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屡破大案、神探辈出的FBI是否还能延续百年传奇?FBI究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斗士,还是扼杀民主的元凶?百年的忠诚与背叛,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得主蒂姆·韦纳最新震撼力作!
《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将会为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底。70000多页绝密档案,200多位特工口头记录,美国最权威、全面的间谍史年鉴!再现百年惊心动魄的谍报大战,是迄今为止FBI作为情报机构最全面的一部历史巨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美)蒂姆·韦纳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经屡破大案、神探辈出的FBI是否还能延续百年传奇?FBI究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斗士,还是扼杀民主的元凶?百年的忠诚与背叛,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得主蒂姆·韦纳最新震撼力作! 《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将会为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底。70000多页绝密档案,200多位特工口头记录,美国最权威、全面的间谍史年鉴!再现百年惊心动魄的谍报大战,是迄今为止FBI作为情报机构最全面的一部历史巨著! 内容推荐 《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首度揭开FBI不为人知的惊天内幕!再现间谍、情报与权力的极致艺术! 胡佛为什么能长踞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宝座达48年之久?他凭什么权倾朝野,令8届美国总统、16任司法部长都忌惮三分? 到底谁是肯尼迪遇刺的幕后黑手?里根遇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内幕?为何FBI与CIA强强联手也难查出真凶? 尼克松是怎样下台的?“水门事件”是否早已注定?FBI为何甘愿充当替罪羔羊? FBI是如何将马丁·路德·金拉下神坛的?它真的是美国民权运动的刽子手? 本·拉登真的死了?为何FBI早已得知情报,却还是未能阻止“9·11”惨剧的发生?时至今日,为何恐怖主义的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 作为联邦调查局的缔造者,胡佛将情报、间谍与权力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纵然它践踏了民主,纵然它危害了自由,但联邦调查局仍然毫无忌惮的以秘密情报作为利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张牙舞爪。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蒂姆·韦纳经过缜密调查,参阅长达70000多页的最新解密文件,并汇集胡佛的绝密档案以及200多位长期与胡佛共事的特工人员的口述记录,以最客观真实的角度描述了胡佛跌宕起伏的一生。曾经覆雨翻云的FBI光环为何渐渐淡去,未来FBI将在美国的世界布局中扮演何种角色,胡佛时代会否再现,《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将会为你一一揭开谜底。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美国特务机关的诞生 第1章 无政府主义盛行 第2章 革命浪潮席卷全美 第3章 卑劣的叛国者 第4章 美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5章 胡佛先生是谁? 第6章 光天化日下的“地下活动” 第7章 监视从未停止 第8章 任何人都可以挥舞红旗 第二部分 在世界大战中壮大 第9章 日益猖獗的间谍活动 第10章 民主国度的“禁卫军” 第11章 秘密情报之争 第12章 扼杀美国的阴谋 第13章 FBI开始扬帆起航 第14章 “我们可以监视任何人” 第15章 重新划分世界 第三部分 在冷战中呼风唤雨 第16章 自由世界的“盖世太保” 第17章 将美国带入冷战 第18章 “赤色法西斯”泛滥 第19章 另一个“珍珠港事件” 第20章 核垄断之争 第2l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22章 “麦卡锡主义”的幕后黑手 第23章 FBI不需要遵守规则 第24章 到处都是苏联人的身影 第25章 “索洛行动”收获甚丰 第26章 肯尼迪的桃色事件 第27章 “全方位”暗杀上演 第28章 危险机构的恐怖执掌者 第29章 “独裁者”的恐怖统治 第30章 今天你被窃听了吗? 