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编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4》讲透了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从店伙计到大清首富花了30年,从首富到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本书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本书出版40年来,累计加印百余次,总销量突破1000万册。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高阳经典巨著。中国著名企业家王石、冯仑、潘石屹、马云都是该书忠实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顶商人胡雪岩(4)/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阳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阳编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4》讲透了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从店伙计到大清首富花了30年,从首富到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本书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本书出版40年来,累计加印百余次,总销量突破1000万册。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高阳经典巨著。中国著名企业家王石、冯仑、潘石屹、马云都是该书忠实读者。 内容推荐 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胡雪岩一生谨守“戒欺”与“真不二价”的经商原则,所向披靡,显赫一时,其辉煌成就被后人尊为一代“商圣”;但皇权无边,必然无情,商人的命运并不在自己手中。 翻开高阳编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4)》,了解官僚体制下,一代商圣的天才与宿命。 《红顶商人胡雪岩(4)》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 目录 第一章 杭州被围,胡雪岩冒死筹粮救济饥民 第二章 浩劫难逃,胡雪岩与王有龄的生死诀别 第三章 运粮计划失败,胡雪岩大病一场转道宁波 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 第五章 胜在胆略,胡雪岩想做太平军的生意 第六章 结识左宗棠,开启巨商之路 第七章 左宗棠委以重任,胡雪岩筹粮筹饷办船厂 第八章 左宗棠筹划西征,胡雪岩步入事业巅峰 试读章节 “禀大帅,”戈什哈向正在“饭后一局棋”的曾国藩请个安说,“浙江的差官求见。请大帅的示:见是不见?” 曾国藩正在打一个劫,这个劫关乎“东南半壁”的存亡,非打不可,然而他终于投子而起。 “没有不见之理。叫他进来好了。” 那名差官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行装。九月底的天气,早该换戴暖帽了,而他仍是一顶凉帽,顶戴是亮蓝顶子,可知是个三品武官。 “浙江抚标参将游天勇,给大帅请安。”那游天勇抢上两步,跪下去磕头,背上衣服破了个大洞,露出又黄又黑的一块皮肉。 “起来,起来!”曾国藩看他那张脸,仿佛从未洗过似的,内心老大不忍,便吩咐戈什哈说,“先带游参将去息一息,吃了饭再请过来说话。” “回大帅的话,”游天勇抢着说道,“卑职奉敝省王抚台之命,限期赶到安庆,投递公文,请大帅先过目。” “好,好!你给我。你起来说话!” “谢大帅!” 游天勇站起身来,略略退后两步,微侧着身子,解开衣襟,取出一个贴肉而藏的油纸包,厚甸甸的,似乎里面装的不止是几张纸的一封信。 那油纸已经破裂,但解开来看,里面的一个尺把长的大信封却完好如新。曾国藩接到手里,便发觉里面装的不是纸,是一幅布或绸。翻过来先看信面,写的是:“专呈安庆大营曾制台亲钧启”。下面署明:“王有龄亲笔谨缄”。 再拆开来,果不其然,是一方折叠着的雪白杭纺。信手一抖,便是一惊,字迹黑中带红,还有数处紫红斑点,一望而知是血迹——王有龄和血所书的,只有四个海碗大的字:“鹄候大援”,另有一行小字:“浙江巡抚王有龄谨率全省数百万官民百拜泣求。” 