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于世故又极富创意的女子,何以成就一个时代里最极致的优雅?
丽莎·钱尼所著的《可可·香奈儿的秘密生活》——香奈儿未曾公诸于世的情书、日记、回忆录首次面世!
揭秘香奈儿与亚瑟·卡佩尔、威斯敏斯特公爵、德米特里大公等鲜为人知的情事!
讲述了香奈儿与科克多、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家之间的珍贵友情!
揭开了香奈儿5号香水一夜成名的谜案!
20世纪的法国,香奈儿率先穿裤装、剪短发,她使贵妇人们抛弃了貂皮大衣,将繁复的装饰简单化,真正解放了女性的身体。本书为我们勾勒出最真实的香奈儿和她创造的神话人生:香奈儿并非只是一个时尚偶像,她演绎了一个由贫到富的故事。
《可可·香奈儿的秘密生活》简介:近一个世纪以来,香奈儿的时装、饰品、化妆品、香水,甚至是香奈儿的发型、言行举止等等都成为女性竞相追随的潮流,“香奈儿”已然成为20世纪时尚女性的代言。
香奈儿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她卓越又非传统的生活历程中——从一贫如洗到光芒四射——她本人促进了现代女性观的形成。正如她所说:“我就是为此而生,就是为此而受苦。”
《可可·香奈儿的秘密生活》作者丽莎·钱尼描绘了香奈儿与现代主义艺术家之间意义深远的关系,展现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如何成为叛逆与进步的代名词,其中很多痛楚的细节清晰地为我们勾勒出香奈儿和她创造的神话人生。
人生的不幸起始
国道已经延伸到了法国的各个角落,绝大部分地区已不再给人以偏远、神秘的感觉,但加布里埃尔·香奈儿父系祖先居住的塞文山脉一带,依然保留着早期的那种远离尘嚣的面貌。这里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人类聚居地之一,位于中央高原的东南部,高峰幽谷交错分布;其东部是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隆河;西部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光秃秃的科斯高原,天空高远而开阔,幽深的峡谷里奔腾着湍急的河流。这里还保留着传统的经济模式,依然可以看到牧羊人和他们的羊群。
1792年,也就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的第三年,加布里埃尔·香奈儿的曾祖父约瑟夫·香奈儿降生在蓬特尔村。他先是给人做学徒,而后成了一名技术熟练的木匠,后来通过婚姻才得以凭借女方可观的嫁妆,使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这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使他摆脱了雇工身份,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拥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财产。约瑟夫在蓬特尔村的山坡上经营着一家小酒馆,这个酒馆位于一个很大的农屋的一隅。后来,村民把这个农屋称为“香奈儿农舍”,而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塞文山脉的居民坚忍而直率,这种性格使得当地早期的新教徒胡格诺派信徒承受住恐怖的宗教迫害;同样,这种性格也体现在香奈儿家族的后裔加布里埃尔身上。她具有很多鲜明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便是直率,她曾用最简练的词语解释“新教徒”的共陛——“反抗”,而且这也成了她生命中大部分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很多年后,她的朋友吉恩·科克迪尔说:“即便我不知道她是在天主教家庭长大,我也会把她想象成新教徒,因为她从骨子里喜欢反抗任何事物。”
如今,香奈儿家族遗留下来的东西只剩下教堂里的记载和约瑟夫经营的小酒馆了。香奈儿家族在蓬特尔村并不引人注目,他们过着与其他农夫一样的生活。但是在1875年至1900年之间,他们居住的地区受到了一系列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的袭击:葡萄根瘤蚜毁灭了平原地带的葡萄园,农民为养的蚕患上了流行病而头疼不已;高地上大面积的栗树林遭受虫害,栗树叶被啃食殆尽。伴随着经济支柱的崩塌,蓬特尔村村民的生活难以为继,导致这一地区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从1850年到1914年,塞文山脉一带的人口总数下降了一半以上。
