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去问哲学家吧(19位思想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新华博识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日)泷本往人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去问哲学家吧(19位思想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由泷本往人著,是为了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你”而写的。

假如过去的哲学家听到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说出这些烦恼与纠葛,不知道他们会做何反应?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笔者尝试揣摩哲学家听到这些“世间的意见”后可能的反应,并由此完成本书。

内容推荐

你是否希望能活得更像自己,更了解自己?你是否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世上获得成功?你想得到幸福,乃至成为有钱人吗?还是你总是闷闷不乐,不相信任何事物,讨厌与人交际,觉得人生很痛苦呢?

《去问哲学家吧(19位思想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由泷本往人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奇妙的设定,假设古往今来的哲学家若听到了21世纪的我们内心许多的烦恼,他们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建议。《去问哲学家吧(19位思想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作者由此介绍了19位哲学家,不仅让任何对自己和己身所处环境有所疑问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解答,更以人类亘久不变的烦恼为主轴,介绍并建构了从苏格拉底以降两千多年的哲学架构。哲学不再遥不可及,你的心灵导师就在其中。

目录

第一章 再也受不了不懂装懂──“无知之知与灵魂的锻炼”

 “哲学家”诞生

 愚者的胜利──发现“道理”

 不畏惧死亡

 磨炼灵魂

 说真话

 作为罪犯的苏格à底

第二章 你还在寻找自我吗──“我思故我在”

 “我”的发现

 怀疑一切事物

 不可怀疑“你正在怀疑”

 疯狂与主体──我疯狂,故我不存在

 作为科学性观察主体的“我”

 别人能够理解我吗?

 “我”指的是??

 为什么我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

 把你科学化的我

第三章 还没发现敌人的真面目?──“规定与理想界”

 从思考的我到行动的我

 科学改变人类

 何谓“理性”

 现象界与理想界

 自由与规则=定言令式

 永远的和平与眼前的和平

 为什么不能说谎?

第四章 你还在期盼他人的认同吗──“认同及主人与奴隶的辩证法”

 生于革命时代的黑格尔

 近代哲学的完成者

 “自我意识”与“我”的不同

 依赖他者的“我”

 主人与奴隶的辩证法

 希望得到认同

 他人使我自由

 唯我论与认同论

第五章 因此你没有得到报酬──“劳动异化与阶级斗争”

 劳动的我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为什么越劳动越辛苦?

 价值与货币的哲学

 社会或阶级差异

第六章 所以你没得到满足──“性欲与潜意识”

 发现“潜意识”

 欲望与现实之间的争执

 在梦中意识到潜意识

 人为什么会做梦?

 无法满足愿望的“意识”

 性(欲)与家族

 本我与超我

 没有结束的治疗

 灵魂的锻炼与他者的关怀

 被滥用的弗洛伊德

第七章 因此你无法独立──“超人与永劫回归”

 瞧!这个人

 强烈的自我肯定

 上帝已死

 从奴隶到主人

 道德家的尼采

 自由与道德

 永劫回归——人生的肯定性

 作为凶器的疯狂

第八章 害怕面对现实──“还?与中止判断”

 正视现实

 现象学的特征

 从认识到真理

 现象学还?了什么?

 共同理解的可能性

 接近事实本身

第九章 害怕自由地活着──“纯粹绵延与直觉”

 在变化中生存的“自由”

 什么是“想象”?

 超越时间的“纯粹绵延”

 生命冲动

第十章 害怕孤单一个人──“无法说的话与语言游戏”

 “独自一人”的不安

 大放异彩的生涯

 符号·学与人生

 界定能够思考的事物

 语言游戏

第十一章 无法幸福的自由──“自然与神”

 “幸福”在哪里?

 读解困难的原因

 《伦理学》的定理

 自然、上帝与人类

 幸福的追求

第十二章 看不到未来的?因──“此在与沉沦”

 向死而生的人类

 此在的我

 此在与死亡

 此在中的他者

 本来的生存方式、死亡方式

 此在与谁有关?

 对于存在的追问

第十三章 被迷惑的理由──“身体与互为主体性”

 扰乱身体之谜

 身心二元论的缺点

 从身体发出来问题

 什么是互为主体性?

