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画像(三则)》;《生死原来只刹那》;《邂逅一条蛇》;《换一种眼光看历史》;《震颤》;《张家界看“海”》;《木黄,木黄,木色苍黄》;《亚洲的早晨不宁静》;《阳光下的魅影》;《一个乡村医生的祈祷和忏悔》;《墨脱之路》;《我的资水魂》;《如果这就是命运》;《两座老宅》……《2013中国散文排行榜》(作者周明、王宗仁)收录了这些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3中国散文排行榜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明//王宗仁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与画像(三则)》;《生死原来只刹那》;《邂逅一条蛇》;《换一种眼光看历史》;《震颤》;《张家界看“海”》;《木黄,木黄,木色苍黄》;《亚洲的早晨不宁静》;《阳光下的魅影》;《一个乡村医生的祈祷和忏悔》;《墨脱之路》;《我的资水魂》;《如果这就是命运》;《两座老宅》……《2013中国散文排行榜》(作者周明、王宗仁)收录了这些作品。 内容推荐 为了梳理、总结和展示2013年(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周明、王宗仁从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60余篇,将《2013中国散文排行榜》奉献给散文爱好者和广大读者。 编者本着文学的良知,在跟踪全国一年来各种报刊发表的散文作品的基础上,依据综合艺术性、思想性、专业性的评选原则,经过反复斟酌和研究,披沙拣金,把立意新颖独到、以情感人、表达优美灵动的优秀之作荟萃于一册,使之成为中国年度敞文的精华读本。读者可从《2013中国散文排行榜》中陶冶情操,滋养心灵,领悟人生,启迪心智,并可增益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人生境界和写作水平。 目录 讲故事的人 从一帧照片想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父老 学者王世襄(外一篇) 悲迓 歌的高度 山西,山西 北京碎事 五年来的思念 可爱的老头儿 ——我所认识的汪曾祺 我见到了“乡党”连战 那个楚狂人 逝不去的彩云 ——记我的父亲孙犁 回忆粱左 珠江夜游 月光淋湿回家的路 季羡林的“一塌糊涂” 对话,有关椰子和椰树 古街深处封存的伤心和温暖 鸡足山猜想 慢 闹钟 豆蔻年华的微笑 我在廊桥上等你 我走过的道路 给母亲搬家 重返才溪乡 卖烧豆腐的秋娘 体内的小人 沉重的负债 秋风瑟瑟觅故踪 大雁情 隆升起的季节和花朵 儿子是妈妈的天空 ——写给英雄罗阳的妈妈 我们都成了狗 ——写给孔子 在俄博,7月26日的四段史实 书与画像(三则) 生死原来只刹那 邂逅一条蛇 换一种眼光看历史 震颤 张家界看“海” 木黄,木黄,木色苍黄 亚洲的早晨不宁静 阳光下的魅影 一个乡村医生的祈祷和忏悔 墨脱之路 我的资水魂 如果这就是命运 两座老宅 冬天里的一团火 沉重的远行 水乡渔趣 故乡帖 握住老爸的手 额嬷格 乡村燕事(外一篇) 我的“延川老乡” ——关于北京知青的记忆 敲钟寒山寺 试读章节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200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问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21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20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P4-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