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人同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艾伟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内唯一道德英雄主义时代的终结之作!从爱恋到虐恋,温情面纱是这样撕开的!

艾伟的《爱人同志》深入到人性中难以琢磨的黑暗深处,探讨两性之间隐秘的情感。

精神与肉体的撕裂,时代变迁与身心伤痛,光辉岁月的记忆与饱受冷落时的幻想,不仅仅道出了世态的炎凉,更呈现了人性的病灶。富有现实勇气和深刻的人性关怀,是跨越代沟的经典小说。

内容推荐

艾伟的《爱人同志》是一部关于精神和肉体疼痛的小说。刘亚军是一个屡建战功的侦察兵,一次在执行任务时,因为偷看敌营中的裸体女人而触雷受伤,断了脊椎。

战后,一个叫张小影的女学生爱上了他……

一个另类英雄,一个当代圣母,一个变化无常的社会。在被人遗忘的艰难的日常生活中,“战争”转移到两性之间。

《爱人同志》真实呈现转型期中国人的心灵痛史,深刻探求生活无法言说的爱恨与痛!

目录

第一章 摄像机下的婚礼

第二章 两人世界

第三章 寂静的时间令人恐慌

第四章 虚构的生活

第五章 一个孩子的诞生

第六章 情色作料

第七章 爱与恨同等强烈

第八章 干点什么吧

第九章 黑暗中的绳索

第十章 存在与虚无

试读章节

张青松一头灰色硬发,像所有硬发质男人一样,他脸上的皱纹深深地陷入皮肤之中,就好像有一把刀子在他脸上胡乱切割过一样。这会儿,他站在校长室的窗子前,茫然地看着窗外,他的目光显得焦灼而忧虑。亚热带的春天来得很早,虽然还只是3月,但校园里的植物已绿得油亮油亮的,就连周围的空气都仿佛被染绿了。学校操场上,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玩耍,他们穿着军装,手中拿着自制的玩具手枪。这个小城的孩子们这段日子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军人模样。这同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争有关。那场战争诞生了无数的英雄,所有的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前线的英雄,这些英雄现在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从管理出发,学校是不喜欢孩子们舞枪弄棒的,但管理得再严,也很难禁止学生带着枪棒来学校。曾经收缴了一批,可没多久,孩子们身边又藏了一支玩具枪或一把刀子。开始还偷偷摸摸,学校一松劲他们就变得明目张胆了。有两个孩子从校长室的窗下跑过。他们刚才还在模拟机关枪发射的音响,但到了校长室窗下他们都安静下来,他们看到了窗内校长的目光十分阴郁,那张严厉的脸显得心事重重。他们跑开的时候,不时回头张望,就好像他们发现了什么奇怪而可怕的事物。

张青松来到办公桌前,把一张摊在上面的报纸小心地折好,放入一只印有“为人民服务”语录的破旧的牛皮公文包里。他打算立即去一趟省城,找到自己的女儿张小影。

现在他坐在去省城的夜行列车上。列车在寂静的旷野中行进,它单调而清脆的轰鸣声听起来像一支安眠曲。很多旅客在自己的座位上睡着了,他们睡着时那麻木的脸像婴儿一样软弱,显得十分愚蠢,有几位头像啄米的鸡那样在不住地点动,有几位则无耻地流着口水。车厢十分拥挤,连走道上也站满了人,有的甚至站着睡着了。总是这样,这个国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多。张青松浑身疲乏,他很想如坐在对面的那两个人,美美地睡一觉,但他的焦虑早已把他的睡意赶到九霄云外。他索性把目光投向窗外。窗外一片漆黑,零星有几点灯火一闪而过。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仿佛看到了窗外的群山和土地的模样,仿佛闻到了土地散发出来的清凉气息。这种感觉让他觉得飞奔的列车就像一只在大地上爬行的渺小的虫子。

站在走道上的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注意到张青松手中的公文包。公文包的拉链已经坏了,那张省报露出了一角。戴眼镜的中年人看上去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他有一颗硕大的头颅,眼睛很亮,脸上布满了那种生疮后留下的硬硬的疤痕。照他的样子似乎不应该戴一副眼镜的,这么一个粗人怎么会戴一副眼镜呢?可他偏偏戴了副金丝边眼镜,而且镜框特别小,配在他那张宽大的脸上,让人觉得就连他的眼珠都没有遮住似的。这个人这会儿感到很无聊,他显然需要找些事儿消磨时光。他看到那张报纸,就说:

“同志,可不可以看看你的报纸?”

