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视角感悟--一本杂志和一所大学的追求/文化移通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尹邦满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尹邦满主编的这本《视角感悟--一本杂志和一所大学的追求》主要汇集了重庆邮电学院移通学院的学生阅读杂文后的读后感,这对鼓励在校大学生关注社会,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大有益处。本书的多数文章是读《杂文月刊》的读后感,就内容而言,“读后感”多谈社会人生。

内容推荐

《视角感悟--一本杂志和一所大学的追求》收集了两百多篇《杂文月刊》读后感,皆出自学生之手,虽文笔稚嫩,语言涩滞,但思想新锐,视角独到,辨事说理严谨透彻,剖析问题入木三分,体现了大学生独有的风范,也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视角感悟--一本杂志和一所大学的追求》由尹邦满主编。

目录

从德国的焚书纪念日想到的……——读《德国有这么个纪念日》有感

“雷锋”哭了

读《农民工何时不再流浪于落脚的城市》有感

读《得理也让人》有感

读《“结果主义”值得深思》有感

读《向丑女致敬》有感

以史为鉴——读《德国有这么个纪念日》有感

用思考打破胆怯的沉默

读《大学变小了》有感

读《细小的善》有感

读《中国年轻人被庸常的生活绑架了》有感

读《唯善人能受尽言》有感

也谈大学为什么变“小”了

读《穿越之大幸大不幸》有感

也谈农民工何时不再流浪于落脚的城市

请给我,我想要的——读《第十个书包》有感

读《就怕认真》有感

读《微博孤独症》有感

读《同病相怜》有感

读《日记》有感

读《第十个书包》有感

读《雷锋“哭了”》有感

读《微博孤独症》有感

读《因人而异的是非观》有感

冷漠

读《爱面子的中国人》有感

读《得饶人处且饶人》有感

读《这种爱》有感

别让心中的大学变“小”——读《大学变小了》有感

“瘦肉精”揭示的社会病因

读《小心眼是怎样练成的》有感

读《念念不忘的“失败”》有感

读《回望民国知识分子之梦》有感

读《伟大是熬出来的》有感

时间打磨出来的伟大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读《贾也先生》有感

读《如果秦朝延续一百年》有感

读《让每个孩子真正享受童年》有感

读《“官上代”的示范效应》有感

心中的张居正

读《血玲珑》有感

读《小王子》有感

知足者常乐

读《我喜欢的和他们不一样》有感

读《“抢”缘何成了生存之道》有感

读《其实谁都不容易》有感

浅谈

人性中有一种恶叫嫉妒

读《人人都容易犯的毛病》心得

读《讲真话有多难》有感

“丑女”不丑——读《向丑女致敬》有感

读《一根绳子管住人》有感

今天我们是子女,明天也会是父母——读《日记》有感

诚信

笼子里的“自由”

读《细小的善》有感

中国人不快乐

态度决定高度

小榕树

读《周云蓬语录》有感

读《结果主义》有感

关于“沉默是金”——读《房间里的大象》有感

谁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疯子狂想

读《中国年轻被庸常的生活绑架了》有感

现实

农民工

那是金钱买不到的奢侈品

读《中国缺什么》有感

读《白昼有限,黑夜无边》有感

浅谈中国教育的得与失

读《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有感

心窗

读《最大的智慧是舍得》有感

读《春晨的雾》有感

读《历史中的三类人》有感

读《中国缺什么》有感

当利益关乎自身

谁在泯灭我们的良知

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读《欣赏的力量》有感

众里寻他蓦然回首

读《房间里的大象》有感

读《飘》有感

远山·思绪

读《一个被特殊利益集团绑架了的王朝》有感

读《灯下散思》有感

读《当下流行“过度病”》有感

读《从细小的善》有感

读《向日常生活致敬》有感

读《农民工何时不再流浪于落脚的城市》有感

读《秦灭六国是野蛮还是战胜》有感

杨先生,你好

读《廉政扑克》有感

害怕轮到自己

农民工,城市不可缺少的创造者

读《赵鹏之死》有感

读《中国年轻人被庸常的生活绑架了》有感

读《人类的集体变质》有感

读《唯善人能受言》有感

随笔

读《大学变小了》有感

笼子里的教育

美丽等待

讲孝心,践孝行

鲁迅精神,关注人生

读“梯子,按老师的思路放”

