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
分类
作者 李文雯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下父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会教育又管孩子;第二类:不会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三类:不会教育还管孩子。您认为哪类父母的孩子最容易成才、最幸福?哪类父母的孩子又是最倒霉、最不幸的呢?您是哪类父母?您希望自己成为哪类父母?法国思想家卢梭有句名言:“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没有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希望《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能让你向第一类父母无限靠近……本书由李文雯著。

内容推荐

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如何去爱。很多家长都走入了爱的误区。这本《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就是要告诉家长如何正确地爱孩子。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面对孩子的不正当行为,替代惩罚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讲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以期通过有效的沟通,达到引导孩子的目的。《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由李文雯著。

目录

第1章 走出爱的误区

第一节 爱的七大误区

 一 过分溺爱没有原则

 二 爱有条件充满功利

 三 爱得有偿自私自利

 四 填鸭式爱贪得无厌

 五 情绪化爱忽冷忽热

 六 强加之爱自以为是

 七 物质爱多精神爱少

第二节 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一 宽松的爱

 二 尊重的爱

 三 无条件的爱

 四 有原则的爱

 五 智慧的爱

 小结

第2章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

第一节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家长通常使用的五种错误方法

 一 五种错误的处理方法

 二 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二节 处理孩子情绪的五个方法

 一 认真聆听

 二 简单回应不加评判

 三 换位思考、产生共情

 四 用假想法满足孩子的请求

 五 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六 引导孩子走出情绪的困扰

小结

第3章 不适当行为发生时的对策

第一节 孩子不适当行为发生时,你是如何做的

 一 孩子不适当行为发生时,家长通常使用的十种错误方法

 二 惯用的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孩子不适当行为发生时的八个对策

 一 忽略不适当行为

 二 用适当的行为替代不适当的行为

 三 提供选择

 四 描述发生的事情

 五 转移注意力

 六 给孩子指导

 七 写字条

 八 使用“我讯息法”

小结

第4章 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 惩罚带给孩子的七种负面影响

 一 使孩子盲目服从

 二 使孩子产生报复心理

 三 使孩子学会说谎

 四 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五 使孩子缺乏羞耻心

 六 使孩子学会逃避责任

 七 使孩子产生自卑

第二节 替代惩罚的五个有效手段

 一 表明限制的理由

 二 明确规则

 三 严格执行

 四 让孩子体验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

 五 告诉孩子怎样补救

小结

第5章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第一节 使孩子缺乏自信的三个原因

 一 家长总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和目标

 二 家长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三 家长总爱把自己孩子的弱点、短处、劣势与另一个孩子的强项、长处和优势作比较

第二节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七个方法

 一 描述具体行为和自我感受

 二 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听到你对他的赞赏

 三 抓住并创造机会,让孩子看到不寻常的自己

 四 引导孩子多做纵向比较

 五 帮助孩子回忆以前的光荣史

 六 做好孩子的表率

 七 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小结

第6章 鼓励孩子自立

第一节 使孩子缺乏自立的三个原因

 一 包办代替

 二 直接给答案或建议

 三 否定孩子的努力

第二节 培养孩子自立的八个方法

 一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 让孩子在限定范围内做选择

 三 孩子的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四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五 尽量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六 不要在细节上过多限制孩子

 七 肯定孩子的努力

 八 让孩子感到被需要

第三节 阻碍孩子自立的三大误区

 一 图省事

 二 心太软

 三 怕失落

小结

第7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一节 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一 有责任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二 孩子的责任心是怎么失去的

第二节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四个方法

 一 以身示范

 二 故事熏陶法

 三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四 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小结

第8章 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口向

第一节 不良夫妻关系的三种类型

 一 抱怨型

 二 暴力型

 三 评价型

第二节 夫妻有效沟通的八个方法

 一 善于反省自身的问题

 二 降低对对方的要求

 三 接纳对方的一切

 四 妻子适度示弱

 五 使用“我讯息法”来发泄隋绪

 六 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矛盾

 七 在孩子面前,维护对方的形象

 八 采取写信、写便条、发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

 小结

第9章 积极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

第一节 晨起——好的开始

第二节 上学——协助而非抱怨

第三节 走进校门——祝福要比警告好更多

第四节 放学——一让孩子感受温暖

第五节 作业——一天中的一次考试

第六节 晚餐——没有道德说教的用餐

第七节 电视——合理控制时间和内容

第八节 睡觉——甜蜜进入梦乡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样的话语大家肯定不陌生:

“为了你,我放弃了事业,天天在家伺候你吃你喝,可你还那么不争气。你对得起我吗?”

