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流淌--一个人的新闻足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时鸣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范时鸣,1952年8月生,江苏如东人。1970年12月入伍,历任班长、副艇长、干事、副科长、科长、仓库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86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夜大学中文专科毕业,1996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98年10月转业至南京市鼓搂区工作,曾任区司法局副局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协九届、十届委员,十届常委、提案委主任。

《岁月流淌——一个人的新闻足迹》汇编了作者近40年来创作的主要新闻作品。

内容推荐

《岁月流淌——一个人的新闻足迹》录入了作者(范时鸣)近40年来创作的主要新闻作品。包括449篇评论、95篇新闻及24篇其他作品。

《岁月流淌——一个人的新闻足迹》内容包括《红色岁月的绪言》、《改革岁月的建言》、《发展岁月的昌言》、《少年求学》、《戎马嘶鸣》、《落地有声》等。

目录

序一/陶世贤

序二/刘根生

上篇

岁月三言

红色岁月的绪言

改革岁月的建言

发展岁月的昌言

下篇

三言岁月

少年求学

戎马嘶鸣

落地有声

后记

试读章节

重视节粮教育注意粗细搭配

——军区后勤船运一中队节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军区后勤部第二船运大队一中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导,对干部战士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增强大家爱惜粮食的观念,加强用粮的管理,在保证大家吃饱的前提下,为国家节约了不少粮食。

一中队的有些同志一度认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增产了,浪费一点没啥了不起。为此,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粮食_T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断地对部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他们利用助民劳动的机会,请贫下中农介绍战天斗地,夺得农业丰收的事迹,使大家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粒粒粮食都是贫下中农用汗水换来的。当地的今年的自然灾害虽然被战胜了,但别的地方今年的自然灾害严重,造成粮食减产怎么办?我们必须丰年想到歉年,绝不能麻痹大意。从此,干部战士自觉地节约每一粒米、每一粒粮。过去,炊事班经常用糊锅巴喂猪,经过节约用粮的教育,他们努力提高烹调技术,减少糊锅巴。一旦有糊锅巴,就把它煮成香喷喷的稀饭,既调剂了伙食,又减少了浪费。这个中队每年都要收获一批南瓜、山芋,以往都用来做猪饲料。为了挖掘节粮的潜力,炊事班同志把南瓜、山芋和主粮搭配起来给大家吃。

为了备战备荒,这个中队还注意储备一部分粮食,并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每周检查一次,每月翻仓一次;在霉雨和高温季节,勤通风、勤翻晒,坚持“储新吃陈”。多年来,全队没有发生过粮食霉烂的现象。

(1972年12月31日《人民前臻》一版)

努力运输工农业生产急需物资

——南字二五一部队自觉服从地方党委的一元化领导

南字二五一部队自觉服从地方党委的一元化领导,努力完成地方党委交给的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发展了大好形势。这个部队常年担负着繁忙:的战备运输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地方党委经常要求部队帮助运输工农业生产的急需物资。在战备运输时间紧,和支援地方运输发牛矛盾的情况下,部队党委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拥政爱民’’和“抓革命,促生产”的教导,狠批林彪分裂党,破坏军政、军民团结的罪行。通过学习和批判.大家增强了党的观念,把努力完成地方党委交给的任务,积极支援工农业生产,看成是尊重和维护地方党委的一元化领导,发扬我军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大事来抓。为了解决战备运输和帮助地方运输在时间上的矛盾,部队党委经常对干部战士进行我军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的教育,充分调动干部战士的革命积极性。同时,抓紧部队的专业技术训练,提高干部战士在夜间和气候恶劣条件下的执勤能力,加快船舶周转率。使拖运吨位越来越多,运输周期越来越短,为完成地方党委交给的运输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部队党委还经常派人与地方党委取得联系。利用运输回空、船艇修好试航等机会帮助地方运输。

