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师友杂忆(精)/海豚书馆
分类
作者 田余庆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翦伯赞,周一良,唐长孺,邓广铭……这些蜚声学界的人物,对于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多数人都会有所耳闻。但是,在他们取得卓越成绩的过程中遭遇过什么样的人生波澜?日常生活中的他们又是怎样的?……田余庆所著的这本《师友杂忆》将带你走近他们,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内容推荐

《师友杂忆》是一本作者田余庆怀念已逝师友的小册子,由十篇文章组成。身为历史学家,作者在本书中缅怀的师友也都是史学界知名学者,包括翦伯赞、郑天挺、邓广铭、周一良、唐长孺、商鸿逵、逯耀东等。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这些师友的交往过程,记述了他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历过的磨难,特别是对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予以高度敬佩。这些文章饱含情意,留存了不少旧闻,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目录

历史主义无罪

在北大历史系翦伯赞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清明何处祭孤魂

 ——在翦伯赞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忆郑师

邓师周年祭

周一良先生周年祭

《周一良批校<世说新语>》影印本前言

接替陈寅恪,树立了一个新的路标

 ——《唐长孺全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清淳勤勉老书生

 ——商鸿逵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睹书伤逝

 ——纪念逯耀东先生

试读章节

今天,在清明时节,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北大前副校长、历史系系主任,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我的心情是复杂的。翦先生一生的光辉业绩,他为中国新史学做出的贡献,他为北大史学系付出的心血,我们永志不忘。但是想起他晚年经历过如此的苦难,以至于骨灰无存,魂无所守,又不得不令人万分痛心。清明何处祭孤魂,这不仅是翦先生亲人的痛,也是翦先生的朋友、学生和所有景仰者共同的痛,永远的痛。

我,作为翦先生一名私淑弟子,受过他的指点教导,后来又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备受他温馨殷切的关怀。而且我早年与翦先生还有过一段永不忘怀的缘分。抗战晚期,日寇进逼,贵阳吃紧,我作为一名流亡的大学生,随学校到了重庆,住进了基督教青年会安排的地方,有不少左派文化名人来做演讲,还与我们有长时间的交流。名人之中就有翦先生。他们的演讲内容,对我这种未见过世面,却有流亡经历,不满社会黑暗的青年,真是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解放后我跟翦先生提到这事,他还记得起来。他说,那时所说的话,总不外乎骂国民党抗战不力,讲国家民族兴衰的道理,讲认清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鼓励青年为一种理想而追求。那时,这些话我听起来都特别动心。从那时开始,我就把专业志向一步一步地从医学转移到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终于走上了历史学这条不归之路,其间翦先生是一位重要的启蒙人。今天在这里纪念翦先生,我要向翦先生再次表达感激之情。

翦先生一生,服务最久的地方是北大历史系,北大师生怀念翦先生的方方面面。我只就几个视点来做发言。

1952年院系大调整以后,北大历史系相当长一个时间内的中心工作,是学习苏联搞教育改革。我们拿着一份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的教学计划,反复讨论、跟进、修改,又讨论、跟进、修改,目的是要办出一个中国的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来。虽然也说要注意联系中国实际,但该怎么联系,谁也说不清楚。我们态度是认真的,但就是搞不出名堂来。这种工作翦先生虽也参与讨论,但毫不感到兴趣。他对系里的事情另有关注之点。

