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故事新编》由马舒著,作者写作有两大特点,一是考证极严,二是成文奇快。凡是经不起推敲、不能作为依据的绝不入文,因此不虞书中会有捕风捉影、穿凿附会的内容,可信度极高,用当代流行语言形容即“相当靠谱”。此书既可作为百姓大众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亦可当作专业人员研究参考的历史工具书。是一连串不失真的历史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晋故事新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马舒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晋故事新编》由马舒著,作者写作有两大特点,一是考证极严,二是成文奇快。凡是经不起推敲、不能作为依据的绝不入文,因此不虞书中会有捕风捉影、穿凿附会的内容,可信度极高,用当代流行语言形容即“相当靠谱”。此书既可作为百姓大众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亦可当作专业人员研究参考的历史工具书。是一连串不失真的历史故事。 内容推荐 西晋,三国之后的短暂统一,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其间,贾后弄权、八王之乱等内部刀兵不断,外部少数民族屡犯边疆,直至首都陷落,二帝被擒。 所谓“乱世出枭雄”,西晋人才辈出,故事精彩纷呈。读此《西晋故事新编》,品《三国》之后的风云人物。 《西晋故事新编》由马舒著,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1 高平陵之变 2 司马昭之心 3 绝交书 4 劝进书 5 桃符座 6 “不食武昌鱼” 7 羊祜坐镇襄阳 8 树机能反晋 9 下定伐吴决心 10 “一片降幡出石头” 11 二将争功 12 洛阳纸贵 13 裴秀与皇甫谧 14 两万亩田 15 “可比桓、灵” 16 斗富 17 白痴太子 18 杀杨骏 19 楚王的下场 20 张华执政 21 周处除三害 22 暗害太子 23 一举两得 24 白虎幡 25 绿珠坠楼 26 狗尾续貂 27 三王起兵 28 齐王擅权 29 长沙王杀齐王 30 流民大营 31 李特逞雄 32 张昌闹五州 33 李雄称王称帝 34 书生带兵 35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 36 活烤长沙王- 37 “鹤立鸡群” 38 易水惨案 39 西迁长安 40 刘渊称汉 41 石勒十八骑 42 东海王主盟攻长安 43 陈敏据江东 44 杀张方 45 牛车东归 46 猪兰桥 47 兄弟末路 48 汲冢竹书 49 朱雀航 50 成都王的灵牌 51 “乞活”军 52 死守宁州 53 “飞豹” 54 东海王杀异己 55 王尼不拜宰相 56 黄河血泪 57 汉军两攻洛阳 58 单于台 59 晋阳秋 60 南阳流民军 61 秀才造反 62 吊杆打兵船 63 无法收拾的残局 64 永嘉之乱 65 行台纷立 66 立足襄国 67 突门巧战 68 分陕而治 69 “前锋大督护” 70 结拜兄弟 71 重会恩人 72 智取王浚 73 陈元达锁树 74 避难的乐土 75 西晋覆灭 后记 试读章节 晋朝的天下是司马炎(236—290)不用一兵一卒,从曹魏手里以禅让的名义拿过来的。怎么会那样容易得来一个皇朝呢?那是因为有他祖父司马懿(179—251)、伯父司马师(208—255)、父亲司马昭(211—265)处心积虑地经营几十年打下的基础。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155—220)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祖上许多人做过两汉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东汉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请司马懿出来做官,但他还想观望一下,又不敢公开拒绝,假说患了半身不遂的风痹病,托病不去做官。曹操估计司马懿不一定是真病,秘密地派人在夜间去探察虚实。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那人偷偷地溜到司马懿卧室外面,从门缝里望去,只见侍者都忙个不停,独有司马懿坚卧不动,看样子确实是瘫痪了。此人向曹操回报后,要司马懿做官的事,才暂且搁在一边。 有一天,司马懿发现家中藏书发霉,叫人把它们摊在庭院里吹吹风。不料突然乌云密布,一阵暴雨倾泻而下。司马懿忘了自己还在装病,一骨碌从床上蹦起来,去抢收书籍,不巧被家中一个婢女看到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怕这件事泄漏出去,会招来大祸,心一横,亲手把那个婢女杀了。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当丞相后,多少听到一些司马懿装病的风声,就派人去面见司马懿。曹操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肯出来当官,就把他抓起来。这样,司马懿只得乖乖地离家,担任文学掾[yuan]的官职。