实际上,从一进入面试室,主考官就开始留意你的一切了,比如走路的姿态好不好啦,目光是不是自信啦,说话的表情怎么样啦……通过你的不设防,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你身上的东西。当时,一位考官问我:‘你为什么要到我们银行来?’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因为我事先早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这家银行的百年历史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对答如流!”小音说到这里,眉目间透着自信。

“考官接着问我:‘如果你能来我们银行,希望做什么工作?’说实话,我并不愿意到前台去收银,我希望到后面搞联络,我的口语好,擅长与人交往,这样可以发挥我的优势。但是,如果我这样讲,人家肯定会认为我有缺陷,所以我回答说:‘干什么我都能够胜任。”’

一位进入国家机关的博士生告诉我他应聘的故事:

在等待招聘结果的时候,用人单位的领导找他谈话:“你的各方面成绩都很优秀,但这次的名额只有一个,所以很遗憾,你没有被录取。”

这位博士生当时想也没有想,马上说:“没有关系,我很有实力,今年没考中,明年我还来考。”

“没想到,这是最后一道考题,我被录取了!”博士生讲到这儿笑了。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的答卷不是背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做出来的。

在人才市场上,你的孩子面对的已经不再是纸制的试卷,而是一道道生活的实践题,他答得怎么样,要看他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作为父母,你企盼孩子成功,就把他培养成一个热爱生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吧!

有的父母只注重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与做事的教育,对待孩子是以分为本,而不是育人为本,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做题,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这样的孩子在考场上也许能得高分,可在人生的舞台上却会失分。

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每天晚上挑灯夜战,拼命读书,可是却让妈妈每天观看电视剧时记住剧中的情节,第二天早晨讲给他听。他到了学校,又添油加醋地讲给同学,好像他每晚沉溺在电视机前一样。一些同学抵不住“诱惑”,晚上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成绩受到很大影响;还有的同学见他每天看电视剧成绩还是稳居前列,觉得他聪明过人,从而失去了与他竞争的信心——而这一切正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母亲以为自己是在帮儿子竞争,实际上是将儿子一步步推向损人利己的泥潭。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的填充,更应该是道德的完善。这样的学习尖子,我们能说他是好学生吗?这样的母亲,我们能说她是好妈妈吗?

处在经济变革时代,做父母的不能只注重帮孩子立业,更应该首先注重帮孩子立身。“以学立业,以德立身”须是教育的宗旨。

素质教育的列车已经开进21世纪,父母们不要再观望了,马上登上列车吧!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短视,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P11-15

序言

今天当父母真难

“知心姐姐,快救救我的孩子!你是她心中的太阳,她是我唯一的希望……”一位妈妈在电话里泣不成声,痛不欲生!

“卢勤老师,今天有朋友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告诉我,您应邀来我县做‘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报告’。也许您不难想象,我对您的崇拜和一位历经一年心的磨难、整天提心吊胆度日的母亲听到这一消息后的心情。我仿佛久旱后见到了一滴晨露,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要见您!只要您能与我面谈,哪怕让我在门外站上一天一夜我也要见您!因为我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一见不到您,我也要想方设法把这信交到您的手上,让您听一听一位用心哭泣的母亲的呼救声:‘救救我的女儿!”’

每天,我都能接到大量父母、孩子写来的信。读着这些催人泪下、撕肝裂胆的信,我深深感到:“今天当父母真难!”

这些把孩子视为生命的妈妈,那些为孩子鞠躬尽瘁的爸爸,面对自己唯一的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心力交瘁。

作为知心姐姐,我多么想给每一位求救的父母一点点帮助,帮每一位痛心无奈的父母解除一点点痛苦;我又多么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片宁静的天空……

然而,我力不从心。尽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已经拥有了“知心姐姐”团队,有近百人在从事“知心姐姐”事业,但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为每天打电话找知心姐姐咨询、给知心姐姐写求助信、到总社来找知心姐姐面谈的父母、孩子实在太多太多……