第一是关注教授的团结合作。三校的历史系,原来都是强系,名教授较多,各有自己的传承和风气。合并之前在政治运动中,有的教授受过损伤,心存观望。有的教授则比较在意安排使用问题。三校合并基本上是按上面决定办事,并未有什么酝酿。合并后应当使教授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且公平合理,有问题能及时调整。这个方面不摆好,会引起新的人事纠纷,造成阻力,严重影响团结合作。翦先生自己由于其马克思主义史学名家的特殊身份,也易于成为聚焦之点。但是翦先生以他的睿智谦和,凭他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年复一年地把隔阂加以调适,把缺陷加以修补。那一段时间中,历史系内部关系虽然不是一点失误也没有,一点问题也未出现,但总体上说三校教授相处,友善平和,互尊互信,没有文人相轻的毛病,风气是良好的。老教授如此,上行下效,青年教师也能相安相得。一直到文革中各校搞内斗时,历史系也不曾出现过太严重的分裂斗争,文革后两派修补也较容易完成。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翦先生以身作则,领导有方,形成了良好传统,起了重大的作用。邓广铭先生在台湾《传记文学》中撰文介绍翦先生,在这点上也特别推崇翦先生的风范。这可算是翦先生在北大历史系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还起着作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翦先生被视为全国高校历史系马克思主义的巨擘,他领导的北大历史系的学术动态很受史学界的关注,直接影响各校历史系的教学与科研。五十年代后期以后,在当时条件下,北大历史系只能是随着左倾学术潮流而动,不可能例外。但是在文革以前,北大却没有起过引领左倾学术潮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系内动向看得比较清楚。当左倾思潮最为激荡的时候,北大大批教师却在翦先生领导下老老实实地编写教材。系内师生中一旦出现某种花样翻新的观点,明显地背离了历史实际,翦先生知道了,总会想方设法敲敲打打,批评这类观点,使之尽快纠正,不至于扩大影响。翦先生稍后写成的一些对史学的纠风文章,其事例多数都取材于系内师生之中。这样做需要敏锐眼光和求实精神,更需要理论勇气,甚至还要甘冒政治风险。翦先生对维持系内学术风气所起的作用,同他力求团结三校教授一样,我们都是在事后才能看得更为清楚。翦先生为北大历史系树立的这种良好风气,我们是要继承下去的。

P27-31

序言

“海豚书馆”缘起

沈昌文

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那时,我刚要“退居二线”,但是贼心不死,还想做事。更主要的,是多年的出版工作让我结识许多名流,都是做文化的好资源。原单位的新领导不会不让我再做点小事,但是,我知道,老一辈的领导是不希望我再做什么事的,我的愿望会让新领导他们很为难。谁让我在过去一些年里那么不会伺候老人家呢!这时我概括过自己的心情: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我只能离开我钟爱的原单位,同新结识的朋友们去“三结义”了。

完全没有想到,封建社会里的自由结义形式竟然胜过我多年习惯的领导任命方式。我们的“三结义”居然越搞越热火。没有多少年,做出来的东西,无论质与量,都让我惊喜不已。举例来说,先是《万象》杂志;接着是《新世纪万有文库》,几百本;后面来一个《书趣文丛》,六十来本……这些成绩,都是我过去不能想象的。自然。这些书的问世,还得感谢许多参与其事的其他同事和朋友,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那时“三结义”的“桃园”在沈阳的“辽教”。以后时过境迁,我们的刘备——俞晓群——迁出沈阳,于是,现在再次“三结义”,改在北京的“海豚”了。

出版社而名“海豚”,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但我知道海豚爱天使的故事——“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是海太深了。海豚想给天使一个拥抱,可是天太高了……”“‘天使,我如何才能得到你爱的馈赠……’海豚痛苦地低鸣。”

现在,解决海豚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来自黄浦江边的著名渔人——陆灏。陆灏结识天下那么多能写善译的天使,他们会一一给海豚以深爱,以宏文,让海豚名副其实地成为一条出版江河中生活得最顽强的鱼——俞晓群领导下的出版大鱼。

我遥望海豚的胜利和成功,乐见俞晓群、陆灏两位愉快的合作,特别是读到大量我仰望和结识的天使们的怀着深爱的作品。我高兴自己现在也还是“三结义”中的一员,虽然什么事也没力气做了。我今年七十九岁,能做的只是为人们讲讲故事,话话前尘。以后,可能连这也不行了。但是无碍,我不论在不在这世界,还是相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俞、陆的合作会有丰富的成果。遥祝普天下的天使们,多为这两条来自祖国南北两隅的海豚以热情的支持!

二〇—〇年五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