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邵嘉骥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尼采说:“我就是太阳!”于是人们把他视作疯子。然而真实的他却是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才会发现尼采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是如此的伟大和勇敢,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为了全面凸显尼采的性格特点,邵嘉骥编著的《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没引入过多的尼采作品,而是着重描述了他的一生事迹,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广大读者呈现了出最真实和最细腻的尼采。

内容推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年),德国哲学大师,现代哲学开山鼻祖,同时还是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作曲家、思想家和诗人,其著作对于哲学、宗教、世俗、文化和科学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尼采的哲学更像是神话。他通过对信仰、希望和宗教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困扰人类的诸多谜题,从而为人类建立起全新的价值观。可以说,尼采对世界充满了爱恋,对人类充满了关怀,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性返璞归真。这令他将生命力和意志力视为自然界唯一的真实物质,从而为欧洲古典哲学开辟了全新的研究和发展视角,为全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邵嘉骥编著的《尼采传(上帝死了)/信念文库》以尼采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对其历经的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铺展,重点解析尼采创作各部著作的心路历程。例如,其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跨越了其人生的各个阶段,简直成了他的生命写照。值得一提的是,尼采的哲学并非解释和证明各种观点,而是对人事做出各种预言和启发,他抛弃了复杂枯燥的逻辑推理,加入了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力。

目录

第一章 小牧师

 尼采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少年时代的尼采十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备受尊敬的牧师,于是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以国王之名

 接连打击

 瑙姆堡的生活

 严格的中学

 思想转变

第二章 学习的偶像

 尼采是个天才,学习对于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上的是最好的学校,而且年纪轻轻就精通了文学、神学、语言学与音乐。一个偶然的机会,尼采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年轻的尼采如获至宝,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生涯。

 伟人的摇篮

 莱比锡大学

 偶遇叔本华

 柔肠铁骨

 相交瓦格纳

第三章 大师的风采

 1869年2月,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10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此时的他已经俨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没有人不赞美他的才华,没有人不认为他会在未来获得极高的成就。当然,此时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尼采的人生和事业会急转直下。

 旷世之作

 追本溯源

 希腊悲剧的衰落

 绝处逢生

 难咽的苦果

第四章 走上新的道路

 《悲剧的诞生》让尼采结结实实地撞了一回“南墙”,学术界没有给这位年轻教授表演的舞台,他们集体保持缄默,妄图以此逼迫尼采回到循规蹈矩的队伍中,从而让学术界保持风平浪静。学术界的大佬们毕竟低估了尼采的能量,在受到如此无礼的对待后,他非但没有选择屈服,反而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他要把自己的思想铸成利剑,刺破整个世界的虚伪面纱,逼着那些尚有良知的学者发出声音。

 无力的挑战

 凤凰涅槃

 重生之后

 决裂的加深

 分道扬镳

第五章 哲学家的春天

 事业和身体上的不幸,几乎夺去了尼采的生活信心,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现实对比面前,瓦格纳的事业成功和自己事业的停滞不前,让尼采深受刺激。他多少有些想不明白,自己每天兢兢业业地研究学术,而瓦格纳每天穿梭在市侩之中,结果却是如此让人失望。值得庆幸的是,事业失意的尼采情场得意,而此时的尼采也确实需要来自女性的温柔慰藉,这也算是上帝对他的一种补偿吧。

 女学生

 暗恋的痛苦

 全面攻势

 萌动的青春

 三人团体

第六章 文化苦旅

 1879年,尼采离开巴塞尔大学之后,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涯。与此同时,随着尼采心境的不断起伏,他的创作也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里,尼采逐渐从一位学者,转变成一位才华横溢却性格怪僻的哲学家。这也让他的思想愈发具有深度,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具有大师风范。

 “逃兵”的生活

 痛并快乐着

 面具人生

 伟大的序曲

第七章 疯狂的舞者

 在与尼采同时代的人眼中,他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人们对他的才华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又为他的陨落而发出怜悯式的叹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无法忽视尼采和他那些当初看起来简直疯狂的思想,人们蓦然发现,原来这个疯子竟是一个先知,是未来哲学的领路人。

