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纪的长安城是世界级的繁华都市,它如一幅神秘的东方画卷,向世人展现着独特隽永的魅力,令人魂牵梦萦。漫步于今日的长安,当年的盛景已很难想象,我们唯有从文字里,从那悠悠的驼铃声响里,寻找盛世的风华……
大唐盛世繁荣的经济为它的子民擎起了一片高度开放的精神天空。各学术流派争奇斗艳,佛家、儒家和道家自由融合、均衡发展。诗、酒、茶三剑合璧奏出了盛唐文化的最强音,散发出大唐独有的浓郁芳香。在这片文化自由的天空下,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来自各方的思想,那五彩斑斓的光芒让人流连忘返,遐想无限。
《大唐的四张面孔之极盛风华》由东江月明编著。
盛唐,那段旖旎浪漫的时光让无数后人浮想联翩。开元盛世恢弘壮丽,歌舞升平的长安城,“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灿烂夜景,神秘浪漫的“丝绸之路”……使唐朝成为迄今为止最令人神往的古代王朝之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安史之乱后,往昔的繁华已成回忆,山河暗淡无光,田野尸骨遍地,就连玄宗与贵妃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也已成了人世间真真切切的悲剧。
《大唐的四张面孔之极盛风华》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开始,到晚唐宦官专权乱政结束。将王朝兴衰存亡的真相娓娓道来。历史从来不缺观众,缺的是真实的记录和准确风趣的表达。往事越千年,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好戏,将在这里浮出水面……
《大唐的四张面孔之极盛风华》由东江月明编著。
也正是如此,才让姚崇得以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真正地大展拳脚,实现其政治抱负。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继位的睿宗李旦,将姚崇重新调回了京师,做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算起来,姚崇是第二次坐上了宰相之位。但是这一次,他的政治生命并不是很长久,因为此时朝中大权大都落人了太平公主的手中,眼看着另外一个武则天就要崛起在朝堂之上,姚崇冒着被太平公主记恨的危险,向李旦提出建议。首先剪除支持太平公主的王侯势力,将他们派遣到各个州县去;其次则是将太平公主安置到洛阳,远离京师长安。如此一来,李隆基就能够稳坐东宫太子之位。
谁知唐睿宗不仅没有采纳姚崇的建议,反而将他的想法如实告知了太平公主,这样一来,姚崇便成为了太平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幸好李隆基早就看出了太平公主的企图,为了保护姚崇,李隆基向唐睿宗进言说,姚崇胆大包天,竟敢挑拨皇室兄妹的关系。经过商议,睿宗决定将姚崇贬为地方官。此次距离姚崇上任为宰相,尚不到一年的时间。
不久之后,也就是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率先出击,将太平公主的一干党羽一网打尽,从此从名义上到实际上,李隆基都成了大唐江山唯一的君主。姚崇政治生涯的黄金阶段也宣告来临。“十大意见”论时事
这一天,玄宗率领朝中众臣前去新丰(治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军队,按照制度,皇帝在外出巡,方圆三百里范围内,无论官职大小、地位尊卑,所有的州郡官员都需要去皇帝的行宫朝见。姚崇身为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刺史,应该按照规定前去朝见皇帝。除此以外,姚崇还得到了唐玄宗的秘密召唤,于是便立刻启程赶往行宫。
姚崇赶到时,玄宗正会同文武百官一起游猎,一见姚崇来了,皇帝顿时心下大喜。只是他担心,姚崇年已老迈,还能否出山为自己重整河山,整肃朝政?于是李隆基便问姚崇,是否能够骑马射猎?姚崇当即答道,自己不仅从小就会,而且到了20岁之时,更是精于此道,现在自己虽然老了,却希望还能够以呼鹰逐兽为乐,游戏于江湖之远、山水之间。
唐玄宗见姚崇如此自信,就让他加入了狩猎的阵营,只见姚崇在猎场上挥洒自如、动作矫健、身手灵活。静如猛虎假寐,动若狡兔飞驰。唐玄宗看了,心中大喜,甚是满意,遂决意重新重用姚崇。
狩猎结束之后,姚崇被叫进了唐玄宗的营帐之内。玄宗便向他问及对于当下国家局势的看法。对于玄宗的问话,姚崇成竹在胸、智珠在握。说得逸兴遄飞、头头是道,让唐玄宗感到心旷神怡、感慨不已,马上表示姚崇应当成为大唐的宰相。
面对皇帝的邀请,姚崇并没有立刻领旨谢恩,他对唐玄宗说,自己有十点意见要说明,只要唐玄宗做到了,自己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如果唐玄宗不能做到,则这个看似权倾朝野的宰相一职,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做的。
玄宗一听,顿时觉得很有趣,不管姚崇的意见是什么,且让他说个清楚,再加以定夺不迟。姚崇遂将自己的十条意见娓娓道来。
