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鲜知的名家手绘儿童图画故事寂寂横沉于泛着黄烟的浩浩书海中,其题材之多样,内容之丰富,绘画之精美都表现了大家的绘画手笔。也许那是年轻大家的雏笔,为了再现其风貌,我们将原作加以添色,稍许润色加工,将文字配以英文翻译及拼音,并穿插了益智类互动游戏,在欣赏美图的同时使小读者益智开智,收益多多。
正值辛亥百年,“民国热”再次升温。民国,是我们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民族救亡与文化图新,是时代的使命。而这个时期出现的民国课本、教材、读物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名家散失作品集》通过对大量的民国时期的教本、教材、儿童读物的收集,再从众多收集来的书本中去粗存精,选取能够反映民国文化精华和适应当今儿童阅读的出版,展现给读者们民国时期的语言风貌和思想潮流。孙毓修的《孙毓修童书(2)》便是其中一本。
《孙毓修童书(2)》由民国时期著名的编辑家、教育家孙毓修编写,本书包括伊索寓言上册和下册以及四个中篇的童话。寓教于乐、启迪智慧、教导人生。
《孙毓修童书(2)》图文相配,为今天的小读者提供上佳精神食粮。
两蛙卜居
甲乙两蛙,意气相投,因此结为朋友。甲蛙的住处,是在一个极深的池塘子里,高枝茂叶,左绕右围,人迹不到,这是个安乐之乡。那个乙蛙,住在路旁一条小沟里面,路上车马纷纷,终日不绝,断不是个存身之处。甲蛙见了,想到朋友们,应当知无不言,便对乙蛙道:“你不要住在这里了,还是搬到我那边去,一块儿住下。我那池塘子里,水也清,粮食也足;一天到晚,静静的没有什么来扰我。像老兄的地方,实在不好;不但食物缺少,单看那来往经过的人马,哪一个不要害你?提心吊胆,一刻不能舒服,何苦死守在这个地方呢?”诸位应知甲蛙这一席话,真是知己之谈,乙蛙应当听从。不料乙蛙是善善而不能从的。他说:“老兄这番话,我很感激;但我在此住惯了,倒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水是尽够,粮食还可敷衍,至于路上的人,他走他的,我住我的,倒还彼此相安。我生性不喜改变,懒得动。我们虽然离开,苟得老兄常来说说话儿,解解闷,也就够了。”甲蛙听他不愿搬场,也只得罢休。数日之后,又去瞧他,却不见了他的老朋友。正在寻觅,忽听树上,有个雀子,高吟:“来迟了,来迟了!”甲蛙问他,乙蛙怎样了。雀子道:“完了,完了!两天以前,他出门游玩,刚刚来了一乘车子,把他在轮子下一切,切成两段。他的尸首,被一只饿老鹰见了,衔去当了点心。”甲蛙听了,唉声叹气而还。一路叹道:“倘然他听了我的话,果真搬了,那可不至于死;无奈他生来拗性,不受商量,到底自己丧了命,累我也失了一个朋友!”
老鼠报恩
有一只狮子,肚里饿了,出去寻食吃。忽然脚下觉得有件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小老鼠。狮子就要吃他,小老鼠大惊,哭哭啼啼,再三恳求道:“如果大王饶了我的命,此生此世,永不敢忘,定要报了大王的恩方罢。”狮子听了,不觉一笑,以为:“你这小畜生,倒会说谎,量你有多大的才干,会在我身上报恩。横竖吃了也不饱,落得做好人,放了你的生。”小老鼠既然得命,抱头而去。过了几天,那只狮子,也同小老鼠一般,有了性命之忧。说也奇怪,他的性命,就是前天他奚落的那只小老鼠救的。
原来有一天,狮子正在做梦的时候,打猎人出其不意,用绳缚住了他,趁他未醒,赶回家去,取刀杀他来了。狮子一觉醒来,方知自己做了釜中之鱼,不觉又气又怒,一声大叫,林木振动。小老鼠听了这种声音,耳朵里怪熟的,出洞一瞧,认得就是前天救命的恩人。也不及和狮子打话,急去咬断了绳索,狮子就此出险。小老鼠便对狮子道:“从前你小看我,以为我够不到报你的恩,现在你该明白了。”
P12-15
在搜集整理民国儿童作品资料时,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散失的名家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虽尘封已久,鲜为人知,名家的风范和手笔却若散落的珠宝,在静静的书丛中散发着翡翠般的光泽。一篇篇叶圣陶、孙毓修、王人路等名家的寓言、童话、笑话……让读者体味到了文学大家和泰斗的力作!同时寓教于乐,启迪智慧,教导人生,教小朋友怎样做人,怎样阅读,怎样作文,怎样启智益智,这些在娓娓道来的童话般世界的映衬下更显现出其实用价值。
我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工作,发掘整理,让这些珠宝般珍贵的散失作品,超越时空,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飞越时空去品味这些名家有趣的文字、耐人寻味的故事,去聆听名家的教诲吧!从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