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智慧将历史推向了中国第一个开明盛世——文景之治。这也是唯一一个以道家思想治国的时代!
《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的作者林嘉文将以前所未有的历史视角,从道家政治的角度为你重新解读文景之治!并为你全面破解汉帝国迅速崛起的政治密码,在历史的波动中攫取深不可测的道家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林嘉文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智慧将历史推向了中国第一个开明盛世——文景之治。这也是唯一一个以道家思想治国的时代! 《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的作者林嘉文将以前所未有的历史视角,从道家政治的角度为你重新解读文景之治!并为你全面破解汉帝国迅速崛起的政治密码,在历史的波动中攫取深不可测的道家智慧! 内容推荐 林嘉文的《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是一本关于文景之治的通俗读物。 《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然而,道家在政治舞台的活跃却鲜为人知。汉代初期,面对衰退的经济和混乱的政局,文景二帝运用道家黄老之术治国,顺应客观形势,及时调整政策,促使汉帝国迅速崛起。 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还没有站稳脚跟,便卷入了政治风暴。准确把握了众人心态的刘恒,顺应利益分配的规律,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多方势力之间。 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为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刘恒下令放宽商人的限制,减少商业发展的束缚。汉初的经济由此走向了繁荣,关中地区更是富甲天下。 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一个外乡人得罪了刘恒,张释之奉命审案,却只判罚款四两金。刘恒得知勃然大怒,张释之却镇定自若,以顺应法律要求为由辩得刘恒怒气全消。 道家思想通过短短几十年的政治实践,一举开创了儒家主宰中华两千年都难以企及的开明盛世。 目录 前言 道家思想治下的盛世王朝 第一章 动荡的政局与汉文帝的登基 第二章 法家的遗产:汉承秦制下的隐患与危机 第三章 五方势力间的周旋 第四章 兼收并蓄,儒生贾谊的政治建言 第五章 调节利益分配,政治平稳过渡 第六章 扫除新政障碍,淮南大案的来龙去脉 第七章 顺应商业发展的需求:钱币铸造业的调整 第八章 维护法律的公正:黄老与黄老刑名学的运用 第九章 找寻最佳的处理角度:汉匈关系的议与和 第十章 江山易主:“无为而治”的延续 第十一章 法、道的冲突:晁错与“削藩策” 第十二章 不合时宜的政治思想:法家激起叛乱 第十三章 时代的另一面:汉景帝家事 尾声 道家的没落与儒家的兴起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法家的遗产:汉承秦制下的隐患与危机 “帝”“王”博弈 从秦朝建立到项羽称霸再到刘邦立国,死而不僵的王制只是迎来了短暂的回光返照,最终仍难逃穷途末路的命运。经过项羽复辟王制的冲击之后,中华的帝制仿佛经历了一次洗礼,变得愈发坚不可摧。将“帝国”的名字正式刻入历史,这是汉王朝难以逃脱的宿命。 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当今人的目光穿越时空,看到的那两千多年前的一日应该是这样的场景。 公元前149年十月初七,在幅员辽阔的汉帝国的中央,一个小伙子面色凝重,正站在长安县高祖庙前的高台之上。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岁刚出头,然而,他的脸上却已过早地呈现出因整日操劳而带来的疲惫神情。繁忙的政务和激烈的宫廷斗争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他对着父亲的灵位缓缓地行完一套祭拜的礼仪,起身舒展华服,面孔不怒自威,天子的华服透露出此刻庄严的气息。在他的身边,是郎中令张武统领的一群面目严肃、披坚执锐的郎中。高台下还有卫将军宋昌统领的南北军。那些军士们瞪着双眼,目光不停地在那些衣着光鲜的大臣和诸侯王身上徘徊。骑兵和步兵全副武装,手中锐利的剑锋上泛出丝丝寒意,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 小伙子缓缓巡视了台下的大臣,整了整皇冠,便转身向所有人宣告,他——刘恒,正式成为汉帝国的第四任执政者。 “趋!”伴随着礼仪官的一声高喊,群臣们小步向前快行,高台下紧握剑鞘、身着绛衣、全副戒备的郎中们立刻站到了台阶两旁。大臣、列侯、将军在西边依次而列,面朝东;丞相以下的文官站在东边,面朝西。几乎所有人在新君面前都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按照叔孙通当年给刘邦从简设计的朝拜礼仪做着动作,唯恐得罪了这位面色庄重的新君。 刘恒的目光扫到了太尉周勃的身上,那家伙神情不似他人那般严肃,正挠着痒。刘恒皱了皱眉,却并未言语。 “万岁”的呼声如同山呼海啸般席卷而来,瞬间传播到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民众们自发地应和着那些呼声,刘恒的法驾也缓缓驶来。偌大的汉帝国沉浸在一片新气象之中,每个人都满怀憧憬与希望,只有身负治国重任的刘恒除外。 刘恒眉头紧锁,高台之下是自恃的功臣元老和强横的关东诸侯王,自己的政治手段能压制住这些权臣与贵族吗?他感觉很懊恼,索性抬起头,目光向汉帝国的北部投去,隐隐地看见甘泉宫(西汉离宫)在三百里外静默着。往北,再往北,一群群匈奴骑兵,正策马弯弓,对帝国的边疆虎视眈眈,刘恒仿佛看见匈奴单于带着匈奴铁骑突破萧关,来到甘泉山上眺望帝国的未央宫阙……惶恐与畏惧让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开始战栗。 刘恒回头望向高祖庙上父亲刘邦的灵位,一时间悲情难抑,耳边此起彼伏的“万岁”掩盖不了社会的千疮百孔。他接手的帝国虽然披着繁荣的外衣,却不过是一个经历了几番腥风血雨后,仍在苟延残喘的烂摊子。帝国由父辈们草创至今,二十四年来风雨飘摇的历史,缔造了如今铺展在他面前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还要从秦王朝开创的皇帝制度说起。 秦之前的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王制)。