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和君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和君里》是根据黄晨在年近80高龄时,连续5天每天录音10个小时约10万字的采访记录整理而成的,采访时间在1993年和1994年的相交之际。

这是两个人的恋爱史、婚姻史、事业史、生命史、命运史。

这是一部分现当代的政治史、战争史、文化史、宫闱史、野稗史。

《我和君里》里,一个导演,一个副导演(黄晨担任过电影《罗汉钱》的副导演),用一生联袂出演了一部从未被记录到胶片上的长达几十年的“影片”。那故事,是他们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秒一分一天一月一年地工作着、生活着、恋爱着的过程。这部缠绕、纠葛、折磨了他们一生一世的“影片”,一格接一格,一幕接一幕,只缺走完最后的演职员表。

内容推荐

《我和君里》是晚年黄晨对其传奇一生的回忆实录。从清末家族史的兴衰,到几十年与郑君里的相识相爱相知相依的婚姻历程,贯穿其间的是群星璀璨的上海电影圈,日寇践踏下的苦难国民生活,革命圣地延安的所思所见所想,以及文革中一代艺术家的思想认知和坎坷命运。了解一个人的历史,也是认知一段中国历史的切口和侧面。《我和君里》由黄晨之子郑大里整理完成,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目录

序·那时

一、君里没有走

二、家世和婚事

三、我决心逃婚

四、当年影剧圈

五、跟君里逃难

六、到延安去

七、走过十七年

八、十年一梦

九、生死同行

试读章节

一、家世和婚事

在上世纪30年代逃婚,那就是一场家庭革命。逃婚的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它的原因却不简单,这要从我们黄姓大家族讲起。

我的家和文艺界没有任何关系。

我爷爷支撑着一个大家庭,他是个大绸缎商,专做中国人过去穿的那种“团花”缎子。那时官僚、地主穿的马褂、袍子用的就是这种料子,缎子庄的规模是以有多少张“机子”来算的,我家缎子庄的机子在行业里是最多的,共有五个缎子庄的产品向全国批发。缎子跟布不一样,不是一匹一匹的,而是一卷一卷的,织机很宽,所以缎子的门幅很宽,织机前面是个大大的长桌子,缎子织出来就摆在桌子上,22人在一边拉,一边用一根铁条卷,拉成一大卷一大卷。那情景我还能记得起来。

我奶奶是苏州一个大家族的闺秀,我们黄家的财产都是她家的,而不是爷爷的。说起来,我奶奶和爷爷的姻缘还有个故事呢。原来,爷爷那个时代正好遇到闹“长毛”,现在叫“太平天国”,他家因为当地“闹长毛”逃难出来,结果父亲母亲都死在路上,只剩下爷爷在十一二岁时孤身一人逃到了南京,他老家到底在哪里?有说是安徽,有说是广东,但黄家的族谱里再往上查,查到爷爷这辈就断了。

爷爷逃到南京时很可怜,白天在外头讨饭,晚上就睡在我奶奶家大宅的门房间,而我奶奶家作为南京最早的缎子织造商,规模很大,是个大户人家,当时的地位就好像后来做棉纺业的上海荣家一样。

奶奶的家宅有三进房子,一进去,那叫墙门间,就像门房一样,进去有个门,里面摆包车,摆马车,还有一个大院子;再进去是第二进,那是会客的地方;第三进是住家。我爷爷每天就睡在第一进的门房里头。

我的太外公(也就是祖母的父亲)每天一早就要坐车子出去喝茶,江南人嘛,喜欢泡茶馆,一面就在茶馆里做生意。每天出门,他总看见有一个小孩睡在门房里,时间长了,引起了他的注意,觉得孩子可怜,就问孩子来历,孩子便告诉他,是怎么逃难过来的,父母是怎么死的,现在怎么无依无靠。太外公就收留了他,让他在店里学徒。这孩子进了店,有饭吃,有地方住,又有衣服穿,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勤快、老实,又机灵。