 破坏唯我论的内部障碍

 无法对焦的世界

第十四章 结果,你想要做什么──“存在与自由”

 行动的知识分子

 萨特的功绩

 存在与自由

 他者的目光

 荒谬与反抗

 结构主义诞生

 自由与他者

第十五章 结果,你想要说什么──“体系与任意性”

 说了就明白吗──语言的任意性与文化体系

 苹果与Apple──共时性的语言分析与音系学

 名称与意义的分歧

 语言的多元性

 索绪尔的哲学意义

第十六章 结果,你想成为什么──“结构与野性的思维”

 文化人类学与哲学

 批判存在主义的结构主义

 为什么近亲结婚是禁忌?

 野性的思维

 一个人无法“成为”任何东西

第十七章 你的未来无法改变──“知识与权力与生存美学”

 生存在没有未来的社会中

 没有被选上的可能性

 横断面的知识考古学

 “同一者”与“他者”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古典主义时代

 转移到近代知识

 作为他者的疯狂的历史

 优雅地生存

 自我锻炼与友爱

第十八章 你的想法无法传递──“延异与款待”

 德里达的想法是否被了解?

 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延迟与痕迹

 何谓“延异”?

 正义与解构

 在他者之间思考

 款待

第十九章 你的日常生活没有结束──“重复与欲望机器”

 二十一世纪的开端

 重复是革命

 习惯、记忆、永劫回归

 与“他者”共存的方法

 欲望机器与无器官身体

 生命=现实

 蛋与地下茎

结语:希望与梦想

谢词

试读章节

“哲学家"诞生

我们总认为哲学是非常遥远而深奥的学问,与我们毫不相干。当然,从结果来说的话,或许哲学也确实位于那样的高度。不过,看待哲学的重点在于出发点。发问是哲学的起点。这对你而言可是一点也不遥远。在你的内心一定也存在着“哲学”,至少也会有哲学的嫩芽。

本书的目的是在世间发掘哲学嫩芽,提供你与哲学对话的契机。本书并不打算描绘哲学的整体样貌,或许这与一般所谓的正统哲学不一样。不过,在本书中,你将会与各式各样的哲学家相遇。

首先登场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他在不曾有人来过的未开发土地上,凭靠着自己的力量前进。没错,他就是哲学之父。在哲学还没有任何固定的规则、说法、陈述内容或是主题时,苏格拉底创立了哲学。喔,不,应该说他本身就活在哲学之中。

苏格拉底的发问一定撼动了很多人的内心。本书所说的“哲学”指的就是这样的“力量”。简单地说,就是认真地看待生存与思考的问题。正因为这点才造就了后来“哲学”的形成。

现在,只要提到苏格拉底,人家就会给他一个“哲学家”的封号。因此,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大家都会以“啊,因为他是哲学家嘛”这样的态度接纳他。不过,当时的雅典人可不这么想。除了苏格拉底的学生之外,其他的人大概都认为苏格拉底只是个古怪的人。他只会让所有的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所以大家对他总是感到厌烦。

例如,假设你被人指摘“你很无知”。大部分的人都会反驳:我才没有哩。或是对说出这话的人感到讨厌。就算对方说的是事实,自己也不想被人挑明了说。这是一般人的心态。但是,有一个人却毫不忌讳地率先说出“我很无知”,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

愚者的胜利——发现“道理"

事件发生的开端是,当时希腊人信奉的神只发出“苏格拉底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这一神谕。奇怪了,为什么这么愚蠢的我会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听到神谕的苏格拉底认为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世上知名的智慧之士多的是,例如掌握人心的政治家,脑中记得许多故事内容的作家,或是拥有他人所没有的特殊技能的工匠等。苏格拉底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虽然神谕这么说,但是苏格拉底却无法理解。于是他直接找这些人谈话,也就是找他们“对话”。

当他一一拜访这些人之后,发现他们都只是假装自己掌握事情的真理,其实那些都只是外在的假象。实际上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懂。而且,他们不仅对于自己的无知毫不自觉,就算是被苏格拉底明白指出这点也不愿意承认。他们的这般表现就如同“国王的新衣”一样。

