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品图斯的《德国表现主义经典诗集:人类的曙光》在1919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极大关注,仅在1920年就再版三次,如编者品图斯(Pinthus)所言:“出版商和编者原本只是谦虚地希望通过此书为表现主义开辟一条小巷,却突然间为这一诗歌运动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它不仅成为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成为德国文学史上被研究和引用得最多的诗集之一,更被一些学者视作二十世纪诗歌的奠基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的曙光(德国表现主义经典诗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库尔特·品图斯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库尔特·品图斯的《德国表现主义经典诗集:人类的曙光》在1919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极大关注,仅在1920年就再版三次,如编者品图斯(Pinthus)所言:“出版商和编者原本只是谦虚地希望通过此书为表现主义开辟一条小巷,却突然间为这一诗歌运动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它不仅成为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成为德国文学史上被研究和引用得最多的诗集之一,更被一些学者视作二十世纪诗歌的奠基之作。 内容推荐 《德国表现主义经典诗集:人类的曙光》是德国表现主义的经典诗集,1919年由德国作家、记者库尔特-品图斯出版,至今已再版三十余次,是德国文学史上被研究和引证最多的诗集之一。 库尔特·品图斯的《德国表现主义经典诗集:人类的曙光》成为人们了解德国表现主义诗歌或现代派诗歌的重要文献。整部诗集分为“崩塌与嘶喊”、“唤醒心灵”、“召唤与反抗”以及“热爱人”四个篇章。这部被品图斯称作“精神交响曲”的诗集以其立体的、缺乏逻辑和因果关系的联想,碎裂的语言以及扭曲或残缺的形象彻底背离传统的审美取向,表达了表现主义青年面对工业化和大城市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生存所产生的挤压、面对人类的自我毁灭而怀有的恐怖预盛、绝望与无助。他们期冀从黑暗的现实中走出.投入到他们自己创造的未来的黎明,并在那里得到救赎。 目录 四十年后(原书编者前言) 序 反响 崩塌与嘶喊 世界末日 生命的阴影 我的时代 衰败 城市之神 柏林 城里人 城市 野兽房 黄昏 傍晚结束 发环 无力的尝试 城市的魔鬼 小紫菀 此前的悲伤 日子 该诅咒的青春 每天在1二厂的街道上 分拣女工 铣工 雾 郊游 如果我有一丁点运气 死一般的时光就这样向我袭来 背叛 什么? 寂寞 夏日的清凉 乡村之夜 来自深渊 宁静与沉默 午后的呢喃 绝望 痛苦 在冷酷的地球上 年轻的黑贝尔 无神的岁月 漫游者 举起双手 我们都是世界上的陌生人 迈出大门吧,幻象 哲学 忧郁 痛 我已厌倦了生与死 绝望 烛光 客西马尼花园 无法逃脱 战争 出发 岸边营火 黑夜的囚徒 战争 战神 图像 狂暴斗士的呐喊 马恩河战役 哨兵 巡逻 冲锋 萨尔堡之战 诗人与战争 星之乐 死者的故乡 骑驾 男子和女子穿过临时癌症病房 停尸房 尤利安 致男孩埃利斯 埃利斯 泽娜豪伊 我的母亲 死亡天使 奥菲利娅 长眠 饮酒歌 黑利安 诸神 为什么,我的上帝 不是我们 唤醒心灵 心 镜中臃肿的男人 从锅炉房的窗子望去 散步 荣耀之歌 美丽而光芒四射的人 我点燃煤气灯 燃烧的煤气灯嗡嗡作响 夜色悄无声息地降落 经常由于刺激游戏 回来吧,我的灵魂 快车 驶入孟买港 战俘 卫士 演员 赫库芭 女像柱 女孩 摘自写给洛特的诗 我们看到了光 美丽的猛兽斑点 爱之歌 我的情歌 一块古老的西藏地毯 花儿 奇迹 清晨 自白 破晓 夜游 为洛特的晚问祈祷 在午夜 夜海 宁静 月亮升起 月 夜啊 梦 夜间行驶在科隆的莱茵河桥上 惊奇 梦中的塞巴斯蒂安 观察 泪水 歌声 歌唱 合成 渴望的荒漠考察队 狂想与死亡叙事曲 寻找 幻象 在行驶的船上 怨与问 箴言 我做了一件好事 经常 致上帝 策鲍特 亚伯拉罕和以撒 致词 渴望 我能预知你 对话 万能 成熟 上帝 献给上帝的歌 诗 天使颂 我还是个孩子 召唤与反抗 准备 政治诗人 从心灵深处 白日的穹顶 幻想 表达的幸福 我的坟墓不是金字塔 启程 你,我的男孩 青春的启程 红色公牛的梦 工人们! 新门徒之训 大城市民众 五月之夜 声音 献给二十岁的人 合唱 战友们! 献给马蒂奈特 心灵的加冕 饶勒斯之死 饶勒斯-复活 蒙古死人头- 野蛮欧洲上空的声音 天使们 思考吧 撒拉弗进行曲 1917 革命的召唤 人啊,站起来 已从红色要塞出来 正义的战斗 永远在骚乱中 每一场即将来I临的革命的序言 英雄 理想国之声 人民 我的人民 诺埃米 人 人 善良的人 热爱人 给读者 导言 给我的儿子 父与子 讣告 乞丐 期望 寻找上帝 行走中的老妇 罗莎卢森堡赞 死去的李h克内西 创世 逝者之歌 精神,离我而去 诗篇 生命之歌 诗人生平 诗歌索引(按诗人姓氏字母顺序) 试读章节 你的睫毛,长长的…… 格奥尔格·海姆 你的睫毛,长长的, 你的眼睛汪着幽暗的水, 让我潜入其中吧, 让我进入深处。 矿工向井下攀缘, 他昏暗的灯盏 高高地在矿石门上、 在影壁墙上摇晃, 看,我走下来, 在你的怀里忘记 上面遥远的轰鸣、 明亮、痛苦和白天。 风在田边停息, 在谷物中沉醉, 荆棘畸形生长, 高挺而病态地伸向蓝天。 把手递给我, 让我们生长在一起, 被一阵风掠走, 似孤独的鸟飞行, 我们在夏日 倾听沉闷雷雨的风琴声, 在深秋晴朗的日子 沐浴在岸旁。 有时我们在深井边 伫立, 探望宁静的井底, 找寻我们的爱情。 或者我们大步迈出 金色森林的阴影, 进入晚霞, 它温柔地抚摸你的额发。 有一次我们站在尽头, 泛着淡黄斑点的大海 已静静地游进 九月的港湾。 我们在山上休憩, 在长着零星花草的房子里, 岩石上 颤抖的风在吟唱。 然而已有一片褐色的叶子 从耸人永恒蓝天的 杨树上飘落, 静静地停留在你的颈项。 神圣的悲伤, 永恒的爱之沉默。 