过了一两年,黄家开始为一件事情发愁,什么事呢?原来我奶奶是个独生女,等到要读书的时候,家塾只有她一个小女孩,连个读书的伴儿都没有。于是他们就想起了那个收留的孤儿,叫这个小学徒陪我奶奶这个大小姐读书。就这样,两个人青梅竹马,一起读书,一起长大。太外公这才放下了心。几年后太外公重病,去世时留下遗嘱说:我是看这个孩子长大的,从十一二岁开始,一直养到眼下,差不多十七八岁了,这孩子人好、诚实、靠得住,我们黄家就这么一个女儿,我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我爷爷从一个被收容的孤儿变成了黄家的招女婿,把黄家的家产接了过来,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后来规模越做越大,分别在南京、苏州、上海开了五家缎子庄,专做批发生意,名字我还记得,叫“黄庆泰”。

爷爷自己出身很苦,就特别同情穷人。冬天他总要施粥、施衣服,店里经常准备了一大批衣服,只要需要,你来领好了;厨房里总是留足干饭、稀饭,只要饿了,你来舀好了。旧社会上海有一家叫什么“山庄”做殡葬业的,专门做一种“白皮棺材”,施舍给没钱买棺材的人。穷的没法落葬的人只要找到爷爷或者奶奶,请他们写个条子,就可以凭条去领一具棺材。即便爷爷去世了,谁家死了人,没有棺材,依然有八找上“黄庆泰”的门来,奶奶开个条子,就可以一个钱不花,到“山庄”领一具“白皮棺材”走。

爷爷那么有钱,但家里不准买丫头,不准雇奶妈。所以,我爸爸妈妈都是自己亲手把孩子带大。我们家的厨子也好、帮工也好,只要他们的孩子在乡下读书,都是爷爷付学费,孩子的米不够吃,爷爷就送米给他们。所以,爷爷还有个当年没人不晓的名字,叫“黄善士”,他出殡的时候,人流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

我至今还记得他临终前的一幕。

爷爷快断气了,儿女全跪在那儿替他送终,正当老人要咽气的那一刻,他使出了最后一点点力气,叫账房拿来一个大银箱,摆到他床跟边,并吩咐佣人把碳烧得旺旺的,然后叫账房把全部账本拿出来,抽出别人的债据,统统丢进火盆,一把大火把债据全烧掉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听见他对子女留下最后这几句话:“要是我活着的时候不烧掉这些债条,我死了,欠我们家债的人,统统会死在你们手里!”

我的叔叔伯伯都没有出息,在外头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他们中有的做交易所生意——那时有什么棉纱交易所、金子交易所之类,现在我们也有交易所,但过去的交易所在我脑子里印象很深,也很糟,做交易的人一天之内就可以倾家荡产,也可以一天之内就发达起来——我的大伯伯是做……

P4-7

序言

序·那时

《我和君里》是根据黄晨在年近80高龄时,连续5天每天录音10个小时约10万字的采访记录整理而成的,采访时间在1993年和1994年的相交之际。

这是两个人的恋爱史、婚姻史、事业史、生命史、命运史。

这是一部分现当代的政治史、战争史、文化史、宫闱史、野稗史。

《我和君里》里,一个导演,一个副导演(黄晨担任过电影《罗汉钱》的副导演),用一生联袂出演了一部从未被记录到胶片上的长达几十年的“影片”。那故事,是他们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秒一分一天一月一年地工作着、生活着、恋爱着的过程。这部缠绕、纠葛、折磨了他们一生一世的“影片”,一格接一格,一幕接一幕,只缺走完最后的演职员表。

最后,精彩留下噼噼啪啪的掌声,悲怆留下唏唏嘘嘘的感慨,可他们听不到了。

宿命还是有的:人在做,天在看,真正看完这部“影片”的观众只有一位——上天。或许,神祗感动了,冥冥中,让一个机缘透过了20年的氤氲,悄然而至1

2010年,国人都跑到上海来看世界,我的楼下是世博园区,办公室在28楼,喧嚣被堵在窗外。

这时,静静地,我打开了一包足有一米多高、沾满灰尘的父母保存的艺术档案,自1994年妈妈离去之后,它再没被打开过:不忍和软弱,那是我的一个不能承受之痛!

当用手颤抖地把一张张发黄发脆的纸和照片剥离、抚平、排序、归类、扫描、装袋、编目……我这才初初地看到了——“那时”。

2011年,我把最后一叠文档装进最后一个文件夹时,粗粗一算,文字400多万,图片2000多幅,我惊呆了!这是经过两场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共内战)、一次内乱(文化大革命)的余漏!如果没有中国当代史上这三次文明的塌陷,父母还可为中国保留和填充更多的文化遗存和自信!