终于,在困惑中我看到了希望——出书。书,能够跨越千山万水,飞到有需求的人手中;书,能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广大父母、孩子随时与“知心姐姐”交流;书,也能更系统、更具体地阐述“知心教育理念”,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子方法。

近几年来,在几家出版社的帮助和努力下,我先后写出《写给年轻妈妈》《写给世纪父母》《做人与做事》《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等几本书,总发行量达500多万册。其中两本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这本《写给世纪父母》曾荣获“中国图书奖”。

本书出版于新世纪刚刚开始的2001年。由于书中写到2000年震惊全国的浙江金华市中学生徐力弑母事件,记录了我和徐力长达100分钟的谈话,从而引起新闻界广泛关注,十几家报纸杂志进行了转载,徐力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又应该怎样科学地教育父母?

中国人一直传诵着一句名言:“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人人都希望少年强。问题是少年怎样强?是逼着少年强,还是让少年自强?是给他们施以强大的压力,还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推动力”,调动他们的“内动力”——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说,这些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

在《写给世纪父母》一书中,我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今天的教育,不但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要适应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

徐力弑母这血淋淋的事实让我看到,父母不适当的家教、不正确的心态,会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埋下多么厚重的冰层。而这一切葬送了一个花季少年美好的青春年华,也结束了一个艰难的、深爱儿子的母亲的生命历程!

和徐力谈话后我就下决心:一定尽自己的全力,拯救徐力的心灵,让他走出罪恶的深渊,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我还要帮助千千万万个绝望的孩子打破心头淤积的冰层。我要让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相信一个事实:亲情的阳光可以融化一个人心中的坚冰;一时迷失的孩子只要通过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五年来,我年年都去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看望徐力,给他送去最多的就是书!

徐力不负众望。。他在管教所表现很好,通过自学考上了函授大学,并多次立功减刑,2006年将走出高墙。  徐力的进步让我高兴,但是管教所里少年犯人数的增长——却让我担忧!

2004年,我两次去徐力所在的管教所,为2000多名少年犯做了一场报告“为了明天,从今天开始”,并送给2000多名少年犯每人一本我写的书。徐9来信告诉我:“您送给我们的书,大家都十分爱惜,就像-对待珍宝一样,看完后,都保管得很好,生怕弄坏了。您的关怀在大伙儿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您确实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知心姐姐’。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在这里的时间,多学一点、儿知识,多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全面,以便出去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争取更大的成绩,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一个署名“失足少年狄威”的男孩也给我写了满满两页信纸:“您,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却能抽出时间来到高墙内看望我们,令我十分感动。您那长达三个小时的讲话,令我好几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要知道,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让我哭上好几回,真是一件少见的事(因为我平时很少流泪的)……您的那些话,我听得很认真。尤其是‘从今天开始,珍惜生命’那一段,真的让我明白了,是妈妈给了我生命,我不孝顺她,还有谁孝顺她啊(我是一个独生子)……也许,这封信是所有读者来信的千万分之一封;也许,您根本顾不上看这封信(我知道您很忙),但是,我还会坚持给您写信的。”

读着一封封这样的信,我的泪水一次次涌出……

“失足少年”的心声发人深省!面对精神文化的缺失,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加紧弥补。

做父母的要真爱孩子,就要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从小给予孩子精神文化的滋养。书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她将陪伴孩子一步一步走上成功的台阶。

做父母的要真爱孩子,自己也要爱读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培育孩子。书也是父母最好的朋友,她将帮助您和孩子一起长大!

