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由邵汉明编著。满族说部源于历史悠久的民间讲述形式,是讲述本民族特别是本宗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通过口耳相传、代代承袭流传至今,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述,是颇具民族性、地域性的原生态文化,是满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研究满族的发展、演变弥足珍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 |
分类 | |
作者 | 邵汉明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由邵汉明编著。满族说部源于历史悠久的民间讲述形式,是讲述本民族特别是本宗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通过口耳相传、代代承袭流传至今,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述,是颇具民族性、地域性的原生态文化,是满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研究满族的发展、演变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力图将学会成立后学会会员以及中国境内相关学者的有关文章汇集在一起,以方便学会会员及关心满族说部研究的各界人士了解满族说部研究的进展状况,交流研究心得,促进满族说部调查、保护与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相关工作,把满族说部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由邵汉明编著。 目录 领导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学术交流 文脉贯今古 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 让满族传统说部艺术绽放异彩——热烈祝贺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东海女真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的比较 满族说部对历史本文的激活与重释——以《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为例 基础理论与文本研究 满族说部的称谓与性质 满族说部的分类标准与分类方式 《乌布西奔妈妈》与部落战争 从《天宫大战》看满族创世神话的特点 尼山萨满故事 满族说部中的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扈伦传奇》与族谱《李成梁及其家族》的比较研究 民族兴盛的历史画卷——评满族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 红罗女故事所折射出的渤海国文化观念 京旗生活图景的再现——读《八旗子弟传闻录》 追索满族说部《八旗子弟传闻录》中神力王的原型 论满族说部定场歌 历史与文化研究 族群认同·萨满教·民族性格:满族说部中的历史记忆研究 论满族说部中的历史文化遗存 满族说部中的母系氏族社会婚制变革及抢婚习俗 满族说部复仇主题的文化透视 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 满族说部中的食物资源与饮食文化 东北民族文化与满族说部研究 传承与保护研究 “满族说部”的产生与传承 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保护 富察氏家族与满族传统说部 满族说部研究与保护年表 满族传统说部《松水凤楼传》流传与采录 有关巴拉人的英雄小莫尔根传说搜集始末 红罗女的异文与传承 技术的力量: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的影响 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初探 诊满族说部常态化展演与满族博物馆的软实力提升——从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谈起 论原生态满语满族说部的活态传承——从《尼山萨满》谈起 辽宁满语言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蒙文、满文、锡伯文的数字化 东北二人转在满族枕头顶刺绣中的艺术展现 东丰农民画中的满族习俗文化研究 “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的全体与会者: 很荣幸参加这次由吉林省政府和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满族说部学会成立大会和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今天,对于满族文化界和学术界来说,是一个需要纪念的日子,我们成立了满族说部研究的专门组织.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选出了会长、秘书长和顾问,通过了学会章程,这些都将为促进满族说部的保护和研究,以及对满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对“满族说部学会”的成立表示由衷的祝贺! 满族说部是宏大历史叙事的又一个范例。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并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弘扬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满族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满族说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洋洋数百万言的鸿篇巨制,历经数百年口传心授和近百年以满、汉语言演述和记录的过程,其间经过不知道多少人的加工和创造。满族说部出版以后,对其中较有特色的史诗的研究也成为热点。说部传承人的演化经历了由口传到字传,从氏族秘传到民族共同地域的广泛传递,由满语演唱到满汉混合语的演述,以及由此而实现的多个民间族群之间的共享。这种演化过程伴随着满族在历史、社会乃至文化上的巨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满族民间文艺学者秉承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满族说部及其艺人们的文化创造,从几尽被湮没的历史和社会边缘中抢救出来,把它们带入学术殿堂。认真总结满族说部搜集、整理、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将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中国史诗研究正在突破西方史诗研究的经典范式。口传史诗作为特定族群或集团的文化表达样式,和其他民间文化样式一样,被纳入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范围,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三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和出版,硕果累累。中国各个民族史诗主要是活态的史诗,这一点也是中国史诗学科建设的生长点。中国各民族史诗总数,估计当在一千种以上。中国史诗谱型宽厚,横跨五个语系,含纳了几十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分类上更有英雄史诗、创世史诗和迁徙史诗三大类型。史诗文本的类型复杂,史诗歌手的类型在世界上更具特色。加强中国各民族史诗的类型或形态研究,描绘中国史诗分布类型图谱,是未来的一项艰巨任务。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为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贡献。