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睢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世界上最经典的哲学故事》汇集了最经典、最智慧、最耐人寻味的哲学故事,语言生动流畅,结构系统严谨,说理浅显易懂,思路清晰新颖,让你在轻松愉悦中,去领悟严肃哲学的趣味,回昧生活的甜美,体悟人生的真谛。希望书中的这些哲学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本书由星汉编著。
维特根斯坦说:“一部严肃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时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
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一些蕴合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给你讲一小时的大道理,不如为你说一分钟的小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将一个个哲学的思考渗透到故事、寓言之中,编成这本《世界上最经典的哲学故事》。
《世界上最经典的哲学故事》汇集了最经典、最智慧、最耐人寻味的哲学故事。语言生动流畅,结构系统严谨,思路清晰新颖,集古今中外圣贤大哲思想之大成,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建立起系统的、有规律的思维认识逻辑,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自己,并以此来指导日常的思想和行为,过更有意义的生活。本书由星汉编著。
只承认自己的感觉,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则。
——(法国)狄德罗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他的主要观点。
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解释说:“我看见这个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它……它是实在的。你如果去掉柔软、湿润、红色、涩味等感觉,你就是消灭樱桃……我肯定说,樱桃不外是感性的印象或为各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人的感觉,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如果没有被感觉到,它们就不存在。
有一次,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这位朋友一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朋友对贝克莱说:“我刚才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那么这块被我踢了一脚的石头是否存在呢?”
贝克菜略加思索后说道:“当你的脚感觉到痛了,石头就是存在的;而如果你的脚没有感觉到痛,石头当然就不存在。”
中国明朝的王阳明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人心是整个世界的本原和主宰,天地万物都离不开人,都存在于人的心中。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同朋友在一个叫南镇的地方游玩,同行中有个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王阳明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说,人没有看到花时,花就不存在;只有当人看到花时,花的颜色才在人的感觉中显现出来。所以“花不在人的心外”。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针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了形象而诙谐的反驳。他说:“如果小猫所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是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因为小猫不愿为了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的爱只是痛苦。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把主观唯心主义者比喻为一架“发疯的钢琴”,“以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架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闭上眼睛就否定世界的真实性,这种观点的确有点疯狂。
上帝被猿颠覆
历史告诫我们,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英国)赫胥黎
哲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批自然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哲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也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1859年,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更引起了哲学界的一场革命。“上帝创造了人类”这一原来被认为是不可怀疑的真理在有力的科学理论面前展现了自己的胆怯。
然而这对于一直自居于世俗社会之上的教会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顽固的神学哲学和新兴的进化科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便是达尔文的好友、伦敦矿物学院地质学教授赫胥黎。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生命起源于原始细胞,然后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最终进化出今天种类繁多的生命形态;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相互之间不断进行着生存斗争,并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显然,达尔文的学说包含了人也是从原始细胞进化而来的结论,但达尔文并没有直接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理论,这一理论是赫胥黎提出来的。
据说,赫胥黎受到《物种起源》的启发,萌生了人和猿来源于同一祖先的想法,又仔细研究了人的头骨、黑猩猩的头骨、猴子的头骨以及这些生物的大脑,最后才提出了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理论。
在达尔文之前,欧洲人相信是神或者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教会的说法,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基础,因此,教会对《物种起源》恨之入骨,称之为“魔鬼的圣经”。
赫胥黎看完此书,也预感到它将会激起教会的强烈反对。于是,在给达尔文的信中,赫胥黎热烈赞扬《物种起源》,并说“我正在磨利爪牙,以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必要时“准备接受火刑”。
实际上,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比《物种起源》让当时的人们更难以接受。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有灵魂,有智慧,知善恶,人是不同于动物植物的,是上帝创造出来管理自然界的。
现在,赫胥黎提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就把人的位置“降低”到动物界,所以,不仅是教会,普通的老百姓对赫胥黎的说法也非常反感。
于是,达尔文、赫胥黎与教会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有人还给达尔文寄来一颗子弹进行威胁。
在斗争和危险面前,赫胥黎挺身而出,毫不畏惧,骄傲地宣称:“我是达尔文的斗犬。”有一次一个人看到赫胥黎,讽刺地说:“当心,那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回答说:“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
1860年6月30日,赫胥黎与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英国牛津大学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大辩论。
在辩论中,威尔伯福斯除了援引《圣经》上的说法之外,什么也说不出,而赫胥黎材料翔实,有根有据,把威尔伯福斯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威尔伯福斯只得尖刻地反问赫胥黎:“你是从猿祖父还是猿祖母那一支生出来的?”
然而,赫胥黎毫不示弱地说:“人类没有理由因为他们的祖先是猴子而感到羞耻,与真理背道而驰才是真正的羞耻。只有那些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而又一心要靠祖先名头的人,才因祖先的野蛮而感到羞耻。”
为了保卫和宣传进化论和“人猿同祖论”,赫胥黎在以后的30年间,改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从地质学转而研究脊椎动物化石。今天,在伦敦南肯辛顿博物馆的达尔文雕像旁,人们也立起了赫胥黎的大理石像。
从哲学上看,人类首先是动物,与动物有着亲缘关系。即使在本质上人不同于动物,但在生物学意义上,人不能否认自己的动物性。但是,人又不仅仅是动物,人具备很多动物没有的能力所以,人是动物性和非动物性的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没有动物性的身体,人的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人的意识来源于大脑,不能离开身体而存在。P20-22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他是否懂哲学。
哲学之有别于艺术、文学就在于,哲学的目的是引人思考。哲学不是拥有智慧,而是“爱智慧”,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保持心灵的开放,是探寻一切真相。哲学给我们以人生的指引,告诉我们该向何处去。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的痛苦和磨难,他就能以恬淡平和的心态迎接沉浮起落的人生。
哲学对于人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近它、得到它呢?深奥玄妙而抽象的哲学理论经典常常让我们昏昏欲睡,即使勉强读完了,也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究竟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哲学不是学院的奢侈品,不是抽象繁琐的教条,更不是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所以维特根斯坦说:“一部严肃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语写成”。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时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一些蕴含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给您讲1小时的大道理,不如为您说一个1分钟的小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将一个个哲学的思考渗透到故事、寓言之中编成了这本《世界上最经典的哲学故事》。本书汇集了最经典、最智慧、最耐人寻味的哲学故事,选择了东西方哲学史上多位哲学大家,以各人的核心思想为主题,以故事为铺垫,一步步把读者引到相关的主题中去。它剥去了哲学深奥艰涩的外衣,形象而生动的讲述了哲学的分期、流派、思想,剖析了哲学发展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揭示了哲学的奥秘。它以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读者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让你在轻松愉悦中,去领悟严肃哲学的趣味,回味生活的甜美,体悟人生的真谛。
当我们紧张的情绪需要释放时,当我们疲惫的身体需要松弛时,当我们漂泊的心灵需要休憩时,我们拿什么来慰藉我们的心灵,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呢?我们需要一个始终不渝的朋友给我们以方向的指导和教诲、慰藉和同情,那就是哲学,《世界上最经典的哲学故事》会伴你轻松智慧地走出生活的泥沼。
希望书中的这些哲学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自由、快乐、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