近年来,许多看过我的书的父母,纷纷来信谈到书对他们的帮助,我感到十分欣慰。

近日,一位在香港某公司工作的青年学者、曾经离异的年轻爸爸给我写来一封长信,讲述了自己在第一次婚姻失败后,教育儿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他深深自责,在信l中说,自己教育儿子时“经常犯急躁、粗暴的错误,虽然从不打骂,但语气的严厉,足见父爱不足,及今思之,我都是满怀惭愧的。读了您的书后,我茅塞顿开,马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实施了改进的措施。我和父母达成了我称之为‘卢勤共识’的教育认同理念。现在我的心情好起来,儿子也快乐多了,父母对我也不像以往那样不放心了。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我的好大姐!是你拯救了我!我将要写一篇《感谢卢勤》的文章,收在我的文集里”。

孩子的快乐健康就是对知心姐姐最好的感谢!父母的真诚与改变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写给世纪父母》一书再版之际,我真诚地期盼所有的父母都能走出痛苦、走出困惑,勇敢地和孩子站在一起,积极面对成长中的风风雨雨,共同迎接新世纪绚丽多彩的彩虹!

卢勤

2005年12月

后记

“知心姐姐”永远是你的朋友

写完最后一章,好像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征程。

我们作为父母,看着孩子踏上人生之旅,内心涌动着成功的喜悦,也增添了许多牵挂。

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长大,要离开父母远征,“好男儿志在四方”。就像当年血气方刚的我们去边疆插队,义无反顾,无忧无虑地走了,忙起来连封家信都顾不上写。而在天的那一端,年迈的父母牵肠挂肚地等着,每日盼着鸿雁传书。

十年前,我87岁的老父亲到了弥留之际。临终前,他已不能讲话,可一直用手指着天空。

我和大姐不明白他的意思。望着父亲企盼的目光,我懂了,父亲是在问我:“你大哥乘的飞机怎么还没到?”

我趴在耳边告诉他:“大哥赶不回来了。”

父亲用笔写了模模糊糊的几个字:“我就想他!”几小时后,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大哥从大洋彼岸回家探亲时,听到这个情景,哭了。

这,便是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原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璪大姐,生前一直顽强地与癌症抗争。听她的大女儿李皓说,她临终前,时常睁着眼睛仰望天空,静静地。直到有一天,小女儿从远方归来了。她安详地躺在女儿的怀里。最后,她含着微笑走了。

这,便是母亲对女儿的牵挂!

如今,我们做了父母,才掂量出“牵挂”这两个字的分量!我们也开始牵挂自己的孩子,不知高飞的孩子何时才能回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求孩子长成奇才,只求孩子学会做人;不求孩子会做官,只求孩子会做事。

当21世纪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大地变为现实时,当强大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作为父母,能看到孩子成为这蓝图的描绘者,成为这民族光荣的一员,我们长满皱纹的脸上,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会骄傲地说:“我们为21世纪的中国出了力!”

当这本《写给世纪父母》的书正式出版时,我从内心里感谢生我养我教我做人的父母,感谢童年在我心中种下理想种子的《中国少年报》,感谢抚育我成长的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感谢一直关心爱护我的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领导,尤其要感谢给我以巨大帮助的中国妇女出版社的领导和同仁,感谢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的徐惟诚同志,感谢我的好友韦玮。

让我深感遗憾的是,《写给年轻妈妈》一书出版后,看到父母们的渴求,启璨大姐一直希望我为父母们写第二本书,可我却因工作太忙,未能让她如愿。今天,这本书出来了,大姐却看不到了!这永远的遗憾,将化为前进的动力。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当好“知心姐姐”,用行动来实现启璪大姐生前的心愿——让“知心姐姐”走进千家万户,让“知心春风”吹进每个父母、孩子的心田。

“知心姐姐”永远是你的知心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进入新世纪,家长和孩子的矛盾是不是应当得到比较合理的解决?卢勤同志的这部作品,就是为解决这样的矛盾所做的努力。卢勤同志有独到的长处。她信任孩子,她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她热情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她重视培育孩子的责任感,这些宝贵的认识在她的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而且有许多实际事例为证,很便于广大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吸取。

——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徐惟诚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按您说的去引导孩子。她要做的任何事情,我只对她说明利害关系,然后我就装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她自己看着办。现在我发现,我女儿乖多了,初一上学期她通过竞选当上了副班长,初一下学期她又当上了班上的团支书。她顺利地度过了青春叛逆期。谢谢您!

——上海一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