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章所著的《宗庆后传奇(平民首富的中国奋斗史)》主要讲述了娃哈哈企业创始人宗庆后的创业经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宗庆后创业全过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穷小子,一步步成为今天的成功人士,讲述了宗庆后在白手起家过程中所经历的重重磨难与挫折,最终走向成功的传奇经历。
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再次成为胡润百富榜之首。从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来看,娃哈哈的成功绝对是一个奇迹,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角度上来看,宗庆后的成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本书就是通过讲述宗庆后及其白手起家,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娃哈哈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为读者讲述一段传奇,同时也是希望读者能够从宗庆后的经历中得到一切启发,在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中能够有所收获。
王国章所著的《宗庆后传奇(平民首富的中国奋斗史)》从宗庆后的少年生活开始,以描写宗庆后的创业过程为主,清晰地展现了宗庆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带领娃哈哈集团走向成功的历程。书中所提到宗庆后在创业过程中在面对困难与阻碍时的做法与选择,都是值得人们去学习与借鉴的,让读者在了解宗庆后创业过程的同时,对他本人也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相信通过阅读《宗庆后传奇(平民首富的中国奋斗史)》,能够为读者带来启发与帮助。
第一章 不悲观的“小巨人”—— 浙江男孩的英雄情结
1.童年的艰辛:内向少年的狂野内心\002
2.校园生活培育15岁少年的英雄情结\006
3.自己的命运由自己决定\010
4.击不垮的脊梁:成大器者,绝对不能人云亦云\015
5.人穷志不穷,不甘一生平淡的宗庆后\019
6.宗庆后15年的心理暗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024
7.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027
第二章 王者风范的“宗大胆”—— 在校办工厂积攒第一桶金
1.宗庆后的蹉跎岁月\032
2.在“校办”体现出的个人魅力\037
3.被生活磨得精疲力竭\042
4.居安思危,破釜沉舟迈出第一步\047
5.集结盟友——逆流中的坚持\052
6.王者崛起——“娃哈哈”的诞生\055
7.背债打广告,打开了销售局面\059
第三章 树决心的“捕猎者”—— 全力构建娃哈哈王国
1.让全郑州的小学生为娃哈哈当流动广告员\066
2.霸业的开启:扩展“娃哈哈”的版图\071
3.“小鱼吃大鱼”的尝试: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076
4.乘势改制:用人机制问题迎刃而解\081
5.危机四伏中,娃哈哈奇招致胜\086
6.挟天子以令诸侯——收编经销商\090
7.涪陵之行:兼并3家特困国有企业\095
第四章 有抱负的“饮料王”—— 亮剑中国饮料市场
1.超前意识的广告效应——“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100
2.非常可乐:宗庆后的“中国情结”\104
3.赢就赢在产品的更新速度上\108
4.长江后浪逐前浪——奋力迎战康师傅\112
5.引进外资,为娃哈哈成长加分\117
6.娃哈哈的“金疙瘩”\122
第五章 硬碰硬的“真汉子”—— 与达能的爱恨纠葛
1.与达能合作11年零两个月,为何无果而终\128
2.并购不成,就搞人身攻击\133
3.达能与娃哈哈:谁给谁设套\139
4.娃哈哈与达能,商业诚信中“情”与“法”的博弈\146
5.达能屡败屡战:商标终审判归娃哈哈\150
6.达能与娃哈哈之争,戏剧性的结局\154
第六章 谋发展的“战略家”—— 全面会战,重塑饮料帝国
1.不断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160
2.创新产品从南阳生产基地走出\168
3.多元化谋变,布局地产矿山\171
4.投资澳大利亚:放弃铁矿养奶牛\174
5.跟进创新与自主创新:娃哈哈稳扎稳打的秘籍\178
6.经营策略成就“娃哈哈”王国\184
第七章 不高调的“双料王”—— 独领风骚两次占据财富榜首
1.成功源于“主业经营,小步快跑”的经营方式\192
2.荣登福布斯富豪榜双料首富\195
3.新的尝试:娃哈哈纯净水\201
4.多元化发展:我最不怕的就是洋品牌\204
5.能否在奶粉行业续写娃哈哈传奇\209
6.高起点:向童装行业进军\213
第八章 善思考的“理论家”—— 制胜千里的成功之道
1.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218
2.站在多高的台阶上,就会成为多高的人\222
3.成功的关键:宗庆后的人格魅力与经营谋略\225
4.娃哈哈的“联销体”为何独一无二\232
5.娃哈哈的“家文化”:不抛弃、不放弃\239
6.势不可挡的力量——宗庆后的人格魅力\242
附录一 宗庆后年谱\245
附录二 宗庆后名言\249
1.童年的艰辛:内向少年的狂野内心