戴眼镜的中年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张青松被吓了一跳。见那人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张青松才知道那人是在同自己说话。张青松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那中年人的手已经伸到了他的公文包里,迅速地抽出那张报纸。他看着张青松惊愕的表情笑嘻嘻地说:

“我看一眼。”

张青松对这个人很反感,这世界上总是有这种没礼貌的无耻的人,但他已没有办法阻止这个人了,他没有理由把报纸要回来,那会显得太小气。他打心里不想给人看,他不想任何人看到这张报纸,他知道人们看了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

那个中年人看完后发出长长的“啧啧啧”声,那是发表感叹的前兆。果然,那人就发表起高论来,他说话时慷慨激昂的样子就好像他正站在万干人面前演说。

“这些报纸真他娘的无耻,宣传这种东西,简直没有一点人道主义。一个花季少女怎么能爱上这种男人?他是个英雄没错,但都瘫掉了还有什么用?他已经不是个男人了,那玩意儿一定也废掉了,嫁给这样的人不等于是活守寡吗?政府宣传这种东西,赞美少女的献身精神,那是误导……”

中年男人的每句话都像子弹那样击中了张青松的要害,他的脸一下子变得苍白,耳根发烫,额头冒出些许虚汗。他很想把报纸夺过来,但他忍住了。他闭上眼睛,心里祈祷此人安静一点,不要再继续这个话题了。事与愿违,列车上的人听到中年男人的议论后,他们的头像乌龟那样伸长,落在中年男人手中的报纸上,他们的脖子拉伸得又细又长,几乎到了极限。

有人看了报道后对中年男人的看法不以为然,“你以为这个女人天真啊,这个女人不会天真的,这个女人这么干一定有她的目的,可能是想出风头。女人们大都喜欢出风头,她们为了上报纸上电视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不要上女人的当,你以为她真的会同那个瘫了的英雄结婚啊,不会的,她们可都是些投机分子。”

中年男人见有人答他的腔,一下子兴奋起来,终于找到可以释放他过剩精力的事儿了,他和那人争执起来。他说:

“你怎么说起女人来这么尖刻,好像你吃过女人大亏似的。”P2-5

序言

《大地之魂》书系,集合了堪称当今文坛最为优秀的男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他们大都是乡村经验的记述者,即便以城市为生活背景,也不时隐约透出乡土的根脉。

现代时期中国的“大地之魂”,首推鲁迅。1928年,台静农把自己起名叫《蟪蛄》的第一部小说集书稿送给鲁迅审读,出版时听从鲁迅的建议,把书名改为《地之子》。这一改,朴实依然留存,但是质地变得阔大深厚。“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而有人仍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鲁迅的评语几乎涵盖了所有“地之子”写作的气场。

家园生态、时运流变、身世遭逢、民族性格……承载着一切,依地而生的人,在其中存活,在其中困惑,也在其上立身,更在其上行路。

那些不朽的文字,由鲁迅、台静农们,写作在城中,扎根在地底。敏感多汁、壮硕坚韧的枝干伸向浩茫人间和风云天际。

“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鲁迅在1924年底谈到既为“神之子”又是“人之子”的耶稣。我们不妨这样揣摩:平凡的“人之子”,都是立“根”于地,缘于父母所生亲情所系的生命;又因为秉持“信”,既亲和家常又超拔不渝。我们不一定非要将这看成鲁迅的自况,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依此想象鲁迅。

有“根”,才称得上“地之子”;有“信”,才称得上“人之子”。“根”“信”兼备,才配得上“大地之魂”。

这样说来,读者方家也不一定把每一部小说看成“地之子”并“人之子”的赓续、创新之作,但是,诸君尽可以从中各自寻绎“地”之大者、“魂”之立者。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 施战军

二○一二年初冬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爱人同志》是八十年代初期的革命理想主义向市场经济转轨时,中国人被抛离的那种阵痛,我让一对被符号化的自卫反击战残疾英雄和一位爱上英雄的圣女去承担这种阵痛,因为我觉得这两个人刚好在时代的节点上。

——艾伟

对当代生活不适应不调和的男人,经由战史、婚事和社会生活的重重汰洗,放不下的精神焦虑与生命追问,身心只能遭受强迫性的扭曲;而努力去适应这一切的女人,所承受的荣光之后的悲凉似乎更甚于她的爱人。爱与时世的纠结,人间事件与生活日常的矛盾,交织着痛惜难平的情绪,令《爱人同志》意味深长,具有独特的叙述力量。

——施战军(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