约瑟夫·香奈儿虽然有好几个儿子,但唯有大儿子留在了家乡。二儿子亨利·阿德里安——加布里埃尔的祖父——和两个弟弟跟随着那些受虫害所迫的农民一起离开了蓬特尔村。虽然作为山地居民,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生存技能在山谷或者地势低一些的地方基本派不上用场,但亨利·阿德里安最终还是在圣一让一德瓦尔里斯克勒找到了工作,在那里帮福尼尔家族养蚕制丝。山区居民那种自强不息的个性也体现在了亨利·阿德里安身上,凭借这一点,他最终活了下来,并获得了新生。青春的活力、自身的愚昧无知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使他对自己信心满满。就是这种自信使他赢得了农场主16岁女儿的芳心,并使其怀上了孩子。
弗吉尼亚·安吉莉娜的父母火冒三丈,盛怒之余坚持要亨利·阿德里安娶他们的女儿为妻。或许是他觊觎弗吉尼亚·安吉莉娜的嫁妆,所以他顺从了安吉莉娜父母的意愿。结婚没多久,这对新婚夫妇便离开农场去了尼姆。
虽然尼姆距离蓬特尔村只有50英里,却使亨利·阿德里安远离了以前的山区生活。即便如此,阿德里安也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来自蓬特尔村的难民。城镇生活十分恐怖,但它对那些来自乡村的人们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摆脱艰苦的农村生活,井瞳憬着自己能在城里赚取较高的工资。刚一来到城里总会使人感到孤独,不过这里工作轻松,劳动时间短,医疗有保障,而且还能领取更多的救济金。此外,这些乡下人还发现,他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寻欢作乐,而且还可以无所顾忌,“在人群之中,不用担心有人会认识你”。加布里埃尔·香奈儿的祖父便跻身于这一涌向城镇的人流中。人们涌向城市,乡村人口变得稀少,同时法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法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城镇化、工业化的国家。
亨利·阿德里安和他的妻子安吉莉娜在尼姆停留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之后有一天,他们突然收拾仅有的那点家当,带着他们的儿子亨利·阿尔伯特(人们总是叫他阿尔信特)销声匿迹了。接下来的很多年里,香奈儿夫妇依然做着小本生意,于各个集市和市场间往来贩卖。他们不断地转换住所,在法国南部那些低级旅馆中生了十九个孩子。
亨利·阿德里安的性格里,混合着传统的农民式狡猾以及城镇居民的世故机智。在集市上做买卖时,他也学会了商人式的喋喋叫卖以及其他必需的买卖技巧。虽然他经常坐着新式火车外出旅行,但他的人生仍属于传统的集市。也如同传统的集市那样,他的人生是和四季交替的农村生活联结在一起的。
在偏僻小巷的租住房屋里,香奈儿家的孩子一个接一个长大成人,他们很快就开始劳作了。
P1-3
一个时代的传奇与神话
如果你经过香奈儿的橱窗却不为之所动,或许是因为你还不曾真正拥有。当然,对于很多知晓香奈儿的人而言,这个始终引领时尚前沿的传奇女子如何成为法兰西的代名词,她那激荡着一代代女性追逐时尚梦想的影响力,早巳令她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与神话。
人们只看到香奈儿成功后的光鲜,一定无法想象她如牧羊女般卑微的出身,童年时期早已成为她人生中最不为人知的阶段。香奈儿是个非常实际的人,她刻意去掩盖童年经历带来的伤害,是因为她认为现在和将来更有价值。尽管在香奈儿的情绪或者内心里,依旧留存着过往的点点滴滴,但那些悲惨的经历并没有使她裹足不前。她以固执的骄傲反抗着“没有家,没有爱,没有父母”的童年,最终在多年后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辉煌的一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香奈儿的时装、饰品、化妆品、香水,甚至是香奈儿的发型、言行举止等一直都是女性竞相追随的潮流,“香奈儿”已然成为20世纪时尚女性的代言人。在当时的法国女人中,香奈儿率先穿裤装、剪短发,她使贵妇人们抛弃了貂皮大衣,抛弃了繁复的装饰和鲜艳的色彩,活生生地将贫穷的表象变成了奢华的象征。正如香奈儿自己所言:“女性的身体在礼服、花边、胸衣、内衣和垫料下面汗流不止,是我解放了她们的身体。”