把洒坛举气。 星之乐 保罗·策希 你眼角挂着忧郁,在仇恨的 铁丝网前,处处是戳伤的危险——: 听,子弹穿过的树梢上 星星的音乐在扩散; 就像随着地平线的渐渐昏暗, 喧嚣渐渐疏远, 上帝用其它星球的墙壁 建造了一个管风琴剧院。 你挑起阴郁的眉毛, 折断盾剑, 脱下年久灰白的军装。 坟墓边,你挺直身体,无忧于 白天发生的一切, 如同一棵树。 你那数小时前还畏缩游荡的存在 已在空中分散,似树的枝条。 现在你是黑纱上那银色的针脚, 源自星星、树叶和微风, 你是门的垂帘, 它没有出口。 你被捉住 并在光线的某个地方 毫无踪迹地消溶。 你感觉不到自己。 你能感觉的,只是成串的音符 向你堆积,直到链条奏响, 《圣经》中光的诗篇赞美着 你和那群死亡的弟兄, 森林的声音和星星的声音相聚, 伟大的创造者赋曲澎湃汹涌, 在其四周,世界的兵营 如同死亡的月牙呼啸而过。 最后只还有上帝 独自在宇宙中颤动着脉搏……… 在风和水域之上,他的永存 敲击着,像金属的翅膀。 序言 译者前言 经过陆陆续续近三年的工作,这本《人类的曙光》终于翻译完成了。首先要感谢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使这一与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研究相关的课题得以立项并顺利实施。 表现主义作为艺术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大致在1910至1925年。它最先出现于绘画领域,之后在文学、戏剧、音乐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表现主义作家是以叛逆者的姿态出现在文坛的,他们认为“世界存在着,仅仅复制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主张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他们的口号是,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表现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注重运用意象、隐喻,运用夸张、歪曲现实形象等手法来表现内心的真实,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在短短几年内,表现主义以德国为中心,在欧洲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二十年代初,将影响扩展到美国。这是德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以自身为发源地并在国外产生影响的文学流派。而表现主义的艺术追求和许多表现方法也开创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之先河,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学者对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译介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运动前后,一是“文革”结束后的八九十年代。但相对于对其他国家的文学译介而言,或相对于对德国其他文学流派的译介而言,目前国内对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研究和论述十分匮乏,而且研究视野多集中在小说和戏剧,对表现主义诗歌的研究和译介十分罕见。迄今为止,除散见于一些诗歌译本中的个别诗人的零星作品以及个别诗人的诗选外,还未见一本表现主义诗集译本。因此可以说,这本《人类的曙光》中译本为国内学者研究德国表现主义诗歌提供了基础性的文献。 《人类的曙光》在1919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极大关注,仅在1920年就再版三次,如编者品图斯(Pinthus)所言:“出版商和编者原本只是谦虚地希望通过此书为表现主义开辟一条小巷,却突然间为这一诗歌运动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它不仅成为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成为德国文学史上被研究和引用得最多的诗集之一,更被一些学者视作二十世纪诗歌的奠基之作。 本中译本采用《人类的曙光》第一版出版四十年后的新版本,品图斯在新版本中添加了一篇序言《四十年后》以及诗人“生平和作品目录”,并且还添加了个别后来被诗人修改过的诗歌版本。考虑到“作品目录”内容繁杂,且绝少有中文的相应译著出版,所以本译本出版时删掉了此部分内容。 人们常说诗不可译,更何况表现主义诗歌。晦涩多义的形象、违背逻辑的联想、违反语法的表述、臆造的新词以及大量的源自《圣经》和希腊神话故事的元素,都给诗歌的理解和翻译增添了困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坚守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诗歌原貌,将诗歌原有的意象、风格、结构和方法展现给读者,以信为先,再求通达与整体的艺术效果。对诗中出现的来源于《圣经》和希腊神话的意象,译文中都给出了相应的注释。 在此,衷心感谢托美教授(Horst Thom6)、克劳泽教授(Burkhardt Krause )、德格先生(chfistophez’Dege)以及斯克莱卡先生(stefan Sklenka)在本诗集的翻译过程中所提供的热情帮助,感谢北京理工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给与译者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感谢责任编辑仝保民先生对本诗集译文的编审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姜爱红 2011年6月6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