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框架与创新点
四 广州政府与英国交涉的主要途径与人员
第一章 军政府时期的关余交涉
第一节 关余问题的由来
一 关税保管权与支配权的丧失
二 关余问题的出现
第二节 首次关余危机中的中英交涉
一 关余危机的出现与平息
二 中英双方立场与策略之分析
第三节 南北和谈与军政府分获关余
一 南北和谈与关余问题
二 分拔关余的意义与影响
第四节 军政府重建后的关余交涉
一 关余交涉的再起
二 新银行团的成立与局势的逆转
三 国民外交的萌芽
第二章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的关余交涉
第一节 孙中山与苏俄结盟后关余交涉的再起
一 孙中山与苏俄的结盟
二 关余交涉的再起
第二节 关余危机的爆发
一 交涉的逐步深入与英国的反应
二 国民外交的开端
第三节 关余危机的缓解
一 英国方面渐入困境
二 广州政府有意和解
三 关余交涉的尾声与影响
第三章 国民革命高涨下对英杯葛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沙基惨案前后的中英交涉
一 省港罢工酝酿期间的中英交涉
二 大本营关于沙基惨案的初步交涉
三 国民政府成立后相关交涉的继续
四 国民外交的发展
第二节 单独对英杯葛的形成与英国的对策
一 杯葛运动的起源
二 单独对英杯葛的形成
三 英国政府的对策
第四章 中英解决杯葛问题的初次交涉
第一节 国民政府试图解决罢工与港商的斡旋活动
一 国民政府解决罢工方针的提出
二 香港各邑商会联合会的斡旋活动
三 斡旋活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中英交涉的进行与破裂
一 中英交涉的酝酿
二 中英间的非正式磋商
三 交涉破裂的原因
第五章 中英解决杯葛问题的再次交涉
第一节 中山舰事件前后的中英交涉
一 布勃诺夫使团与取消罢工方针的提出
二 中山舰事件前的中英交涉
三 交涉的继续与停顿
四 交涉停顿原因探析
第二节 解决杯葛问题的正式谈判
一 国民政府解决罢工杯葛的准备
二 英方关于谈判方针与策略的讨论
三 谈判的进行与停顿
四 谈判无果而终的原因
第六章 北伐与杯葛运动的结束
第一节 中英双方策略的转变
一 远东局使团与国民政府策略的转变
二 英方有限武力策略的制定
三 英方强泊西堤和国民政府的应对
第二节 产销税的征收与杯葛的结束
一 产销税方案的提出与英国的对策
二 产销税的征收与杯葛的结束
结语
一 国民外交的贡献与不足
二 中英交涉的特点与趋势
参考文献
中外人名对照表
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