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秘籍(认识衰老规律延长人类生命)》是作者刘建春根据自己20余年的气功锻炼与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现代营养学观点,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营养学、哲学、气功与养生学的角度对抗衰老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系统分析而成的一部科普著作。它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高度概括与系统总结,内容包括了人与人的衰老、延续生命的法宝、营养与营养素、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疾病预防与调理、抗衰老秘诀、推荐食物、抗衰老营养补充品、抗衰老补充读物几个方面。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与完整论述,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特的抗衰老理论。《抗衰老秘籍》事实上是一部指导人们抗衰老的生活百科全书。
刘建春所著的《抗衰老秘籍(认识衰老规律延长人类生命)》是一本认识衰老规律、延长自己生命的秘籍,是人们抗衰老的法宝。
《抗衰老秘籍(认识衰老规律延长人类生命)》在结构上共分为9章。第一章主要讲述衰老与衰老的理论问题,第二章主要是论述要不要抗衰老的问题,第三章到第七章主要是解决怎么抗衰老的问题,第八章是抗衰老营养补充品,第九章是抗衰老补充读物。对这些问题的系统解决,不但构成了《抗衰老秘籍》的全部内容,而且形成了全面的、系统化的抗衰老思想和理论。
第一节 人的本质
一、人
(一)人的产生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过程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组成部分。无机自然界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了生命物质。生物界又经过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与发展,才出现了高级的植物与动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正是这一自然演变的结果。人类的形成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出现,人类社会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式是同自然界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相一致、相统一的;但作为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更高级的形式,它又同整个自然界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本质的标志。因此,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方面解答了人类的起源问题,得出了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结论。但是,构成历史主体的人并不单纯只是一些有生命的生物。人固然是生物存在物,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物。从猿到人的转化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进化过程,而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质变。人的生物形态的形成和人的社会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是彼此结合、互相影响的统一过程。它们统一的机制是劳动。
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在纯粹的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劳动。但是,劳动却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高级动物——古猿的活动中,它有一个从古猿动物式的本能活动向人类劳动的演变过程。
制造工具是真正人类劳动的标志,也是人猿揖别的标志。马克思说:“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物质特征。”人类制造工具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是这种活动,把人类劳动同动物本能式的劳动最终区别开来。
制造工具、具有社会关系、抽象思维和语言这些人类所特有的标志,都是在人类祖先的动物本能的活动向人类劳动转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劳动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的,它们的产生不仅标志着劳动转化的完成,而且反过来对劳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新的推动力,使人类劳动同动物本能劳动的距离越来越远。与此相适应,社会生活的特殊规律也逐渐代替自然规律而成为社会的主导规律。这样,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了。
纵观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劳动是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而造成这~分化的推动力量和决定因素也是劳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自然界向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离开来,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毫不间断地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使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这就是说,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劳动作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过程,以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自然力的存在为其自然前提。这一过程又有其具体的社会形式,即作为劳动全部内容之历史的具体表现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都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人的物质生活条件。
(二)人体的组织和功能
劳动创造了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人与其他动物比较起来,有着不同的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即人有语言、有抽象思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与使用工具、有社会关系。人不但有动物式的本能,而且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有改造社会与自然界的能力。人是一个能动的人。那么,人体的组织与功能又如何呢?
人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细胞间质是细胞之间的物质。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的细胞群,被称为组织。构成人体的组织有4种,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肺、肾等都是器官。许多功能相似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连续性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感觉器、神经及内分泌九大系统,各系统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并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单位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有糖、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及水等小分子,每种生命物质都有其重要的功能。
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构成。人体的细胞有200多种,每种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神经细胞有传导兴奋的功能,肌肉细胞有收缩功能,腺细胞有分泌功能。但是,各种细胞之间也有许多共同的基本功能,即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受体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
人体内绝大部分细胞是不与人体的外环境(即大气环境)直接接触的,而是处在细胞外液中,这种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环境被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它一方面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细胞代谢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也只能直接排泄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内环境又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它必须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合的理化条件。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改变各器官组织的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酸碱浓度)相对恒定的状态被称为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它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占整个体重的20%。它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并且它又与所有的生命活动如物质代谢、血液凝固、肌肉收缩、免疫、细胞间信号的传递、个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修复等密切相关。可以说,无论是从头到指甲,从皮肤到骨骼,从血液到每一个细胞无不是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物的表现形式。