 横空出世

 变化的艺术

 意志力

 不变的轮回

 超人来袭

第八章 身后的辉煌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的大街上,他抱住了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并且失去了理智。在母亲与妹妹的照料下,这位陷入疯狂的天才,像个孩子一样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的10年。直到他死,仍然没有停止思考,仍然在与上帝做着抗争。

 末路时光

 最后的杰作

 伟人受屈

 深远的影响

 在东方的传播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宫廷生活虽然很不错,但是病痛已经不能让他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了,因此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自愿请求负责一个乡村的教区。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很快就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个贫穷的乡村,位于普鲁士和萨克森边境的辽阔平原上。这个地方都是些低矮的房子,可以说是十分荒凉,和原来的生活简直不能相提并论。然而这种似乎有些孤独的生活很适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这里事务很少,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养身体。

在这个宁静的村庄,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喜欢上了音乐,教堂里的风琴能给他带来巨大的享受。他常常独自一人在教堂里演奏风琴,周围的一些村民被吸引了过来,站在教堂外,欣赏他演奏的美妙乐曲。

陪伴着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还有他年轻漂亮的妻子,妻子温柔贤淑,对于和丈夫来到这样贫穷的地方也毫不在意。她是乡村神职人员的女儿,举止高雅,衣着考究,他们相识后很快陷入了爱河,并且携手步人了婚姻的殿堂。到了1844年,他们已经结婚4年了,这年的10月15日,妻子为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生下了一个男孩。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孩子的生日与国王是同一天。

难掩自己的激动欣喜之情,在教区的登记簿上,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写道:“十月,受到祝福的十月,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你带给我的无尽欢乐当中,但是在你带来的所有欢乐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为我头胎子洗礼……我的儿子,我给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并以此来纪念和你同日诞生的我们高贵的恩主。”

这个孩子就是像太阳一样光芒耀眼的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同样是国王的名字,他们拥有共同的生日,这使得国王允许这个孩子也使用这个名字。尼采对自己的生日和名字也很满意,因为不用刻意去记自己的生日,这一天来的时候一定会举国欢庆的。

小时候的尼采,生活应该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让他父母焦急不已的是,他们的长子迟迟没能学会说话,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个哑巴。虽然医生在检查之后,告诉他们这个孩子非常健康,但是仍然难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尼采直到两岁半的时候才终于开口说话,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夫妇的心才放了下来。

即便学会了说话,尼采也还是很少开口,只是睁着一双眼睛默默地看着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他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孩子此时还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只是非常安静罢了。小尼采不太喜欢热闹,而是喜欢安静地独处。他小时候的玩伴在回忆尼采的时候,说他有某种忧郁和沉思的气息。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经常带着他散步。他们缓缓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两人牵着手,路边的池塘映照着天空上的云朵,远处飘来悠扬的钟声。这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尼采的脑海里,成为他儿时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尼采还非常喜欢听父亲讲故事,在父亲的口中,尼采知道了宗教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转折,尤其是一些征战的故事,让小尼采听得如痴如醉。这些故事让小尼采找到了身份认同,以身为贵族后裔为荣,并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曾对妹妹说:“伯爵尼艾茨基是绝不说谎的。”尼艾茨基是尼采的小名。他认为自己的波兰血统是值得骄傲的,即便在晚年的时候,也以一个“十足的波兰人”自诩。

大约在4岁的时候,小尼采便表现出一些特异的气质。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得有些过分。例如有一次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模仿古人,将手放在火上烤。在做错事的时候,尼采总是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暗自内疚,直到将问题想明白。

P4-5

序言

很多人乐于去谈论尼采的人格,比较起来,却少有人愿意谈论尼采在哲学上的建树。他更像一个象征,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不是他自己要疯狂的,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清醒的人只要有一个就会被人们视为疯狂。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现象,才会发现那些时代的先行者是如何的伟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