我才知道“那时”有多沉重!

这一年的12月6日,是郑君里诞辰百年纪念日,我忙完该忙的一切之后,正想歇一歇,助理小何以他通常的彬彬有礼的语气说:“郑导,这里有五盘录音带,不知是什么内容,要不要听一下?”录音带在办公室里已放了四五年,一直以为是父亲朋友的口述回忆,本想闲下来再作处理。小何把录音带插进机器,传出来的声音使我震动了:

她,声线很年轻,只在中低音部分,偶尔有些沙哑,听起来极近,又很远;稔熟,却竟陌生;亲切,似乎疏离。空间和时间被一个很特别的气场包裹着,那是一种坦荡的从容不迫.又是率真的性情担当,对事,切切地急躁乃至激动,对人,殷殷地照应和体贴,一如她往昔的为人行事。

这一切都发生在“那时”——

20多年了!她,是妈妈的声音!时隔那么久才出现,无法解释!那是因缘吧。

声音,来自声带的振动,声带的振动源于气息的推动。气息的推动来自肺的呼吸,肺的呼吸源自肌肉的运动,肌肉的运动靠血和氧的充实,而血和氧——便是生命,那铮铮在耳的声音,是鲜活滚烫、有血有肉的妈妈的生命在流动着!

我听到了妈妈还在呼吸,她的血液还在搏动。

只听了几分钟,实在不忍听下去了,于是请小何马上把录音数字化,但嘱咐他工作时务必带上耳机,只在我的心智承受得了的时候,才可打开监听。

生抑或死,存抑或无,20年前妈妈走时的了结,重又突现,我的感知突然分裂,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去接受。于是,意识一时迷惘,陷入欲哭无泪的抑郁之中,有时需服药方能平复,我不得不向责任编辑小曼告假,要求把整理完稿的日期往后挪两周。

或许爸妈知道了,都到梦里来看我:

——那夜,我搂着爸爸,指间的感觉是他临终时背部一根根突出的肋骨,肋骨抽动着,我也哭出声来。

——爸爸站在武康大楼的阳台上,大片阳光穿过他的背影冲进屋子,金黄色的逆光,很亮,刺眼,很幸福很幸福。

——有天,妈妈走过我面前,怒目圆瞪,理都不理,那是对我不满时经常的表情,很凶,不知道为了什么,真的好怕!

——温柔地,我被妈妈搂在怀里,吮吸着她的乳汁,她胸好软好软,我很小很小,奶水甜咪咪的。

那都是梦,其实,他们只想告诉我,他们不在这边、这时;而在那边、那时……

但有一天,妈真的回来了!今年初夏的一个深夜,《民族万岁——郑君里日记1939—1940》的第三次注释刚刚完成,《我和君里》的最后一稿才截稿,我正长舒一口气。突然,一阵凉风刮起,落地窗那块沉重的窗帘被掀了起来,不可思议地飘停在半空,阳台外稀疏的灯光顿时一片漆黑,周围很冷很冷,心告诉我:妈来了!

我对着窗前那一片漆黑说:妈,你不是要出自传吗?这不,《我和君里》已经完稿了。你走的时候,还忙着要替爸爸出选集,可最后还是没有遂愿。现在,好消息来了,2014年,十卷本的《郑君里全集》要出版了!这些事你都牵挂了20多年了吧?现在,所有这一切,几乎在这两三年里都要实现,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白窗帘开始慢慢舞动,又渐渐垂停。我知道,妈妈心愿了了。

《我和君里》是黄晨的绝唱,我想,她用尽了最后的心力,是要对世人说:君里这个人一辈子是忠于“一个党”——中国共产党、“一项事业”——影剧艺术、“一个女人”——黄晨。

黄晨亦然。

这一切,融化着他们的骄傲和悲伤,有良知之魂,有救赎之心,有生生死死之殇,有相携相扶之慰。其实,不仅是爸妈,还有数以万计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也是把灵魂奉于躯壳之上,一齐蹒跚踉跄地探寻疾走在艺术的阡陌之间。

如此,荦荦大端,才是“那时”!

所以,今世,会有那么多人,那么久了还崇尚着“那时”。

所以,我们倘若还不能使明天比今天变得更美好,但至少不能使今天比“那时”变得更糟糕——特别是我们的灵魂。

郑大里

2013年9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