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下古成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伍松乔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伍松乔编著的这本《天下古成都》,开篇概述五千年上下西蜀大地、成都城市从史前至当下的来龙去脉,为读者阅读作一铺垫。一至六章以文物糅合相关历史背景,主体按时间顺序,选择性分述成都进程中的重要时段与重点故事,其中第五章概述巴蜀历史上自立为帝的割据政权。随文配文物图片约150张。

内容推荐

历史渐行渐远,却从未销声匿迹。

伍松乔编著的这本《天下古成都》将成都的历史融于文物、遗址、景观中,以可观可感的方式印证历史,以富于个性的表现方式纵横古今,凸显出全国坐标、世界背景下的成都。全书分为史前古蜀、秦汉丰碑、三国蜀汉、唐宋辉煌、蜀国割据皇帝、"湖广填四川"六个篇章,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让人为之感动与感慨的别样古成都。

从聚落到城市,成都“临盆”以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举世罕见。

这座城市从何而来,因何兴衰?沧桑年轮,铭刻多少起承转合?沉浮世事,有过多少风云变幻?

传承文明,拒绝遗忘,需要觅叶寻根。

——文物、遗址、景观,辉煌、苦难、梦想,它们无声的呼唤如雷贯耳:在这里,触摸天下古成都!

目录

第一章 破土而出 古蜀开国不茫然

 第一节 蜀与蜀人你从哪里来?

 第二节 平原的魅力:从宝墩到三星堆

 第三节 十二桥成都临盆

 第四节 太阳神鸟飞起来:金沙的意义

 第五节 商业街58号:闹市区的船棺王国

 第六节 巴蜀图语最后的谜团

第二章 秦汉丰碑 从天府之国到天府之都

 第一节 巴蜀归秦开启天下一统

 第二节 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

 第三节 城市交融天府之都

 第四节 文翁奠基文化都江堰

第三章 蜀汉风云 永恒的演义

 第一节 诸葛遗踪何处寻

 第二节 后来治蜀要深思

 第三节 刘备和他的臣子、儿孙们

 第四节 三国圣地长盛不衰

第四章 唐宋辉煌 六百年神采飞扬

 第一节 “九天开出一成都”

 第二节 从天下蜀锦到“交子”时代

 第三节 出蜀人蜀神采飞扬的诗意年华

 第四节 优哉游哉“蜀人游乐不知还”

第五章 蜀都帝王梦:精彩、无奈与疯狂

 第一节 乱世枭雄六家割据王

 第二节 两蜀风雅颂:承唐启宋的文化奇葩

 第三节 二世而亡的“安乐死”

 第四节 空前绝后大西王:被告张献忠

第六章 “填四川”蜀地重铸金盆

 第一节 历时三代的恢复重建

 第二节 四川换血:湖广人、客家人

 第三节 “五腔共和”蜀地重铸川魂

 第四节 天府之心 归去来兮

成都古代历史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刘备集团入蜀后,自然面临着如何治蜀的难题。

入蜀后,刘备忙于对外拓展疆土,北上、东征,223年即死于为夺回荆州兴兵伐吴的夷陵之战兵败后。一般人通常只留意到诸葛亮在后来战争之中的作为,忽略了蜀国前前后后的“内修政理”几乎是由诸葛亮承担和按诸葛亮方针进行的。这么一个高人,他的治蜀之道又有哪些奥妙之处呢?

诸葛亮治国刑礼并重,既主张“治世以大德”,用教化去改变社会风尚,同时也注重用法治手段去拨乱趋治。

针对入蜀之初益州“威刑不肃”、法纪废弛、秩序混乱、“蜀土人士专权自恣”的时弊,诸葛亮“刑法峻急”,有力地打击了豪强势力目无法纪的嚣张气焰。益州豪强失去了往日为所欲为的威风,有人怨声载道。刘璋旧部法正为刘备攻占益州立有大功,这时已是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他认为应当缓和刘备集团与益州地主集团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用汉高祖刘邦刑法宽简的成功事例,劝诸葛亮也注意“客主之义”,“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该宽还是严?这是一个大问题。