香奈儿终生未嫁,并始终享受着“香奈儿小姐”的称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改变了全世界女性生活的女人,她的传奇往往与其事业的成功密不可分。事实上,香奈儿鲜为人知的爱情才更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香奈儿与大公德米特里·帕夫洛维奇的关系便是动荡年代的集中体现,与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爱情轰动了一个时代,而她与欧洲最有价值的男人之一亚瑟·卡佩尔的恋情则让她变得富有。正是亚瑟出资为她开了第一家女帽店,才使得香奈儿拥有了今天的辉煌。即便50年后,每当香奈儿提起亚瑟时仍然满怀敬意,是他塑造了香奈儿的人生。正如香奈儿自己所说:“亚瑟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他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兄长,是他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
香奈儿因亚瑟收获了爱和一切,却无法料想亚瑟的仓促离世。她用一生的思念来追寻无人能取代的爱,也只有通过狂热的工作去挨过那一段难以愈合的孤寂与伤痛。直至香奈儿的产品征服了世界,她也随之跻身社会的最顶层。她曾说:“我喜欢工作,为了它,我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我的爱。工作耗尽了我的毕生精力。”
作者把香奈儿的故事看成一出哀婉的戏剧,深深沉醉其间。她以与香奈儿深交的众多艺术家为出发点,勾勒出他们之间的绝妙关系,从而更加广泛地阐释了香奈儿和她创造的神话人生。
缔造传奇的人本身就是传奇
加布里埃尔曾经对莫朗说:“和赛特说得恰恰相反,我死之后一定会变成个坏人,因为一旦到了阴间,我就会焦躁不安……只想着如何回到地球,然后重新开始。”
有人问香奈儿公司的经理,加布里埃尔是否考虑过香奈儿公司的未来,他说道:“当然没有,加布里埃尔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加布里埃尔曾经告诉苏黎世的律师“她渴望安宁”,并且在她死后也不要对外公布消息,但她也一直考虑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和财产继承人问题。她不打算在法国处理她的私人财产,鉴于列支敦士登是个避税天堂,加布里埃尔就听从律师的建议,于1965年在列支敦士登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命名为可加基金会,取可可和加布里埃尔的头一个字——然后写下了遗嘱。遗嘱上写明:“我的全部财产都由可加基金会继承。”(在此之前,加布里埃尔已经把大部分房产捐了出去,她还打算把剩下的赠给其他人;她后来补充道要赠给虽然贫困但是有才华的艺术家,不过这种说法非常模糊,所以基本上没有实施过。)
第一个被通知“继承香奈儿小姐的部分财产”的人就是香奈儿小姐的男仆弗朗索瓦·米拉耐,但谁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明文件,于是米拉耐就与相关人士进行了庭外和解。有人还说加布里埃尔的财产不会给别人带来好运。数年来,加布里埃尔的银行家和律师们对于可加基金一直闭口不谈,至今人们都不知道这个基金会是干什么的,所以人们就更不知道加布里埃尔到底有多少私人财产了。1971年,米拉耐宣称她的财产大概有15亿美元,而韦特海默家族则声称大概有3000万美元。据估计,加布里埃尔死的时候,香奈儿公司的年收入是1.6亿美元。
加布里埃尔的经理误认为加布里埃尔在死前没能为香奈儿公司选好一个继承人,但实际上她生前曾经和很多朋友讨论过继承人的问题。加布里埃尔的经理曾经说,加布里埃尔没能将一切都付诸实践,这句话没错,但是香奈儿公司已经成为加布里埃尔最后的慰藉,成为存在的理由。如果将香奈儿公司假手于人,那么她就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死亡了。为了避免这种痛苦(选择继承人),加布里埃尔就努力地和死亡作斗争。