人体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其功能活动无时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机体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因为人体具有完善的调节机制。人体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是机体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它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例如进食引起唾液分泌,温度升高引起出汗,伤害引起防御性保护等都是反射活动。
P2-4
《抗衰老秘籍》是作者根据自己20余年的气功锻炼与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现代营养学观点,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营养学、哲学、气功与养生学的角度对抗衰老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系统分析而成的一部科普著作。它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高度概括与系统总结,内容包括了人与人的衰老、延续生命的法宝、营养与营养素、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疾病预防与调理、抗衰老秘诀、推荐食物、抗衰老营养补充品、抗衰老补充读物几个方面。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与完整论述,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特的抗衰老理论。《抗衰老秘籍》事实上是一部指导人们抗衰老的生活百科全书。
抗衰老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大科研课题。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中国在道教产生以前,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与方术就已经非常广泛地存在并流传于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对长生不老的探求,虽然有失败的教训,但也有成功的经验。中国道教的外丹术虽导致了很多人丧生,却推动了中国药物学与古代化学的发展,而内丹术又推动了中国气功学与古代医学的发展。而中国气功学与古代医学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养生学乃至世界现代养生学奠定了基础。
《抗衰老秘籍》所探讨的抗衰老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古代所追求的所谓长生不老,而是从现代医学与营养学的角度,从人的生命与养生的角度,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到一条对抗死亡规律,延缓衰老,延长人的生命,使之健康、青春、长寿的道路,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可以说,《抗衰老秘籍》是一本认识衰老规律、延长自己生命的秘籍,是人们抗衰老的法宝。
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9章。第一章主要讲述衰老与衰老的理论问题,第二章主要是论述要不要抗衰老的问题,第三章到第七章主要是解决怎么抗衰老的问题,第八章是抗衰老营养补充品,第九章是抗衰老补充读物。对这些问题的系统解决,不但构成了《抗衰老秘籍》的全部内容,而且形成了全面的、系统化的抗衰老思想和理论。
写作本书,笔者不但有系统研究抗衰老问题的倾向,而且有系统解决抗衰老问题的思维,同时也有为湖南省抗衰老协会乃至中国抗衰老协会解决理论问题的意图。本书既可供湖南省抗衰老协会、中国抗衰老协会以及一些抗衰老培训机构做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的养生爱好者学习借鉴。
湖南省抗衰老协会执行主席
刘建春
《抗衰老秘籍》是一本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营养学、哲学、气功与养身学的角度对抗衰老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的著作,它是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高度概括与系统总结而成的一部著作,是对人类抗衰老问题的可贵的尝试与探索。《抗衰老秘籍》是在作者参加了养生事业之后才激发起写作灵感的,但是,作者20余年来的气功实践与人体研究却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抗衰老秘籍》实际上是作者本人进行抗衰老实践的经验之谈,现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将它奉献给社会,供大家分享,目的是为了造福众生,借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本书酝酿创作的时间是2007年11月14日,完成写作框架构思的时间是2008年11月14日,最后完稿的时间是2013年1月18日,虽然基本构思时间只有12个月,但是作者创作的时间却花费了将近5年(文稿修改时间3年有余),对抗衰老问题的求索与探讨花费了20余年。特别是2007年7月31日作者参加养生事业之后,了解了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让作者更加明白了抗衰老的真正含义与全部内涵,于是激起了作者强烈的写作欲望,以至于一蹴而就。作者能在12个月的时间之内构思完《抗衰老秘籍》的基本框架,与作者十几年来从事文学创作的底蕴有极大关系。如果没有作者成熟的写作风格与娴熟的写作技巧,要想在12个月的时间之内,构思完一部数十万字的科学著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其实,作者写作《抗衰老秘籍》一书,也是为了打开生活之门,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存方式,以避免压力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缘故与现实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者在这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走的是一条披荆斩棘的路,面对的是惊涛骇浪。作为一名开拓者,作为一个敢于挑战死亡规律的人,作者虽有巨大的成就,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作者却没有丝毫的喜悦感,也没有丰收者的骄傲和自豪,相反还有着某种莫名其妙的惆怅与一丝丝的悲哀。
作者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而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学家,是一个立志要改变社会现实的人,是一个决议要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是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人。作者倡议成立中国抗衰老协会,并努力推进湖南省抗衰老事业的发展,推动成立湖南省抗衰老协会的历史进程,创作《抗衰老秘籍》就是为了在当今社会寻找某种平衡,为社会大众找到一个理想的生活支点,借以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抱负。
创作《抗衰老秘籍》是在作者用空了自己所有的经费,手中已没有一分钱生活费的状况下进行的。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湖南省新华书店为我的资料来源提供了帮助,如果没有那些珍贵的资料,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单凭我个人的想象,我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正因为有社会的广泛支持,才使我克服了经济拮据的困境,让我的创作能够顺利地进行,让我的文稿能够脱颖而出。本书在创作过程中,湖南省经济信息委员会高级工程师丁赣林同志,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长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徐立军同志为本书创作提供了宝贵意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黄曦,副教授任平,湘雅二医院教授蹇在金,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龙志江等同志进行了审稿;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博士董静对本书进行了修改;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周宏灏院士,国学国医岳麓论坛·长寿论坛主席、湖南中医药学会长寿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主任医生郑昌炳同志为本书作了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湖南省政法系统书画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刘昆璋,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湖南省硬笔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邵国树,湖南省书法协会会员曾细英与成忆军同志为本书题了词,在此连同为本书出版进行审稿、打印、印刷与校订的同志表示我由衷的感谢!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于长沙
201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