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
分类
作者 东子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经典家教畅销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实践版!

东子倾情推出《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这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将女儿的成长经历拿来与读者分享。本书告诉您——做家长可以很幸福!

内容推荐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父教专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家教作家东子继2009年9月推出《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三年来常销不衰,已销售30多万册。为了巩固这一品牌,经过多年的打磨,东子倾情推出《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

《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将女儿的成长经历拿来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女儿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目录

第一章 女儿的到来,而立之年我做了父亲

 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千里传喜讯:女儿降生

 给女儿的第一封信

 被我“保”下来的女儿

 我该做个怎样的父亲

 女儿该怎样成长成才

第二章 女儿的早教,我和她妈观点有分歧

 一岁女婴的三省生活

 多病的小娇儿

 女儿的第一个书包

 小丫的幼儿园生活

 女儿上电视的故事

 依依为啥不愿回家

 每天为孩子停会儿电

 自己睡觉也香甜

 不能臭着圣诞老人

 他咋还不来道歉

 秋千荡出来的思考

 我是女儿的大玩具

 女儿的理想是卖金项链

 我和妻子的PK:让孩子玩还是学

第三章 女儿的小学,我陪孩子“玩”着过

 我的孩子不上重点校

 女儿和她的朋友们

 孩子轻松跳了级

 女儿经受的最大打击

 独自乘坐公交车

 风筝放到天安门

 不写作业尽情玩

 从城市玩到农村

 在家上学的日子

 玩出了一部畅销书

 为孩子开启阅读这扇门

 网络有孩子的一片天

 电视成了孩子的好玩具

 我是孩子的好玩伴

 我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第四章 婚姻的破碎,我给女儿“疗”伤寻乐

 一封邮件,妻子“休”了我

 大手牵小手,我和孩子一起走

 我要把对女儿的伤害降到最低

 我和女儿的好邻居

 我带女儿去赶海

 孩子为我献厨艺

 我为依依找玩伴

 依依:“我不能没有爸爸”

 孩子空着的那只手

第五章 女儿的初中,我伴孩子“乐”着学

 女儿的初中从军训开始

 两个“科代表”的取舍

 文学社社长与广播员

 课堂发言最积极

 我带孩子万里自驾游

 我陪女儿练习跆拳道

 依依成了电脑小专家

 和女儿一起走过初中三年

 《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出版

第六章 女儿的高中,我做孩子的“好”后勤

 迈进养正读高中

 三次被紧急召回

 女儿选择文科班

 依依考进实验班

 成了“学习标兵”

 名次下降的积极意义

 高三的女儿开始用功了

 女儿参加高考的日子

 老爸对女儿的性教育

 我要保证孩子吃好睡够

 优秀歌手和文学之星

 快乐无边的高三暑假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

第七章 女儿的大学,孩子的步履渐行渐远

 女儿的大学

 送女走进象牙塔

 孩子离家的日子

 小大学生探家记

 大学不是终点站

附录

 女儿眼里的父亲——东子是个“怪”老爸

 父亲眼里的女儿——范姜国一不是神童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北国黑土地松花江畔一个农家的土炕上。

在我降生之前,父母已经有了5个儿子。母亲做梦都盼生个女孩,用她的话说:“女孩不像野小子不听父母管教。”让她失望的是,我不仅不是她期盼的女孩,而且是一个比普通男孩子更不服管教的“野小子”。而3年后弟弟的降生,为家里凑足了“七条龙”,母亲的“女儿梦”算彻底破灭了。

要谈我的成长,先要说说我的父母。

父母都是生活在乡下的普通农民,但身上又具备很多不普通的东西。

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读过两年私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人是文盲的中国农村,属于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加之父亲悟性好,所以年纪轻轻就当了生产队会计,后来还被调到公社农场当会计,一干就是30多年。

父亲在屯子里的威望很高。这一方面缘于父亲的工作,在村民的眼里,掌管那么大的一个农场的财政,非得是了不得的人。而父亲多年来兢兢业业,时常受到表彰,更深受领导的尊重,大家也就更高看他一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父亲耿直的性格。熟识父亲的人都说他“嘴黑”,说话太直性,不给人留面子,可谁家有了什么事,还是都来找父亲。好多小辈分的人见了父亲都感到畏惧,但又从内心里服他。

说到母亲,有很多让我骄傲的地方。母亲出生于富商之家,她的外公不惜重金供子女读书,有的送至京城读大学,而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外婆也读了6年书,可见这个家庭对知识的重视。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到母亲这一代,已是普通人家,所以母亲竟一天书也没读,即便是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没有文化的母亲在屯子里以善良和美貌闻名。说起母亲的善良,有好多细节让我终生难忘。比如,在那个贫苦的年代,每有乞讨上门者,母亲总是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米饭端给他们;母亲善待生命,逢年过节要杀鸡宰鸭的时候,总是念叨几句“阿弥陀佛”,以缓释内心的不忍……