加布里埃尔死之后,很多人都怀疑,香奈儿公司失去了加布里埃尔到底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尽管雅克·韦特海默(皮埃尔·韦特海默的儿子)——自1954年起就给香奈儿公司注资——希望公司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但是香奈儿的服装生意在加布里埃尔死后一度销声匿迹。1974年,雅克的儿子阿兰·韦特海默和杰拉德·韦特海默接管了香奈儿公司,目的就是把香奈儿公司变成一个家族企业,所以他们拒绝其他股东的加入;他们大幅削减了香奈儿香水专营店的数量,却继续聘用香奈儿公司的香水制造商、工匠和珠宝商,而且他们还在营销上投入了大笔资金。
数年来,韦特海默兄弟手下都有一群优秀的员工,其中很多优秀员工已经在公司待了很多年,甚至一直工作到退休。这其中就包括“香奈儿公司背后的眼睛”——雅克·黑卢,他是香奈儿公司的艺术总监,负责打造香奈儿公司的形象,而且一直推陈出新。香奈儿香水最有名的广告就是玛丽莲·梦露的名言“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穿什么?只擦几滴香奈儿5号香水就够了”,这则广告就出自黑卢之手。除此之外,黑卢还动用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欧文·佩恩、大卫·贝利、吕克·贝松和雷德利·斯科特,让他们为世界上耀眼的女人们拍照,还拍摄了一大批昂贵且具有影响力的5号香水广告,这些女人们包括凯瑟琳·德纳芙、坎迪斯·伯根、卡洛尔·布盖、妮可·基德曼、奥黛丽·塔图和凯拉·奈特莉。这些广告的潜在主题就是奢华与神秘,而且在宣传效果上非常成功,正好符合阿兰·韦特海默的座右铭:“广告的秘密就是在制造真实的同时,还能创造梦想。”
到20世纪末,加布里埃尔和鲍的第一款香水一香奈儿5号香水——依旧非常畅销,而且成为香奈儿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香奈儿公司主要的香水制造商贾克·波巨数年来严格保证了香奈儿5号香水的优秀品质。从而使这款香水成为公司的“珍宝”。贾克·波巨在香奈儿公司任职多年,他非常和蔼,不过看起来总是若有所思,他说“香水就像是诗歌”,而且他自己也制造出了几款香水,从而增加了香奈儿公司的主打产品,它们是可可小姐、香奈儿19号和米色时尚。
加布里埃尔告诉鲍在制造5号香水时,要继续使用昂贵的配料,她还指示鲍要制作出世界上最特别的香水。60年以后,15号香水的独特形象已经下降,阿兰·韦特海默决定遵循旧例,再次提高这款香水的独特性。这个决策恰逢其时,香水、珠宝和配饰也因此大获成功。但是加布里埃尔死后的几年里,新接手的服装设计师却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打算模仿加布里埃尔的设计。这是一种怯懦的行为。加布里埃尔的朋友说:“香奈儿公司里到处都有加布里埃尔的影子,没有了加布里埃尔,就没有了新的理念,更不用说将新的理念付诸实施了。”就这样,香奈儿的服装理念已经丧失了方向感。
二战之前,高级成衣的出现成为高级时装的巨大挑战,再加上高级时装的制作技术更加严格、更耗时间,所以二战之后,很多时装屋被迫关门了。加布里埃尔在1954年复出之后,于1977年特意让一位设计师菲利普·盖伯格专门设计高级成衣。1983年,巴黎本土培养出来的卡尔·拉格菲尔德(曾经在克洛伊的时装屋工作过)在韦特海默兄弟的劝说下接替了菲利普的职位。拉格菲尔德很快成名,所以香奈儿公司就邀请他设计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拉格菲尔德回忆到韦特海默兄弟就跟他说了几句话,“为香奈儿服装公司制作一些服装”,如果他不能做好,他们就会将香奈儿服装公司卖掉。
1953年(或者是1954年),拉格菲尔德从德国来到巴黎,想在巴黎的时尚界发展。一开始他为时装屋做图解,同时也在皮埃尔·巴尔曼的服装屋当学徒,然后他就成了姜·巴度时装屋的设计师。拉格菲尔德的第一个服装系列于1958年推出,但是反响很差;第二个服装系列则是广受好评,被称为“一种低调的时髦和优雅”,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年,也就是1960年,这位设计师做出了“巴黎最短的裙子”。这个系列被批评为“很聪明、很畅销的成衣,但不是时装”。人们认为他的作品很好,但是没有独创性。接下来的几年,他就退出了,他说自己“在海滩上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962年,他重返巴黎,在以后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个自由设计师,而且同时和很多时装屋——克洛伊、华伦天奴、芬迪——合作,为它们设计高级成衣和高级时装,通过这些工作,拉格菲尔德磨炼出了非凡的造诣。1984年,卡尔·拉格菲尔德开始为香奈儿公司设计服装。他精力充沛,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品牌。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他每年都为数不清的生产线努力工作”,从而让自己美名远扬。在接下来的10年,他不仅让香奈儿公司保留下来,还让香奈儿公司稳步前进。