“我为了你花了那么多钱,我看看你以后怎么还我?”

温柔些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这么说:

“爸妈养你不容易,你可不能辜负我们,我们养老可全靠你了!”

这类父母整天对孩子唠叨自己为孩子做了多大的“牺牲”,把对孩子的爱和养育作为一种投资,期待高利率的回报。可我们是否知道,孩子在我们每天的唠叨中,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十字架?他怀着内疚与负罪感前行,能走得快、走得远吗?

在某届奥运会的跳高比赛中,最后争夺冠亚军的时候,只剩两名运动员,一名来自美国,一名来自中国。他俩实力相当,难分伯仲。在最后一跳的前夕,两位教练分别对各国的运动员做了一些嘱咐,然后两位运动员开始逐一跳杆。结果美国运动员发挥超常,远远超过中国运动员,拿到了冠军。

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记者向两位运动员问了同一个问题:“最后一跳前,教练给你说了什么?”

美国运动员回答:“教练对我说,刚才我妈妈打来电话,说家里准备了一桌我最爱吃的菜肴,让我比赛完,赶紧回家吃,别凉了。我听完,浑身轻松极了,就想着赶紧跳完,回家和家人团聚。”

中国运动员回答:“教练对我说,好好跳,就看你最后这一下了,拿到冠军,奖励你一套房子。我听完,既开心又觉得压力倍增,我们全家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已经好多年了,我太渴望能送给家里一套房子啦!结果。没想到,发挥失常。”

听完两位运动员的回答,记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哦,原来冠亚军在没跳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中国教练像不像我们一些家长?临近高考,如临大敌,辞了工作,二十四小时伺候着孩子。本来孩子没有把高考太当回事,心态挺好,但在家长的监督重视下,心情一天比一天紧张、糟糕。等到高考的那一天,弦都已经绷得快要断了,能考好才怪。

中国运动员背负着一套房子去跳高,能跳得高吗?参加高考的孩子背负着“回报家长的血汗付出”,能转动脑筋吗?  四填鸭式爱贫得无厌

“一个孩子成功了,全家人都成功了!一个孩子失败了,全家人都失败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错过了早期智力开发,将永远无法弥补。”

这样的宣传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危言耸听,目的何在?

在我生完孩子后,有一次去超市购物,一位推销奶粉的销售员拉住我,对我说:“大姐,你赶紧断奶吧,母乳11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我开玩笑似地问她:“那11个月后母乳变成了什么?白开水吗?”看看奶粉的文字说明上,哪一个品牌的奶粉也不敢说其成分和母乳一样,全是写的:接近母乳。国际母乳协会建议孩子最好用母乳喂到2岁。

为什么销售员要说11个月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呢?当然是为了多卖奶粉。孩子吃母乳都到两岁了,得少卖多少奶粉啊!

可是,并不是很多人能够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鱼目混杂的教育机构面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许多家长违背孩子成长规律,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听信教育骗子的忽悠,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训练班,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培养的到底是神童还是揠苗助长?

请大家记住:如果以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来换取一点特长的话,那是本末倒置的事情。那将会给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上一颗定时炸弹。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看一看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一生。

他4岁被父亲发现音乐天赋,6岁开始跟随父亲漫游整个欧洲大陆进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然而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父亲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都要随时可以当众演出。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众突如其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演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

最残忍的一点,回到旅馆,父亲还不允许莫扎特休息,还要逼着他练琴、作曲,莫扎特每天睡眠的时间仅有三四个小时。

长达十年的旅行演出,使莫扎特积劳成疾,三十多岁便累死在病床上。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但却不是快乐的!那些被父母逼着像赶场子似的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的孩子,未来的路在何方呢?何不听听孩子的声音?他有什么兴趣?他是否学有余力?

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和学技能,而是在游戏中培养他的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品质,这才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需的。P24-26

序言

萌发写这本书的念头始于2009年。走过很多地方,开办过多场讲座,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家长焦急、求助、无奈的眼神,都能见到正在父母不当教育方法下受煎熬的孩子。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这些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他们可能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他们可能错失最佳的教育时机。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我多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有位在电视台工作的家长告诉我,说他听过很多教育专家的讲座,听的时候,也觉得专家说得对、很有道理,但回到家,却不知究竟该怎么实施这些观点;他也看过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看的时候,唏嘘感叹产生共鸣,合上书,却又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从何改变。当他听完我的讲座,他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这是他8年来听过的最好的一场讲座,讲座里少了居高临下的大道理,多了实用有效的操作方法。而这恰恰是家长急需的!只可惜,讲座时间太短,多么希望我能把教育理念和方法,写成一本书,让更多的家长受益!