客观地说,父亲把他的耿直性格遗传给了我,母亲则把她的善良种植在我的心里。他们用言传身教告诉我如何做人。但纵观父母对我进行的家庭教育,应该说是不科学的。因为他们秉奉:棍棒出孝子。所以,唯一的教育手段就是“打”。

当然,在那个年代,人们长久以来受“父道尊严”思想的影响,粗暴地认为,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作为孩子要无条件听从父母的管教。而“棍棒教育”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维护家长权威的人们所遵奉的教育方式。所以,笼统地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很多都有被父母打过的经历。在家长心里,孩子不打不成材,不打不成器。而对于孩子来说,被父母打骂,也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尽管我接受的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带给我太多生理和心理上的痛,但我从不记恨我的父母。因为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只是不懂得用温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爱。

成年后,尤其从事心理咨询和教育研究工作后,我时常思索:如果我不叛逆,会挨这么多打吗?不会。如果我不生在这样的家庭,会有这样惨烈的肌肤之痛吗?也不会。可正是这种叛逆性格和“棍棒教育”,迫使我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有人要说,从这个角度讲,你接受的家庭教育岂不是成功的吗?不,我依然要说,父母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换作性格平和、懦弱、顺从的孩子,也许所有的天分都被扼杀在父母的严打斥骂中了。我不幸因叛逆而遭更多打骂,也庆幸因叛逆而没有流于平庸。

有人说,看看你的童年,物质清贫、挨打受骂,太凄苦了,想必回忆起童年就鼻子发酸吧?其实不然,每每回想自己的童年,我的思绪竟常常停留在快乐玩耍的层层剪影上。因此,我几乎很少对人说起自己童年时的苦,尤其是和孩子说到童年,我总是忍不住滔滔不绝地对她讲好多玩耍的趣事,而儿时的伙伴、做过的游戏、发自内心的欢笑,更是常常在梦中萦绕……

在我的童年里,放学后的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的玩耍时光,书包往家里的炕上一扔,人就溜出了门。大家三五成群聚到一起,春天玩扔坑、推圈、踢毽子,夏天去河里抓鱼摸虾,秋天到广阔的田野里捕鸟,躲到麦堆里捉迷藏,而冬天好玩的游戏就更多了,坐雪爬犁、甩陀螺、打雪仗、堆雪人……

P3-5

序言

感恩于孩子给予我们的幸福

走过数十载,历数生活中的幸福:是衣食富足,还是人生得意?是梦想成真,还是满载盛誉?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漂浮的外壳,而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孩子给我们的幸福。

这份幸福是和孩子一起到来的,而我们却迟迟没有发觉。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的抱怨:“这孩子真不懂事,我们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容易吗?可你怎么就不知道心疼父母,就不知道感恩呢?”你要问他“做家长这些年幸福吗?”有些家长可能要说:“幸福?幸福啥呀,为了这个孩子把我累得要死,如果有下辈子,我可不要孩子了,那样可以落个清闲。”这些话说得孩子茫然,说得我们自己心酸。

如果你要问他是否会对孩子感恩,一些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搞错了,应该是孩子感恩于父母啊,我们生他养他,操心费力,怎么还要去感恩于他?

说起感恩,我们家长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让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很多家长都知道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怀师长的教诲之情,感恩于所有帮助自己的人,但唯独没有想到还要感恩于我们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2012年父亲节我在北京作的《做父亲的幸福》主题演讲,我从“中国父亲教育现状及对孩子的影响”、“我的快乐教育与女儿的快乐成长”及“感恩于孩子给予我们的幸福”三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了做父亲的幸福。

为什么要感恩于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究竟给了我们怎样的幸福呢?

第一,是孩子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恩人,因为他们的到来,才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如此丰满而美丽,即使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我们的生命之火依然在燃烧……

第二,是孩子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感恩。小时候,总听父亲讲:“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那时根本不知其意,直到我做了父亲,我才真正知其内涵,是我的孩子让我知道父母的辛劳,让我更加孝顺我的二老爹娘。

第三,是孩子让我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的降生,我们当了爹娘,成了家长,我们才有资格作为“父亲”、“母亲”,才能够肩负这种神圣的育儿、养儿使命,我们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才算完整。

第四,是孩子让我们成为“好人”。孩子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稍有不慎,就会走偏,是孩子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去恶近善做一个“好人”;是孩子给予我们纯洁的暗示,让我们成为榜样;是孩子使我们言行一致,心存坦然。

第五,是孩子给予我们幸福。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大的眷顾和爱怜。没有孩子,我们的生活会失去多少乐趣;没有孩子,我们的幸福生活又从何而来;没有孩子,不知有多少家庭都将破碎……

所以,我们要感恩于孩子给予我们的幸福!