拉格菲尔德说:“当时员工们都不想工作,就在那时,我开始为香奈儿服装公司设计服装。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我加入,但我还是接手了,我似乎嗅到了睡美人城堡的味道,这个公司的确算不上时髦。”从二开始,他就知道“我必须要喜怒无常。如果有人敢为天下先,说‘香奈儿小姐回到坟墓里去吧’,我既要表现出欢喜,又要表现出愤怒”。他记得自己为香奈儿公司设计的第一批服装系列是“非常短的裙子,肩部很宽的上衣,超大号的珠宝,一切都‘有一点儿过分’,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他在其他场合曾经说过:“不得不这么做,我不是说香奈儿公司的东西粗俗,只是它们和以前没什么区别,所以我要改变。”多年来,拉格菲尔德在加布里埃尔的经典主题上做了无数的改动,他将流行风格和香奈儿传统的优雅风格融为一体。
拉格菲尔德不仅有能力体现当时的时代,而且还能体现加布里埃尔设计的精髓,所以拉格菲尔德再次激活了香奈儿公司,并且大获成功。经过了90年代的洗礼,香奈儿公司运作得更为成功。到2001年,拉格菲尔德被戏称为“前20年最高调的设计师”之一。不过他说取得这样的成功很容易,因为其他服装公司都没有像香奈儿公司这样的可识别性“元素”。在20世纪,很多女性都穿香奈儿的经典服装,几乎所有女性的衣柜里都会拥有一件加布里埃尔设计的时尚物品:“小黑裙”、仿制珠宝、带有肩带的包、套头毛衣、女裤、女式套装、后跟为带状的露脚跟鞋、风衣、无肩带的裙子,还有就是香水了(而且香水瓶具有现代主义风格,非常特别,90年来几乎从未改变过)。
拉格菲尔德说:“我好比一个音乐家,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当作乐谱,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如果你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你自然不会只弹奏出一种音乐。”
拉格菲尔德设计技艺精湛,而且受过严格的服装设计训练,他还拥有令人羡慕的非我意识,所以在50多年里,他轻而易举地设计出大量服装。他还是香奈儿公司的融资人,为了保留技艺精湛的服装工匠(大部分都是巴黎的),他剑走偏锋,收购了大批著名的手工作坊,比如刺绣坊、珠宝坊和鞋履坊(由于是手工作坊,所以很费时且价格昂贵,最后它们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于是拉格菲尔德就把它们收购了)。尽管拉格菲尔德知道自己的作品“重新建立了香奈儿的形象”,但是他清楚地知道:
我设计的所有作品必须含有香奈儿的精髓,我的工作就是表现出香奈儿真正的精髓。现在怎么样,过去怎么样或者是未来怎么样,这都不重要。应该有一种魔力把这些全部都包括……名字、神话、女人、我自己……但是这种东西必须是现代的,也必须深深扎根于过去。
拉格菲尔德喜欢吹嘘“我是第一个(时尚设计者),我把别人(不是自己)的名字发扬光大”。拉格菲尔德这样做很明智,而且让香奈儿公司获利颇丰;由于他还给其他公司设计服装,所以很多公司也因此而受益。拉格菲尔德宣称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我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创造一个帝国”,但他就像一个雇佣兵,“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给我付钱。我不必操心宣传或者是销售,那跟我没关系”(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还补充道,“我喜欢为投资者工作……如果你不投资,如果你不花钱——你的存钱罐就永远关闭”)。
