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的我(精)》由麦家著,写给故乡、母亲和那些有伤的孩子们。
讲述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忍、妥协和痛楚,“我要说的是,这仅仅是开始。我要问的是,这什么时候能结束?”
我想给孩子种下一个强烈的记忆,让这个记忆去教育他,激励他,将来要去传播爱。我深信,只有学会了去传播爱,才会得到更多的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虚构的我(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麦家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非虚构的我(精)》由麦家著,写给故乡、母亲和那些有伤的孩子们。 讲述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忍、妥协和痛楚,“我要说的是,这仅仅是开始。我要问的是,这什么时候能结束?” 我想给孩子种下一个强烈的记忆,让这个记忆去教育他,激励他,将来要去传播爱。我深信,只有学会了去传播爱,才会得到更多的爱。 内容推荐 《非虚构的我(精)》由麦家著,主要内容:父亲说,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火烧不掉,水淹不掉,政府也没收不了。 我不喜欢上学,因为上学对我就意味着受欺辱。都说学校是育人的,教人以美德,授人以知识,但其实并不尽然。从小学到初中,真正温暖过我的老师只有两个。 因为自卑,做什么部礼让三分,当忍则忍。 妻子看我对朋友百般的好,常常感到失落,跟我恶声恶气,“他不过是一个你萍水相逢的人,你就可以把我丢在一边,三天不回家,你把我当什么了?”这样的时候,我一般总是很沉得住气,找一些开脱之涮:“从本质上讲,你也是一个我萍水相逢的朋友。” 《非虚构的我(精)》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谈己 八大时间 1964年1月5日 1971年正月初十 那年那月那三天 1981年8月29日 1988年1月15日 1992年7月1日 1997年5月16日 1997年8月28日 善待朋友 日久弥新的感动 母爱有灵 无法潇洒 传递爱是人间最美 老师姓沈 第一次坐军车 家有“书鬼” 我的首任私家车 谈人 此文给C(两题) C的奇思 没有生日 卖烧豆腐的秋娘 思念索拉 李敬泽词条 《南方》作者朱文颖 书法家王冬龄 在四个城市说朱向前 福州 南京 北京 成都 谈话 文学的创新 我用大脑写作 八谈《风声》 谈酷刑,也谈人生 谈小说,也谈影视 谈编剧,也谈导演 谈信念,也谈责任 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作家是那头可怜的“豹子” 三谈《暗算》 失去也是得到 形式也是内容 得奖也是中彩 三谈《解密》 真与假 苦与乐 山巅的豹子 小说的责任 谈事 地震四记 受惊记 捐款记 募捐记 拷问记 害怕读书 当兵六说 开场白 史上第一女兵 天下第一耻辱 父亲的故事 中华儿女多奇志 美好的事情 参加“UN” 名人的标准 谁能笑到最后 幸福就在我们身后 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 谈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和我 博尔赫斯与庇隆 试读章节 1964年1月5日 这是我最伟大的一天,没有这一天,也就没有了我。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生和死是一个人最大的事,但没有一个人会对自己的生死留下记忆。生是一次啼哭,死是一次闭眼。生的啼哭唤醒的是别人的记忆,死的闭眼关闭的是自己的记忆。生于何时,死于何刻;生的情景,死的情状,这些记忆都储存在他人的记忆中。所以,谈自己的出生,无异于做小说,你说得头头是道,闻者都信以为真,但其实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 时间是放在空间里的(反之亦然),赋予我成其为人的这个时间:1964年1月5日,我的降生之日,是放在距离杭州41公里的一个古老的大村庄里的,村庄名字叫蒋家门口,行政上隶属富阳县(1994年撤县改市)。富阳是个默默无闻的地名,但其下有两张赫赫有名的面孔:一是富春江,二是郁达夫。