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意旨行事”
——刘少奇与毛泽东
1922年9月初,长沙的夜晚已不像白天那样,令人感到燥热。阵阵凉风吹拂而过,说不出的畅快。在清水塘畔的毛泽东家,灯还在亮着。坐在灯下的毛泽东、刘少奇正在交谈……
“少奇,我前几天到安源去了,了解到那里举行罢工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也感觉到那里还缺少得力的党的干部。要领导1万多工人的大罢工,隆郅他们的担子太重了。所以,我们商量,把你派到那里去,参加领导即将举行的大罢工。”毛泽东以征求意见的口吻,交代着工作任务。
“我?”
“是的,你有领导长沙土木工人和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的经验,派你去,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好!我去。”刘少奇神情中现出激昂斗志。接着又说:“都说安源是个‘小上海’,还真想去那里看看哩!”
“既然决定去了,那么,我先给你讲讲那里的情况好吗?再商量商量下一步怎么干。”
屋外一片宁静。屋里的灯,一直亮到东方发白。
9月11日,受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的指派,刘少奇赶往安源。到那里后,刘少奇、李立三等又收到毛泽东的来信。根据信中关于罢工时要取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要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的要求,他们决定在罢工中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9月14日凌晨,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大罢工揭开了序幕。经过5天的坚持与斗争,罢工以胜利宣告结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坚决执行了毛泽东在写给他的信中所作的“关于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的指示,和其他同志一起,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了工作的大转变,及时迅速地组织革命力量转向农村,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广大的华北敌后根据地。在与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中,刘少奇对其他同志说:“我们北方局,不仅成为抗日的根据地,也是支持毛泽东同志与王明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的根据地。”在击败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尖锐地指出:“如果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就是经过蒋介石和阎锡山,那只是片面的服从。”对此,毛泽东在全会的结论中肯定地指出:“少奇同志说得对。”在错误路线面前,毛泽东与刘少奇互相支持,共同斗争,其情景令人感动。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去重庆谈判。离开延安前,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确定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党中央主席职务。为保障毛泽东在重庆的安全及胜利归来,刘少奇耗费了极大的心血。他要求我军对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挑衅,必须给予坚决、严厉的回击。对此,有些同志产生疑虑,怕双方矛盾、冲突太尖锐,对毛泽东的安全会有不利影响。刘少奇解释说:“蒋介石是吃硬不吃软的,他只懂得拳头,不懂得道理。我们前方对他的打击越坚决、越沉重,在实际行动中越能显示出我们的力量,他越不敢轻举妄动,不敢触动毛主席一根毫毛,毛泽东的安全就越有保障。”最后他说:“这是毛主席动身前给我的指示,我在坚决按照主席的意旨行事。”人们的顾虑终于打消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从此,这一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张喜悦的笑脸。
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的生活,刘少奇更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繁荣富强,两人都是殚精竭虑,共谱新篇。1950年4月,刘少奇起草了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干部大会上的演说稿。他在演说词中指出:“我们目前的困难乃是胜利中的困难,进步中的困难,而胜利与进步的本身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一切因素。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创造出必要的条件,我们就能克服这些暂时的困难。”
演说稿写成后,刘少奇即送毛泽东审阅修改。毛泽东改后于4月29日复信说:“不要说‘今后一年是困难的最后一年’,因今后几年内都会有困难,而且仍将是相当严重的困难,不过将一年一年地减少罢了。”他还嘱咐刘少奇:“如时间来得及,请于你讲后即刻付排,送清样给我再看一次,然后发表。”后来,毛泽东在清样上又作了20多处修改。
1950年6月14日刘少奇所作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也是经毛泽东、周恩来等反复修改后才发表的。毛泽东还在他的手稿中作了长达700多字的大段补充,并专门为此写信给他,对土地改革中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等政策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1956年,在刘少奇主持起草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的过程中,还将草稿一部分一部分地送请毛泽东修改,毛泽东每改完一部分,都要附信说明他修改的情况……
在他们的合作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伊凌)
“伟大的妇女”
——刘少奇与宋庆龄
从20世纪20年代起,刘少奇和宋庆龄就互相知晓。刘少奇对坚决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宋庆龄十分敬佩,宋庆龄也知道刘少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和宋庆龄都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此后近18年的合作共事中,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和私人交往都十分融洽,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