今天,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成绩,但是我们还缺少相应的文化能力。今天,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那些关心政治、社会,关心历史文化的有识之士,他们不仅活跃在政府、在学术领域,而且也活跃在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中。就像我们今天成立的满族说部学会,她将凝聚社会力量,将会产生文化影响力,将会为抢救我们的濒危语言和口头传统文化做出直接的贡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口头传统和语言,都不同程度地处于濒危境地。出于这种共识,许多机构开始着手搜集和保存这些口头传统。全球化和现代化时刻威胁着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人们努力创造环境来保存和保护共同的人类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活态民俗传统收集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完成这个使命。需要越来越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命名了四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中国涉及26项。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制定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不仅如此,民间团体也应该在这个方面起到良好作用。 中国去年向联合国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多达35项,而印度只有2项,日本是14项,韩国6项,全世界总共提出115项。我们国家占据三分之一。这种情况说明,我们中国的确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幅员广大的文化大国。另一方面,我们对这块神奇土地上产生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传统文化遗产,重视得不够、保护得不够、提炼得不够、利用得不够。欧美国家为他们的文化扩张已经投入了几百年的真金白银。对此,我们作为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大国。所要坚持和树立的文化发展战略自然不能与欧美强国一样,因为我们彼此的历史和国情实在相差很大。 进入2l世纪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进入快速的现代化建设,一些有识之士感到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它的珍贵价值。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文化传统十分深厚的多民族国家中展开的,也是在文化遗产变得日益重要的情况下展开的,未来的方向是生态保护和新兴产业共生,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成为人类不可再生的智慧之源。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民众的参与,需要调动社会力量,需要更加开放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来保证。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也需要大批的专门化的人才。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可能促进传统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我们的新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处理好民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地方政府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要逐步建立一个有效互动的正确的关系。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同心协力,为繁荣满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预祝学术研讨活动圆满成功!P7-9 序言 自2006年5月满族说部被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满族传统说部的挖掘、抢救工程,由吉林省老领导谷长春主持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编委会,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内,共整理出版了两批28部满族说部文本,总计1200万字,史料珍贵,内容宏富,被誉为北方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文艺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得到国内历史学、民族学、文学等多学科学者的高度重视和评价,认为对于深人开展清史、东北史乃至东北边疆史的研究以及创建和丰富东北文学史、东北文化史的内涵与架构,具有重要推动和启示意义。 2011年8月9日,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吉林省委老领导、“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主编谷长春同志受聘为名誉会长,富育光、张璇如等多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受聘为学会顾问。 学会虽然为吉林省的一个省级学会,但成立伊始,不仅成为吉林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学者满族说部研究的学术团体,而且得到全国相关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参与,甚至吸引了某些国际友人,成为国内满族说部研究的核心团体。 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不仅有来自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学者和满族说部传承人的代表,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省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来自台湾、上海、佳木斯、黑河、同江等地的研究者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学会成立后,满族说部不仅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如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伊通满族自治县文化局艺术团热心组织群众讲说部、唱说部,而且满族说部研究立项的层级更加丰富。继此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周惠泉研究员、辽宁大学江帆教授获得相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富育光和荆文礼获文化部基金课题后,高荷红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项基金资助,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大连民族学院等科研单位,也为满族说部研究立项。 