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所著的《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备载丰赡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史学、历法、古代神话、天文、地理、巫术、宗教、地理、动物、植物、地理学、气象、文学、考古、矿物学、医学、人类学、生物学、药学、海洋学和科级史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是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部想象力非凡的奇书。书中奇丽诡异的文字,以及贯穿其中的山川海河、异国民俗、巫神话、民俗禁忌、三皇五帝传说,让现代人对了解远古地球上陌生或熟悉的生命充满了好奇。《山海经》所记述的内容丰富、风貌独特。历代对于《山海经》的性质说法不尽相同。有人将它列入形法类,也有人将它列入术数类,更有人将它列入地理博物著作等等。
刘歆所著的《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译文
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是座槐江山。丘时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人泑水。水中有很多赢螺,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石青、雄黄,还有很多的琅玕、黄金、玉石,山南面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砂,而山北阴面多产带符彩的黄金白银。这槐江山确实可以说是天帝悬在半空的园圃,由天神英招主管着,而天神英招的形状是马的身子人的面孔,身上长有老虎的斑纹和禽鸟的翅膀,巡行四海而传布天帝的旨命,发出的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昆仑山,那里火光熊熊,气势恢弘。向西可以望见大泽,那里是后稷死后埋葬之地。大泽中有很多玉石,大泽的南面有许多榣木,而在它上面又有若木。向北可以望见诸眦山,是叫做槐鬼离仑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鹰鸇等飞禽的栖息地。向东可以望见那四重高的桓山,有穷鬼居住在那里,各自分类聚集在一起。这里有大水下泻,清清泠泠而汩汩流淌。有个天神住在山中,他的形状像普通的牛,但却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并拖着一条马的尾巴,啼叫声如同人在吹奏乐器时薄膜发出的声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战争。
原文
西南四百里,日昆仑之丘①,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you)时②。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日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日钦原,蠚(ruo)鸟兽则死③,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④,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日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pin)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fan)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杆(yu)。是多怪鸟兽。
注释
①昆仑之丘:即昆仑山.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
②九部:据古人解释是九域的部界。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③蠚:毒虫类咬刺。
④鹑鸟:传说中的凤凰之类的鸟,和上文所说的鹑鸟即鹌鹑不同。
译文
往西南四百里,是座昆仑山,这里确实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天神陆吾主管它。这位夫神的形貌是老虎的身子,却有九条尾巴,一副人的面孔可长着老虎的爪子;这个神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时节。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四只角,名称是土蝼,是能吃人的。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蜜蜂,大小与鸳鸯差不多,名称是钦原,这种钦原鸟刺螫其他鸟兽就会使它们死去,刺螫树木就会使树木枯死。山中还有另一种禽鸟,名称是鹑鸟,它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各种器用服饰。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棠梨树,却开着黄色的花朵并结出红色的果实,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名称是沙棠,可以用来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山中还有一种草,名称是黄草,形状很像葵菜,但味道与葱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黄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而东转注入无达山。赤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东南流入汜天水。洋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西南流人丑涂水。黑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西流到大杆山。这座山中有许多奇怪的鸟兽。
原文
又西三百七十里,日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hua)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译文
再往西三百七十里,是坐乐游山。桃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人稷泽,这里到处有白色的玉石,水中还有很多□鱼,形状像普通的蛇却长着四只脚,这种鱼以鱼为食。
P54-56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备载丰赡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史学、历法、古代神话、天文、地理、巫术、宗教、地理、动物、植物、地理学、气象、文学、考古、矿物学、医学、人类学、生物学、药学、海洋学和科级史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是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部想象力非凡的奇书。书中奇丽诡异的文字,以及贯穿其中的山川海河、异国民俗、巫神话、民俗禁忌、三皇五帝传说,让现代人对了解远古地球上陌生或熟悉的生命充满了好奇。《山海经》所记述的内容丰富、风貌独特。历代对于《山海经》的性质说法不尽相同。有人将它列入形法类,也有人将它列入术数类,更有人将它列入地理博物著作等等。
清朝时期,人们更是把《山海经》列入小说类。无论人们将它列入哪一类书籍中,它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对于《山海经》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也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也许其作者就埋在某座不知名的坟墓,但他所赋予我们的《山海经》已经成为永恒。
其实,现代人的生活是对古代人的一种临摹,其中所不同的是在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元素,使生活不再乏味。史实加上文人的想象成为文学,古代人的生活加上现代人的想象,依然是生活,但多了一些艺术气息。
《山海经》就是在原有的事物上加入传说以及作者个人的想象,同时配上天马行空的图片,俨然成为一本幽默的艺术画册。读者能在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更进一步理解历史。不再枯燥的文章,充满了别一番味道,又不失厚重感。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多是从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中部。中国古时候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此书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着很高的价值。
今天我们将前人留下的资料编辑成此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经典再现于人们眼前,愿闲暇时阅读的你有不一样的收获。