第一,自唐玄宗做了皇帝以来,朝廷依然延续武则天的做法,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这不利于安抚人心稳定朝纲,因此姚崇便建议唐玄宗废除严刑峻法,以仁义治理天下。
第二,朝廷曾经在青海一带被吐蕃打败,但是朝廷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连连对外用兵、征战不休。是故姚崇建议,希望朝廷在十年之内,不要妄动刀兵。唐朝内部刚刚经历了长达九年之久的变乱,正需要休养生息,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而言,唐朝都不适合对外发起新的战事了。所以对于姚崇这一条建议,唐玄宗是打心眼里赞成。
第三,宦官制度流弊无穷,一旦出现宦官专政的现象,就会构陷忠良、搅乱朝纲。但是自从武则天时期,宦官便得到重用,代表朝廷行使权利。所以姚崇便向唐玄宗建议,今后一定要杜绝宦官参与朝廷政事。关于这一点建议,唐玄宗并不以为然,因为在他夺回帝位的过程中得到了宦官的帮助,因此他对于宦官很有好感,也心存感激。所以对于姚崇的这一提议,唐玄宗并没有马上做出答复。
P8-P9
每每提起大唐,便仿佛闻到扑鼻而来的酒香,怡人的清酒沁人心脾,灼热的烈酒浓香醉人。唐代无酒不成诗,无论是“花问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自斟自酌,还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开怀畅饮,又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的放纵颓丧,诗人总会以酒为引,将满腔的豪气化作诗意,尽情挥洒。
如果把酒比作粗犷豪迈的男性,那么茶便是温柔宁静的女子,因为它,盛气凌人的泱泱大唐才多了一份恬静清雅、淡泊质朴。“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让我们闻到了茶的清香,品到了茶的醇爽;“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则让我们看到了文人雅士品茶对诗的高雅情趣。难怪提起唐诗,人们总有一种齿颊生香之感,仿佛它是被酒气和茶香熏染过的,品过之后余香四溢,却又沉在心底久久不能散去。酒与茶,动静之间,斟就了一个香气四溢的王朝,勾画着令人怀想的盛世年华。
盛世的气象不仅为浪漫多情的诗人勾勒了一幅绚烂至极的艺术天地,同时,也使无数异乡人神往不已。大唐,这个曾让无数外国友人魂牵梦萦的国度,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明。各民族文化的汇集融合,为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异域风情,把大唐映衬得尤为张扬飘逸。
然而,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朝代能逃过“盛极必衰”的历史宿命。“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前世风雨,后世尘烟,王朝更迭却山河依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夕阳西下,乌衣巷口的残砖碎瓦七零八落地倒在一旁,曾经栖息在达官贵人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恢弘壮丽的开元盛世,歌舞升平的长安城,“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灿烂夜景,到头来不过都是南柯一梦,梦醒后,前朝的繁盛妖娆早已遁于无形,留下一地断壁颓垣,冷落荒凉。
抹去前世尘埃,我们从历史的厚卷里看到了一位“羞花美人”,她“风流旖旎,绝世丰神”,难怪大唐天子李隆基见了也会被那非凡的气韵深深吸引,封其为“贵妃”。从此,这位杨氏女子被“一朝选在君王侧”,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是,“一个女人,如果生得美若天仙,就要时刻准备为此付出代价。它可以成为你的财富,但同时也可以成为一切灾祸的源泉。一个女人的天生丽质从一生下来就已经离她而去,被上苍判给了男人。”
马嵬坡前,杨贵妃平静地接受了三郎的赐死,她跟随高力士缓缓步人佛堂。那一刻,曾经的恩爱情缘、缠绵悱侧,曾经的回眸一笑、百媚顿生,都化作了烟云,过眼而去随风而逝。杨玉环何曾想到,那个曾经赐予她荣华富贵、无数珍宝的男人,而今却又生生地赐给她一条死路。乱世里,又一个美艳的女子充当了“历史的挡箭牌”,沦为平息民怨的炮灰。
唐玄宗为了堵众人之口,安定军心,不得不在将士的逼迫下把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世事变幻,唐朝末年,长安城再一次被攻陷,这回,恐怕连九泉之下的唐玄宗都会发出感叹:“大家不要再怪罪杨贵妃了。”
如今,当人漫步于繁华现代的西安城,已经很难再想象白居易笔下,那个“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长安了,仿佛连那片一直都在的天空也变得面目全非。唯有漫步在留存着汉唐遗风的古城墙,才能听见历史的兴衰沉浮,领略到它的极盛风华。
唐朝,那段最旖旎的时光总让无数后人浮想联翩。繁华落尽,王侯长眠,梦回大唐.人间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