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主编的《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是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八周年的报告集。主讲人李希贵、雷丽霞、窦桂梅、唐盛昌、詹文龄、赵翠娟、喻有朝、张思明大都是全国知名的校长和教师。
他们演讲的内容都是教育的热点、难点,基础性和前沿性并重。有的是对理想学校的前瞻远望,引领广大管理者思考教育的未来;有的重在探寻教育的规律,希望重塑教师的形象;有的旨在传达对学科教学的独立思考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涵盖了学校管理、德育、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众多方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八周年报告集) |
分类 | |
作者 | 高洪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洪主编的《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是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八周年的报告集。主讲人李希贵、雷丽霞、窦桂梅、唐盛昌、詹文龄、赵翠娟、喻有朝、张思明大都是全国知名的校长和教师。 他们演讲的内容都是教育的热点、难点,基础性和前沿性并重。有的是对理想学校的前瞻远望,引领广大管理者思考教育的未来;有的重在探寻教育的规律,希望重塑教师的形象;有的旨在传达对学科教学的独立思考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涵盖了学校管理、德育、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众多方面。 内容推荐 《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简介:2001年7月,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在北京成立。唐盛昌、张思明、李希贵、窦桂梅等10位来自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校长入选。此后,他们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传播教育新理念,分享经验和智慧,掀起实践素质教育的热潮,影响深远。 2009年10月,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主要成员再次会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希贵、雷丽霞、窦桂梅,唐盛昌、詹文龄、赵翠娟、喻有朝、张思明等带来他们最新的实践和思考。8场精彩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引发听众热烈反响。 高洪主编的《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是这次报告会上8场演讲的实录,希望能为读者带来身临现场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智慧吧。 目录 前言 李希贵 改造我们的学校 雷丽霞 这里有一所好学校 窦桂梅 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 唐盛昌 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构建学校课程初探 詹文龄 走进理想学校的教育之道 赵翠娟 团队建设与学习型学校 喻有朝 在创新中体会教师的快乐 张思明 实践新课程——我们能做些什么? 试读章节 三、转变评价思路,改善评价方式 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要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理想学校就必须在评价上转变我们的思路。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不要把学生分为好的和不好的。尽管在客观上有先进有后进,但是从评价的思路上,我们不能人为地、硬性地去把学生区分开来。比如说,我们评三好学生,这个比例一定是学生人数的30%以内,不管学生多么优秀,也必须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评比,像这种评价思路就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们报送区一级、市一级三好学生之外,我们在学校内部不再评三好学生,不再划定比例。我们通过学分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达到什么学分就是卓越学生,就是优秀学生;你在某一个方面学分特别多,你就是特长学生;没有比例限定。一个班全部学生都可以是卓越学生,如果你们班每一个人确实都达到了标准。我们这种思路、这种理想、这种原则,是一个希望每一个学生都优秀的评价标准。 对教职工的评价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我们认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首先应该是促进评价对象进步。我们不是为了区分好坏才去评价,我们应该为了促进每一个评价对象进步才评价j这样一个基点必须把它确立,必须有定位,然后才能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促进他们的进步。比如说,在大部分学校里,学生评老师基本上是划比例,有多少是优秀,有多少是良好,而且有些学校还总是从负面来评价老师,谁作业太多啊,谁拖堂啊,谁体罚学生,等等。我们感觉这样可能不利于促进老师进步,我们在设定评价老师指标的时候,全部是从正面来设计的,我们设计的评价老师的10个指标全是从正面来看老师。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希望老师循着这样一些目标去努力。另外,我们也不希望引导着学生天天看老师的毛病。