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启功(启功自传原书名启功口述历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启功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启动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办公楼相中的一对石狮,并分别铭辞: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实是夫子自况。

《百年启功(启功自传原书名启功口述历史)》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一直照料启先生生活的内侄章景怀先生的大力帮助,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并借助侯刚先生《启功画传》的一些图片。

内容推荐

《启功自传》即是之前出版的《启功口述历史》,这次去掉了初版所配的插图,单色印刷,以压缩成本继而降低定价、方便流布。本书初版,编者以为是书界数年不遇的难得选题,其中言近旨远,情理回环,非先生不能道也。图书是个例外的产品,定价无关乎作者思想内容的价值。

《百年启功(启功自传原书名启功口述历史)》共五章节,内容包括我的家族、我的童年和求学之路、我与辅仁大学、我与师大、学艺回顾。

《百年启功(启功自传原书名启功口述历史)》由启功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族

 一、我的姓氏和世系

 二、我所知道的乾隆与和亲王

 三、我的几位祖上和外祖上

第二章 我的童年和求学之路

 一、童年生活

 二、入学前后

 三、我的几位恩师

第三章 我与辅仁大学

 一、三进辅仁

 二、循循善诱与登堂人室

 三、辅仁逸事

第四章 我与师大

 一、院系调整

 二、反右风波

 三、“文革”时期

 四、老伴之死

 五、迟到的春天

第五章 学艺回顾

 一、书画创作

 二、书画鉴定

 三、诗词创作

 四、学术著作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我的家族

一、我的姓氏和世系

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满洲建立伪满洲国后,大多数满洲人就不愿意把自己和“满洲”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了。但那是日本人造的孽,是他们侵略了满洲,分裂了中国,这不能赖满洲族人。日本强行建立伪满洲国,想把满洲族人变成“满洲国”人,这是对满洲人的极大侮辱。后来日本又把溥仪弄到满洲,让他先当执政,后当皇帝。如果他从大清皇帝的宝座上退位后,变着法儿地想复辟,重登帝位,那也是他自己的事,与我们满洲人无关;但由日本人扶持,做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皇帝,那就是对满洲族人的极大侮辱了。溥仪有一个号叫“浩然”,不管他叫溥仪也好,还是叫“浩然”也好,不管他真“浩然,,也好,还是假“浩然”也好,这都是他自己的事,与我们无关;但他一旦叫了“满洲国”的皇帝,就与我们有关了。这等于把耻辱强加在所有满洲族人的身上,使他个人的耻辱成为所有满洲族人的耻辱。这是我们所不能允许的,也是我们不能承认的。我们是满洲族,但不是“满洲国”的族;我们是满洲族的人,但不是“满洲国”的人,这是我首先要声明和澄清的。

满洲族的姓很多。满语称姓氏为“哈拉”。很多满语的姓都有对应的汉姓。如“完颜”氏,是从金朝就传下来的姓,音译成汉姓就是“王”;“瓜尔佳”氏,音译成汉姓就是“关”。所以现在很多姓王的、姓关的,都是完颜氏和瓜尔佳氏的后代,当然更多的是原来的汉姓。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体现。我曾写过一篇《谈清代少数民族姓名的改译》的文章,登在《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上,专谈有关这方面的事情。

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名启功吗?很多人给我写信都这样写我的名和姓,有的还用新式标点,在爱新觉罗和启功中间加一点。还有人叫我“金启功”。对此,我要正名一下。“爱新”是女真语,作为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译就是c。金”,但那时没有“觉罗”这两个字。“觉罗”是根据满语gior。的音译。它原来有独自的意思。按清制: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大宗,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束金黄带,俗称“黄带子”,塔克世的父亲觉昌安兄弟共六人,俗称“六祖”;对这些非塔克世——努尔哈赤“大宗”的伯、叔、兄、弟的后裔称“觉罗”,束红带,俗称“红带子”,族籍也由宗人府掌管,政治经济上也享有特权,直到清亡后才废除。清朝时,把这个“觉罗”当做语尾,加到某一姓上,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同样,也把“觉罗”这个语尾,加到“爱新”后面,变成了“爱新觉罗”,作为这一氏族的姓。也就是说,本没有这个姓,它是后人加改而成的。再说,觉罗带有宗室的意思,只不过是“大宗”之外的宗室而已,在清朝灭亡之后,再强调这个觉罗,就更没有意义了。这是从姓氏本身的产生与演变上看,我不愿意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现在很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这实际很无聊。当年辛亥革命时,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功后,满人都唯恐说自己是满人,那些皇族更唯恐说自己是爱新觉罗。后来当局者也认为这一口号有些局限性,又提出要“五族共荣”,形势缓和了一些,但新中国成立后,那些爱新氏,仍忌讳说自己是爱新觉罗,怕别人说他们对已经灭亡的旧社会、旧势力、旧天堂念念不忘。到了“文化大革命”,只要说自己姓爱新觉罗,那自然就是封建余孽,牛鬼蛇神,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文革”后落实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不再受歧视,甚至吃香了,于是又出现以姓爱新觉罗为荣的现象,自诩自得,人恭人敬,沆瀣一气,形成风气。我觉得真是无聊,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没劲”。事实证明,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这是我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想以这个家族的名义开一个书画展,邀我参加。我对这样的名义不感兴趣,于是写了这样两首诗,题为《族人作书画,犹以姓氏相矜,征书同展,拈此辞之,二首》:

闻道乌衣燕,新雏话旧家。

谁知王逸少,曾不署琅圻。

半臂残袍袖,何堪共作场。

不须呼鲍老,久已自郎当。第一首的意思是说,即使像王、谢那样的世家望族,也难免要经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变化,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以自己的家族为重的,就像王羲之那样,他在署名时,从来不标榜自己是高贵的琅玡王家的后人,但谁又能说他不是“书圣”呢!同样,我们现在写字画画,只应求工求好,何必非要标榜自己是爱新觉罗之后呢?第二首的意思是说,我就像古时戏剧舞台上的丑角“鲍老”,本来就衣衫褴褛,貌不惊人,郎当已久,怎么能配得上和你们共演这么高雅的戏呢?即使要找捧场的也别找我啊。我这两首诗也许会得罪那些同族的人,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件笑谈:一次,我和朱家潘先生去故宫,他开玩笑地对我说:“到君家故宅了。”我连忙纠正道:“不,是到‘君,家故宅了。”因为清朝的故宫是接手明朝朱家旧业的。说罢,我们俩不由得相视大笑。其实,这故宫既不是我家的故宅,也不是朱家的故宅,和我们没任何关系。别人也用不着给我们往上安,我们也用不着往上攀,也根本不想往上攀。P1-3

序言

二零零四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忙着出版一个系列的启功先生新著,为庆祝启功先生九旬晋二寿辰。那次出版的有《启功口述历史》,是先生刚刚完成的生平自述,极具文献价值;《启功讲学录》,努力收集了先生讲学的讲稿、提纲和当年高足的课堂笔记,以求再现先生的讲学风采;《启功韵语集》,汇编了先生此前自编的诗词三语,并且新增了注释;《启功题画诗墨迹选》,在先生许多堪称绝唱的精彩题跋之中,只选题画诗词手迹,配以原画,最宜诗书画互美的欣赏。此外还附加了一本启功先生题跋的董其昌临天马赋原大影件。总之,都是启功先生的新书。记得五种新书送到先生手里的时候,先生精神矍铄,情绪颇高,和我们一起说了许多风趣快乐的话。先生特别说,书应该出得小一些,一本书说明一个问题就好,要照顾买书的人,不必用大部头吓人。我们也决定为先生编一些“小书”,并且和先生讨论编辑的原则,将设想征得了先生的同意。

如沐春风的情景宛在眼前,启功先生旋即仙逝了。八年容易,这期间征集和整理《启功全集》,已经力不从心,遑论它顾。在启功先生诞辰百年的时候,我们终于选集了这几本“小书”,纪念先生的冥诞,回向先生的教泽。本系列小书共五本,希望简介启功先生不同方面的成就,以“百年启功”为总题。

《启功自传》即是之前出版的《启功口述历史》,这次去掉了初版所配的插图,单色印刷,以压缩成本继而降低定价、方便流布。本书初版,编者以为是书界数年不遇的难得选题,其中言近旨远,情理回环,非先生不能道也。图书是个例外的产品,定价无关乎作者思想内容的价值。封面特别注出原版书名,提醒买过的读者不必重复。五本小书均注明系编者所编,以明确不是启功先生自编交付出版的图书了。

《文体两种》,我们选择了先生此前出版的《汉语现象论丛》中的两篇。其中《说八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出版单行本,当时造成一种重新审视的轰动,有张中行先生、金克木先生等同名著作相继出版。《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有关于启功先生一个学术观点,即唐诗宋词元曲、明代小说之后,子弟书是古典文学在有清一代的典型文体。也许接近新文化的开元影响,子弟书的文学价值遂遭遗忘。此文对子弟书的形式、特点和成就有精确的论说。

《清空如话》,是启功先生“白话诗词”的选集,“清空如话”本是启功先生论李清照的话,移来作先生诗词选集的名称。中华是历史悠久的诗歌民族,诗歌到了现代,有各种探索的道路。启功先生白话入律的创作,是成果卓著的尝试。选集特别注意了诗人真切情感、朴实白话而不出音律的诗、词、铭创作,希望更多读者看到古典情怀不远我们当代的纷繁生活。

《绝妙好辞》是启功先生文选小集。“绝妙好辞”是以集中一篇文章而总署书名。先生的文章自青年时期就有一种老僧讲经不耸视听的平稳,有一种话浅理深想多说少的精密。文章是启功先生自青年时期就开始的名山事业,是一生追求、精神所系,是外装修青砖白墙、人里去七宝楼台的精神世界。不知小书陋选得能反映也不?