1945年10月12日,江苏省宿迁市东大街的一户普通民房里,一对平凡的夫妻得了一子,这便是后来的宗庆后。说起宗庆后,不得不从他少年时代的艰辛说起。其实,回顾那些成功人士的一生,从他们的童年,甚至少年时的经历中可以窥探到一些带有因果色彩的信息。少年时的环境和经历,无论是对成功者还是平凡者来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看他年少时所受到的影响,这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宗庆后也不能幸免于受到年少时生活环境的影响。虽然,从人们世俗的眼光来看,成功者早年的生活大多都是枯燥乏味的,根本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可言,但是正是这种漫长枯燥的生活,磨练了成功者的意志,才使得宗庆后人到中年却创造出了一个令人炫目的创业神话,缔造一个“饮料王国”。如果人们把目光再在他年少时光里停留一下的话,那么会看到不同于人前的宗庆后。
其实,宗庆后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宗启騄只是当地邮局的一名小职员。宗庆后的祖父曾是“东北虎”张作霖手下的一名财政部长,并担任过河南省的代理省长,其父亲也曾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父亲宗启騄很难找到工作。无奈之下,宗启騄夫妇只好搬迁到宗庆后祖父的安葬地——浙江杭州市。然而对于外来户来讲,换个环境虽然能避免很多麻烦,但生活却更加艰难。再加上,宗庆后的父亲时常要接受检查,最后被迫搬迁到农村去接受改造。
宗庆后虽然出生在一个家道衰落的家庭,但其父宗启騄受到过高等教育,从宗庆后的名字上不难看出,父亲对宗庆后寄予了传承家世的厚望——“宗庆后”意喻为宗家庆幸有如此后代。从宗庆后中年后的作为中,可以看出,他也确实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家中多子多女本就平常,因此,继宗庆后之后,父母又给他添了几个兄弟。1949年,宗启騄夫妇带着宗庆后离开了江苏宿迁市,迁居到了浙江杭州市。在宗启騄的思想里,杭州是自己的祖籍,此次搬迁等于落叶归根,而宗庆后也就此成为了一名杭州人。
如果说童年时的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就是这一影响的主要人物。对宗庆后而言,来自于母亲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或许,“母亲的影响”这一话题早已屡见不鲜,但反观那些成功者,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他们大部分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但是却都有着一位坚强而又伟大的母亲。正是母亲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毅力、什么叫做努力奋斗;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使得一个个企业家闪耀于人前。让宗庆后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童年时光正是和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一起度过的。
宗庆后一家是踏着秋天的落叶来到浙江杭州的。满怀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发展的宗启騄,在到来的第二天就被泼了一身冷水。宗启騄毕业于中国大学化学系,当他以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就可以脱离过去的不愉快,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学改变家人的境遇时,却没有想到,当他来到浙江的第二天,当地工作组就已经得知了他曾在旧政府邮局工作过的“历史”,这段“过去”就像一个牛皮糖,黏在了宗庆后一家身上,任凭他们如何撕扯都无法甩掉上面的“甜腥味”。紧接着,宗启騄不断地接受审查、隔离、教育,后来他不得不放弃刚刚创立的学校,被迫到农村接受改造教育。
父亲宗启騄的离开,让这个原本摇摇欲坠的家,骤然之间轰然倒塌,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宗庆后的母亲王树珍身上。那时候,宗庆后的母亲在工商联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教书,薪酬并不乐观,一大家子人全靠母亲那点微薄的收入过活。而母亲王树珍每天白天要在学校工作12个小时,下班之后还要回家照顾孩子。宗庆后从来没有在母亲的脸上看到过对生活抱怨、对命运退怯的表情,在宗庆后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一副从容不迫、处事坦然的样子,她每天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在孩子与学生之间,来回奔波着、忙碌着。为了能够抓住这份教师的岗位,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母亲还要挤出时间来读书和学习。
这种艰辛的生活条件使得原本性格内向的宗庆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总是默默地看着母亲为这个家辛苦忙碌着,对母亲的敬重就是从懂事起开始的。宗庆后不忍母亲日夜操劳,决心帮助母亲分担家务,但当时他毕竟年龄尚小,所以他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坚强起来,多照顾弟弟们,尽量给母亲减少麻烦。虽然宗庆后幼年时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希望母亲能多陪伴自己,多关心自己,但是他知道母亲照顾整个家已经力不从心,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经历来陪自己?所以,他只能让自己学会独立。