曾国藩平生修养,以“不动心”三字为归趋,而此时不能不色变了。 大营中的幕友材官,见了这幅惊心动魄,别具一格的求援书,亦无不动容,注视着曾国藩,要看他如何处置。 曾国藩徐徐卷起那幅杭纺,向游天勇说道:“你一路奔波,风尘劳苦,且先休息。” “是,多谢大帅。”游天勇肃然答说,“卑职得见大帅,比什么都安慰,种种苦楚,这会都记不起来了。只求大帅早早发兵。” “我自有道理。”看他不愿休息,曾国藩便问他浙江的情形,“你是哪天动身的?” “卑职是九月二十从杭州动身的。那时余杭已经沦陷。”游天勇答道,“看样子,现在杭州已经被围。” “杭州的城池很坚固。我记得《一统志》上说,是十个城门。”曾国藩念道,“‘候潮’听得‘清波’响, ‘涌金’ ‘钱塘’定‘太平’。宋仁宗的时候,处士徐仲晦,愿子孙世世不离钱塘,说是永无兵燹之灾。想来杭州可以守得住。” 他念的那句诗,游天勇倒是听过,是拿杭州的十个城门,候潮门、清波门等等缀成诗句。至于什么宋朝人的话,他就莫名其妙了。只是听语气,说杭州守得住便无发兵之意,游天勇大为着急,不能不说话。 “杭州的城坚固,倒是不错。不过守不长久的。” “喔,”曾国藩揸开五指,抓梳着胡须问,“这是什么道理?你倒说来我听听。” “对!”七姑奶奶大为高兴,“今年还没有好好吃过一顿蟹。”接着又叹口气道,“遭劫!兵荒马乱,蟹的来路都断了。这个年头,做人真没味道。” “好了,好了,不要不知足了!”古应舂说,“你住在夷场上,不忧穿、不忧吃,还说做人没有味道,那么陷在长毛那里的人呢?” “就为的有人陷在长毛那里,消息不通,生死不明,叫人牵肠挂肚,所以说做人没有味道。”说着,便是满脸不欢。 “顾不得那么多了。”古应春用劝慰的语气说,“你们去逛逛散散心,晚上回来吃蟹。” 七姑奶奶没有再说什么,低着头走了。 古应春亦不免黯然,“局势很坏。”他摇摇头,“杭州只怕就在这几天完蛋。” “胡先生昵?”萧家骥问道,“不晓得在杭州怎么样?” “没有信来。”古应春忽然流下两滴眼泪,“这么一个好朋友,眼看他失陷在里面,也不晓得将来还有没有见面的日子。这两天晚上跟你师娘谈起来,都是一整夜睡不着觉。” “吉人天相!”萧家骥劝慰他说,“我看胡先生,不管他的相貌、性情、行为,都不像是遭劫的人。再说,以胡先生的眼光、心思,又哪里会坐困愁城,束手无策?” 这几句话很有用,古应春想了好一会,点点头说:“我也怎么样都看不出他是短命相。” 在古家吃了饭,师弟二人,同车而出。古应春将他送到了船公司,自己便到他的做地产的号子里,派“出店老司务”去买蟹,还特为关照:只要好,价钱不论。 有这一句话,事情就好办了。那老司务也很能干,到内河码头上等着,等到一只嘉兴来的船,载来十几篓蟹,眼明手快,先把住一篓好的不放手,然后再谈价钱。 “五钱银子一个,大小不论。这一篓三十二个,格外克己,算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银子,还说克己?” “要就要,不要拉倒。你要晓得,蟹在嘉兴不贵,这一路到上海,是拿性命换来的。难道不值五钱银子一个?”说着,就要来夺回他的货色。 老司务哪里肯放,但是也不能照数付价,摸出十二两现银,塞到货主手里。此人不肯接,软磨硬吵,十四两银子成交。 将蟹送到古家,七姑奶奶刚好回家。拿蟹来看,只见金毛紫背,壮硕非凡,取来放在光滑如镜的福建漆圆桌上,八足挺立,到处横行。那老司务看着,不由得就咽唾沫。 七姑奶奶本性厚道,也会做人,当时便对老司务说:“买得多了,你拿几个带到号子里,跟同事分着尝尝。”说着便从篓子里拎了一串出来,恰好五尖五团,整整十个,就手递了过去。 老司务却不肯要,无奈七姑奶奶执意要大家分尝,只好带了回去。然后亲自下厨,指挥厨子用紫苏蒸蟹,接着又开箱子找出一套银餐具,小钳子、小钉锤,做得极其玲珑可爱。 正在吃得热闹的当儿,只见人影幢幢,有人声,也有脚步声——七姑奶奶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见这种情形,一下子吓得手足发软、脸色苍白。因为她家在她六岁的时候,遭过一阵火灾,当时的情形就是如此,快三十年了,印象不消,余悸犹在。 “不要这样子,”她又气又急地喊,“你们在乱什么?” 一句话没有完,只见男仆扶进一个人来。七姑奶奶越发惊心,但总算还好,一眼瞥见古应春是好好的。他抢上几步,亲手揭开门帘,不断地喊:“扶好,扶好!”又抽空向里说了句,自是对七姑奶奶而发,“快叫人搬一张藤靠椅来!” 惊魂初定的七姑奶奶问道:“谁啊?” 不知从哪里闪出来一个萧家骥,接口说道:“胡先生!” “哪个胡先生?” “还有哪个?小爷叔!” 七姑奶奶一听心就酸了,急急往门口迎了出去,正好男仆扶着胡雪岩到门口,灯光映照,哪里还认得出来? “是小爷叔?” “七姐!”满脸于思,憔悴异常的胡雪岩勉强笑了笑,露出一嘴森森的白牙,“是我。”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