第31章 总统的靠山 第32章 FBI已经无法无天 第33章 必须信任胡佛 第34章 胡佛已成孤家寡人 第四部分 恐怖主义阴影下的FBI 第35章 谁能比得上胡佛? 第36章 FBI的末日 第37章 “空中楼阁”的倒塌 第38章 FBI陷入严重危机 第39章 说谎的代价 第40章 卡扎菲策划了洛克比空难? 第41章 “9·11”事件的前兆 第42章 直插美国心脏 第43章 本·拉登现身 第44章 被控制的“9·11”事件 第45章 窃听是为了保护美国 后记 试读章节 1917年4月,美国宣布参战。当美军第一支劲旅在法国登陆时,眼前的恐怖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在后方,对于德国特务的大肆破坏,美国民众感到极度惊恐。一年前,敌人袭击了美国的一个大型军火库,当时仓库中的弹药即将被运往前线,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巨大的恐慌。时值仲夏,夜深人静之时,在纽约港的黑汤姆岛,2000吨炸药突然被人引爆,造成7人当场死亡。爆炸的冲击波震碎了曼哈顿千家万户的窗户,弹片在自由女神像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胡佛在司法部战争应急司任职,负责防范敌人的下一次突袭。他不仅斗志昂扬,而且能力极强,善于为上级提出建设性意见,所以深受该司的司长约翰·洛德·奥布莱恩的赏识。“胡佛经常在星期天和夜间工作,就像我一样。”奥布莱恩回忆道,“正是因为他宵衣旰食,我才屡次提拔他。” 胡佛很快就晋升为敌侨局局长,负责搜捕并监禁美国境内的外国政治嫌疑犯。当时胡佛年仅23岁,在他的监督下,有6200名德国人遭到羁押,45万名德国人处于联邦的监控之下。24岁时,胡佛就担任刚刚成立的司法部反激进司的主管,开展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恐怖主义行动,对境内数以千计的激进嫌犯进行全力围剿。他没有枪支弹药,秘密情报就是他的武器。 胡佛出生于1895年元旦,是4个孩子中最小的。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公务员。父亲迪克森有严重的抑郁症,这不仅让他失去了政府制图员的工作,而且导致英年早逝。母亲安妮虽然不苟言笑,对儿子却格外宠溺。直到母亲去世后,胡佛才离开家门。他曾经告诉几位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助理,考虑到糟糕的婚姻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他担心自己也会选错伴侣,所以才一直保持着单身,所以他才一直维持单身。 胡佛对人异常冷漠,即使是他的至亲和仅有的几位好友,也摸不清胡佛的内心世界。他的侄女玛格丽特·芬内尔从小就跟着他长大,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即便如此亲近,芬内尔对胡佛的了解也并不比别人多。“有时候我觉得他真的不愿意与任何人亲近。”芬内尔回忆说。除了对上帝的虔诚和对祖国的忠贞以外,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对别的事物产生过爱。 胡佛不仅懂得如何列队行军,而且擅长辩论。在华盛顿特区中央学校军训队和辩论队的经历是他青少年时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中央学校的辩论队在华盛顿特区首屈一指,而胡佛则是这支辩论队中的佼佼者。该校校报对他的竞争精神以及“冷酷无情的逻辑”大加赞赏。在险胜另一所大学的辩论队后,胡佛曾告诉校报:“辩论是人与人之间智慧的较量,为我树立了现实且有益的人生榜样。” 高中毕业后,胡佛就开始为美国政府工作。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他周围的环境。胡佛家位于国会山东南,其间仅隔6个街区。山顶上矗立着参众两院装饰有枝形吊灯的会议厅,巍峨森严的最高法院,以及带有拱形天花板和彩色玻璃的国会图书馆。对青少年时期的胡佛来说,国会图书馆就是他世俗生活中的神圣领地。那里收藏了美国所有的出版物,阅览室里总是一片静谧,置身其中总会让人觉得所有的知识都触手可及。胡佛在国会图书馆谋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职务,白天在图书馆里工作,傍晚时分和夏天的早晨就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由于馆中图书的分类制度错综复杂,长期从事分门别类和检索信息的工作让胡佛获益匪浅;不仅如此,还让他赚取了学费。 1917年6月,他获得了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随后他报 名参军,后来却进入了司法部,在国内战场上抗击敌人。 1917年4月6日,即美国参加一战的当天,伍德罗·W.威尔逊总统签署行政命令,授权司法部可以未经审判就逮捕和监禁任何被认为不忠于美国的外国人。他警告美国民众:“德国派出的间谍已经混进了我们的社区乃至政府部门,这些人正在暗中兴风作浪。”总统的这番言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这种恐慌让司法部的工作变得更加沉重不堪。奥布莱恩说:“当美国宣战后,有人就是希望看到全国上下一片恐慌。” 