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别夫佐夫探险记》系俄国探险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别夫佐夫率领的探险队于1889年5月13日至1891年1月3日,在新疆喀什、莎车、和田、库尔勒、罗布泊及北疆部分地区考察、探险之记录,1949年以后以《喀什噶利亚和昆仑山游记》之名由苏联国家地理出版社(莫斯科)出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别夫佐夫探险记/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别夫佐夫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别夫佐夫探险记》系俄国探险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别夫佐夫率领的探险队于1889年5月13日至1891年1月3日,在新疆喀什、莎车、和田、库尔勒、罗布泊及北疆部分地区考察、探险之记录,1949年以后以《喀什噶利亚和昆仑山游记》之名由苏联国家地理出版社(莫斯科)出版。 内容推荐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别夫佐夫探险记》是俄国探险队于1889年5月来新疆探险考察的纪实。探险队从普尔热瓦尔斯克出发,经叶尔羌进入和田、喀什噶尔、罗布泊、库尔勒、乌鲁木齐,是考察全程的所见所闻。俄国探险家,是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助手。与科兹洛夫、罗布罗夫斯基等一直追随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西部做人文地理调查。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别夫佐夫探险记》由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别夫佐夫所著。 目录 出版说明 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宿白 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马大正 探索天山与昆仑的奥秘(代序)杨镰阿拉腾奥其尔 自序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别夫佐夫 第一章 从普尔热瓦尔斯克到叶尔羌 第二章 从叶尔羌到和阗 第三章 从和阗到民丰 第四章 喀什噶尔的民俗概况 第五章 尼雅绿洲及其周围地区和西藏高原考察概况 第六章 从喀拉萨依到罗布泊湖 第七章 从罗布泊到库尔勒 第八章 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 第九章 从乌鲁木齐到斋桑 附录 原书附注 别夫佐夫与俄罗斯的中亚探险凡玛尔果林 编译说明 试读章节 据我采访的许多吉尔吉斯人说,在这废墟中常常能拣到陶器残片、铜锅及钱币,还有保存完好的人的颅骨和骨骼。在采访中,一个名叫杰拉曼的十分好学实在的吉尔吉斯人送给我两枚在废墟中找到的特别古老的钱币留做纪念。 斯里夫基纳村30年前由俄罗斯欧洲部分来的移民建造,有140家住户约500人。这里的土地丰饶肥沃,村民生活过得很富足,他们给我们让出了又干净又舒适的房子,每顿饭都吃得很饱。驮运队在村外野地宿营。 清晨我们步行到驮运队驻地去时,村外集结了许多前来送行的群众。 起程之前,我们与最后一站的俄国人告别,他们热诚祝福我们平安回归。有些人送出村外3俄里远,并依依惜别。 我们离开斯里夫基纳村之后,仍沿着原先的草原谷地行进,路上不时能看到吉尔吉斯人的卢稼地和膘肥体壮的畜群。离村约16俄里,我们在泉水边停下过夜,半夜刮起的大风一直刮到天亮。离宿营地3俄里处湖水的波涛狂吼了一夜,到天亮时,平坦的湖边堆起了高高的泡沫白墙,直到下午湖面平静下来时才消失。 这条路经过的山间和湖间的草原谷地,到下一站时开始变狭窄,并常常通过有着巨大漂石的深山谷。路开始越来越难走,最后到站时才出现了到处都是大圆石的平坦湖岸。 第三夜我们是在伊塞克湖边一条小河口附近过的。伊塞克湖水稍带咸苦味,不能饮用,但饮畜可以。万不得已需要食用的话,那也只能应急而已。 我们离开湖边宿营地沿着谷地又走了12俄里,越过到处都是乱石的山沟转向南边,朝从铁列斯克依阿拉套山流人伊塞克湖的巴尔斯克翁河上游行进。我们很快到了这条河的峡谷风景区,前行约10俄里到达松林下线交界处停下来过夜。这是一块水源充沛的非常美的草地。 宿营地向南是松树林带,不过只是北坡有树,而南坡却是秃山坡。北坡有许多死树,其中部分连根枯死,部分已经倒在地上。到处布满大顽石的峡谷底部的松树,长势茂密。在这幽静的森林中,巴尔斯克翁河在有着落差的河床中哗哗流着,并且在深山密林中远远回荡。 第二天,我们沿着峡谷小道慢慢绕过挡路的大顽石前进。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条深约2俄尺、宽约4俄尺的横沟。视其开口痕迹,可以断定为是几天前由邻近高山拦河坝中的积水大力冲击所致。这一障碍迫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用铁锨铲平峭壁,疏通道路。 就在这里,我们目睹了一处从峡谷的左侧15俄丈高的悬崖上完全是垂直倾泻下来的奇妙瀑布。它正以一泻千里的气势从悬崖上注入河中。 巴尔斯克翁峡谷在其全程内,直到河口处也没有一个旁系的峡谷,所以也没有什么较大的水流与其汇合。 这一昏暗峡谷的两侧为又高又陡的峭壁,茂密的森林笼罩着谷地,使峡谷变得黑暗且更为阴森。 巴尔斯克翁峡谷到河流的上游时,便成了没有树林的长条狭窄谷地。森林只是覆盖着邻近10000英尺高的山坡。鉴于我们即将要通过艰难的铁列斯克依阿拉套山,所以在这个谷地停下来休整一天。一早,我派向导和两名哥萨克前去察看巴尔斯克翁山隘,与我们随行的吉尔吉斯人说,那里肯定会有雪。结果证实该山口确实有雪,足有1俄尺之厚。于是我当天即派出9个人带着闲散的25峰骆驼前去修路。他们好不容易把路修好回到营地时,天已很晚。 5月21日早上,10个人带着88峰骆驼先行去疏通山隘后面的路,一个小时以后探险队全体出发。 我们从狭窄的谷地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攀登,过了几里路后,考察队就开始经过我们的人在雪地开通的山路。上坡,尽管坡度不大,但非常难走,驮着装备的骆驼不时陷人雪中并摔倒,要将其扶起时必须先把装备卸下,然后将轻装的骆驼赶到地面较硬实的地方,再把装备重新驮上。这样折磨人的路程使我们花了5小时才走了2俄里路。 从山隘高坡下来后,便停下宿营。这里的雪跟前面的一样厚。根据我的测量,巴尔斯克翁山口的制高点为海拔12220俄尺。