于我而言,我还要特别感恩于我的孩子,因为没有她,我的教育研究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是她给了我教育实践的机会,是她充实了我的教育思想,是她给了我无数快乐,是她与我相依相伴共同成长,是她给予我一个做父亲的幸福……  感恩于我们的孩子,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感恩于我们的孩子,就会感受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感恩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才能做一个幸福的家长。

东子

2012年初冬于东园

后记

《做父亲的幸福》和《一路玩来是长大》是我和女儿范姜国一最得意的作品。最好的作品当然要给最好的出版社,所以在书稿杀青之前,我想通过招标,找到真诚守信、有实力的出版机构,有信心将其做成读者喜欢的优秀畅销书。

为此,我将《东子、范姜国一父女图书招标书》发给向我约稿的几十家出版机构,大多数出版单位对这两个选题抱有兴趣,但是由于出版条件偏高,有一半的出版单位为此忍痛割爱,剩下的十几家出版单位,与我商谈具体合作事项。

此时,一个电话从北京打来,那天是星期五,时间是晚上9点。一般情况下,晚上我很少接陌生人的电话,按礼节这个时间也不该给不是很熟悉的人打电话,但我还是有些不情愿地接起了这个电话。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从听筒里传来:“东子老师您好!这么晚打扰您休息了。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谢雯萍,今天得知您和范姜国一的新作正在招标,我们很感兴趣,不知您能否将相关资料也发给我们一份……”

次日上午,我将此次招标的有关资料发给雯萍老师。24小时后,雯萍老师回话说,他们社决定接受我的全部招标要求,希望能够合作。得到这个消息,我没有马上答应签约,而是善意地告知对方一定要慎重考虑。雯萍老师回复说,他们是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的决定。

回顾这次短暂的交流过程,我感受到雯萍老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家极具魄力的出版社。通过网络查询,得知谢雯萍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博士,做过很多畅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则是一家颇具实力的出版机构。

为了这部书稿,连夜给作者打电话,着实令我感动;为了能够拿到这套书,出版社在一天内做出决定,让我看到希望。星期五晚上打电话,星期六接收资料,星期日决定合作,这所有的工作都是在8小时之外完成,没有一种超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办不到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一个团队。由此,我婉拒了其他正在商议合作的出版机构,决定将这套书“嫁”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天后,我收到了从北京发来的出版合同,至此成功签约。

为了能够做好这套书,2012年10月中旬,我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就该书的编辑、推广等事宜,会晤了总编辑叶子博士、副总编辑李艳辉博士,并与畅销书运作团队和责任编辑谢雯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于是,就有了您面前的《做父亲的幸福》和《一路玩来是长大》。

每出一本书,都要感谢一些人,东子的书是这样,范姜国一的书更是如此。因为孩子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与支持,就没有《做父亲的幸福》和《一路玩来是长大》。

所以,借本书出版之机,首先要向山东省龙口市小天鹅幼儿园园长蔡伟光,班主任王晓珍;浙江省杭州市新世纪艺术幼儿园园长林宏菊,班主任张薛;吉林大学第五幼儿园园长张玲,班主任李文静;吉林省长春市228厂子弟小学班主任田静、李波;山东省龙口市黄城集小学校长张延新,班主任温建梅;辽宁省大连市第77中学校长汪祯学,班主任李虹;辽宁省沈阳市第141中学校长顾玉秀,班主任柏楫;吉林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8中学校长周国兵,班主任董桂芝;吉林省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校长孙永强、张劲松,班主任徐丽琴、刘淑燕、李丽;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书记张学成,辅导员高强等范姜国一就读过的学校老师及同学们表示感谢,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陪伴,才使女儿一路玩着长大,才使我成为一个幸福的父亲。

同时,要向多年来对小女范姜国一的成长,倾注心血和提供帮助的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长李燕杰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黄志坚教授,湖南出版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彭兆平女士,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谢清风博士,漓江出版社总编辑李朝晖先生,重庆出版社副编审杜虹女士,原《城市晚报》总编辑杨光先生,《东西南北》杂志总编辑王奎龙先生,吉林电视台编导窦静女士,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红雨女士,吉林电台驻松原记者站主任记者沈树立先生,吉林扶余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施朝凤先生,以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灵教授、解放军第208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周媛教授、北京父亲参与促进中心总干事温志刚先生、重庆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教授、重庆现代商务学校校长朱腾永先生等师友表达真诚谢意。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学生、女儿最好的姐妹柳丹和本书的责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谢雯萍博士。是丹丹的相伴,才使范姜国一经历苦难依然阳光;是雯萍老师的努力,方使这套书花落北师大出版社,感谢她为此书的编辑出版付出的辛劳。

《做父亲的幸福》和《一路玩来是长大》摆在您面前了,如果此书能够让家长对教子有所感悟,那将是东子的幸福;如果能够为孩子们带来快乐,那将是范姜国一的幸福。

东子

2012年岁末于长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