在奥布莱恩的监督下,胡佛及其同事在战争应急司和敌侨局狭窄闷热的房间里挥汗如雨忙得昏天暗地,对一份份支离破碎的报告进行严密筛查,以便从中发现针对美国的阴谋。就像消防员一样,他们听到的警报绝大多数都是虚惊一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压力”,据奥布莱恩回忆,政客和民众纷纷指责他们,动不动就“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传闻”而“随意起诉”和“公然镇压”美国及外国嫌疑人。在黑汤姆岛爆炸事件之前,“美国人没有遭遇过任何颠覆性活动,”他说,“政府部门同样疏于防范。”但是,在这起事件发生后,当局接到了成千上万份关于潜在威胁的报告。美国领导人担心,敌人可能随时随地发动袭击。 黑汤姆岛爆炸案的幕后主使是德国人。1914年夏,一战在欧洲爆发后,德国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他们阴谋策划渗入华盛顿内部,并对华尔街进行暗中破坏。他们秘密招募爱尔兰和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准备在美国境内发动袭击。他们将墨西哥和加拿大作为反美地下活动的避风港。1915年初,那时胡佛还在夜校攻读法律,德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弗朗茨·冯·帕彭上尉接到来自柏林的密令——动摇美国参战的决心。随后,冯·帕彭开始在美国展开宣传攻势。德国人暗中掌控了纽约的一家大型报社——《晚间邮报》。他们还派出爪牙,企图收购《华盛顿邮报》和《纽约太阳报》。政界掮客、腐败记者和黑心侦探成了德国人物色的目标。 1915年5月7日,德国一艘U形潜艇的鱼雷击中了英国客轮“露西塔尼亚号”,导致1119人丧生,其中包括274名美国人。事后,德国大使忧心忡忡地拍电报给柏林:“无可否认,我们的宣传攻势可能已经彻底失败。”对这次袭击平民的行为,美国感到异常愤怒,德国在美国的政治和外交地位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威尔逊总统下令对德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所有人员进行密切监视。国务卿罗伯特·兰辛派遣秘密特工对德国外交官实施窃听。1915年年底,美国将帕彭及其随员驱逐出境。 当胡佛来到司法部后,奥布莱恩刚刚审讯并判处了一名德国间谍——弗朗茨·冯·林特伦上尉,这起案件在当时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在“露西塔尼亚号”沉没前数周,林特伦携带伪造的瑞士护照来到纽约。按照德国高级指挥官的命令,他招募了一群纽约码头的闲散海员、激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分子、华尔街的一个高级骗子和芝加哥一名酗酒成性的国会议员,妄图利用骗术和燃烧弹破坏美国的军事工业。由于担心自己的阴谋败露,林特伦逃离了美国。当他到了英国后,被英国负责监听德国电报的情报官员抓获,并且在伦敦塔里对他严加审问,最后交由美国司法部起诉判决。 “美国从未经历过类似事件,”林特伦被捕后,威尔逊总统在国会陈词,“在此之前,这种事情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正因为如此,我们事先才毫无防范。” “恐怖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是对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最为严重的威胁,”威尔逊总统说,“我们必须清除这些丧心病狂、背信弃义和无法无天的势力……利用我们手中的力量迅速将其一网打尽。” 而这种力量的操纵者正是胡佛和联邦调查局。P6-9 序言 是恶毒诅咒,还是忠诚的捍卫者? 《FBI罪与罚》讲述的是联邦调查局作为秘密情报机构的全部历史。我们通常认为,联邦调查局是一个逮捕罪犯和维持法治的警察机关。然而,无论是今天还是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打击恐怖势力与间谍活动并获取秘密情报才是联邦调查局的第一要务。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宪法》的缔造者就已经预见到联邦调查局的这一职责可能带来的冲突。一个不受羁绊的民族必须同时拥有安全和自由,这二者既相辅相成,又势同水火。在过去几十年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联邦调查局甚至不惜违法,监视、窃听和入室行窃等手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是对民主制度的诅咒,然而联邦调查局却拥有这样的特权,这让它成了自由美利坚如影随形的对立面。 《FBI罪与罚》记载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民主体制与秘密情报活动之间的持久冲突、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人们为了两者兼得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本书不包含任何捕风捉影的消息与道听途说的引言,书中涉及的所有事实都有据可查。