2009年,由富育光先生从国内各类期刊报章中,择选关于满族说部的评价与研究论文,编为《金子一样的嘴——满族传统说部文集》,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近两年,满族说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高荷红博士的《满族说部传承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大连民族学院郭淑云教授《东海女真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杨春风副研究员的专著《满族说部与东北历史文化》,即将于年底问世。 有关满族说部的采录报告和学术论文数量更多,本书就是由学会汇编的第一部学术论文集,力图将学会成立后学会会员以及中国境内相关学者的有关文章汇集在一起,以方便学会会员及关心满族说部研究的各界人士了解满族说部研究的进展状况,交流研究心得,促进满族说部调查、保护与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相关工作,把满族说部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从本集所收论文的情况看,近两年来,满族说部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文本研究初步展开。除了对于《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八旗子弟传闻录》等满族说部文本的分析解读,还出现了对“定场歌”等满族说部特殊组成部分以及“神力王”原型等文本中专项或专门问题的研究。 第二,价值研究有新突破。关纪新先生的论文,一改就满族说部本身论说其价值的研究视角,从中国叙事文学的大视角,论述了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对于中国叙事文学的巨大贡献,肯定了满族说部的重大历史与文化价值。 第三,历史文化研究继续深入。除了满族说部与满族历史生活的对照研究,此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在于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对满族说部的研究。冯台源先生研究了满族说部与西方海洋文化的关系,戴光宇先生研究了满族说部与环太平洋海洋文化的关系。 第四,保护与传承研究取得进展。富育光先生《松水凤楼传》等第三批满族说部文本的采录报告等,披露出未出版的满族说部文本的采录经过和部分内容;高荷红博士的《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的影响》开拓了传承研究的新视角;何新生先生等人的活态传承研究,也值得关注。 第五,理论建构迈出第一步。王卓在富育光等人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满族说部基础理论的研究论题,对满族说部的称谓、性质、分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六,比较研究破土而出。除了前述满族说部与西方海洋文化、环太平洋海洋文化的关系研究,刘厚生先生还对《扈伦传奇》中有关李成梁的故事与其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 我在吉林省满族说部成立大会上,曾提出学会的四大任务,其中的第三项主要针对的就是学术研究与学术成果的推出。说部学会成立后。创办了内部交流资料《满族说部学会通讯》,登载相关信息与研究成果,已经印制分发了两期;本书是一本阶段性集成性成果,作为满族说部学会研究成果第一辑,交付出版。今后,《通讯》和《论文集》都将继续推出,以便及时、全面地向会员单位、会员和社会大众介绍和宣传满族说部研究的进展情况。 后记 如果从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顾问之一富育光先生初次到东北村屯收集东北民歌,接触到他家传之外的满族说部时算起,吉林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调查、收集和研究满族说部的工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距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老院长佟冬先生扶植并亲自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专项调查与研究的20世纪80年代,也过去了三十多年。2006年,一直流传于满族民间而且其中有的早已突破了满族一族的范围,成为中国北方诸多民族口传文化的满族传统口传遗产满族说部,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其的整理与研究、保护与传承,受到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空前重视与大力支持。2011年,吉林省成立了满族说部学会,正式有组织地开展学术研究。 学会成立以来,不仅研究队伍日益扩大,而且有关满族说部的研究工作在基本理论、文本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承研究等方面全面展开,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其未来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将这些成果汇集成册,既方便学会会员之间的参考、交流,也向学术界和社会大众进行宣传展示,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支持、参与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传播、保护与研究.让植根于满族故土、传播于中国北方以及更广大地区的这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奇葩绽放得更加美丽,为当代中华文化、东北地方文化以及吉林省地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书收录了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领导、专家的讲话,学者的大会发言及点评内容,以及学会成立以来学会会员及国内外满族说部研究者的相关论文。 这部文集由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邵汉明研究员策划、组织并最终审定;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朱立春研究员负责论文的收集工作;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史地》杂志主编王卓研究员负责全书的编辑工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副所长赵红梅博士,为文集的编辑校对以及出版付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吉林省社科院民族所在读博士邵丽坤,从始至终参与了文集的资料收集、文章编排、文字校对等各项工作,为文集的编辑出版做出了特殊贡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杨峰、于春英、明阳、李博等同志,也为文集的校对出版付出了努力。 感谢吉林省委老领导、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名誉会长谷长春同志多年来给予满族说部的整理与研究以及满族说部学会的成立与运作的鼎力支持! 感谢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各位学术顾问对学会工作的热情指导! 感谢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会员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感谢长春出版社的厚爱与帮助! 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程秀梅精益求精的努力与付出! 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和给予宝贵支持的所有人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