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山仑
前言 赵建民
第一章 绪论
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003
1.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003
1.1.2 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004
1.1.3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007
1. 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现状/011
1.2.1 水土保持效益的内涵与外延/012
1.2.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方法与模型/016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020
1. 3.1 研究目的/020
1.3.2 研究内容/021
1.4 技术路线/021
第二章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评析
2.1 水土保持单项效益评价方法/025
2.1.1 国外研究/025
2.1.2 国内研究/028
2.2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034
2.2.1 基于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034
2.2.2 基于其他方法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050
2.3 本章小结/052
第三章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3.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057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060
3.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进展/060
3.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存在的问题/065
3.3 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068
3.3.1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理论/068
3.3.2 能值与能流理论/073
3.3. 3 水账户与虚拟水理论/085
3. 4本章小结/094
第四章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4.1 水土保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评价理论与方法/099
4.1.1 土圈效益/100
4.1.2 水圈效益/103
4.1.3 大气圈效益/107
4.1.4 生物圈效益/114
4. 2 水土保持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影响的评价理论与方法/115
4.2.1 水土保持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115
4.2.2 水土保持对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130
4.2. 3 水土保持对流域能值的影响/134
4.3 本章小结/136
第五章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5.1 研究区概况/139
5.1.1 研究区自然特征/141
5.1.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149
5.2 实证研究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1 50
5.3 水土保持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151
5.3.1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评价/151
5.3.2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评价/154
5.3.3 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173
5.4 水土保持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的影响/176
5.4.1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176
5.4.2 基于能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198
5.4. 3 基于虚拟水与水账户的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212
5.4.4 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综合评价与比较/220
5.5 研究区水土保持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综合分析/224
5. 6 本章小结/233
第六章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1 系统理论及其在多目标评价中的应用/237
6.1.1 系统及系统理论的基本特点/237
6.1.2 基于系统理论进行多目标评价的方法与步骤/238
6.2 水土保持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45
6.2.1 评价指标的选取/245
6.2.2 权重因子确定/246
6.2. 3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249
6.3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计算与分析/255
6.4 本章小结/258
第七章 从水土保持生态服务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
7.1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261
7.1.1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61
7.1.2 黄土高原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演变/268
7.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78
7.2.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历史历程/278
7.2.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主要成效/280
7.2.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288
7.3 提升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措施/290
7.3.1 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系统服务潜力/290
7.3.2 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的空间结构/299
7.3.3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补偿/313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319
8.2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323
参考文献/325
附 录
附录一 不同农产品与工业品能值含量计算/365
附录二 几种农用生产资料的生态足迹计算/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