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系列科普读物,是我们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精心准备的一套“文化大餐”。书中以独特的视点、流畅的文字和精美亮丽的图片,对广阔的自然世界进行了科学解构,它涵盖了物种起源、远古生物、鸟类昆虫、哺乳动物、植物花卉、濒危物种、海洋世界、地球地理以及宇宙探索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堪称一部“自然世界的百科全书”。
本书是其中一册的《鸭嘴兽食蚁兽穿山甲(彩图版)》,通过阅读本书,对于广大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将有所裨益。本书由郭豫斌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鸭嘴兽食蚁兽穿山甲(彩图版)/自然博物馆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郭豫斌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然博物馆》系列科普读物,是我们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精心准备的一套“文化大餐”。书中以独特的视点、流畅的文字和精美亮丽的图片,对广阔的自然世界进行了科学解构,它涵盖了物种起源、远古生物、鸟类昆虫、哺乳动物、植物花卉、濒危物种、海洋世界、地球地理以及宇宙探索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堪称一部“自然世界的百科全书”。 本书是其中一册的《鸭嘴兽食蚁兽穿山甲(彩图版)》,通过阅读本书,对于广大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将有所裨益。本书由郭豫斌主编。 内容推荐 《自然博物馆》系列科普读物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身,是一套理想的百科读物。书中从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特点出发,对图书结构进行了精心设计。全书采用板块结构形式,共由四个板块组成。书中每个小节除了有介绍科普知识的主板块——“知识方阵”外,还有与之相关的辅助板块,如“大开眼界”(之最、珍闻等)、“趣味小帖士”(包括趣闻、典故等内容,提高兴奋点)及“难不倒”(安排在小节结尾处,以提问概括小节要点强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性,起到互动的良好效果)等,使读者能够多角度加强理解与认识,“知识链接”提示与本主题相关的其他内容。本书是其中一册《鸭嘴兽食蚁兽穿山甲(彩图版)》。 通过阅读《鸭嘴兽食蚁兽穿山甲(彩图版)》,对于广大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将有所裨益。本书由郭豫斌主编。 目录 会生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奇特的鸭嘴兽 原始的哺乳动物 澳大利亚——原始哺乳动物的乐土 爬行动物的进化 原始的单孔目 鸭嘴兽的祖先 怪模怪样的鸭嘴兽 奇特的长相 像雷达一样的嘴 鸭嘴兽的体毛 鸭嘴兽的四肢 生性奇特的鸭嘴兽 鸭嘴兽的生活环境 鸭嘴兽的捕食 鸭嘴兽的“家” 鸭嘴兽的繁殖 鸭嘴兽的哺乳 鸭嘴兽的自卫 人类与鸭嘴兽 人类对鸭嘴兽的认识 科学家给鸭嘴兽定论 向鸭嘴兽道歉的恩格斯 澳大利亚的国宝 对鸭嘴兽的保护 鸭嘴兽的近亲——针鼹 带刺的食蚁兽 聪明的短吻针鼹 珍稀的长吻针鼹 长嘴巴的食蚁兽 食蚁兽大家族 食蚁兽的产地和分布 喜食白蚁的大食蚁兽 奇特的长相 大食蚁兽的生活习性 神奇的舌头 白蚁的克星 聪明的大食蚁兽 奇妙的贫齿目动物 贫齿目动物的进化 名副其实的树懒 “身披铠甲”的犰狳 “披甲戴盔”的穿山甲 奇怪的鳞甲目动物 令科学家头痛的穿山甲 “穿戴盔甲”的穿山甲 穿山甲的生活习性 穿山甲的生活环境 身披盔甲的懦夫 名副其实的掘洞高手 森林卫士 攻击蚁穴 引诱蚂蚁 穿山甲的繁殖 穿山甲在中国 珍贵的中华穿山甲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 穿山甲的现状 生活在树上的小食蚁兽 小食蚁兽的外部特征 生活在树上的小食蚁兽 有育儿袋的袋食蚁兽 原始的袋食蚁兽 捕捉白蚁的高手 体形像猪一样的非洲食蚁兽 非洲食蚁兽的长相 古老的管齿目动物 挖洞高手 非洲食蚁兽的捕猎 食蚁兽的近亲 试读章节 人类与鸭嘴兽 人类对鸭嘴兽的认识 鸭嘴兽可以算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动物之一,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像鸭嘴兽一样引起过那么多的学术争端。它被人们发现后,科学家围绕它的身份展开的争论一直持续了100多年。 在很久以前,鸭嘴兽就生活在澳大利亚,当地的土著人甚至捕捉它们为食。但欧洲人认识它们,是在18世纪末。1797年,一个英军中校在新南威尔士州霍克斯伯里河中发现了鸭嘴兽,并对它的形态进行了描绘,但当时没有人相信世界上会有如此奇特的动物。 1798年,一具鸭嘴兽标本首次运到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成为瞩目的焦点。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些骗子或好事之徒把鸭嘴缝在小兽皮上骗人的,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骗局,是澳洲殖民地某位搞怪人士向科学界开的超级玩笑。后来,一张又一张鸭嘴兽皮运到了欧洲。苏格兰的一位解剖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这里没有任何伪造的痕迹,完全是大自然的产物。可是,它是长着鸟嘴的野兽,还是长着野兽身体的鸟,或者是披着毛皮的爬行动物呢?争论还是异常激烈。 科学家给鸭嘴兽定论 虽然19世纪初的人们肯定世界上的确存在鸭嘴兽这种奇异的动物,但其后很多年间,它依旧让生物学家困惑不已,它究竟属于哪一种动物呢? 1884年,英国一位年轻的动物学家,特地到澳大利亚东部地区考察。他打死了一只刚生了一只蛋的雌鸭嘴兽,剖开鸭嘴兽的腹腔,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卵。1899年,当时在澳大利亚工作的一个捷克人,成功地观察到鸭嘴兽哺乳的情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反复讨论,科学家们才把鸭嘴兽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正式确定下来。根据它浑身被毛、用乳汁喂养后代等特点,说明这是一种哺乳动物,因为它的嘴与鸭嘴相似,就取名为鸭嘴兽。 