诸葛亮认为历史经验不能照搬,施政治国的措施、律令必须依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才能生效。诸葛亮及时写下了《答法正书》,向法正也是向天下人宣告了他审时度势、以法治蜀的明确态度:“君知其一,未知其二。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答法正书》指出,秦朝滥用刑罚而天下怨恨,刘邦入关时“因之(顺势而为)”,用“约法三章”收到了争取民心的效果;而益州的现实是刘焉、刘璋“宽严皆误”,“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无论是要整治秩序使社会安定,还是要维护新建政权的权威,都不能容忍“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的状况蔓延下去,所以,必须对目无法纪者“威之以法”。

诸葛亮亲自与法正、李严、刘巴、伊籍“共造《蜀科》”,制定了蜀汉的法典,颁布施行。他还不厌其烦地叮咛周至,“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详细申明了官民必须遵循的法纪禁令:哪些是必须做的,要“务”些什么;哪些是应当谨慎从事的:要“戒”些什么;哪些是坚决不许做的,应该“恐”“惧”些什么,反复重申和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违法犯禁。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通过“刑法峻急”,迅速控制了社会局面,改变了汉末以来松散放任的社会风气,树立了新政权的政治威望。

依法治国,这是诸葛亮治蜀最精彩的手笔。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评语,几乎通篇都在讲这个问题:“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词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输,恶无纤而不贬。”《传》中所载《诸葛氏集》的目录,其中以法治国、以法治军的相关内容,在该文集的24卷中占了足足9卷。公开、公正、公平的结果是,“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包括被严惩斩首的嫡系马谡与贬职的蜀土高官李严。

刘备、诸葛亮建立的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本土势力益州集团、刘璋旧部东州集团、刘备亲信荆州集团。先来后到的三股力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关系。简而言之,益州集团是主是旧,荆州集团是客是新,东州集团夹在当中,既是新是客(相对于益州集团),又是旧是主(相对于荆州集团)。新来的“客人”总是要压制旧有的“主人”,刘璋的东州集团要压制益州土著,刘备的荆州集团则不但压制刘璋的东州旧部,更压制益州的本土豪强。

要理顺这团乱麻,很考执政者的政治智慧与手段,甚至包括权术。诸葛亮能够基本上做到、做好,这在相当程度上还与他的人格魅力有关。

P119-120

序言

尽品蜀都味

近读松乔先生《天下古成都》一书的样稿,令我这个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人为之感佩。一位知名的媒体文化人、作家,能把古代成都娓娓道来,讲得如此清晰、动人、精彩,难能可贵。

梁启超先生曾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近年来,史学界中大历史、微历史、活历史之类创新写作日见其多,而社会领域通俗史学、公众史学,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也正日益“走热”。但以文物为线,来较为全面系统地叙述巴蜀文明和发展历程,从文物、古迹背后提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却不多见,《天下古成都》于此独具魅力。

全书文采斐然,深入浅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述说、描绘中,以图说史,文图并茂,浑然一体。大量的文物和文化遗址、景观,在“印证”中复活了远古及古代的文明,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蜀都历史故事。

文物是文化的物证,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中的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文物是人类文明在传承中积淀的精华,是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因,是民族和国家记忆的实证。但长期以来,我们纯粹的史学家写史都是恪守史实,隔尘绝俗,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很难读懂“学术模式”的史籍和历史研究著作,这有碍史学研究终极目的的发展。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大问题。

松乔先生用文物说话,用文学的手法表达,赋予历史以肌理和血肉,通过普及历史、阐释人文理念和人文理想,做到了“史”“识”“趣”的完美结合和学术研究价值与审美、传播价值的有机统一,是文化人用心去感知、发现的历史。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松乔先生此书是成功的,相信读者开卷有益,会有自己的收获。

意在笔先。我很赞同松乔本书《前言》中的话:“一座城市,纵然‘大饼’铺得再大,高楼修得再高,GDP数字再多,如果没有自己深厚、丰富的文化遗产做底子,称不上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它道出了作者的追求。