谈中国民生问题

一米阳光

读《生命不转弯》有感

最好的年代,最坏的年代——读《文化腐败不只是文化界的腐败》

读《离恶魔远一点》有感

读《称谓的改变》有感

读《理想社会应该是所有人爱所有人》有感

读《从8岁半的孩子徒步700公里说起》有感

读《失败》有感

命运

枉法的背后是失控的权利

读《道德不是万能的》有感

读《教育失去了什么》有感

读《张三李四如是说》有感

读《伟大是熬出来的》有感

读《生命的价值》有感

读杂文二则有感

读《假如乔布斯生在中国》有感

丢失的脚步

中国农民

穿越古今谈腐败

教育的共性与个性

手里究竟有多少面包——读《我们不知道有多穷》有感

读《“挨骂”才能“治病”》有感

读杂文几则

听“为五斗米折腰”有感

读杂文几则有感

话说“说话”

读《国人的干爹情结》有感

读《我的故乡》有感

读《炫富罪》有感

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感

如何选择

论当下舞弊与古代舞弊——读《焚卷与舞弊》有感

读《父亲的信》有感

学学孙悟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

从孩子徒步回家说起

读《官车号牌的秘密》有感

读《敬重土地》有感

读《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恶》有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理想社会应该是所有人爱所有人》有感

论思齐于前贤

读《从8岁半的孩子徒步700公里说起》有感

从《爸爸去哪儿》谈爸爸难当

简单为慧

往南向北

喂,向日葵

砾石堆里的野蘑菇

致青春

学会了寂寞

孤岛

遍地秋光

出发吧,趁活着

江南水赋

忽而今夏

花雕

或是断开尘埃,期期艾艾

满庭芳

南乡子

玫瑰花的葬礼

青春——别样的繁华

人生若只如初见

山城的雾,山城的云

生命的取向

岁月仍在,静默安好

逾越自己的墙

未来属于勇敢的人

我曾经遥远的那些年

我和重庆有个约定

我是一个送外卖的

戏子

用一生换君三年

缘之痛

再见了,那个男孩

择在雨夜回家

最美

读《念念不忘的失败》有感

读《从8岁半的孩子徒步700公里说起》有感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想家的燕子

改变不了的事情,可以改变心态——读《其实谁都不容易》有感

读《生命不转弯》有感

读《那些我确认和信守的》有感

读《顺应官意》有感

读《理想社会应该是所有人爱所有人》有感

读《读红楼说世相》有感

远离暴力,拥抱和谐

读《野蛮是野蛮人的通行证》有感

读《桃花心木》有感

后记

试读章节

改变不了的事情,可以改变心态

——读《其实谁都不容易》有感

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有些改变不了的事,可以改变心态!

——题记

以前,老师常说:“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界尚且如此,何况人类呢?如今这个缤纷各呈的世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抒写着他们各不一样的人生。然而每个人的命运如同漂浮于空中的种子,是停落于肥沃的土壤,还是漂泊在贫瘠的荒漠,纯属偶然,由不了自己,此刻,改变心态,看淡一些事,你就会活得更轻松,更淡泊宁静。

人生的质量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不用去羡慕别人的光鲜和成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飞黄腾达时,禁不住感叹:“为什么他们就那么优秀,那么成功,那么多的光环围绕?”然而,在看到别人光鲜的时候,又何尝看到那成功背后的辛酸!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弟弟在军大就读,姐姐出国留学了。他们都是农村里的穷孩子,由爸爸一人带大,他们一直过着没有电视,缺吃少穿的苦日子,艰苦的环境是他们无法选择的,但他们也从未抱怨过,决心努力学习,改变现状。也正是艰苦的环境成就了他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我觉得,作为人,能正确对待人间百态,不慌不乱,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在岁月的沉淀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把生活过得简单,过得精彩,就是幸福的人。有些人为金钱,有些人图安逸而抱怨自己工作累,在他们眼里总是羡慕他人。但他们可曾想过,如果眼睛只盯着比自己“混”得好的,那终其一生都会活得无比沉重。为何不换一种心态,少些抱怨,多做事情。将抱怨的时间和心情用在自己工作的投入不是更好吗?

现实是残酷的,不是付出了努力都收获成果。有的人,即使努力了,拼命了,但最终无法取得成功。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此刻,更需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让好的心态这艘船载你驶离失败带给你的伤痛!