鸭嘴兽的科学价值 鸭嘴兽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没有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这种全世界只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真是奇特又奥妙,充满了神秘感。科学家指出:鸭嘴兽虽然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但现在仍然在继续适应和进化的过程中,而不是接近生命的尽头。它作为过渡的低等哺乳类动物的代表,在研究哺乳类的起源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被认为是证明哺乳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活化石。 向鸭嘴兽道歉的恩格斯 恩格斯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自然科学家。1843年,有个朋友告诉恩格斯,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奇特的动物,叫鸭嘴兽,它们是哺乳动物,可以用卵来繁殖后代。那个朋友还把鸭嘴兽的卵拿给恩格斯看,恩格斯看后哈哈大笑着说:“鸭嘴兽既然生蛋,就一定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一向谨慎的恩格斯这一回错了。人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鸭嘴兽的确是一种哺乳动物。它虽然下蛋,但是身上长着密密的茸毛,只不过不是鸟类的羽毛;从蛋里孵出的小鸭嘴兽,是靠妈妈的奶汁长大的。这两点都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 后来恩格斯认识到自己错了。1895年,他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向鸭嘴兽道歉,请鸭嘴兽原谅自己的傲慢和无知:“1843年我在曼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并且傲慢无知地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种愚蠢之见,而现在这却被证实了!因此……不得不请求鸭嘴兽原谅!” 澳大利亚的国宝 鸭嘴兽由于仅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及其所属塔斯马尼亚岛,因而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图像,澳大利亚人将它列为国宝之一。 在澳大利亚乃至世界各地,鸭嘴兽都深受人们喜爱。澳大利亚人把鸭嘴兽那小巧而毛茸茸的形象复印在成千上万种商品上,还压铸在20分钱硬币的反面。它明显易辨的光滑外形,早已被选为公司的商标。同时,侨居在世界各地的澳大利亚人,在思念家乡的时候,总会借鸭嘴兽来寄托乡愁。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人们把澳大利亚特有的鸭嘴兽、针鼹以及澳大利亚人珍爱的笑翠鸟3种动物作为吉祥物,并把鸭嘴兽呢称为“悉德”,用来象征勤劳和勇敢。并认为鸭嘴兽精力充沛,果断干练,凝聚力强,具有超凡的领导才能,是一个优秀的体育健将。 鸭嘴兽的豢养 由于鸭嘴兽的生活习性非常特殊,人工豢养非常不易。1999年4月,两只鸭嘴兽在豢养的环境里诞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一只很小的鸭嘴兽从人工豢养的环境下生了出来;一个星期之后,在一片惊喜欢腾的气氛中,第二只健康的鸭嘴兽也跟着爬了出来。但是,不要以为鸭嘴兽的豢养很容易,要知道,这只是人们在豢养环境里成功孵育出的第二窝,可距离孵育第一窝的时间已经55年了。 对鸭嘴兽的保护 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其分布的地域很窄,生活的区域几乎没有什么天敌。但是,由于过去的认识和宣传不够,当地的土著人曾经捕捉鸭嘴兽食用,使它的数量急剧下降。殖民时期,澳大利亚的生态平衡也遭到过破坏,对鸭嘴兽的生存构成过一些危险。另一方面,很多人为了追求标本和珍贵毛皮,多年来也滥捕鸭嘴兽,使得其数量严重下降,曾一度面临绝灭的危险。 现在,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澳大利亚政府已经颁布法令对鸭嘴兽加以保护,严禁捕杀和出口。土著人也已经明白过来,不再伤害鸭嘴兽了,使得鸭嘴兽得以繁衍到今天,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一直不多。这样,人们开始想办法对鸭嘴兽进行人工豢养,但成功率不高,这就更加提醒人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它加以保护。 作为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鸭嘴兽在世界各地都被人们当作宠物,受到欢迎,国外的动物园也很希望鸭嘴兽能到那里去做客,希望更多的人认识这种最原始的哺乳动物。P31-40 序言 《自然博物馆》系列科普读物,是我们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精心准备的一套“文化大餐”。书中以独特的视点、流畅的文字和精美亮丽的图片,对广阔的自然世界进行了科学解构,它涵盖了物种起源、远古生物、鸟类昆虫、哺乳动物、植物花卉、濒危物种、海洋世界、地球地理以及宇宙探索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堪称一部“自然世界的百科全书”。通过阅读本书,对于广大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将有所裨益。 《自然博物馆》系列科普读物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身,是一套理想的百科读物。书中从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特点出发,对图书结构进行了精心设计。全书采用板块结构形式,共由四个板块组成。书中每个小节除了有介绍科普知识的主板块——“知识方阵”外,还有与之相关的辅助板块,如“大开眼界”(之最、珍闻等)、“趣味小帖士”(包括趣闻、典故等内容,提高兴奋点)及“难不倒”(安排在小节结尾处,以提问概括小节要点强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性,起到互动的良好效果)等,使读者能够多角度加强理解与认识,“知识链接”提示与本主题相关的其他内容。 《自然博物馆》系列科普读物内容翔实,资料权威,深入浅出,版式新颖,寓教于乐,能使广大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书中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希望广大的读者们批评指正。 编者 2012.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