我们的先遣部队晚上才回来,这一天他们从山口的高处往前只修了2俄里的…… P2-3 序言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文献中有了关于西域的正式记载,而历代对于西域的界定,又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西域的主体部分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辖范围。因此,人们往往会把西域——新疆作为同一概念联系起来使用。 西域这一片位于中国西部的广袤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地理位置独特。几千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与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行者一起开拓经营,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历史。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会,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荟萃的特点。然而,自14世纪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改变、海运的畅通,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片曾是东西交通枢纽、人类几大文明的交会之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从17世纪起,在世界列强扩张殖民地、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西域重新吸引了人们关注的视线。随着中亚地理考察热的出现与国际东方学的兴起,不同国度不同学科的探险考察者纷至沓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高潮。而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觉醒使一批抱着固边强国愿望的有识之士也形成了一股西行考察的热潮。尽管这些探险考察者的目的不同,一些人的行为受到指斥,但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观察与探索着新疆,他们让世界了解了新疆。因此有人说,20世纪是重新发现中国西部的时期。 20世纪末,中国了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建设战略重点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被提出,而中国学术界也在西域历史文化、敦煌吐鲁番学与丝绸之路研究等有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结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域的探险考察历史,让人们真实、准确、全面地认识西域、了解新疆,并为今后的考察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说,那些考察著述,不仅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也呈现了雄奇壮阔的西域风光、神秘诱人的古代遗址、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惊险曲折的探险经历,更是难得一觅的出版资源。于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一套大型系列丛书《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一版)。 丛书第一版总主编宿白,主编马大正、杨镰、陈重秋、荣新江,另设编委14人。丛书选题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外国探险考察者的著述。(2)中国历史上关于西域考察的著述。(3)现当代中国学者的探险考察及其著述。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主要实施的是第一项规划。共计出版了十余种著作,部分图书还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面世。在这一过程中,编译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炼句结章、索证求实,其艰难程度甚至会超出原创作品;而主编运筹调度、加工润色、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了传统的学者风范。丛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之而来的相关出版热潮,促成新疆人民出版社塑造出一个自有品牌。 20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西域探险考察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解也更为深入。当更多的资料被发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面前时,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新版中,除保留原有的部分选题外,又新增了20多种,计划出版30种。在新版的选题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是基本原则。在西域探险考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富于生动细节、符合一般读者阅读兴趣的著作被优先选用。中国作者原创性著述占有一定的比重,是新版图书在选题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图文合一、相辅并重是这次新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近年来西域探险考察的研究进展与新的发现是修订整理的依据;读者定位与市场反馈是必要的参考:而由主编为每一部著作写一篇导读性序言,则是继续保持的风格。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先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提纲挈领,开宗明义。读者藉此,不仅可对西域探险考察的性质与意义了然于胸,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将获益良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