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军中老照片(Ⅱ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郑鲁南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鲁南主编的《军中老照片(Ⅱ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收录了上百幅战争亲历者珍藏的老照片,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而是战争年代独特的语言和情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从《红军大学学员在唱歌》《宜川战斗第一功》《毛主席给八路军一二○师的干部作报告》《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到《新保安之战》《回忆进军大西南》《亲历万山群岛海战》……每张照片都以独特的视角令读者似曾相识,又远比传闻中想象的更鲜活、真实、生动,它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表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战争。

内容推荐

郑鲁南主编的《军中老照片(Ⅱ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中收录了300余幅战争幸存者珍藏的老照片和这些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红军大学学员在唱歌》、《宜川战斗第一功》、《毛主席给八路军一二。师的干部作报告》、《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到《新保安之战》、《回忆进军大西南》、《亲历万山群岛海战》、《渡江战役留下的永恒镜头》、《在撤军的日子里》……每张照片都以独特的视角,令读者既似曾相识,又绝对陌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一连串揭秘与展示。

《军中老照片(Ⅱ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一部值得人们永久珍藏和分享的历史。

目录

红军大学学员在唱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一张篮球赛冠亚军队合影

博古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延安合影

一张珍贵的红军照片

童小鹏1937年拍的红军照片

1937年,抗大教职员在延安府衙门驻地合影

两个红军战士韦国清和刘清明

毛泽东和马海德打乒乓球

在延安,朱德总司令骑自行车

邓颖超和“孩子剧团”在一起

皖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一张女兵照片

彭绍辉提议合影留念

吴信泉“南北李村战斗胜利纪念照”

八路军代表参加国民政府政治工作会议留影

1939年,抗大二分校运动会

“江抗”,在阳澄湖上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在“百团大战”中实习采访

特别党员万毅在赴任途中

晋察冀军区演出的第一部外国话剧《母亲》

李老道目睹了“狼牙山五壮士”跳下山崖

新四军第一次江南敌军工作会议留影

彭雪枫和《拂晓报》全体人员

滨中政志在教唱歌

《塞外篝火》引起的回忆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1941年8月1日军政大检阅

毛主席给八路军一二○师的干部作报告

夜袭八公桥

考取延安中央党校二部

彭雪枫指挥小朱庄战斗

朱良才与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聂荣臻送的大花马

耿飚和美军观察组

李达优待美军观察团

解放浑源城

《解放浑源》组照

五台山尊胜寺采访记

坚持在“水东”

跟随肖华主任在博山前线

胜利挺进

带领苏联红军收复山海关

我在东北的第一张照片

辽宁军区独立团颁奖大会

日军的飞机,成为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的家底

古山战斗后六十五团的珍贵照片

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群英大会

保南战役,三随突击连采访

曲波和他的战友们

军民悼念叶挺、王若飞等“四八”殉难烈士

第一纵队领导和莱芜战役英雄合影

在东北夏季攻势中的一纵司令员李天佑

炮兵冒雨赶往阵地

战时新闻图片展

1947年,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文工队解散时合影

在大别山,为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照相

宜川战斗第一功

让俘虏到指定地点放下武器

军事民主深人连队

潍县战役真实记录

进军察南渡冰河

粟裕在豫东战役前线指挥所

炮兵向前进俘虏向后送

鲜血凝成的镜头

二十六旅旅长向守志、政委余洪远戴花上台领奖

独立三师进沈阳

新保安之战

太原前线总前委扩大会议留影

29个小时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

北京和平解放,一九三师指战员在万寿山留影

华北军区第二○八师在北平先农坛体育场举行阅兵仪式

毛主席、朱总司令在西苑机场举行庄严的阅兵式

回忆进军大西南

绝密函与重机枪的故事

金门战斗前,二四四团作战会议珍贵留影

亲历重庆解放

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罪证拍摄回忆

渡江战役留下的永恒镜头

宋家烈:在上海战役前指挥所

我军第一期飞行员

六十二军进军大西北誓师大会

三十五军一○三师庆功大会

亲历万山群岛海战

解放海南岛前后的真实记录

西南剿匪影像纪实

在故宫,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建军节

亲历康藏公路修筑

黄欣师长查看一江山岛

王震和包尔汉在新疆南山牧区

驼铃叮当越昆仑

正义的审判

入朝第一战

采访彭德怀司令员

哪里有铁道兵,哪里就有钢铁运输线

志愿军二十六军政治部文工团剪影

我和美军战俘一起学习讨论

我拍下了被击落的美军飞机残骸

高射炮打飞机

朝鲜战场喜相逢

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拥抱毛泽东

亲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仪式

杜平慰问志愿军女战俘杨玉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给二十三军有功人员授勋

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归国

王莘在朝鲜阵地上教唱《歌唱祖国》

巴金采访战斗英雄范鼠儿

在撤军的日子里

后记

试读章节

1937年,抗大教职员在延安府衙门驻地合影

贾若瑜/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1月,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刚迁入延安时,抗大教职员在延安府衙门驻地照的,至今已逾“古稀”之年了。

照片中,前排席地而坐,一排左一的就是我,一排右三是政治部主任傅钟;二排左一是校长林彪,二排右二是教员张爱萍,二排右三是政治部副主任莫文骅。其中许多人因照片年久人像不清,故未列举。当时座次随意,没有将校首长突出安排座位,似乎更能反映当时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的亲密关系,可算是官兵平等的具体体现之一吧。这时我们的着装比较统一了,衣领上还挂有“抗大”的标志。