司马懿亲眼看到曹操确有非凡的军事、政治才能,并且已经有了异常雄厚的实力,他也就施展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职责所关之事,深得曹操的赏识,后来当上了总管相府一切事务的主簿。 曹操晋封为魏王后,在220年(东汉建安25年)正月二十三病死。他的长子曹丕(187—226)继为魏王。十月,汉献帝刘协(181—234)被迫禅让帝位,曹丕做了皇帝,即魏文帝,建立了魏国。 魏、吴、蜀三国鼎足而立,曹丕免不了经常东征西战,他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坐镇许昌。录尚书事是总管朝政的大臣,权位极重,司马懿竭力推辞。曹丕恳切地说:“这不是给你的荣誉,而是要你和我共同为国家分忧。”226年(魏黄初七年),曹丕死了,按照他的遗诏,由大将军曹真(曹操的同族)和司马懿辅助魏明帝曹睿[rui](205—239)管理朝政。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管军事,统率魏军,。同东吴、蜀汉对峙。蜀汉的诸葛亮(181—234)智谋惊人,遇到司马懿可是棋逢敌手。东吴的孙权(182—252)对他顾忌更大,曾对人说:“司马懿善用兵,可谓变化若神,所向无敌。” 237年(魏景初元年)七月,割据辽东(今辽宁西部大北浚河中游地区)的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第二年,司马懿奉命带了号称四十万的大军远征,历尽艰险,平定了辽东。239年正月,他胜利回师,一路上缓缓而行,想不到在河内(今河南沁阳)碰上了皇帝特派的驿骑,要他火速赶回京师。司马懿快马加鞭驰至洛阳,直奔内宫。原来魏明帝自上月病重以来,现已在垂危之际,见了司马懿就拉着他的手说:“我还能见到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我病得很厉害,把后事托付给你,望你和曹爽(曹真的儿子)一起辅佐幼主。”魏明帝当天就咽了气,继位的是八岁的娃娃皇帝曹芳(232—274),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朝廷大权,官位同样是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每人各领兵三千,轮流护卫皇宫。 何晏、邓飚[y6ng]、丁谧[m1]、毕轨等都是一批有声望的名士,魏明帝生前没有重用他们。魏明帝一死,曹爽重用何晏等人作为心腹,何晏等人则三番五次劝曹爽独揽朝廷大权。他们经过一番策划,不久诏书下达,拜司马懿为太傅,名位虽然崇高,实权却被曹爽拿去了。同时,以何晏、邓飚和丁谧为处理朝廷政务的尚书,毕轨为管理京师及周围地区的司隶校尉。曹爽的几个弟弟或是统率禁军,抓住兵权,或是以列侯侍从皇帝。这样一来,曹爽几乎独掌了军政大权。 曹爽对司马懿,起初是以父辈相尊,大大小小事儿经常请教。自从邓飏、丁谧等弄权以后,面子上还客客气气,处理政务却不再找司马懿商量,他俩间的鸿沟便日渐加深了。曹芳即位后的第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忍无可忍,声称自己年老多病不能起床,表面上就此撒手不问政事,暗地里却在等待时机,伺隙而动。 曹爽听到司马懿突然病重,觉得有点蹊跷,派了新任荆州刺史李胜以辞行为名,去察看实情。司马懿有气无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见李胜,满屋子都是熬药的怪味。李胜是荆州人,说自己要到本州去上任,司马懿装聋作哑地把“本州”听成“并州”,说了几句瞎打岔的话。婢女把外衣递到他手中,他抖抖索索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喂他喝粥,只见他难以下咽,粥汤流到胸上。最后,司马懿推心置腹地拜托李胜,请李胜今后好好照顾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懿的这场假戏,演得真是出色,李胜信以为真,认为他是只差一口气了。何晏、丁谧等一伙喜出望外,他们肆无忌惮地专断朝政,曹爽更是踌躇满志。 司马懿暗下准备来一个翻江倒海,把大权夺过来。他的行动非常机密,只和他的长子司马师商讨筹划。发动事变的前一个晚上,他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么样?”那随从看后回报说:“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 第二天,即249年(魏嘉平元年)正月初六的拂晓,曹爽按着早已安排好的日程,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司马懿利用这一时机,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精神抖擞地在城内指挥政变。司马师早已蓄养的三千名敢死之士,好像从地下冒出来似地集结起来。他们关上洛阳的所有城门,占据了储存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武库,接管了城内原由曹爽及其兄弟们管辖的军营和禁军。司马懿的主力出了洛阳南城的宣阳门,来到洛水浮桥边上,杀气腾腾地威胁着曹爽。 曹爽听到这个晴天霹雳,有如一个筋斗跌人冰窟窿里。不久,司马懿派人送给曹芳一本奏疏,把曹爽大骂一通,要求曹芳罢免他的兵权。曹爽先看了奏疏,不敢送给十六岁的魏帝曹芳,惶惶然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手下的人征发了附近屯田的几千士兵,砍伐树木做防御工事。