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电影《风云儿女》是电通电影公司拍摄于1935年的一部黑白电影。影片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以诗人辛白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勇敢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奔赴抗战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影片首尾各出现一次,给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很快就成了鼓励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首战歌。很多热血青年就是在这首歌的感召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走向了抗日最前线的……”这是来自舒静庐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的节选部分。
舒静庐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精选了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分为四个部分,精选了近百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并对每首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选编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选曲精当,解释专业,可供中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阅读。
4.《义勇军进行曲》
乐海导航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东三省的沦陷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做亡国奴”的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北平等大城市的爱国民众先后举行大规模集会,抵制日货,组织反日罢工,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救国。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伴随抗日救亡呼声的不断高涨,文学艺术家们开始用歌曲的形式唤醒民众,宣传抗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悄然涌起。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歌曲悲壮雄劲、感人至深,有不少歌曲一直传唱到现在,成为我军的传统歌曲。
词曲作者档幕
词作者:田汉(1898—1968),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和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并从事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著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以《义勇军进行曲》影响最为深远。
曲作者:聂耳(1912—1935),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聂耳从小热爱音乐,学生时代积极参加文艺演出。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新女性》《开路先锋》《毕业歌》《大路歌》《前进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余首,广为传唱。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溺水身亡,年仅23岁。
作品介绍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严格说来,应该算一首自由体新诗。有鉴于此,曲作者在创作时,从内容出发,突破歌曲创作的方整性,以旋律短句、短小乐汇为基础,加以贯穿发展,用四度向上跳进或同音反复来揭示音乐形象。曲式结构上,曲作者既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又不借用外国的主副歌形式,而是用由六个乐句贯穿发展的自由体乐段,以中心音调、节奏作为素材带动全曲。
歌曲的引子以富有动力性的大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并以这个音调作为旋律发展的基础,在第五、第六句作变化再现,作为乐曲的收束,首尾呼应,统一、完整。歌曲半拍休止符的运用,造成了特殊紧迫感,从而更突出休止符后面的呼号性的音调,粗犷有力,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欣赏与评新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电影《风云儿女》是电通电影公司拍摄于1935年的一部黑白电影。影片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以诗人辛白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勇敢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奔赴抗战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影片首尾各出现一次,给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很快就成了鼓励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首战歌。很多热血青年就是在这首歌的感召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走向了抗日最前线的。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大会规定,代表团入场时,需奏本国国歌,因为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没有确定国歌,于是,代表团研究,以《义勇军进行曲》临时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