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你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一本讲古人趣事的奇书!
《风月有痕》内容采自古代野史杂闻、笔记小说,故事无一字无来历,但故事无一个不耐读、不好玩,作者老猫所搜罗的这些故事,呈现出的是活在正儿八经历史书背后的人们的故事。对最具史传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正史野史都可明辨是非善恶,杂闻杂说皆能透视世道人心。
《风月有痕》内容采自古代野史杂闻、笔记小说,故事无一字无来历,但故事无一个不耐读、不好玩,《风月有痕》作者老猫所搜罗的这些故事,呈现出的是活在正儿八经历史书背后的人们的故事。
还真有替丈夫去考试的。
《茶香室丛钞》里就引了这么件事:乾隆六年,扬州王张氏代其夫王某人闱。看来这位王张氏也是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的,还女扮男装冒充祝英台。只是谁代考都是不对的。王张氏代考,竟然被小叔子给告发了,结果丈夫被斥,自己也被发配了。原文特别申明,这事是本拟正法,死刑,只是“恩旨减死”,总算是捡了条命。
女驸马一类的故事,千万别随便学。
其实王张氏是生错了时代。她要是生在南宋,就可以参加女童生考试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说,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就主动请求参加考试,背诵经书四十三种,全背通了,皇帝特诏,封孺人。如果这还属于个案的话,那么到了明朝,推举女秀才就成了一项制度——当然不需要像女驸马那样化装,更不用参加考试,推荐即可。《万载县志》说,该县县民敖用敬的妻子易渊碧,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推举为女秀才。
女秀才不仅仅可以在宫外选拔,宫女们在内廷跟着教官读书,读得好的也可以被推举为秀才。秀才做好了,可以升为女史、官官,甚至到六局掌印。不过,女官们的最高官职也只有六品,比起太监来还要差些,太监们可以做到四品官。
当时比较有名的女官叫黄阿妹,洪武二十年被选人宫,负责宫内司仪文书之类。皇帝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惟德,十分喜爱。宣德七年,黄阿妹告老还乡,太后还专门为她写了诗。这位黄阿妹是顺德人,她有个侄女,侄女的儿子叫梁储。这位梁储可了不得,是弘治、正德朝的重臣,位居首辅。有才这事儿,是不是有基因的原因啊?
《万历野获编补遗》说,嘉靖年间,皇后亲蚕,大概就是到北海蚕坛去祭祀吧。到了吃饭的点儿,以夫人秀才为第一等,命妇什么的反次之。看来,女官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在宫女中选拔女秀才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清代。清代时候,会找老先生进宫教官女们读书,读得好就成为秀才。她们的任务是,在太后、后妃们参加仪式时,在旁边当主持人、引赞礼官。刚上任的时候,姑娘们还比较羞涩,锻炼上一年,无不“周旋合度,音声朗然”。
当然,女妖精们最多的时代,还是薛涛所处的唐朝。那时候有武则天、上官婉儿什么的,别说当官,皇帝也是做得的。不说宫斗,单说才华,也是层出不穷。
有位姑娘,叫张红红,是个音乐天才。《乐府杂录》中记载,张红红童年挺悲惨,跟着父亲上街卖唱。有一次走到金吾将军韦青的宅前,韦青突然听见外面有个婉转嘹亮的歌喉,立刻就跑出来了——韦青是谁啊?他可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他喜欢上了张红红,娶了她当小妾,还把张红红的父亲安排在后宅住。此后,花了大量时间和张红红切磋音乐。
张红红出名是因为一首歌。当时有位乐工,自己创作了一首《长命西河女》,觉得十分好听,想献给皇帝,当然要先请教一下韦青。韦青和张红红就设计了个小玩笑,乐工在前面唱,张红红在屏风后,数着豆子记下乐谱。一曲唱罢,韦青跑过来问:“怎么样?”红红说:“记下来了。”于是韦青就开始忽悠乐工:“你这个不是原创啊,我早就听过了。”
接着,屏风后面传来张红红的声音,真是一点儿都不走调。乐工的表情可想而知了。
玩笑开过了,乐工开始认真地向张红红请教。张红红告诉他,他的曲子中有一个调子不稳,不过已经改过来了。
张红红的名声响了,唐玄宗把她招进了宫中教坊宜春院,她还有了个绰号,叫“记曲娘子”。唐玄宗喜欢啊,把她封为才人。
后来韦青去世,唐玄宗亲口告诉了她这个消息。张红红当着皇帝的面儿就哭了,说韦青是她的大恩人,自己之所以有现在,就是因为韦青。不久,她因为悲伤过度也死了。唐玄宗十分感动,追封了她“昭仪”。
有才华是一方面,要是又有才又有义重情,这样的女孩们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