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武的《后进分子》,内容多为蒙童生活,它们有些芜杂、纷乱,但总算没有时却真实。虽然是个人生命的碎忆,却多少保留着一些时代的痕迹。
《后进分子》是著名作家陈亦武的一部回忆性系列随笔集,作者以“后进分子”的视角,从日常琐事、南方风俗、传奇人物等领域,对自己在一个特殊年代的所见所闻展开细腻而别开生面的叙述,书中透露出浓郁南方文化气息,带有极强的文化反思色彩。
《后进分子》一共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写的四十七篇文章。它们有些芜杂、纷乱,但总算没有失却真实。虽然是个人生命的碎忆,却多少保留着一些时代的痕迹。
忆苦思甜
林彪说,不懂得什么是阶级,不懂得什么是剥削,就不懂得革
命。不弄清过去的苦,就不知道今天的甜,还会把今天的甜也误认
为是苦。
当年,我们学校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弄清过去的苦,才不厌其烦
的一次又一次开展了忆苦思甜教育的。忆苦思甜教育有多种的方
式,譬如唱忆苦歌,开忆苦会和吃忆苦饭等等。
当时学校老师似乎也没有跟我们明确界说什么什么是幸福歌,
什么什么是忆苦歌。凭着个人对歌词内容的揣度,以及乐曲本身所
呈现的悲情,我直觉得《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手拿蝶儿敲起
来》,和《月儿弯弯照九州》,《河边对口唱》中的“张老三,我问
你,你的家乡在哪里?”等等之类的歌子根本就应该算是忆苦歌
的。这一点,所有同学的心里都有着默契,只要学校有举行忆苦的
活动,我们就不约而同拿它们来唱。特别是《月儿弯弯照九州》这
首歌:……
P118
这个集子一共收录了近五年来我写的四十七篇文章。内容较多涉及自己入小学后的一些课内课外生活。它们有些芜杂、纷乱,但总算没有失却真实。虽然是个人生命的碎忆,却多少保留着一些时代的痕迹。原先拟名为《拾碎》,觉得不好,数次易改,最后采纳刘春先生意见,定名为《后进分子》。出版成书过程中,得到刘春先生,黄崇森、王孝稽等友人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又蒙周功清弟不吝提供多幅旧日的照片,给书稿增加了意趣。在此表示谢意。
陈亦武
201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