大多时候,宗庆后的母亲是严厉的。有一次,宗庆后带着年幼的弟弟在家附近玩,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吃糖,任凭宗庆后如何推拉,弟弟就站在别人跟前一动不动,神色中不时流露出对糖果的渴望和艳羡。这时,母亲出来找他们兄弟,看到两人的神情,当即把他们带回家中,并且严厉地给他们定下了规矩:以后再看到别人吃东西的时候,不许停留,要立刻离开,并要求他们不能再出现像今天这样的情况。身为哥哥的宗庆后也受到了母亲的训斥,母亲告诉他:“弟弟们年纪还小,肯定无法控制自己。身为哥哥的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给弟弟们做榜样,并要管好两个弟弟。”自从经历了这件事情,宗庆后变得越发懂事了,再遇到邻居孩子吃东西的情况,他都是默默地把弟弟们拉走。童年的这段经历,也让他养成了“人穷志不穷”的傲骨。 1935年,宗庆后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身为教师的母亲在择校方面有一定的眼光和坚持,因此,宗庆后被送到了离家较远的“杭师附小”。在杭州一带,杭师附小的校风是比较严谨、正规的,因此,宗庆后自走进校园后便受到了一种良好环境的熏陶,以至于在他成年以后,仍然是一个十分热爱学习的人。当时,虽然宗庆后离家比较远,但是他并没有感觉到苦,相比家庭的困苦而言,多走几步路又算得了什么呢?对宗庆后来说,能够在清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因此,在学校中,他一直积极学习,勇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如果说母亲王树珍的教育,让宗庆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强大的自制力,那么学校生活就是给了他一个释放自我才能的空间。在学校里,宗庆后的勤奋好学博得了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投票选举之下,他成为了学生干部。二年级后,宗庆后转入另一所学校,又被推选为少先队中队长,对于自己的“殊荣”,他归咎于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信赖,因此,他做事从来不骄不躁。一次,学校要邀请解放军为学生们做辅导报告,身为少先队中队长的宗庆后,担任了此次工作的主持人。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考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还要他向解放军叔叔发出邀请。宗庆后虽然在学校一直成绩良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让人担心的是,人群中的他,一直是沉默寡言的,这也是让老师最揪心的事情。
P2-5
2010年10月28日,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位居胡润百富榜之首,同年荣登福布斯富豪榜。谈到宗庆后的成功,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认为,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在企业组织、内部管理及经营方式上都深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这在成功地满足消费者的同时,也给娃哈哈未来的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此外,范鲁贤还表示:“宗庆后虽然不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但是想进入新的领域发展,无论是从多元化还是本土看,娃哈哈都是一个懂得自主创新、不断跟进市场的公司。”
2012年9月6日,宗庆后以216亿美元的净身价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并位居亚洲富豪榜前3名。他持有娃哈哈集团80%的股份,这些股份折合成资金为216亿美元,根据这一数据,宗庆后成为当年世界排名第23位的富豪,可谓异军突起。2012年10月12日,在上海安达仕酒店举行了“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新闻发布会”,授予娃哈哈集团掌门人、中国饮料大王宗庆后中国首富的皇冠。
作为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的名字在以前远没有娃哈哈的品牌脍炙人口。不太了解福布斯和商业人物的普通百姓可能不知宗庆后,但只要提到娃哈哈集团,几乎无人不晓了。目前,娃哈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生产企业,是全球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之一,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等国际品牌比肩。并且,娃哈哈在全国的27个省份都有分厂或子公司,可以说,其产业链遍及整个中国。在产品技术上,娃哈哈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及饮料研发技术检测仪。