1936年5月初,党中央在陕北的延长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利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的时期,抽调大批干部,包括军团级干部到红军大学学习。于是,中央红军大学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开学了。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9月在甘肃徽县成立,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就有了红军大学了。所以,当长征结束后,中央就将各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合并成一所红军大学。我所在的二方面军上级干部指挥科同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的上级干部指挥科合并成中央红军大学的上级干部大队(后为抗大第六、七队)。

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双十二事变”,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抗日怒潮汹涌,抗日呼声震天。1937年1月初,中央就将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此更加广泛地团结全国爱国人士,吸引更多的爱国青年学子来陕甘宁边区学习,培养抗日战争所需要的军事政治干部。同时,将我校从保安迁到延安。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在党中央教育委员会领导之下的教育机构。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校长林彪直接管学员队;教育长罗瑞卿管三大部:训练部(部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莫文骅)、校务部(部长杨立三、副部长周文龙)。

开始有八个红军干部队:一队(队长陈赓)、二队(队长倪志亮)、三队(队长谭希林)、四队(队长韩振纪)、五队(队长苏振华)、六队(队长曹里怀)、七队(队长贾若瑜)、八队(队长方正平)。

还有一个青年学生大队叫第四大队,包括九队、十队、十一队等三个队(大队长兼九队队长聂鹤亭,大队政委董必武。十队队长边章伍;十一队队长何长工)和一个女生区队(区队长阿金)。

不久又增加了三个队,即十二队(队长刘忠)、十三队(队长谢翰文)、十四队(队长谭家述)。

学员人数从几百人增长到1300多人,不仅有参加过长征的从营职到军职的学员,还有从抗日救亡运动中涌现的领导骨干和积极分子及一些爱国知识青年。为了抗日救国,他们不畏艰险,冲破国民党统治区的重重封锁线到延安抗大学习。这些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力的革命青年学生,有力地扩大了抗大在全国的影响,使抗大越办越大。延安毕竟是物资匮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的地方,容纳不下不断增长的人员,同时为就近培训干部。因此,1938年年底党中央决定深入到敌后开办抗大分校及支校。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抗大已培养出20万名学员,分散到祖国的抗日前线和各革命根据地,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夺取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就是根据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地抓好教育培训干部的工作,使党的政治路线、作战方针和各项政策得以实施。

首先,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视与关怀,为抗大制定了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奋斗(后改成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并制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使抗大之教育与管理有所遵循,这对培育军、政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中央领导为解决教员的不足,不顾工作之繁重,带头到抗大授课。毛泽东讲《辩证唯物主义》、洛甫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董必武讲《党的建设》、朱德讲《红军建设》、博古讲《列宁主义基础》、凯丰和徐特立讲《政治常识》等等。这对提高教学质量,鼓舞专职教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安心搞好教学工作起着积极作用。

第三,积极保障抗大师生的物质生活。在当时陕甘宁边区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不仅要保证抗大粮食的供应,还对教员提供一些特殊照顾,如每月保证教员部分细粮(即大米、面粉)。每月津贴,一级教员与校首长一样为五元;二级教员四元五角;三级以下的为四元或三元。特级教员如张庆孚同志每月十元津贴,还供应一条香烟(老刀、前门或大号牌。这些烟是要从西安购买回来的)。

此外,边区政府开办的合作社餐厅,专为抗大教员留专座。供给标准是二角一份饭菜:一荤菜(如红烧肉、回锅肉、炖牛肉或羊肉、鸡块等等),一碗汤,两个洋面馒头(四两)。

根据当时抗日战争形势的需求,要有大批军政干部充实各地区和部门,我们抗大就采取半年为一期的学制。课程设置上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教学方法上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以求在短时间里,学员能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军、政干部就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习,战斗成长的。

我自己就是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通过教学的具体实践逐步成长,以及在后来的战争实践中逐渐锻炼成一名高级指挥员的。

P18-20

序言

郑鲁南

2007年,我曾随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组织的“重走新四军北上抗日路”活动,跨越了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无论是在安徽岩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还是在皖南事变、黄桥战役、车桥战役、高邮战役遗址,总是能听见有人指着纪念馆里的照片,叙述父辈当年的往事。照片是无声的语言,但是当人们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真实的说服力往往是文字无法比拟的。

《军中老照片Ⅱ》收录了上百幅战争亲历者珍藏的老照片,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而是战争年代独特的语言和情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从《红军大学学员在唱歌》《宜川战斗第一功》《毛主席给八路军一二○师的干部作报告》《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到《新保安之战》《回忆进军大西南》《亲历万山群岛海战》……每张照片都以独特的视角令读者似曾相识,又远比传闻中想象的更鲜活、真实、生动,它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表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战争。

漫步在烈士陵园的青竹翠柏中,已经很难想象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激烈枪战和经历的血雨腥风,多少历史往事已经烟消云散,但是在人们心里,依旧余响不绝的,是那些亲历者经过磨难留下来的真实记录,那是历史深处最深刻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军中老照片》第一辑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喜爱,在出版社郑晖社长、张良村副总编辑和责任编辑的支持下,《军中老照片Ⅱ》又和读者见面了,这两部以亲历者、知情者口述、撰写的《军中老照片》和《军中老照片Ⅱ》,记录的是我军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是当事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未署名的照片,请摄影者阅后提供相应证明与编者联系,以便及时付酬,电子邮件信箱:zhlnll8@126.com。

文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知情者不吝赐教。

但愿这本书给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老照片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