周天子留好自己的直辖地之后,将剩下的土地分成小块赐给众位诸侯,形成一个个具有相当自主性的诸侯国,诸侯名义上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这种制度有利于巩固并扩大周朝的统治,但国家容易陷入分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贵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同时除谥法,废分封,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自此得以开创,整个国家走向了真正的统一。如果说秦帝国是一个庞大而崭新的身躯,那帝制就是这身躯的灵魂,而且,帝制的专制属性和秦国那由野蛮文明铸造的身躯契合得非常完美。 在开创帝制、建立秦朝之前,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大名鼎鼎的商鞅来到了秦国,面见了日后成为他一生知己的秦孝公。 秦国不同于东方六国,它的文化里并没有贵族传统,骨子里就透着野蛮的气息。这也难怪,秦国和西戎乡邻,文化上总是要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秦人才不讲什么衣冠礼仪,这种野蛮落后的文化和商鞅推行的严刑峻法、专制统治十分吻合,所以在后来的几年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一直一帆风顺。 他编制户籍,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以便政府对百姓统一管理、安排劳役,同时编制功爵,加强刑罚。最重要的则是在秦国境内推行县制,地方政权由中央直接统治管理,无疑加大了中央集权。 这些举措分明就是日后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直到战国末年,老谋深算的赢政和他的下僚把他们能想到的政治制度比来比去,权衡利弊,凭借着他们对于政治斗争的谙熟和积极拥护集权专制的热情,基于他们对于天下大势的掌控,最终拟定了大一统的方案。 秦国的虎狼之师作好了随时兼并天下的准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早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秦王赢政和他的谋臣们首先要面临的难题来自于统一之后幅员辽阔的版图,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管理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一时间有些…… P23-25 序言 前言 道家思想治下的盛世王朝 说到西汉的历史,文景之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尽管这个盛世在名气上比不得汉武帝统治的时代,然而实打实地讲,正是在这一时期,汉帝国才得以崛起。没有文景时期对社会的治理,汉武帝时代的发展将缺少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与武帝的时代不同,文景之治并没有太多的戾气,也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这一时期所彰显出的气质是平和而内敛的,整个时代的焦点对准了这个初生国家的内部。 针对汉承秦制下民生凋敝的汉初政局,汉文帝、汉景帝进行了一系列对内政的整顿和改革,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解决了汉初经济衰颓、郡国双轨制下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功臣集团威胁中央集权等重大问题。 汉文帝统治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改造四铢钱,同时允许民间铸钱,以此来推行经济改革。针对王国问题,汉文帝巧妙地运用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不断分化诸侯王的势力,这和以后武帝年间的推恩令异曲同工。到了景帝朝,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大举削藩,尽管激起了吴楚七国之乱,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景帝朝的平叛换来了对诸侯国势力的大幅削弱和整个国家政局相对长久的稳定。 总体而言,文景时期取得的治理成就是足够突出的。史载汉文帝统治时期,百姓生活富庶安定,“世俗咸曰,汉文帝躬俭约,修道德以先天下,天下化之。故致充实殷富,泽加黎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桓谭《新论》)到了武帝践祚之初,“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而且整个集权制国家海内一家的局面也几乎得到了彻底的巩固与加强。 除此以外,面对西汉初年因匈奴的扩张而带来的边患,文景时期也作出了相应的解决。除了继承汉初的和亲政策外,文景时期的汉帝国针对匈奴的若干次进攻也施以了有效的还击,还招降了自立为南越武帝的南越王赵佗,维护了汉帝国的版图。 不过,整个文景时期在社会建设方面更侧重于修缮、巩固整个国家政权的内部,并没有对匈奴进行过主动的军事进攻,而是趁匈奴内部出现矛盾之际抓紧机会休养生息、整顿内政,为日后汉帝国的更加繁荣作出了足够充分的准备。 文景时代进行了中国古代唯一一次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体指导思想的政治实践,具体表现为统治者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宽刑简政,等等。黄老思想用一种平柔的气息影响着这个时代的人们,使得文景之治在被放诸于历史长河之后显得更为开明。 且这种开明的气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当我们想要了解西汉的历史时,文景之治这样一个有着迷人风貌的历史时期是我们所不能也不应回避的,这个道家思想治下的盛世将随着本书的展开而变得愈发明晰。 考察文景之治的诞生,这一切都与西汉初年帝国的草创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那么,就让我们追溯历史,去探寻那时汉帝国疆土上众生的百态,去了解那段苦难交织的开创史,去发现帝国疆土下隐秘的危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