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天天看老师的毛病,他将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养成看周边人毛病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坏的毛病。我们不希望引导学生这样去做。在这10个指标里,一个老师在某一个指标上具有这个特征,学生就在这个指标上画对号。我们还规定,不能把这10个指标合并起来。不能够说这个老师在第一个指标上得多少分,第二个指标得多少分,最后加起来是80分。如果学生这样评教,老师就会感觉到我差20分,差30分,他并不清楚他到底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应该改进。所以,我们的10个指标都是单列的,不把它合起来;每一个指标,教师达到一定程度就是A,就是优秀;达到一定程度就是良好;在什么程度以下就是一般,没有差,因为我们认为十一学校的老师没有差的。这样就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什么是“下要保底”呢?由于不同年级学生评教的特点不一样,有时有些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高,有些年级对教师的评价又比较低,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我们教师群体的真实情况。实际上,我们这个教师团队应该绝对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老师确实是优秀老师,我们对我们的教师团队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有了这样一个判断,我们就有了一个“保底不封顶”的评价模式。怎么保底呢?就是无论学生画对号的有多少,教师的得分有多低,我们也要切出前60%的老师是优秀的。也有个别老师在特定指标上得分一般,那么我们可能就要研究这个老师在哪一个项目上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给老师反馈这些东西就是希望让老师知道他哪一些指标特别好,哪一些特定指标他可能还需要改进。评价是为了促进老师成长,只要我们确立了这样一种基本原则的话,我们其他方面的评价,各个方面的评价,慢慢就会找到一个落脚点。 在评价上,我们还要注意,评价必须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业绩。为什么以结果为导向?教育不是过程很重要吗?我们现在有好多对老师的评价。我觉得老师很辛苦,备课要评价,5分、10分,作业批改要评价,10分、8分,甚至跟学生谈话的记录也要评价。我觉得这些可以检查。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过程,要通过控制,通过检查来跟老师进行对话交流,来帮助老师发扬先进,改进落后。我想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纳入评价的话,我想第一,老师会很辛苦,领导也很辛苦;第二,它肯定会带来很多不真实的东西,会带来好多好多后遗症,就会异化。有些学校搞了一些无缝隙、全覆盖的评价,在这些学校里,从领导到老师都很难透过气来。所以我想,一定要把检查和评价分开,检查是必要的,但是不要事事都纳入评价。我们评价什么呢?就是注重业绩。什么叫业绩?就是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长,你教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成长了没有,这是业绩;其他的我们不要纳入业绩评价。像老师讲了一次公开课,发表了一篇文章,出版了一部著作等,这些是什么呢?这些我认为不是业绩,这些是老师的素养。如果我们简单地把素养和业绩加起来,那么我们有时候就很难看清楚一个老师的业绩。所以对教师的业绩评价我们希望要粗一点,而且要更加看重他教的学生在学分获取方面的状况。 P17-19 序言 本书是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八周年的报告集。主讲人李希贵、雷丽霞、窦桂梅、唐盛昌、詹文龄、赵翠娟、喻有朝、张思明大都是全国知名的校长和教师,他们中有的来自重点学校,有的来自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有的是公办学校的代表,也有的来自优秀的民办学校。每位主讲人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或教学风格,同时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自2001年起,他们已经在全国各地做过20多场大型报告,直接听众超过两万人。 他们演讲的内容都是教育的热点、难点,基础性和前沿性并重。有的是对理想学校的前瞻远望,引领广大管理者思考教育的未来;有的重在探寻教育的规律,希望重塑教师的形象;有的旨在传达对学科教学的独立思考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涵盖了学校管理、德育、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众多方面。 独具特色的演说技巧。8位主讲人的演说,或委婉含蓄让人回味无穷,或轻松幽默使人会心一笑,或直抒胸臆令人备受鼓舞,或严谨执著给人深深的启迪。在整理成书时,我们尽量保留了这些特色,力求原汁原味地传达演讲者的用语技巧。这既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欣赏,也有助于提高大家演讲及语言运用的技能。 《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傅国亮先生作为原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专家组组长,为此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从演讲内容的确立到表达寂巧的运用,给予各位主讲人悉心的指导,并与大家一起对讲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我们愿与广大老师和校长们一起学习这些精彩的演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