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先生一生的奉献精神:求真、开拓的创造精神;严于律己的师表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各地流传。这位具有赤子精神的伟人,毕生尽瘁于他的理想——为让中国人人受教育而努力;他最亲近,最爱也是最崇拜的是“青年和小孩子”,是劳苦大众。他为这两种人,花尽了一生的心血。叶良骏所著的这本《永远的陶行知》以通俗、生动的故事,反映陶先生光辉的一生,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位高山仰止的伟人形象,又能感受到这位“一品大百姓”对青年,对孩子的了解、爱护之心,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远的陶行知--101个快乐与成功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叶良骏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陶先生一生的奉献精神:求真、开拓的创造精神;严于律己的师表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各地流传。这位具有赤子精神的伟人,毕生尽瘁于他的理想——为让中国人人受教育而努力;他最亲近,最爱也是最崇拜的是“青年和小孩子”,是劳苦大众。他为这两种人,花尽了一生的心血。叶良骏所著的这本《永远的陶行知》以通俗、生动的故事,反映陶先生光辉的一生,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位高山仰止的伟人形象,又能感受到这位“一品大百姓”对青年,对孩子的了解、爱护之心,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永远的陶行知--101个快乐与成功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伟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平实文字里闪发着直率、犀利与睿智的光芒。 静心阅读,理想的召唤、求实的精神、意志的磨砺、创造的智慧、师爱的荡漾……涌向心头,心灵犹如清澈的泉水洗涤,顿时神清气爽,胸中升腾起无限希望。 《永远的陶行知--101个快乐与成功的故事》由叶良骏所著。 目录 学习篇 学问之要素 求学要有科学的精神 要又学又问 请来好老师 新学生 光阴有限 怎么想就怎么写 要问老妈子 人生远处不数学 点心与点脑 “留洋”与读书 入学考试 择校观 边干边学 学好外国语 学演讲 读书篇 个个来读书 书是一种工具 不做无学 读活书 活的生物课 怎样选书 书呆子莫来馆 书呆子忙 做人篇 为了理想 要有委婉的精神 百折不回 要做人中人 学做一个人 人生不是尝试,而是奋斗! 做诚实的人 以与患难搏斗为乐 不怕碰钉子 面壁思过 宁喝粥,不混账 抬头乐干 行百里路半九十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人生重要的事 不乱花公家一文钱 爱国篇 善待老人 想修公路 天堂地狱要打通 一把扇子 做国家小主人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报人行知 扫地 长城砖 从小世界里拔出来 学问和革命是一回事 何耻之有 报童工学团 赤膊校长的仙衣 陶行知改名 提倡赙仪助学 天地君亲我 甘为骆驼 礼仪篇 见师长 吃饭 开会 穿衣 不大声喧哗 进图书馆 衣服只是装饰 借人家的嘴巴骂自己 美不在外表 居住 恋爱篇 恋爱当饭吃 想一想,死不得 爱情是否绝山顶? 把爱之酒珍藏到地窖里 恋爱的标准 幸福只在专爱里 健康篇 健身先健心 把好“出口” 禁毒 不拉手 健康第一 和为贵 禁赌 何必与自己过不去 讲卫生 怎能暴殄天物 自然美 成功篇 动手又动脑 百叩柴门 写字很重要 小孩也能做大事 不当守知奴 莫说做不通 解放双手 百见不如一做 钢脑袋 捧住饭碗 人贵在守信 要有这样的精神 从大树阴影底下移出来 要争取做事的精神 后记 试读章节 02.求学要有科学的精神 学而不厌,是最起码的求学之道,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精神。陶行知在山海工学团办学时,常带领学生捉蜻蜒。蜻蜒在农村很多,但大家视而不见,从来没人去研究过。 仔细观察后,孩子们才知道蜻蜒有“复眼”,它的视角特别大;特别是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尾巴自己吃去一节以维持生命。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蜻蜒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在河面上飞,是在捕捉蚊子、小虫,蜻蜒吃害虫,是人类的朋友;蜻蜒停在树上、草丛,它身上的绿色便成了保护色……联想到人类初造飞机,双翼是根据蜻蜒的翅膀结构造的,连飞机的样子都是仿造蜻蜒的,所以蜻蜒还是人类的老师。只要多观察,多思考,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蕴含深理的事物,一只小小的蜻蜒都有许多学问。 不论学什么,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设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有了疑问,“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以为知,或不知就让其不知,那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是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堵了向前走的路。