四川是全国名列前茅的文物大省。省会成都市,已经拥有了108座形色各异的博物馆,留存着数十万件文物藏品、展品,幸存了几十处大大小小的历史遗址与人文景观,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为之感到自豪,也为省市文博事业的突飞猛进由衷高兴。与此同时,又不能不深怀忧虑:从文化的视角看,我们的城市还远远没有“伟大”起来,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在我所知道与亲眼所见的,在世界上好多国家,熟悉与热爱自身城市的历史,已经是多数民众的基本修养。而去博物馆看文物,则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欧洲国家民众参观博物馆是人均一年8次,中国则是零点几次,差距之大,毋庸置疑。我们四川、成都的博物馆,精品多多,多数也是免费开放,参观人数虽在逐年递升,但总量上仍不尽如人意。如果要拿打麻将的人与去博物馆的人做一个比较,那更会是一个叫人十分尴尬的结果。

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领导重视的到位、场馆陈设与展品“营销”(扩大影响)的讲究、媒体关注的程度、社会教育的普及等等。简而言之,需要全社会合力而为,让更多的人懂些历史,热爱文物,形成风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桥梁与着力点,便是通过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文化艺术作品,使世人对巴蜀文化由知之到敬之到爱之,有了这个基础,很多事情就不难办了。

松乔先生长期主持省报副刊,是这方面的有心人与建设者,数十年如一日,为巴蜀文化孜孜不倦,硕果累累。我与松乔相交已跨世纪,结缘亦在文化。五年前的戊子中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罗晓岗先生曾在自己的一首词里历数了松乔的若干文章、业绩,褒扬他的精神与作为。当时我有缘为晓岗先生大作墨书,至此《天下古成都》问世之际,谨将这首《水调歌头·赠松乔》介绍给读者,既借此表示对松乔先生的敬意,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同心、同行,共襄此道:

松峰寒天梦,乔林翠色诗。行吟沸城寂野,冷暖两相知。大写川人豪气,稼穑媒体文化,疾雨不改痴。尽品蜀中味,墨透三江石。

短康乾,长锦水,扬苏词。原上小草,惠风万里染绿时。依旧岁月足音,更续琴心剑胆,吾在故吾思。劲节攀高处,云霓挂新枝。

2013年10月

后记

这是个人写作最慢的一部书。

要将成都几千年的重要节点,以具象的文物、景观、遗址来表现,言而有据,“见证”得当,“玩”历史是决然行不通的。“取证”的难度大大超出最初的设想。本书有幸纳入成都市文联的“成都作家群‘大地民生’写作行动”,受到成都市文联始终如一的关注与关照。在采写中,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文化、文物、博物部门与众多单位的鼎力支持,以及史学界诸位学者、专家的指点。有了他们的帮助,方才得以顺利进行,谨此由衷感谢。

林向、魏学峰先生两位学界、业界权威,在百忙中拨冗校正初稿,在序言里勉励有加,还慷慨将自己多年收集的珍贵图书、资料相赠,为作者凭添底气。至今犹记林老敞开家中书柜,让我沉甸甸满载而归,真是又兴奋又不好意思。

我长期从业媒体文化,当年的年轻同事张珏娟及张良娟,为本书诸多事务费心操劳,使我能够集中精力写作。

乡贤川大前辈胡昭曦、“北漂”学者钟永新,《四川省志》汪毅、四川方志馆叶红诸位朋友,也给力多多。

我的多部著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与黄立新社长、刘周远总编有着自然而然的亲近缘分。感谢之本书的责编,封面、版式设计人员,和他们的合作,也是愉快的过程。

本书图片主要由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统筹提供,在书中图片说明里标示了相应的文物与收藏单位等基本信息。其余部分由作者与伍奕等拍摄。若干图片辗转而来,一时难以明确出处的,请原作者、知情者及时与我们联系。

想写这样一部书,念头动得很久了,《天下古成都》如今问世,对我这位来了就不曾离开、已经有近30年市龄的当代成都移民,对这座伟大城市的诸般恩惠,算是一种渺小的回报。其中不当之处,恳请方家、读者指正。

期待机缘聚合,能有近代、现代版的“天下成都”续集出现。我们这座伟大的城市,当得起绵延不绝的交响曲。

伍松乔  2014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