司马懿接连派人劝说曹爽投降,还指着洛水起誓,保证曹爽罢官以后一切如常。 大司农桓范是曹爽的同乡,他和曹爽的几个僚属先后逃出城门,到了曹爽身边。桓范是一个有名的智囊,司马懿听说他跑了,不免有点担忧,对太尉蒋济说:“这智囊投到那边去了,怎么办?”蒋济笑着说:“就像蹩脚的马儿留恋马槽里的饲料一样,曹爽留恋的只是自己的家业。桓范若有什么好主意,要他断然行动,谅他顾虑重重,必不会采纳。” 蒋济的预料果然应验。桓范见了曹爽垂头丧气的模样,拼命给他打气,希望他振作精神,同司马懿一决雌雄,并要求曹爽紧紧抓住魏帝曹芳,一块儿到许昌去调兵遣将。桓范还说他身边带着大司农的官印,可以飞快调集大批军粮。桓范从入夜劝到五更天,说得口干舌燥,可是吓瘫了的曹爽,始终鼓不起劲来。当远方传来雄鸡报晓声时,曹爽把佩刀往地下一扔,说道:“司马懿无非想夺我的兵权罢了,我交出兵权,以侯爵身份卸职还家,依旧不失为一个富家翁,司马懿还能把我怎么样?”桓范放声大哭道:“子丹(曹真字)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怎么生下你这么一个儿子,蠢如猪狗,我们都要被你牵累而灭族了!” P1-5 序言 序 马献礼 我尊敬的、景仰的父亲马舒先生是典型的浙江才子,他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则郁不得志,尝感叹此生徒有大志,却始终碌碌无为,直到离休后才做成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即写成并出版了三部历史故事书。 记得首部《西晋故事新编》写成时,出版界风气尚可,第一版(1984年)就印刷了64000册,这个数目在现在可算得是畅销书了。父亲为此振奋莫名,写作情绪更为高涨。但数年后中华书局第二次印刷(1990年),只有可怜的4000册——那时的出版市场已经被港台书籍淹没了。对于后两部书的清冷遭遇,父亲不免叹息“现在人们只爱看那些无中生有的野史和戏说,看正史的没多少了……”尤其是“西晋”出版后,父亲发现其中尚有几处错误,遂亲自勘校,希望有一天重新排版时能予弥补纠正,可惜再无机会,终抱憾而去。 随着出版界逐渐回归理性,华夏出版社慧眼识珠,决定重新组织出版“两晋”、“南北朝”、“隋”三部书,这不啻是史书出版市场“由乱而治”的信号和福音。责任编辑查纯女士与我联系时,我代表马舒先生版权继承人明确表示并不担心书籍的装帧质量,只要求杜绝运用现代电脑技术排版时常犯的只求速度、不重审校的毛病。这不但是父亲生前的愿望,也应当是大众的需求。 父亲写作有两大特点,一是考证极严,二是成文奇快。凡是经不起推敲、不能作为依据的绝不入文,因此不虞书中会有捕风捉影、穿凿附会的内容,可信度极高,用当代流行语言形容即“相当靠谱”。此书既可作为百姓大众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亦可当作专业人员研究参考的历史工具书。是一连串不失真的历史故事。 尤记得父亲曾到我服役的闽东沿海小城霞浦县游玩,当地的新华书店是为最爱,经与书店领导通融,直奔库房,越是不起眼的角落越是翻得起劲,只要是史书,管他是官方版还是民间版,一概收罗殆尽,如获至宝,满载而归,并言称是此行最大收获。当时我脑筋转不过来,还挺感委屈,难道我那生猛海鲜每日伺候、联系乘坐登陆艇出海上岛游览,全是白费功夫?竟抵不上那些卖不出去的旧书耶! 马舒先生于2007年5月4日去世,享年83岁。遗体遵嘱捐献,只在南京功德园“志友纪念林”勒石留名。老人家选择“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安然辞世,是否在向后人昭示他永远葆有一颗年轻真诚的心? 感谢华夏出版社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最后,以在父亲遗体告别仪式上手拟的两幅挽联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为本序作结:“投身革命走马华东大好河山,涉足翰林轻舒浙西锦绣文章”;“一介书生不堪国辱投笔从戎,满腹经纶有志成才著书立说”。 ——2012年8月1日写于南京中保村 后记 马舒先生的《西晋故事新编》、《东晋故事新编》、《南北朝故事新编》终于将要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对此,我深感愉悦的同时也感慨良多: 上中学时,我就读到了马舒先生的《西晋故事新编》等三本书,曾被其中的人物、故事深深吸引,当时对提高我的历史学科成绩也不无裨益。可十几年后,当我想找到这几本书重阅并收藏时,各大书店皆难觅其踪,最终在孔夫子旧书网以高价购得。重阅之下,兴趣不减,遂生再版之意。 我先是通过《群众》杂志社联系到马舒先生的遗孀汪竹君女士,并通过老人家找到其长子马献礼先生。马献礼先生听说我们要再版其先父的这几本书,非常支持,他在较短时间内帮我们联系到马舒先生的其他三位继承者,并作为他们的委托人与我社商定出版事宜,最终签署了出版合同,还寄来了马舒先生生前亲自校勘的中华书局版《西晋故事新编》一本,让我参考。整个过程简洁流畅,毫无杂事纷争。 依约,《西晋故事新编》稿件经我社三审三校后,我将文稿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传送马献礼先生复审。半月后,马先生的复审意见到达,提出修改意见200余条,皆中肯到位,足见马献礼先生及其妹马小左女士审阅过程中的用心与细致。我依言逐条修改。再此,也对马献礼先生及马小左女士深表谢意!而有如此认真负责的继承人,我相信,马舒老先生在九泉之下也会深感欣慰。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