富春江因黄公望留下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而名震遐迩(现今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名士。我的家,蒋家门口是富阳的第一大村庄。这是一个殷实而富丽的村庄,它的古老,它的富丽,它的人丁兴旺(现有4000多人),都使它显得不像一个村庄,而像一个古镇。在我出生前一个世纪,这里就有了翻造上海滩上的三层楼房,宽敞的回廊,红色的琉璃瓦,明亮的玻璃,高大的檀木台门(三米高两米宽),龙飞凤舞的飞檐立柱,宽阔方正的天井,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80年前,我爷爷的父亲卖掉了40亩竹山,带着两个儿子——我爷爷和小爷爷——开始模造这栋来自上海滩上的三层楼,虽然是缩小版的——只有两层半,规模也小得多,但依然给我们家带来了经久的美誉。小时候,我经常看到有外乡人来我们家参观,指着我熟视无睹的种种雕像、石刻评头论足,流连忘返。20年前,作家李杭育在我一个远房叔叔的引导下也去看过,至今记忆犹新,见了我夸奖不已。 能够出生在这样一栋堂皇气派的房子里,应该是我的荣幸,但我的父亲却不这么看。小时候,父亲经常对我说,我们必须离开这座房子,否则我们家难有翻身之日。这么说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原因就在我们家前面的一栋楼。这也是一栋三层楼。但似乎没有那么考究,没有那么多纯属审美的铺张浪费。那是一栋结构比较简单、实用的三层楼,长长的一排,有点像现在的单位宿舍楼,外墙粉刷成红色,到了我小的时候它还是红的。我们家和他们家中间只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弄堂,也就是说,它的“屁股”对着我们家大门。父亲告诉我,我们祖上和这家人的祖上是死对头,他们之所以将房子造得这么高,这么摆放(屁股对着我们大门),而且还漆成红色,目的就是为了抑制我们家,破坏我们家的风水。怪的是,自从这栋红房子造好后,我们家族兴旺的景象日渐败落下来。我的小爷爷为了抵制这种神秘的“破坏”,专门到上海跟一个传教士信了耶稣,回来后每天都在厢房里做祷告。我小时候经常带同学去看小爷爷做祷告,叽叽咕咕的,含糊不清的声音里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但是我父亲知道,父亲说他是在祈求耶稣保佑他,而且耶稣也确实保佑了他。 我父亲有兄弟四个,也就是说我爷爷有四个儿子,小爷爷只有一个,是独子。但有了耶稣的保佑,小爷爷的儿子接连给他生了七个孙子,而我爷爷尽管有四个儿子,孙子却也只有七个。我爷爷死得早(66岁去世,我没有见着),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耶稣的力量。正因此,他无法活得更长寿。而我父亲虽然发现了这个“秘密”,但由于时势的原因,虽然满心想投靠耶稣重整家业,却又不敢。因为那是一个大肆破除封建迷信的年代,信耶稣是迷信——崇洋媚外的迷信,罪加一等!父亲曾经通过养狗、在家门口摆放石狮子、杀公鸡等多种迷信方式,来摆脱“红房子”对我们家的诅咒。但事实似乎证明,这些方式过于简单,缺乏真正的力量,重整家业作为一个梦想一直盘桓在他心里。 在我10岁那年,父亲借了钱在我们老屋边上造了一间比较简陋的新屋,那是他为了摆脱“红房子”的诅咒的第一个大动作。收效似乎是明显的,我哥随即结了婚,我姐也在城里找到了意中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新屋的位置离红房子还是比较近,似乎还在红房子发威的范围之内。于是十年后,1982年,我们家又造了新屋,新屋建在村子外,可以说真正是彻底摆脱了红房子的纠缠。因之收效似乎也是很明显的,我们家转眼成了当地出名的“万元户”。那时候,我已经在部队,在千里之外。父亲从来不要求我调回去,而且总是对我说,你走得越来越好,意思是越远红房子越奈何不了我。原以为到此父亲和红房子的斗争结束了,殊不知大动作还在后面。1996年,父亲冒着大逆不道的风险,把我们家的老屋很便宜地卖掉了,真正是惊世骇俗啊!在我们家乡,老婆可以休掉,子女可以出让,但祖屋是绝对不能卖的。不过我可以想象,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说到底,还是红房子在作怪,在煎熬他,在改变他,在给他勇气和力量。 父亲对红房子刻骨而久经的疑惧和抗争,让我从小就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和幽境的小门。这是一扇现实之外的门,可能也是我通往文学深地的门。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