从1988年诞生到2008年实现32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68亿元的利税,直到今天,回首娃哈哈成功的整个过程,仍不可否认是一段艰辛的岁月。或许有人会认为,宗庆后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家庭环境一定很好,文化背景一定很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或许,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但自解放之后,由于家道中落,他的家庭变得异常贫困,父亲无法工作,家里所有的开支、用度都靠母亲一人支撑,这样辛酸的童年生活,形成了宗庆后不怕吃苦的良好品质,他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一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宗庆后很早就告别了校园生活,1963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只身来到舟山农场工作,几经辗转又到了绍兴茶场。后来,他赶上知青下乡的热潮,成了先遣知青,在茶场一待就是15年,三十而立之后才回到杭州。在茶场的十几年,宗庆后只要一有空就抱着书不放,补习文化知识。回到杭州后,他就开始找创业的门路,但一直郁郁不得志,等到他创业有望时,已经42岁了。对于创业的黄金年龄而言,42岁的宗庆后已经被困苦的生活磨炼得筋疲力尽了,但宗庆后面对命运给予的一丝成功的可能,却没有选择忽视,而是使尽最大的力气,紧紧地抓住了它。
从1987年成为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娃哈哈集团的前身)的经销经理,到如今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经历了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宗庆后刚刚承包校办厂经营权的时候,企业只有3个人,他整天骑着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纵然如此,有了人生寄托之后,宗庆后对当前的困难丝毫没有表现出退意,青春的积淀和消磨,让宗庆后的内心只剩下追逐成功的意志。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宗庆后打造了一个“饮料王国”。直到如今,娃哈哈集团集饮料、食品、服装、保健品等业务为一体,成为一个多元化集团,“娃哈哈”的品牌也享誉全国,而宗庆后作为娃哈哈集团的灵魂人物,其功劳自然是无可替代的。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宗庆后本人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造就了一个中国本土企业的鼎盛时代。可以说,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集团的存在,没有他在商场的奋力厮杀,就不可能有娃哈哈在中国饮料市场上所占据的霸主地位。正是因为宗庆后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创造了一个本土企业崛起的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宗庆后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商业课程培训,但是却拥有商界人才的专业性战略眼光和商战技巧,这无疑是他吸引人们目光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无论是早年碌碌无为的经历,还是后来努力创业的经历,宗庆后坎坷的人生积淀和独具的商战经验,让他在一次次的竞争中,打败了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合作中显露出独特的魅力,他使“娃哈哈”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了中国企业界和全球商界无法忽视的人物。从年少时的困苦生活,到十几年如一日的茶场历练;从三十而立回城后的踌躇满志,到42岁方创业的艰辛历程;从成为浙江首富崭露头角,到如今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这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杭州男人,到底是踩着怎样的步伐、踏着怎样的阶梯,走到成功的巅峰的呢?
从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来看,娃哈哈的成功绝对是一个奇迹;从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宗庆后的成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20多年前初办厂时的几万元经费,到如今的150多亿元资产,娃哈哈集团一跃成为中国饮料界的领军品牌,在辛酸历程、商斗曲折之外,更是充满了商场创业的智慧。宗庆后领导着娃哈哈,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日渐壮大,尽管历经了风吹雨打的考验,但娃哈哈品牌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让人不得不承认的是,宗庆后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备受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企业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本书从宗庆后的少年生活开始,清晰地展现了宗庆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带领娃哈哈集团走向成功的历程,让读者在了解宗庆后创业过程的同时,对宗庆后本人也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