对于这个提议,我起初并未认真考虑,总觉得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话题,过于个性化、私人化。旁人在一边循循善诱,总是不合时宜。但随着讲座的深入开展,家长的反复提议,以及目睹一例例由于亲子沟通不畅造成的悲剧,写书的想法日益清晰、强大了起来。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方式、父母与孩子交谈的方法,真的不用学习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坐在飞机舱里,在飞机起飞之前,飞行员走到乘客的面前,对大家说:“在驾驶飞机方面,我确实没受过什么训练,今天也是我第一次飞行,但我爱你们每一个人,我以人格担保,我一定严格按照机长所说的那样开飞机。”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乘客们还会老老实实待在机舱里等待起飞吗?恐怕都逃之天天了吧!可是,对于那些把“家长”这个工作不当回事的父母,或者把从他们父母那里学来的方法生搬硬套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父母就像飞行员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练习专业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只有这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就像飞行员在飞行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对孩子讲话时,也需要谨慎对待,也需要技巧和方法。因为语言是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它就像一把利剑,能够给人带来伤害,使痛苦一点一点地吞噬人的身体和心灵。

我们该如何改善和孩子的沟通呢?正如上述家长所说,仅仅学习理念、大道理、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操作”。在最近的几年讲学当中,我一直尝试着把亲子沟通的方法以及一些家长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从家长的反馈中,我倍感欣慰与鼓舞。大部分家长在使用新方法时,体会到了便捷和效率,看到了孩子以及自身的惊喜变化。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仍然在困惑迷茫中挣扎,他们需要更系统、更翔实、更具体的内容,需要一本随时能翻看、能学习的书,来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步。

于是,我开始搜集资料,并马上投入了写作。此书历时三年之久,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从中,父母可以审视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已进入误区;从中,父母可以学到爱孩子的正确方法。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希望它能给迷茫、无措、自卑的父母注入一股信心和力量。

李文雯

后记

乌鸦喝水新传

自从乌鸦用扔石子的方法,从瓶子里喝到水后,其他的乌鸦都学着用扔石子的方法来取水喝。

一只乌鸦从一个荒凉的地方飞过,它累得口干舌燥,就下去找水喝。找了好半天,它终于找到一口井。看见那清澈的水真想把水立刻喝完,可是井太深,它够不着。这时,它想起乌鸦的老传统,便从旁边找来许多石子,把石子扔进井里。只听“叮咚”一声,水面溅起一朵小水花。它又扔进去一颗石子,只听又一声“叮咚”,水面溅起一朵水花……乌鸦一直这样往里扔石子,累得满头大汗,可井水依然没有上升一点。

这只乌鸦正在纳闷的时候,来了一位老爷爷,只见他拿了个水桶,上面拴着绳子,扔进井里,在井里来回翻抖几下便提上来满满一桶水。乌鸦看见那满满一桶水,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来。老爷爷笑着对乌鸦说:“干什么事不要总想着用老办法,而要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新的方法。”乌鸦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就像我们教育孩子一样,虽然此书中给你提供了很多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方法,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这个方法在你孩子两岁的时候管用,十岁的时候就没有了效果;有的时候,这个方法在家里管用,在外面就没有效果;有的时候,这个方法对别的孩子有用,对你家的孩子就没有作用……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只要态度正确,你总能找到适合你家孩子的新方法。

另外,敏锐的家长可能已经感觉到,每一种品质的培养都不是孤立的,方法是相通的,效果也是相通的。例如鼓励孩子自立,有时它会用到以前所学的一些技巧,如接纳孩子感受、“我讯息法”、简单提示、提供选择等。而且,反过来讲,这些技巧不光能培养孩子自立,也能培养孩子责任感、自信心、承受力等。所以,在我们使用新方法和孩子沟通时,要灵活处理,融会贯通。·

当然,方法只是一个手段,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要削弱孩子的自信,或者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或者失去信心。

重要的是,我们不要一边建设、一边破坏。例如,希望孩子好好吃饭,可饭前又给零食;要求孩子不说脏话,可自己却“混蛋”“蠢猪”满嘴飞;希望孩子少玩点游戏,自己却一有空就打开游戏机……

重要的是,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更要做到!我们不要停留在对过去的后悔和内疚上,关键是珍惜“当下”的时光,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彻底抛弃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语言,用爱的语言去滋养孩子的心灵!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