只有自己设问,“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个白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自己寻找答案,人会越来越聪明,本领也越来越大。科学精神最讲实事求是,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坚决舍弃,来不得半点虚假。比如考试是检验学问的手段,如果为追求高分而作弊,就违背了初衷。又比如发表论文,是评判人的学术水平,如果为出名而抄袭,自己学问没提高,还玷污了人格,更不可取了。科学的求学精神会使自己的一生受益良多。 03.要又学又问 刘文苇是重庆的青年诗人,有一天他把自己采集后编的川江号子唱给陶行知听,陶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是劳动者的号子!”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他把刘文苇请来做“育才之友”,半工半读。 小刘很年轻,学习兴趣很高且爱好广泛。在这所新型学校里,他感到什么都新鲜,样样都想学想问。陶先生工作很忙,他为筹款办学日夜在外奔波,平时住在重庆管家巷,好不容易回学校一次,要处理的事很多,要见的人也很多。小刘总是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向陶先生请教,有时陶先生处理完了所有的事,已到了深夜,小刘还坐在旁边等,陶先生不顾劳累总是热情耐心地回答。有几次,为了弄懂一个问题,陶行知和他在灯下翻书,一起寻找答案,还争论起来,害得陶先生不能休息。 有人责备小刘太不懂事,陶先生为此向别人解释:“小刘以前没有上学机会,现在他在这儿读书,有机会在老师指点下学习,他珍惜这机会。大家要鼓励他才对。”陶先生鼓励小刘:“有问题尽管来问,做学问就是应该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是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好比一个人,不能光有右手右脚,也不能光有左手左脚,要左右配合才是完整的人。”小刘得到很大启发,他不但努力学习,而且仍然一有机会就向陶先生请教,还经常向别人提问,每天看书、记笔记至深夜。他进步飞快,后来成为我国有名的诗人。 P4-7 序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 陶先生一生的奉献精神:求真、开拓的创造精神;严于律己的师表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各地流传。这位具有赤子精神的伟人,毕生尽瘁于他的理想——为让中国人人受教育而努力;他最亲近,最爱也是最崇拜的是“青年和小孩子”,是劳苦大众。他为这两种人,花尽了一生的心血。这本《永远的陶行知》以通俗、生动的故事,反映陶先生光辉的一生,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位高山仰止的伟人形象,又能感受到这位“一品大百姓”对青年,对孩子的了解、爱护之心,值得一读。 本书作者叶良骏同志,毕业于陶行知创建的育才学校——行知中学,后长期从事宣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工作,现为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她怀着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仰之情,学陶、思陶、践陶,经常奔波各地作报告;为青少年主持实践“六大解放”的各种活动;编写、出版了不少学陶书籍,是一位非常敬业的陶研工作者。她长期来收集积累了大量有关陶行知史实资料,写了这本书。此书不仅谈教育,还涉及到读书、做人、恋爱、健康、礼仪、成功等诸多方面,从各个侧面反映陶先生“教人做人”的一生,对广大师生坚守做人之道,坚守道德底线,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会有启迪和推动作用。 是为序。 后记 2011年陶行知诞辰120周年,我编的《陶行知箴言》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书颇受欢迎,第一版很快销完了。责任编辑耿坚提出再度合作,出一本有关陶行知的书。 陶行知研究书籍出得很多,但适合青少年读的却不多。1991年,我的《陶行知的故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因人事变动,再版无期。这么多年,常有人来索书,特别是每次为学生作报告后,总有学生来信,希望得到我讲的有关陶行知故事的书,我却总是令大家失望。 2012年,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与市教育工会、宝山教育局共同推出话剧《永远的陶行知》,反响热烈。但话剧受空间、时间所限制,容量有限,无法全面、翔实地展现陶行知伟大的一生。面对几十年来多方收集,堆积如山的陶研资料,我终于下决心动笔写了这本书。 书中的故事为101个。取此数字,是因为冲破100分的樊篱,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不易,故以101寓意“创造”。为贴近时代,请画家丁德武先生为故事配了漫画,图文相映,使书更有趣味性。 本书的出版,得到有关单位、领导、朋友的支持:王荣华主席题写书名并作序;于漪老师写了扉页小语;张癸常务副会长不吝指教;宝山、闸北、杨浦、闵行、普陀、长宁教育局领导及有关市、区陶研会、陶研实验学校等以各种方式予以帮助。在此一并致以真挚的谢意。 由于工作繁忙,又因参与话剧的策划、创作,此书虽拼尽全力写成,还是因时间、精力不够,无法尽善尽美。敬请读者谅解。 叶良骏壬辰年初冬于梦陶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