在当时的欧洲,资本经济兴起,人们从心底渴望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欧洲大陆仍然被封建专制所笼罩,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宗教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灵魂,人们在思想上臣服于上帝,在行为上受制于教会。封建制和宗教构成了黑暗的世界,人们浑浑噩噩看不清脚下路,更加不能仰望星空。

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燃起了一粒灯火,这就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他想要人变成真正的人,而不是受控于政府和宗教的机器。他希望用人的眼光来看待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作人看待,同时也要把他人当作人来看待。

尼采在一个路边摊上,买到了一本落满尘土的旧书,这本书就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废纸一叠,然而尼采看到了一粒灯火、黑暗中的灯火。叔本华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光明存在,尼采更要让这个世界沐浴在光明之中。

在尼采看来,没有上帝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他认为,基督教的伦理约束着人们的灵魂,压抑着人们的精神,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挑战上帝。他将自己的思想化为长枪,向他眼中黑暗的缔造者——上帝发起了无畏的冲锋。在尼采的眼中,上帝不只是奴役了人们的思想,还拥有着庞大的世俗力量。光明来临,黑暗便会消退。尼采将自身化为光束,射向四面八方。这黑暗就是上帝的化身,黑暗被驱逐,上帝便死了。

然而人们的精神已经长久被上帝占据,没有了上帝的奴役,人们感到无尽的空虚。尼采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意志作为精神的寄托,拥有了意志才能主宰自己。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拥有意志才能拥有人生。生命意志超越理性而存在,将向所有压迫者和强者挑战,从他们的手里重新夺回自己的意志。

在尼采的理想中,未来的人都应该是“超人”。在尼采看来, “超人”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将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是旧有道德和价值观破碎后的产物,将拥有新的道德和旺盛创造力,是上帝的替代者。

从世俗的角度看,尼采的一生或许显现出一丝悲情色彩,然而他的思想早已化为光芒,帮助人们冲破黑暗。他的伟大值得每个人歌颂。

郭沫若在《匪徒颂》中歌颂尼采道:“倡导超人哲学的疯癫,欺神灭像的尼采呀!西北南东去来今,一切学说革命的匪徒们呀!万岁!万岁!万岁!”

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唤醒了人们的现代意识。他的一生始终处在积极探索和奋力斗争中,被后人视为冲破并照亮黑暗的先驱者。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尼采是怎样挑战上帝,构建全新世界的吧。

后记

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朵独立绽放的花朵,他生不逢时,以至于一生逃不出扭曲和偏激的折磨。他把自己放在上帝一样的高度,试图利用自己的思想重塑普世价值,却始终质疑自己的所作所为。

至于世人,相信他的将他奉若神明,不相信他的又将他视为妄人。正是在这样的人生矛盾中,尼采声嘶力竭地喊出了他的那句名言——“我是太阳!”是啊,太阳能够给所有人带来光和热,带来生机和希望,却是以牺牲和燃烧自己为代价,其中的痛苦不言自明。

其实,在某些人看来,尼采和一个疯子没什么区别,而且他生前也确实深陷于精神疾病的困扰之中。然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尼采?有时候,我们躲进茫茫人群,用世俗的心态窃取一份安全感;有时候,我们又会被自己的处境激怒,发热的头脑生出希企改变一切的兴奋感。

到底是懦弱地默守卑微,还是勇敢地放手拼搏?一念之差,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只不过,尼采活得更加尽兴罢了,勇敢的时候,他“杀死”了上帝;世俗的时候,他又“放弃”了自己。如果说,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拥有一种人生,那么很显然,尼采却拥有两种人生,只是他最终也死在了这双重人生或者说双重性格中。

一成不变的人生枯燥乏味,跌宕起伏的人生又会燃烧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才应该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在枯燥乏味中偶尝激情,抑或在跌宕起伏中偶尝静谧,才是最聪明的选择和最精彩的人生。

为了全面凸显尼采的性格特点,本书着重描述了他一生的事迹,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及作品分析,从而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最真实和最细腻的尼采。如果读者朋友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良好体验,并且引发一些思考,进而为自己的人生增加智慧和分量,那么将是本书出版的最大意义所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