《书画逸兴》选择先生书画手泽若干件,是简单印刷、平实装帧的书画作品集。其实,先生的作品不在尺幅巨大,而在趣味逸兴,一片纸、几数笔,“千里面目”,谴兴而已,有些甚至是无意流传的草稿便条。集中注意选集先生一些不经意、随手间的手泽,没有大义,只堪把玩。我们这么选辑,希望读者更能了解启功先生,希望读者更加喜爱中国笔墨文化。

多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启功先生著作多种,感谢启功先生的关心和放任。如何编辑好启功先生的诗文著作和书画作品,我们一直在努力,也请读者高明有以教导。欢迎有心诸公随时联系本社启功先生著作编辑研究室,给以具体的要求和指教。

后记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想协助启先生整理一本类似自传性质的书,但出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启先生自己感到为难的原因,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及早实现。但我一直不甘心作罢。后来更多的人也有类似的呼吁,以至政协、文史馆、北师大等有关部门都很关心这件事。因为大家都深知这是一份宝贵的财产,启先生一生的经历并不是一个“个体”的经历,它折射了现当代很多历史的痕迹;如果推及他的家族,还能再现晚清以至近代史的很多片段,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教材。启先生又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人,他是当代公认的文化名人、国学大师,就总体成就而言,绝不是随便一个时代随便就能出现的人才,如能把他的经历写出来,哪怕挂一漏万也是弥足珍贵的。

后来,有感于大家的殷切希望,启先生在九十一岁高龄的时候,改变了初衷,可惜此时目疾严重,体弱多病,已不能亲自执笔,他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我口述了他的经历。

听到他讲述家族从盛清到晚清以至民国的经历,我们会深感到清朝的兴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种历史的轨迹可以从一个皇族的家史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很多原来只是一些概念性的认识,现在有了重要的实证,更何况还补充了史书上很多缺载的东西,这对了解清史和民国史很有帮助。

听他讲述自己出生后家族的种种不幸,我们会深感到一个家族在失去它的社会基础后会怎样地“家败如山倒”,这不仅是偶然事件的频发,而且是命运的必然,这也许会使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反思一下家和国的关系。

听到他讲述自己辛勤学习和走入社会的过程,我们一方面会被他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精神所感动;一方面又不能不庆幸他遇到那么多的恩师、前辈和朋友,从而体会到一个成功者的背后会有多少人的支持,一座高峰的横空出世,往往要出现在很多的山峰之后。

当我们了解了他在“反右”和“文革”中的种种不幸之后,既会对那段历史的错误进行重新的反思,更能从他达观的生活态度和开阔的胸襟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学会在逆境中怎样积极地生存,变缺憾为完美。

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他学艺上方方面面的成就,我们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什么叫名家、巨匠,什么叫大师、国宝,什么叫通才、天才,什么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是的,启先生的一生并没有投入到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的最前沿和时代漩涡的最中心,更没有亲身投入过战火和硝烟,即使划为右派也只是“莫须有”的阑入,他过的基本上是书斋的生活。他走的只是一个文人所走过的路,但这也是另一种生活,也是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隅,更何况出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和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他的书斋生活更为独特、精彩。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测到近现代很多著名文艺沙龙和著名文人的活动踪影,这更是其他人很难提供的珍贵资料。

启先生的身份虽有他的特殊性,但他的人格魅力却可以代表中国很多知识分子的品格特征:正直、务实、宽容、谦逊、聪慧、睿智;富于同情心,知恩图报;富于责任感,忠于事业;富于爱心,会接受别人的爱,也会爱别人;充满感情色彩,能以性情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不乏理性色彩,能以达观的心态待人处世;有自知之明,能以谦和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成绩。这些美德也能从他的回顾中流露出来,给人以启迪。

我从1978年人北师大中文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系工作,到现在追随先生左右已有二十五六年的时间了,其中有三次最紧密的接触,一次是为先生的《论书绝句》一书作注,一次是为《启功韵语集》作注,再就是为整理此书。每次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反复地讲解,每本书都要花费数十个单元的时间。这次先生的年事更高,但仍不惮劳累,为我讲述,我整理后,又都读给先生听,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大谬误。能这样登堂入室地聆听先生的教诲,得到很多真传,真是人生的大幸。可惜我才钝智愚,并不能把这些所得深入准确地接受和传达出来,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错误。如果此书仍出现了这样的错误,皆是由本人整理的疏漏造成,也敬请关切此书的同人加以指导。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一直照料启先生生活的内侄章景怀先生的大力帮助,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并借助侯刚先生《启功画传》的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和文字共同组成了全书,这一点是必须声明,并向他们致谢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