生活是无奈的。有的人,经过了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尽管努力了,却改变不了命运。因此,我们要直面人生,直面现实,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做不了红花,就当绿叶,生命也是多彩。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人应该懂得自己在生命中的角色,在心安理得之中品味。昧与智的升华,这样也就活出了自己的特色。

读《生命不转弯》有感

兰娅军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要懂得转弯迂回才能成长。

《生命不转弯》一文中讲述了一个22岁的智利女孩从车厢掉了下去,当她从无边的黑暗中醒来的时候,发现四肢全部被轧断,左臂的下半截和手掌没了,右臂的下半截和手掌同样没了,左腿在臀部与膝盖之间被截断,右腿的膝盖以下也失踪了。所幸的是她的命保住了,但是这样一个花样女孩并没有被这样的困难所难住,她装上了义手,学习捱笔,取物,甚至化妆,编织……她装上了义腿,学习站立,行走。她并没有成为一个废人,相反,她如凤凰涅槃般重生了,在康复一年后,她回到了学校,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毕业后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专业医生。

有一句名言:“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遇到什么困难,实际上,困难一直是与人为伴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传说人类的痛苦起源于潘多拉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魔盒的那一刻,战争,疾病,自然灾害,全部化作鬼魅般的影子,从盒子中蜂拥而至,人们看到原本湛蓝的天空顷刻间被阴影所笼罩,一时间陷人绝望。虽然传说不一定属实,但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因为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比智慧更为重要的美好希望。只要希望不破灭,人类就有力量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洪水冲垮了家园,他们可以从头再来,疾病夺取人的生命,他们研制药物以对抗疾病……生命中必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挫折,人们正是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行走才得以磨砺自己的心智,使自己更加坚强,从而不断成长起来。

生命不是不可以转弯,而是在困难中寻求生的希望,在逆境中生存。在南京大学有一位湖南籍的博士生,在他13岁那年的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在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情况下,向父母提出要读书的要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学会了用肘关节夹着笔写字,在读初中、高中时成绩优异,毕业后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当教师时,他又学会了写粉笔字,工作之余继续拼搏,又考上了硕士和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又患上了肝癌,已为晚期,医生断言,他至多还能活三四个月,面对这场更大的灾难,他以顽强的毅力同厄运抗争。坚持到一年半的时候,经检查肿瘤奇迹地缩小了。还值得欣慰的是,他如期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了答辩。一个失去双手的人,成为生活的强者,他不仅战胜了自身困难,还能从社会对他不接纳的一次次挫折中走过来,在人生的舞台上,不断攀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面对绝症,敢于抗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命鲜活和存在同样可以不转弯。

假如你愿意等待,怀抱着信念,你将得到应有的回答,给生活以时间,纺出你看不见的命运之线。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千万别丢了理想,丢了信念。要坚信,一切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别催促上帝的安排。人的一生,生活的方式,生存的境界可能有千变万化,但生活的理想和对理想实现的追求不能改变。

P187-189

序言

读写杂文的好处

《杂文月刊》编辑部

读一家杂志,专门出版一本读后感的书,在出版史上也是件稀罕事。很荣幸,《杂文月刊》就在这稀罕事里充当一个“被读”的角色,但这件事的主角,毫无疑问应当属于书的作者,属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200多位同学。

当我们得知重庆这所大学有一群年轻人,在被网络搅得天翻地覆信息纷飞的今天,特别是校园外部环境又充满欲望、诱惑与浮躁,袭扰连连的情况下,能够静下心来读几篇杂文,很为他们感到高兴。从这200多篇读后感中可以看到和辨识出,许多同学不仅经常读,而且读进去了,与自己的思考链接起来,让见解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华。对于教学来说,这可能只是被视作一种写作的基础练习式的提高,但从一个人的成长角度讲,可以肯定,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杂文有益于在校学生(包括社会上的许多人)思辨能力的提高早已成为一种定论。学生作文中肤浅寡淡、干瘪苍白、紊乱无序等等这些常见病,都可被杂文擅长的深刻剖析、形象评说、严谨论证所疗治。不是说读杂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万能灵药,只要用了它就如马良神笔在手,千古华章一挥而就不足挂齿,但它的确是味好药,它的发散性思维,它的多样化形式表达手段,往往能产生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之效,这是确凿无疑的。对此,教育工作者已有许多很精准、很专业的论述,不再赘言,我们只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谈谈大学生读写杂文的好处。

杂文是一扇洞悉社会人生,开阔视野的窗口。先说“窗口”。相对于过去的闭门办学,对大学生而言,现在朝向校外的“窗口”其实是敞开的。但学生们毕竟身在校园,所见所闻有限。而杂文话题所议,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材料所用,所谓古今中外市井闾巷,无不涵括其中,包容的信息,若清流之不竭,若湖海之浩瀚,不论你豪饮还是只舀一瓢,取舍自便。应该说,现代杂文是所有文体中包容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文体。有这样一扇窗口为你开着,你的视野自然会开阔起来,知识结构也随之向立体化发展变化。再说“洞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是识得社会人生的“真面目”,并非光凭所见所闻多了就功成于自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年纪一大把了,所见所闻不可谓不多,却仍无见识可言,众是我是,众非我非。那么,身处同一个社会环境,为何别人能看清“庐山真面目”而你不能?缺的其实就是这两个字:洞悉。有了洞悉的本领,就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抓住本质。杂文中多角度地、特别是以独立精神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与真相、真理的追求出于同一路径,多多读写杂文,有助于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能够培养和提高你洞察世事的能力。尤其在“众人皆醉”之时,用练就的“洞悉”本领,发一番“独醒”之见,是何等的可贵!

