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认识自然灾害》(作者:认识自然灾害编写组)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的介绍;第二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灾害和森林火灾。每一部分都就主要的灾害类型作具体详尽的展开介绍(如气象灾害中就包括干旱、雨涝、寒潮等内容),并普及相应的自救互救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认识自然灾害/奇妙的自然现象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认识自然灾害编写组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认识自然灾害》(作者:认识自然灾害编写组)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的介绍;第二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灾害和森林火灾。每一部分都就主要的灾害类型作具体详尽的展开介绍(如气象灾害中就包括干旱、雨涝、寒潮等内容),并普及相应的自救互救知识。 内容推荐 《认识自然灾害》是“奇妙的自然现象丛书”之一,由认识自然灾害编写组编著。 《认识自然灾害》介绍旱灾、洪涝、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理、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预防灾害所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是一本较佳的科普读物。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特征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四节 预防自然灾害 第二章 气象灾害 第一节 干旱 第二节 暴雨洪涝 第三节 台风 第四节 龙卷风 第五节 低温冷冻灾害 第六节 雪灾 第七节 雷电灾 第八节 沙尘暴 第三章 洪水灾害 第一节 洪水传说 第二节 多种多样的洪水 第三节 防汛抗洪 第四章 海洋灾害 第一节 风暴潮 第二节 海啸 第三节 赤潮 第四节 异常海流和海冰 第五章 地震灾害 第一节 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第二节 震级和烈度 第三节 地震预兆 第四节 地震的危害 第五节 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 第六章 地质地貌灾害 第一节 滑坡和崩塌 第二节 泥石流 第三节 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第四节 火山喷发 第五节 土地侵蚀 第七章 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第一节 动物灾害 第二节 植物灾害 第三节 森林火灾 试读章节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谆谆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世纪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灾害损失理应有所减少才对,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相比较古代的自然灾害,现今的灾害凸显出了许多新的特征。 一、频率越来越高、破坏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为人类抵御灾害提供了最好的武器。但是灾害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威胁却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不仅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周期越来越短。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和消耗,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大自然的调节机能严重削弱,传统自然灾害呈现出次数越来越多、间隔越来越短的趋势。以地震为例,据地震专家的统计,1900~1988年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1285次,平均每年约14.6次,爆发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以前。其他自然灾害无不类似于地震。至于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工业革命以来新生的人为自然灾害更加如此,其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以及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物质财富和人口相对集中,一旦爆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会相应地增加,这在灾害学上被称为“灾害的放大效应”。例如,孟加拉国1970年的特大台风暴雨挟带风暴潮,淹死30万人;以往每个世纪都发生同等规模的风暴潮,但因人口少,伤亡数字也相对小很多,1876年的一次特大台风灾害死亡人数是10多万人。 二、群发性和全球性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这是因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是相互交错的统一体,每一种灾害的发生由许多因子触成,而且会触动影响其他系统,伴随一系列次生灾害。这就是自然灾害的群发性,通俗来说就是“连锁反应”。例如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塌屋倒灶,木屋起火,地震波激动的气流引发了暴风,风助火势;随之而来的海啸,将港口设备、船舶、近岸房屋扫荡一空;死亡14.3万人中,死于地震的只占5%,死于次生灾害火灾的占79%,死于海啸的占16%;毁屋70万所,地震崩塌的只占36%,火烧的占63%,海啸吞没的占1%。 自然灾害还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例如,厄尔尼诺海流,不仅造成南美西海岸冷水性鱼类的大量死亡,而且对地球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造成局部地区的异常冷热和暴雨、酷旱等,影响其他地区。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大的灾害往往具有国际性质。1988年英国北海采油平台爆炸,当年减产12.5%,英国无油可供出口,欧洲石油价格因此上涨。 第三节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损失和肉体伤害毋庸赘语,但其引起的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2)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3)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4)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5)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P6-8 序言 不论是西方流传甚广的史前大洪水及诺亚方舟神话,还是中国的大禹治水传说,都说明了人类自降生到地球以来,就受到自然灾害的巨大威胁。史前那场波及全球的大洪水,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黑死病肆虐欧洲几百年,吞噬了欧洲2/3的人口;一头奶牛引发的芝加哥大火,将一座城市毁于一旦…… 2l世纪,人类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文明发展,经济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破坏力极大、影响范围极广的自然灾害面前,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渺小和无奈。与此相应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在快速增长。以我国为例,由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灾害和森林灾害等7大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年均400亿~500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七八十年代年均500亿~600亿元,80年代末年增至600亿元以上,90年代达到1000亿~2000多亿元。尤其是近几年,非洲大旱、东南亚和欧洲大水、美国飓风等特大灾害频频发生,太平洋中一些岛国,由于海平面上升,濒于覆灭的危境①。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但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并不是只能一味地表现被动,坐以待毙。正确地认识自然灾害的原理与状况,树立自然灾害的危机意识,学会有效的自救互救知识,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减小它们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这也是本书的编写宗旨所在。 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本书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基本知识的介绍;第二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灾害和森林火灾。每一部分都就主要的灾害类型作具体详尽的展开介绍(如气象灾害中就包括干旱、雨涝、寒潮等内容),并普及相应的自救互救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在每章后涉及一些典型案例,增强内容的可读性,意在让读者结合实际来学习知识,是本书特色所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