一次,地方正在修建的江堤遭到洪水威胁,急需大量石头护堤。地方党委要求部队援助。当时,部队所有拖船都在外执勤.只有几条驳船在码头。部队党委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地方党委提出的这一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决完成。他们立即通知在附近帮助兄弟部队搞施工运输的NI 210号拖船,利用卸货的间隙时间,回来拖驳船给地方运石头,再利用驳船装卸石头的时间,给兄弟部队搞施工运输。N1210号拖船的干部战士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作风,存两地穿插拖运,运石头一一千多吨,使江堤及时得到加固,保护了堤内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去年,这个部队不仅超额完成了战备运输任务,还帮助地方运输工农业生产急需物资8990吨,受到了地方党委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1974年12月23日《人民前线》三版)

支援地方运输  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船运大队指战员,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完成部队战备运输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运输,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作出了贡献。

奋勇救木排

去年6月,江苏省木材公司转运站的一条木排在长江里遭受飓风袭击,被风浪打散了。眼看国家财产就要受到损失,南京部队某船运大队党委闻讯,立即派出三中队“一二一二”号船支援抢救。全船人员牢记毛主席关于“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教导,连夜冒着大雨,顶着风浪,紧急出航。赶到现场一看,十几里长的江面上到处漂浮着散乱的木头。“决不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全船干部战士不顾一夜航行的疲劳,立即同木排上的工人一起投入了打捞浮木的战斗。这一带水流湍急,要把漂浮在水面上的大木头重新集中编排,困难很大。“一二一二”号船船舷较高,人站在舷里面系绳索够不着浮木,而站在舷外面随时都有掉下江去的危险。负责系浮木的枪帆班的同志想到毛主席关于“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教导,毫不畏惧,他们在班长戴向勤带领下,有的用绳子把自己拴在船上,有的互相拉着手,坚持站在舷外系浮木。同船的机电班、航海班也抽出一部分人员支援枪帆班。经过军民共同奋战.终于把散乱的木头重新集中起来,捆绑成排。P3-5

序言

这本以《岁月流淌》为书名的集子,汇编了范时鸣同志近40年来创作的主要新闻作品。在一年前他从区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任上退下来,我与他谈话时就鼓励他静下心来汇集整理,并力争出版。想不到一年多来他在积极完成政协服务委员企业、推进“小巨人”企业成长等项工作的情况下,竟然一下子就把500多页的本书样稿拿到了我面前。这也更加佐证了我对他为人处事的一贯印象:要么不说,说了就做;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文贵有恒。作为一名军队转业干部,老范到鼓楼区工作10多年来承袭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为人诚恳,办事踏实,不愿碌碌无为,不肯浪费时光。他刚到司法局任上的第一年,一边熟悉司法行政工作,一边就不停地写开了。1999年1月中旬他才从省司法行政系统转业干部集训班毕业,2月份就开始在区委《鼓楼信息》上发稿,3月份就在《江苏法制报》《南京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言论《“我问法”与“法问我”》、消息《居委会来了法律顾问》《社区疑难纠纷调解中心作用大》等新闻作品,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频频“出名”的背后是大量的付出与牺牲,“爬格子”的艰辛我是知道的。老范在部队多年养成的办事认真、追求一流的性格,使他把转业地方工作视为上了新的战场,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义无反顾,倾力而为。他的不少稿件都是上班见缝插针或在中午、晚上写成的,尤其是多达600多篇的新闻评论文章,往往都是要一气呵成的,停顿下来“意识流”断裂,就不容易写出精彩。因此,他把时间抓得极紧,有空就习惯性地“想写东西”,不然就觉得“缺了什么”。正因为如此,他到司法局任副局长第一年,在熟悉岗位、办理事务的同时,还能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南京日报》《南京新闻台》等报刊电台发表74篇评论文章,加上其他消息类文章达到85篇之多。这当中作者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及其能力与毅力显而易见!