加布里埃尔被误认为是一个头脑精明的商业女性,但实际上她和拉格菲尔德一样,都是实用主义者,只是将自己的创意商业化,并没有打算做成大生意。加布里埃尔以前说过:“人们都认为我有商业头脑,但实际上我没有……商业事宜和那些资产负债表会让我无聊死的。如果我想算数,我就用自己的手指头。”加布里埃尔曾经就金钱和韦特海默兄弟进行商战,但她并不是因为喜欢钱才这么做的,主要是她太骄傲了,而且没有安全感,很怕丢掉自己好不容易才换来的独立。加布里埃尔能成功,不仅是因为她对时代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设想,还因为她明智地聘用了一批能干的员工来为她维持公司的运转。她和拉格菲尔德一样,主要的工作就是设计。
不过加布里埃尔和拉格菲尔德不同,她从来没有想过为别人工作,她不会因为某种关系或者是年龄的原因从香奈儿公司退休:
别人都不明白,男人们不明白,女人们也不明白,那是我一手创立的——香奈儿公司是我唯一的财产,是我的唯一。尽管别人曾经给过我一切,但是我不想依靠任何人,有些事情我可以自己做。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香奈儿公司就是她存在的理由,她对香奈儿的认同感超过其他所有事情——公司就是她的。
拉格菲尔德在接受时尚记者苏熙·曼其斯采访的时候,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有工作,也不会提什么广告词。他说:“我没有什么指导性的原则、信条等。我没有那么死板,实际上,我一点儿也不死板。那就是我工作的方式。”当苏熙问他关于财产的问题时,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考虑自己死后的问题,我不关心。”
拉格菲尔德会说多国语言,聪明异常、幽默风趣而且非常现实,他为自己的优雅感到自豪,而且总是干劲十足。他不仅参加时装屋的各种活动,还为戏剧和电影设计服装和舞台布置,同时还做室内设计,很多书上都刊登了他的摄影作品。
拉格菲尔德在香奈儿公司大获成功之后,就成了加布里埃尔服装的代名词,和加布里埃尔一样,他也成了一个标志性人物。拉格菲尔德在使用加布里埃尔“诸多标志性元素”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将加布里埃尔的个人故事融入到自己的设计理念当中,从而为自己和香奈儿公司赢得了更高的声誉。他以俄罗斯(德米特里和斯特拉文斯基)或者是英国(亚瑟·卡佩尔)为蓝本,创造了很多服装系列,而且按照加布里埃尔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制作了一部短片。拉格菲尔德在设计当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加布里埃尔。尽管他将加布里埃尔简单化,但数年来,他还是创作了无数作品向观众完美地展示了加布里埃尔不朽的传奇。现在一提到加布里埃尔,我们就会想到她曾经说过的话:“我的生活就是传奇的迷官。”
加布里埃尔说:“缔造传奇的人本身就是传奇。”她早年单枪匹马,革命性地改变了女性的外表,到了晚年,她没有必要再次强调她的功劳,因为她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传奇,而且一直都是。
加布里埃尔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她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能设想人们以后会需要什么。然而我们并不能把加布里埃尔的伟大简单地归功于她的成功,她觉得自己来到世上只有一个目的:“我就是为新社会服务的。”加布里埃尔做出了很多变革,其中在服装方面最为明显。在不平凡的生活旅途中——从一贫如洗到光芒四射——加布里埃尔·香奈儿促进了现代女性观的形成,她还说过:“我就是为此而生,我就是为此而受苦。”
对我来说,香奈儿代表了我可以想象的最完美的生活方式与时尚态度,代表了一个时代里最极致的优雅。
——香奈儿中国区代言人 周迅
可可是全欧洲最有品位、最有灵气的女人。
——西班牙画家 毕加索
20世纪法国将有三个名字永存:戴高乐、毕加索和可可·香奈儿。
——法国前文化部长 马尔罗
钱尼对香奈儿一生的经历(特别是那些隐秘的事情)所做的不遗余力的研究,将深埋多年的资料公诸于世,让这位一直处于矛盾争议之中的著名时尚天才香奈儿小姐的名字永远和“精于世故”和“极富创意”联系起来。
——《华尔街日报》
钱尼使用了香奈儿未曾公诸于世的情书、日记和回忆录,还在本书中尽可能多地引用了香奈儿的原话,让这位传奇女性从偶像的面具背后活灵活现地走出来。
——《图书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