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三糊涂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由三糊涂所著,读来不犯困,再启蒙,开天眼。

易中天品人物,袁腾飞说历史,三糊涂讲文化,并视为最有味道的解读言说。

思想性堪比吴思《潜规则》,趣味性更强。经典《上课了:一个教授的幽默智慧课堂》的升级呈现。

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养成的最佳读物。

内容推荐

《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由三糊涂所著,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这注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弹性与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作者以开阔的思路,少迂腐气的论述,活泼生动的语言,独到有启发的观点,从中国传统内政、中国传统外交、农业与农民文化、商业与商人文化、中国传统婚姻文化、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等六个方面入手,讲述了封建社会下中国历史在这六个方面的意识形态和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阐释了我们应从中引起的哪些反思。是一本轻松有趣、见解深刻的历史知识读物。

目录

第一讲 中国传统内政

先秦政要

夏政

商政

西周制度

春秋风云

战国群雄

秦月汉光

秦政

汉业

唐宗宋祖

大唐雄姿

风流大宋

一个特殊的元

蒙古政治

元朝政治

明清酷政

明不明

清不清

第二讲 中国传统外交

这样看朝贡外交

站在政治的角度看朝贡外交

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朝贡外交

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朝贡外交

个案分析:1405年开始的那场外交

有关骄傲问题

有关发现问题

有关郑和远航的时间问题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规模问题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的结果

葡萄牙来了

葡萄牙使团

葡萄牙人的发现和澳门问题

西班牙来了

侵占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和他们眼中的中国

西班牙人侵略中国的计划

中西又一次误会

荷兰来了

荷兰人的狂妄

荷兰人经营台湾

荷兰人是可以下跪的

披着宗教外衣的鬼也来了

明以前的宗教文化侵略

明中叶以后的“宗教文化侵略”

明末清初的中俄接触

明朝时期的中俄接触

清初期的中俄接触

英国人来了

英王特使出使中国

清朝收缩的对外政策

律劳卑的伤悲及其后遗症

有关鸦片战争的文化思考

八国联军进中国

鬼子的冲撞与中国的变动

西方文化强吻中国黄土的后果

第三讲 农业与农民文化

中国农业问题

由地理与气候谈起

中国的农业问题就是个温饱问题

人口与战争的关系

中国农业政府分析

传统中国政府就是个事实上的大农户

传统政府的重农思维

传统中国政府的抑商思维

传统中国政府缺少必要的商业思维与商业技术

中国的传统农民们

传统农民之理想

传统农民之素质

传统农民之品德

持续不断的农民革命斗争

由革命概念说起

农民革命领袖的个案分析

最后的道德评价

第四讲 商业与商人文化

商业与商人的源起

商业与商人的源起

源起时的亮点

西周商业与商人

西周商业繁荣

西周商业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与商人

春秋各国普遍重商

战国商业大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与商人

秦皇抑商

汉承秦制

魏晋南北朝抑商更严重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商业

隋朝商业有所发展

唐朝商业大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商业倒退

宋元时期的商业

宋代商业

元朝商业

明清时期的商业

明朝商业

清朝商业

传统中国政府抑商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抑商的原因

抑商的后果

著名的商帮及最后的商人代表

明清十大商帮

最后的商人代表胡雪岩

第五讲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推测

原始群婚阶段

血缘婚

抢亲婚

族外婚

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

 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传统婚姻中的诸多内涵

婚姻的社会内涵

婚姻中的宇宙秩序

婚姻中的道德学

 中国传统婚姻类型

政治和亲婚

强权干涉婚

聘娶婚

转房婚

经济实用型婚姻

鬼婚

第六讲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

 有关死亡命题

死亡的科学命题

死亡的哲学命题

死亡的价值命题

 中国的丧葬习俗及礼制演变

中国丧葬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传统丧葬习俗的各个环节

中国传统的葬法、葬式

中国传统墓葬中的诸般讲究

葬后祭祀

试读章节

西周(前1046一前771年),自武王传至幽王。13王,12世。

西周制度有三根重要支柱: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是王室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族又分为相对性的大宗和小宗,每个阶层各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周王自称天子,为天下之大宗。天子诸子除嫡长子以外皆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诸子除嫡长子外皆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分封制度简称封建,意即封邦建国。周灭商后,为了有效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姻亲贵族、功臣等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以内,实行有限的自治,可依例往下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往下分封士。各封国要服从王室的统治,负有向王室纳贡的义务和为王室出兵打仗、保卫王室的责任,礼乐征伐皆出自周王室。

关于井田制度,至如今研究结论不一。有人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实际中无法严格执行。一般的观点是,夏代已有井田,且分为公田和私田。按《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皆养公田。”这里所谓私田仅是相对性的,因为公田私田皆属国家所有,成员仅拥有私田的使用权,并且须以公田上的无偿劳动为前提条件。

西周的王权在商王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强化。周王又称天子,意即天帝之子。周人的观念中,宇宙中的最高主宰是天帝,而周王是天帝的使者,秉随天意君临天下,于是周王就成了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从商亡的历史中看出了天命不常的意思。这里所谓的天命,本意是上天授命,商的灭亡让周人发现,所谓的上天授命并不长久。要想长久,还不如关注人事,俯察民情,以德治国,否则天命会发生转移。这一趋势,最终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第一,真正的天命在人间,在人心。导致国人从此对天命没有真正的敬畏,也就是虚天命重人事,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二,任何人都可以假借天命造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所谓的民心,也可以任由封建统治者炮制,百姓只有武力和权力下的驯服。

估计是后世的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墨两大显学的推崇——“主述尧舜,宪章文武”,所以周朝的文王与武王在历史上留下的全是美名。不过,总有浮出水面的子孙,西周后来出了两位著名的反面人物。第一位是周厉王,开创一个新罪名,叫“谤王”,导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西周第二位反面人物,就是末代天子幽王了,跟所有的末代君主一样,只有更差,没有最差,所以幽王的故事很多,除了宠褒姒,让她听“裂缯之声”外,还加演了“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等独创剧目。有时候我都想,这得多么有耐心的男人,才能爱女人爱到这等程度?可惜,历史认定他们都不是好人,当然,那些女人也都不是好人,妖精!搞得我们这些普通女人,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妖精!

P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0: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