文如其人。从范时鸣同志的新闻作品及自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有着鲜明的大局观、价值观、荣辱观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与可贵的敬业精神。因而,他在部队期间无论到哪个岗位都能安心本职,事业为重,荣辱不惊。当战士是名好兵,当干部能让组织上放心。部队一开始培养了他,而他在以后的近30年里不讲价钱,不计得失,心甘情愿地奉献军营,回报祖国。他刻苦训练,握紧了枪杆子;勤奋写作,熟练了笔杆子。握着“两杆子”,悉心写忠诚。船运大队只是后勤部队的一个团级单位,按说新闻资源有限得很。但他担任新闻干事的第一年就被媒体用稿50多篇,第二年达到70多篇,第三年达到80多篇,而且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省市地方媒体层层开花结果。没有勤奋刻苦与执着追求精神,是难以企及的。这也应了老话常说的“事在人为”,“有为才有位”。从他早年的新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名合格士兵到优秀军官的成长过程。

认识范时鸣同志其实早在他转业之前。那时我在区人事局局长任上,他作为南京军区南京药材仓库政委为干部家属随军安置来找我,当时我就觉得这位部队基层领导对下属真的很热心与真心。后来他转业到区里,我作为区委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自然近距离地观察、关注他和其他转业干部。他在司法局显露的工作能力与文字才华,区委和组织部门很快就注意到了,从加强鼓楼区宣传工作出发,我推荐并经区委决定,把老范调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干起了“老本行”。他没有辜负区委希望,把新闻宣传、理论教育等工作抓得风生水起,成果斐然,有力地宣传了鼓楼发展,提升了鼓楼形象,得到上下一致认可。以后由于年龄关系,他转岗到区政协专委会工作,我也任区十届政协主席。虽在职务上我们是上下级关系,但我更多地是把他视为不可多得的同事与知音。政协很多工作尤其文字方面的,我都要听取他的意见。他也一如既往地一心扑在工作上,毫无保留地对我和政协工作给予了全力支持与帮助。这更使我感到人才难得,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闪光。

在范时鸣同志的《岁月流淌》成书之际,我欣然为之作序,一是想在他宣传社会几十年后也着重宣传一下他自己,以彰显一位非职业新闻人的独特情怀;再者也是大力倡导,愿有更多的同志像老范这样痴情干事业,浑笔写人生!

后记

编完集子,等于把过去的人生重走了一遍。本书收入的449篇评论、95篇新闻及24篇其他作品,跨越了38个年头,是我个人文字的散页,也是社会历史折射的片断。承蒙鼓楼区政协这块予我最后驻足的园地,使我有精力、有时间、有条件把曾经的历程写出来,把作品编出来,并得以问世。

平心而论,尽管社会少不了风雨阴晴,人生难免坎坷不顺,但总起来说这个世界给我、给朋友们更多的是阳光温暖、友爱真情,因而我心中时时充满着明快,笔下自然流淌出乐观向上的情怀。但愿这些作品也能给大家带来些许亮色,就不枉出版这本集子的初衷了。

在编写过程中,除得到陶世贤主席、纪增龙常务副区长、董伟部长、丁健生部长、姚坚书记、陈家荣和华峰副主席及陈卫秘书长等领导的指导支持外,还得到陆跃进、戚文达、张国防、李增平、徐靖、毛惠英、韩正宏、吴爱玲、骆峰等领导和同志的精心指点与帮助,包括我的夫人陈慧燕给予的无私支持。

尤其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啸老师的封面题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晨老师的封面设计,陶世贤主席和《南京日报》社主任编辑、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刘根生老师的开篇序言,都给本书增添了浓重亮色。

在最后的统筹编辑中,本书得到江苏教育出版社顾华明社长、朱永贞副总编的悉心关怀和张平主任、孙兴春副主任的大力提升以及严明瑗编辑的精心加工润色,终使“流淌的岁月”定格在壬辰龙年的春天,带着柳絮花香,献给关心我、支持我、爱护我的所有人们。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