最近刚刚解密了70000多页的文件,其中包括J.埃德加·胡佛卷帙浩繁的情报档案汇编,以及在胡佛长达48年任职期间及其后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的200多份口头记录,而《FBI罪与罚》就是基于这些资料完成的。 在这个美国世纪的中心,胡佛就像一尊浑身包裹着污垢的雕像。拥趸将他视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天才,反对者却将其斥作“一个该死的小人”,这也是肯尼迪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对他的评价。时至今日,数百万美国人对他的了解仍然仅限于这样一幅漫画:一个穿着芭蕾舞裙的暴君和有异装癖的怪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数年来解密的文件逐渐揭开了胡佛的神秘面纱,传奇色彩褪去,他的形象日益明朗。他实施了一系列在当时看起来似乎匪夷所思的秘密行动;在冷战时期最黑暗的岁月里,直接对前苏联和中国领导人进行暗中监视;对纽约和华盛顿发出了内容详尽的自杀式空袭预警;阴谋策划政变,推翻外国民选领导人的统治;采取狡诈手段,削弱美国总统的地位。 胡佛不是一个恶魔,而是美国的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1~1527年,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君主论》外交家和历史学家,的作者。他所主张的一套统治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成了不择手段、无视道德和侧重权谋的现实政治的代名词。——译者注)。他诡计多端,刁滑奸诈,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自己的敌人。他是美国情报工作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国家监视体系的始作俑者。政府部门计算机库卷宗上的每一枚指纹、个人资料和生物识别数据中的每一个字节都可以追溯到胡佛身上。 胡佛是操纵舆论的高手。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施展政治权术,他常常置道德准则于不顾。在长达55年的时间里,他始终热衷于打击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就预见到了我们今天面临的灾难性威胁。但是,胡佛建立起来的制度在他死后几乎消失殆尽,直至3年前,国家安全行动才开始按照法律规定卷土重来。 除了总统表示“要确保严格执法”的宣誓以外,联邦调查局始终没有一个法定纲领。然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总统都偏离了这一神圣的誓言。在他们的指使下,胡佛打击的对象既有恐怖分子,也有和平主义者;既有三K党徒,也有民权运动领袖。 按照他们的命令,联邦调查局公然违背《人权法案》的自由精神,行使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的权力。“任何处于战时的总统都不会对美国宪法产生太多顾虑”,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司法部部长曾经这样写道。从那以后,每一位总统都会认为,美国正处于交战状态。 《FBI罪与罚》记录了总统授权下的非法拘捕、强行入室、暗中盗窃和监视窃听活动。在本书中,对于某些著名的刑事司法案件,比如大萧条时期的反黑帮斗争以及警方与大卫教派展开的血腥激战,作者只是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了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情报活动上,因为后者才是美国一个世纪以来与恐怖分子、外国间谍、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进行斗争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这场战争的指挥官们,即总统、首席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等,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滥用了手中的职权。然而,在民主社会中,他们还做不到只手遮天。胡佛在晚年曾经拒绝执行尼克松总统的非法命令。2001年9月4日,罗伯特·米勒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为了抵制布什总统要求实施非法监视的命令,米勒递交辞呈以示抗议。他说,如果人们在反恐战争中失去自由,美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对于联邦调查局的领导者来说,这一冲突贯穿始终。美国民众需要了解这场斗争的历史,否则当下一次危机袭来时,他们就会为了安全的承诺而拱手交出自由的保障。他们的安全也许加强了,但是他们的自由却减少了。 后记 本书的刊行离不开罗伯特·D.