就一个“社会的人”这个标准来评判,客观地说,大学生还处于“青涩”阶段。青涩是人生躲不过的一道坎,没什么害羞的;值得害羞的是,人家不青涩了,你还青涩,过了青涩阶段乃至生理年龄已至“不惑”,可肩膀上的脑袋还青涩得邦邦硬。所以对大学生而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个如何催促自己的思想早日熟化的问题。显然,读写杂文是个不错的选择。杂文看上去很尖锐,有时措辞十分暴烈,有人就责怨它偏激,其实它是最讲究辩证法的,无一字不拿捏,无一句不推敲。你鼓吹的见解,既要“想人之未想,说人之未说”,达到一箭穿心的效果,又要让人信服,如无辩证法的支撑,四处透风,通身把柄,满头小辫,怎么可以?这样说吧,现在偏激的杂文,你想在公开的媒体上发表出来都很难。一言以蔽之,杂文只会使人远离偏激,脱离稚嫩,催促你尽快地脱涩变熟。

学生是社会改造未来的生力军,通过读写杂文,接触和关心一点社会和政治问题,对自身、对国家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历史进退,匹夫有责,具备高等文化素质的人,理应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国家也只有让高素质的人来参与改造,才可能变得更加美好。在校关注社会政治问题,走向社会后就省却了一个心理过渡期,不会因为一脚迈入发生“哦,原来社会是这样的”而无所措手足。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喜欢杂文,也用不着读杂文。不喜欢杂文是个人的选择,不能强求,但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态度,未必能坚守得住。很多时候,是政治在招惹你,逼得你去关心它。鲁迅一开始也只想学医,后来就被逼得去改造国民性了。同样,当你走向社会后,你的权益、公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乃至经常性的侵犯,你的“不关心”恐怕就挺不住了。实际上,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它的前提之一就是需要不断去纠错,病去体才健嘛。

杂文展示的东西,有别于其他文体,它不会因为鲜花的娇艳就连同鲜花上的害虫也去赞美,一是一,二是二,这就是它的品格。老实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较真的劲儿。所幸,我们的杂文还够坚强。它的坚强来自于心底无私的自信,代表了社会的良知。也因于此,我们非常钦佩校方及其团委,为杂文的普及所做的工作,营造了一个如此之好的小环境。如果这样的小环境再多一点,我们相信,今后建设我们国家的正能量也会多一些,而现代杂文发展的希望也在年轻人的身上。

后记

本书由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主编,系“文化移通丛书”之一。本书所收录的200余篇文章均为学生阅读《杂文月刊》之后的所感所悟,虽文笔稚嫩,语言涩滞,但见解新颖,视角独到,体现了大学生独有的风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董事长彭鸿斌博士的倡导下,订阅了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有良知,讲真话的杂志”——《杂文月刊》,供学生传阅和交流。该杂志“整体格调都是人们最关心和最需思考的热门话题,写近不是浮皮潦草,逞一时之勇;写远不是坐而论道,满纸清淡;都是实实在在话,一颗真真切切的心。尖锐、泼辣、幽默,乃其独特风格;可读、可信、可亲,因而雅俗共赏”。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进行《杂文月刊》读书交流分享会,就杂文写作、阅读心得、时事热点等方面开展心得交流和见解分享。学生在阅读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鉴赏水平、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此项读书分享活动经过长期的举办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文化移通”继“名家大讲坛”、“名师课堂”的重要补充;也与学院大力推行的竞技体育、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艺术修养与实践的“英才教育”相得益彰,旨在通过多元一体的模式培养一个“完满的人”。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董事长彭鸿斌博士的大力倡导与督促。学院团委李文豹书记、招生处王永周处长、王楹梁老师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帮助。辅导员李思维、杨宽、王思颖、杨凯、廖阳、马莉、向艳平、孙佳婧、赵晓雨、付金梅、陈飞等老师在文章的指导方面也费尽心力。学生编委黄万军、李书望、王铭楷等同学为文章的收集和筛选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本书的出版也得到《杂文月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并为之作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大学的责任就是用思想的火花点燃可以释放无限能量的火种,让学生在思想的引领下自由地燃烧,不断地蔓延。出此书,只为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让思想之花汇成火焰,照亮成长的道路,点缀时代的星空。

编者

2013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