当然,那些人确实拥有某些“知识”、“技巧”或是“才能”,也确实很厉害。然而,就算他们拥有这些,却也说不出个道理来。他们无法说出任何依据或意义。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没有“智慧”(sophia)。苏格拉底如此认为。

苏格拉底并不像上述那些人拥有什么东西,他只知道自己是无知的。毋宁说,他打算向拥有“某些东西”的人学习“智慧”。光是这点,说得出自己无知的苏格拉底就比那些人有远见。而且,他也能够问出“为什么”。这点非常重要。苏格拉底认为拥有世间“智慧”的人与自己的差异就在于此。

但是,没有人愿意理解苏格拉底的想法。以往坚持类似说法的人都被称为智者(sophist)。不过,他们追求的是“辩论术”。他们的目的只是想以自己的想法说服对方。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与那些被称为智者的人不同。他认为不断发问很重要。这就是“爱(Philos)智慧(sophia)”,也就是“哲学”(Philosophy)。

苏格拉底总是在众人面前“发问”。简单地说,就是他总是在众人面前驳倒对方。因此,他遭遇众多的憎恨与敌意,最后终于被告上法庭。然而,苏格拉底认为他是被怀抱敌意的人误解。如果自己有任何责任的话,那就是让很多人内心感到困惑与羞愧。因此,他完全不打算停止“发问”。

但是,对于被如此指摘的人而言,被苏格拉底问倒就如同自己的信念或常识遭到否定。就算自己觉得苏格拉底所说的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自己一生所仰赖的基础遭到动摇,当然会对苏格拉底产生不信任感与敌对的态度。假如你批评别人不懂装懂,直指对方“什么都不懂!”的话,对方一定会感觉不舒服。不过,苏格拉底承受这样的情绪与压力,同时也追求位于前方的真实。这样的态度正是哲学的态度。

P4-6

序言

本书是为了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你”而写的。

我相信你有积极的欲望,希望自己活得更像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希望了解自己,希望能够在这世上获得成功,希望得到幸福,希望成为有钱人,希望受到大家的喜爱,希望能够活得久一点,希望更认真地过日子,等等。或者你总是抱持着消极的心态,老是感到烦闷,不相信任何事,讨厌与人交际,觉得人生很痛苦,什么都不想做,希望有人来做点什么,等等。

假如过去的哲学家听到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说出这些烦恼与纠葛,不知道他们会做何反应?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笔者尝试揣摩哲学家听到这些“世间的意见”后可能的反应,并由此完成本书。

本书建议你将自己“哲学化”。

这里所说的“哲学化”指生存所需的“磨炼思考的能力”。这并不是单纯解释或理解既有的哲学内容,而是提出日常性的哲学问题,帮助我们活得更轻松,也就是利用哲学建立“自我”。

本书总共介绍十九位哲学家。

本书介绍的哲学家在历史上的位置如下:

①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

②支撑近代欧洲社会的是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

③对于近代展开根本性批判的有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等;

④重新建构二十世纪哲学的有胡塞尔、柏格森、维特根斯坦等;

⑤颠覆二十世纪哲学的有斯宾诺莎、海德格尔、梅洛一庞蒂等;

⑥二十世纪的哲学是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以萨特与索绪尔、列维一斯特劳斯的对立为代表;

⑦二十一世纪的哲学始于福柯、德里达与德勒兹等。

虽然本书的架构与一般的哲学入门书类似,不过,也不全然沿袭固定的哲学教义体系。“近代”之前的哲学或是欧美以外的哲学很少提及。此外,本书的目的也不在于传授哲学的知识或技术。

本书是帮助你磨炼思考以度过二十一世纪的“实用”书。

这里所说的“哲学”指生存在现代的我们“重新检视”被视为“常识”的想法。

本书的目的是“重新检视”哲学里的“批判”,而非“否定”或“批判”“常识”。

因此,读过本书之后,如果你的思考方式能够变得不同于以往的“常识”,本书的目的也就算达成了。

当然,“常识”也是很重要的。只是,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并不是正确的态度。应该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如果到最后还是回到“常识”的想法也没有关系。

祝愿各位能拥有“常识”以外的观点,能够坚强地度过二十一世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