卢米斯,他已经在兰登书屋从事出版业55年之久,相当于J.埃德加·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时间。罗伯特认识胡佛,从前,他们偶尔还会一起喝上两杯杰克丹尼威士忌。我经常与罗伯特在一起工作,我的手稿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的手里拿着一支铅笔。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经历之一,只有最幸运的作者才能拥有。 此外,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兰登书屋杰出的团队。在此,我要对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吉娜·森特雷罗、汤姆·佩里、苏珊·卡梅尔、本杰明·德雷尔、特丽萨·佐罗、本·斯坦伯格、安迪·沃德、阿米莉娅·查克曼、阿维德·巴什拉德、埃里卡·格雷贝尔、苏珊娜·斯特吉斯、丽萨·福伊尔、理查德·埃尔曼、史蒂夫·梅西纳、卡罗尔·洛温斯坦、苏珊·特纳、贝克·斯特凡、芭芭拉·费隆和丽萨·巴恩斯。我要感谢世界上最优秀的出版经纪人凯西及其助理,戴维·哈尔彭、路易斯·奎尔和迈克·吉莱斯皮。此外,我还要感谢F.理查德·帕帕斯骑士和民用航空管理局的马修·斯奈德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FBI罪与罚》在创作之际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诸多文件被陆续解密,近几个月来,联邦调查局公开了数以千计的记录,为本书的写作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调查局的官方历史学家小约翰·H.福克斯及其助手将这些文件在网上刊登,他们的举动值得我们称赞。 本书中涉及的很多口述历史均由“联邦调查局前特别探员协会”编纂和出版,书中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该协会的书面和口头许可。“电子前沿基金会”戴维·索贝尔,根据《信息自由法》,历时26年,终于使J.埃德加·胡佛的情报档案得以解密。这一结果离不开索贝尔和联邦调查局的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联邦调查局的公共关系小组技巧娴熟、经验丰富,甚至能够与五角大楼的团队相提并论。笔者之所以没有选择直接与他们一起工作,是为了保持本书的客观立场,以及避免书中内容像新闻稿那样味同嚼蜡。尽管如此,联邦调查局仍然在网上提供了大量公开信息,对于一个受到保密制度约束的机构来说,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我从事秘密文件和秘密机构调查工作长达25年。作为一名圈外人士,对于只有极少数内部人士才会了解的政府秘密行动,我很难掌握其全貌,所以本书不无缺憾。联邦调查局的历史作为美国过去百年历史的一个章节,我相信,书中的记录,读者不言而喻。 如果不了解我们的历史,将来我们就会甘愿放弃我们的自由。“全民政府却没有普及的资讯,或者没有获取资讯的途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或悲剧的序幕,甚至两者皆然,”在美国建立自由共和国之初,詹姆斯·麦迪逊总统曾经这样写道,“知识将永远主宰无知,一个民族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必须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 书评(媒体评论) 《FBI罪与罚》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穿透迷雾,深入到这个神秘机构的各个角落,探究历史上的众多谜团。 ——资深媒体人 时事评论员 曹景行 《孙子兵法》说“上国伐谋”,几千年前就指出信息决定战争胜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情报战的功臣,但它滥用公权又侵蚀了国民的自由和国家的民主。古今中外的政权也面临这两难局面。《FBI罪与罚》关于此点的描述更是深入肺腑,动魄惊心。 ——著名香港军事评论员 凤凰卫视主播 马鼎盛 FBI的任务是保护美国,捍卫宪法。它既伸张正义,又凌驾规约;既功绩卓著,又丑闻迭出,是一个恩怨交织须臾不离的复合体。在FBI内部,每个人都让自己尽可能隐蔽起来或沉默不语,不动声色,用FBI特有的方式,干着世界上最为神秘的事情。日出日落,FBI沉浸于罪恶和阴谋、高贵与谦逊、睿智和善良其间不能自拔。 ——知名军事评论员 前总参谋部上校 反恐专家 岳刚 FBI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维护和平的斗士,也是扼杀民主的元凶。作为它的缔造者,胡佛更是将间谍、权利与情报的艺术发挥到极致。《FBI罪与罚》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再现联邦调查局百年历史,是描写间谍方面一本难得的好书。 ——军旅作家 海南省作协秘书长 著有《第39天》 梅国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