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涯海角一点通--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作者 陶路//刘金江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陶路、刘金江编著的《天涯海角一点通——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是“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之一,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介绍了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内容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天涯海角一点通——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是“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之一,由陶路、刘金江编著。

《天涯海角一点通——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介绍了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

目录

电时代的呼唤/1

邮船上的奇遇/5

画室里的攀登/11

关键性的突破/15

成功前的磨难/20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24

穿越海底的电缆/27

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30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34

通信史上的壮丽诗篇/37

电话的发明/43

小小顽童/46

少年贝尔/49

根深叶茂/52

偶然发现/54

学吧,干吧!/56

酷暑鏖战/59

难忘时刻/66

博览会宠物/69

新奇歌会/71

电报控告电话/76

试读章节

邮船上的奇遇

1832年10月1日,一艘名叫“萨丽”号的邮船,满载旅客和邮件,从法国北部的勒阿弗尔港起航,驶向纽约。

邮船在浩瀚的大西洋上破浪前进,船尾上空海鸥在翱翔。越洋远航大多是枯燥无味的,旅客们或是下棋,或是聊天,或是在甲板上眺望无边的大海,借以消磨时光。一天傍晚,绚丽的夕阳把“萨丽”号浸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海风将船帆吹得鼓鼓的,海浪击打着船头,浪花飞溅在船舷。经历了海浪而不晕船的旅客们正在餐厅准备享用丰盛的晚餐,一位年轻的旅客正在演说……

这位名叫查尔斯·杰克逊的青年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医生,他对电学研究有浓厚兴趣,是位热情的科普知识宣传家。

当时,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刚刚打开电学的迷宫,创立了“动磁生电”的伟大学说,人们对一切有关电磁的现象都感到格外新奇。

杰克逊在餐厅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名叫电磁铁的奇异的装置。这是一个上面绕着绝缘铜线的马蹄形铁块。当铜线通电的时候,马蹄形铁块就产生了磁性,铁屑立即被吸了上来,铜线上的电一断,铁屑又突然掉了下来……神奇的魔术般的实验一下子使大厅里的人看呆了。杰克逊用孩子般的热情滔滔不绝地讲解着。

“先生们!”他说,“请记住,我们快要利用一种无限的神力了。最近已有实验表明,绕在铁芯周围的导线越多,磁铁的吸引力越强,而且有人已经证明,电能够迅速地通过一段导线,不管这段导线有多长,电都能一瞬即过。科学就要创造出改变我们生活的电的奇迹了!”

青年医生的话不时被打断,餐厅里响起一阵阵欢呼声和热烈的讨论声。

“电流通过导线的速度有多快?”有人问。

“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不论导线有多长,电流几乎一瞬间就能通过。电的发明家本·富兰克林(Franklin B.,1706—1790)当年进行通电实验时,在导线的一端通上电,隔河的另一端导线头上,马上就出现了电火花。”医生回答道。

“噢!这么快。”

“简直不可思议!”

人们热烈地议论着。

 最后演说家被热情的听众抬了起来,一次又一次地抛向空中。大厅里人潮起伏,气氛热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的人们,完全陶醉在神奇的幻想中……

人群中有的欢呼,有的争论,有的抛起自己的帽子,有的狂热地跳了起来,有的吹起了尖刺的口哨,享用晚餐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在狂热的人群中,却有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呆站在那里。青年医生的“魔术实验”震动了他,使他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在脑海里构思着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发明。

他一言不发地望着讲台,两眼闪烁出异样的光彩。夕阳给他那亚麻色的卷发和褐色的西装撒上了一层金光,映在他的身上、脸上,像火在燃烧。

“啊!电,一种神奇的、无限的力量,不管导线有多长都能迅速通过,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呵!”

“如果让电流沿导线传输信号,岂不是在瞬息之间就把消息传往千里之外了吗?”

他的脑海里涌起了一个新奇的构想:如果从遥远的家乡到这儿有一条导线,不就可以在一瞬间把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告诉我心爱的人了吗?呵!三年不见了,她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呢?

从千里之外传递信息,多么迷人的想法!他决心去探索这个秘密。

他的思潮如大海汹涌,他的胸膛如烈火燃烧,他坐卧不安,他兴奋得不能入睡……

他,就是当时美国著名的人像画家,41岁的塞缪尔·莫尔斯(Morse Samuel Finley Breese,1791—1872)。

莫尔斯1791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的一个穷牧师的家里。幼小的莫尔斯常听父亲的布道,经常随母亲去劳作。贫寒的家境,虽没有给他富有的生活,但却给了他丰富的爱,给了他不怕困苦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小莫尔斯酷爱大自然,查尔斯顿小镇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变化多彩的风景深深地吸引着他:春天的雨,夏天五彩的鲜花,秋天的风,冬天晶莹的白雪,在小莫尔斯的眼里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他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他把这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记在了脑子里,绘到了画簿上。他尤其喜爱画肖像,小伙伴们都以请莫尔斯画一幅肖像而感到荣耀。小莫尔斯更愿意看书,善于思考。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喜欢提出一些他还不懂的问题,比如:夏日炎炎,狗为什么要伸出舌头?雨后天晴,天空为什么格外瓦蓝?旭日东升,太阳怎么那么红?……一个个问题提给父亲、母亲,父母往往难以回答。小莫尔斯学习时,精力非常集中,甚至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常常是母亲连叫他几声,他才知道该吃饭了。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在各科中他还是最喜爱艺术,追求美,在绘画方面具有特殊的天分。

1805年,莫尔斯14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菲利普斯美术学院。

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努力学习功课之外,他常常给别人画肖像。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出卖他的作品,以维持他清贫的大学生活。这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更升华造就了他的绘画技艺,为他很快成为美国有名的画家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大学毕业后,成为了画家的莫尔斯,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又越洋跨海到英国皇家学院去学习。通过四年的学习,他的艺术水平又提高了一步。1815年,他回到美国,其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勤奋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同行们的称赞。从1826年到1842年,他一直担任美国美术学会主席。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这不仅给社会创造了财富,也给发明者带来了实惠。虽然莫尔斯的画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但在那时,更多的人是在寻找发财致富的良机,对艺术并不那么感兴趣,就连精美的绘画作品也销路不大。堂堂的全国美协主席,有时吃饭也成问题,他不得不在绘画之余兼事印刷。和富兰克林一样,印刷工作使他有了博览群书的机会,增长了他的学识,开阔了他的眼界。

为了谋生,为了开阔眼界,他于1829年到欧洲各国游历作画,先后到过法国、意大利等国。三年后,也就是1832年,莫尔斯登上“萨丽”号邮船从法国返回美国;就是在这艘船上,莫尔斯看到了青年医生查尔斯·杰克逊的“魔术实验”。这改变了莫尔斯的后半生,年届41岁的著名画家从此转行要做电报发明家。

在“萨丽”号的日日夜夜,莫尔斯坐不安,睡不稳,吃不香,他的情绪完全被神奇的“电”所左右。几天以后,在船靠近码头的时候,莫尔斯突然对船长说:“先生,不久你就会看到神奇的电报了,要记住,它是在你的‘萨丽’号上发明的呀!”他提着画箱走下了邮船,步履坚定,神情庄严。从此,写生画、肖像画再也不是莫尔斯主要的兴趣,他告别艺术,投身到发明电报的科学领域中去。他在写生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电报”这两个字,表明了他决心完成用电传递信息的伟大使命的雄心壮志。

P5-10

序言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的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就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广东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出版了《迈向21世纪科普丛书》等许多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又由该社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让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古代,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生过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